新書推薦: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8.2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78.1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98.6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6.4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66.6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纪连海解读千古一帝之文治武功与帝王心术:全景展现康熙朝风云际会,演绎盛世背后的权谋争斗,明君、枭雄、名臣、才子、家祸、族变、内患、外敌,群英荟萃,粉墨登场,共同演绎康熙朝连台大戏。
全新的视觉 ?全新的讲述?全新的感悟,其实,这才是玄烨——康熙大帝,和你想的不一样!
百家讲坛主持人喻大华 央视导演胡浩波 《影视同期声》编导马海燕 隆重推荐
|
內容簡介: |
康熙一朝,是清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明君、枭雄、名臣、才子云集一堂,争先显耀着自己的光彩;争位、家祸、族变、内患、外乱此起彼伏;为史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
那一场盛世风云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康熙大帝玄烨更成为长盛不衰的热点话题。《康熙大帝——其实这才是玄烨》一书为纪连海、邓荣栋合著,前者曾登上百家讲坛且以讲清朝历史而著称,后者则是草根说史新秀,专攻明清历史;强强联手,以康熙的一生为线索,讲述康熙一朝的种种风云变幻,探寻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真相,以独特的角度分析当时的政治环境,评说那些如雷贯耳名字的功与过。
|
關於作者: |
纪连海:就是那个纪连海。北京师大二附中高级教师,百家讲坛风云主讲人,众多文艺节目特邀嘉宾,已出版《说雍正》《说康熙》《历史上的纪晓岚》《历史上的何珅》《纪连海新解康乾朝三大名臣》等。
邓荣栋:邓荣栋就是邓荣栋。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理事、“且听风吟”文学网站副主编,草根说史新秀,专攻明清史,已出版《大明王朝的最后岁月》、《挑灯看清朝》。
|
目錄:
|
第一章 童年
第二章 干涉皇权者,必消灭
第三章 辞职报告惹的祸
第四章 星火燎原
第五章 否极泰来
第六章 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第七章 欠债必须还
第八章 起点
第九章 发迹
第十章 辉煌
第十一章 落幕
第十二章 太子问题
第十三章 得到与失去
第十四章 还是太子
第十五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
第十六章 无言的结局
第十七章 今夜好梦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童年
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
这一年,大清国的皇帝顺治福临,还在为母亲为自己找的老婆而感到不满,还在为对南明的作战不利而烦心。他正在英年,还在打算着自己的将来,怎样把自己塑造成一代明君。
这一年,英军与荷兰的第一次战争已经结束,不久后,英国就会取得整个海上的霸权;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在兰斯被加冕,他不久之后就会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位伟大君王。
这一年,俄国处在罗曼诺夫王朝的前期,不用多久,一个叫彼得的孩子将出生,他会建立与我们的主人翁一样的霸业。这一年,日本还处于军阀统治时期;这一年,美国还未诞生。
而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改变,只在故宫中的一个角落。
三月十八日早上十时,故宫内,春风熙和,阳光明媚。
景仁宫里划过婴儿的一声啼哭。但是沉寂在刀光剑影中的大清国,此时还不可能去理会。
这个婴儿的出生,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得不帅。若干年后,他出了一次天花,在脸上留下了不少麻点。尽管如此,只要见过他的人,却都能感觉到他的威严,不容侵犯。
但是,这个孩子后来成功了。所以,我所传述了无数次的事情就要上演,比如天生神鸟,降而生商之类,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庄妃为证:孩子他妈在怀孕的时候,衣裾若有龙绕。
孩子他爹福临,大清国的皇帝,尽管此时他才十六岁,但是他已经有了两个儿子,老大妞妞,老二福全,今天生的这个,是他的第三个儿子,他太忙,以至于忘记了给孩子取汉名。
孩子他妈佟佳氏,福临的妃子,他是领侍卫大臣佟国维的女儿,隶属汉军八旗,地地道道的汉人,尽管今天他生孩子,按照规矩,他的父母亲人,是不能陪伴在她身边的。
所以,景仁宫内,孩子他妈周围,只有宫女,太监,还有太医,冷冷清清。
当然这孩子还有个奶奶,当时为皇太后,俗称庄妃,若干年,等她死的时候,这个孩子会给她加上一个谥号,为孝庄。庄妃正跟儿子闹意见,因为她跟儿子找的媳妇,儿子不满。
妈妈看着刚出生的孩子,露出一丝微笑,但是不久,她发现,孩子的出生是她的苦。
按照清朝廷的规矩,妃子们自己生的孩子,自己不能喂养。
所以,佟佳氏仅仅看了孩子一眼,太监们就要把孩子抱走,放到宫外的富贵之家去教养。这孩子被放在了今福佑寺处的一个殷实之家教养,他由两个妈妈带着,清朝人俗称嬷嬷。
骨肉分离的日子是痛苦的,尽管嬷嬷们对他还不错,管吃管喝,悉心照顾,但是,毕竟没有骨肉亲情,鸟兽尚且有情,而况于人者乎?母子连心,这个什么也替换不了。
所有的爱都会随着时间而慢慢飘逝,唯有母爱在宇宙中天长地久。
六十年之后,这孩子已经白发苍苍,成为了五十个孩子的父亲,他还在不停感叹:
父母之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康熙的两个嬷嬷。一个是瓜尔佳氏,满族人;一个是孙氏,汉族人。孙氏的丈夫是曹玺,曹玺的儿子是曹寅,据专家考证,曹寅的孙子,就是曹雪芹,伟大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瓜尔佳氏与孙氏,没有什么文化。说她们没有什么文化,这绝不是我没事儿找抽瞎掰,曹家虽然是诗礼之家,但是,曹家的女眷并没有什么文化,所以贾母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个孩子跟着嬷嬷们玩儿,与孙氏的儿子曹寅成为了他的朋友。后来曹寅陪伴着这个孩子读书,成了这个孩子的伴读。这孩子与曹寅的关系一直不错,曹家靠此而发迹。
孩子们玩的是什么,我不知道,书上也没有写。
其实,就我看,这孩子在宫外的岁月里,是很调皮的。斗鸡,跳皮筋,甚至打群架的勾当他有没有做过,我不知道,反正我知道,他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抽烟,后来他才戒掉。
这孩子小时候读什么书,不知道,很有可能,就只是听听故事,看看连环画。
孩子他爹福临,小时候教育被耽误了,直到继位,有报道称,识文断字都还有些困难。至于说这个孩子的教育,只是听听太监讲讲前明的历史掌故,跟着苏麻喇姑学学蒙古字。
苏麻喇姑,蒙古人,庄妃的陪嫁姑娘,按辈分称,她应该是这孩子的奶奶辈。
有电视剧指出,苏麻喇姑跟这孩子有些暧昧关系,这孩子追求苏麻,没有追求到,苏麻最后遁入空门。我只能说,别人电视剧前面写了: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苏麻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苏麻却很有艺术天分,清朝的官服,以至于后来的旗袍,都为这位女士所设计,就此我希望诸位能够记住她,记住她在历史上曾经留下的足迹。
这孩子没有读什么书,但是悟性很高。
有一天,孩子他爹接孩子回家玩,同时被接回家的,还有这孩子他哥福全,还有着孩子的弟弟常宁,福全年纪不大,常宁还很小,以至于仅能舔舔手指,不能说话。
孩子他爹福临,给几个孩子出了个智力题,为他们将来都想干些什么?
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小学老师经常问,我就被问过。这种问题是志向问题,格局决定结局,志向决定方向,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不想做,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做得到。
老二福全回答说:我吧,愿意做一个贤能的王爷(愿为贤王)。
老三,也就是我写的这孩子回答说:我愿意终生学习父王(愿效法父皇)。
福临听了这两个孩子的回答,笑笑,但是没有说话。至于后来,史料没有记载。
老二的回答,很谦虚,也是实话,不可厚非。千万别说这孩子傻,这孩子天生是个独眼龙,瞎了一只眼,当皇帝是要看重仪表的,就这孩子这形象,要当皇帝,只能等下辈子。
所以说,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人生下,就是没有选择的。
老三的说话,有些巧,很有些巧。
他至少说了三层意思:一是父王您是伟大的,值得当儿子的效法,拍了父王的马屁;第二是,我将来就想当皇帝,做万世英主;第三是,您放心,你死后,我还会按您的路子走。
我查过史料,这孩子说这话的时候,才仅仅六岁(六龄)。
孩子说了这话,他爹应该感到欣慰,但是,也只能是感到欣慰。孩子他爹顺治,这时候还年轻,二十岁刚过,也有了六七个儿子,按照常理,他应该还能有很多很多的儿子。
前一年的时候,顺治的爱妃董鄂氏给顺治生了个儿子。
关于董鄂妃,我在以前的书中讲过,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找我以前的书瞅瞅,如果大家不感兴趣,也不要紧,只要记住,她是顺治一个爱得死去活来的妃子就可以了。
顺治得到这个儿子,很高兴,多次在公开场合流露,以后要立董鄂妃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太子之后就是皇上,这个谁都知道,顺治高兴,董鄂妃也跟着高兴。
但是,天公不作美,董鄂妃的孩子只活了不到两岁,连名字都还没有来得及起,就病死了(生二歲,未命名,薨),顺治皇帝很难过,只能追封董鄂妃的孩子为荣亲王。
顺治很难过,董鄂妃更难过,但是,顺治与董鄂妃都不灰心,因为按照一般的法则,他们还有很多机会再生儿子。他们要的只是一点点时间,等一等就可以了。
董鄂妃的儿子死了两年,也就是顺治十七年(1660年),董鄂妃因为爱子死了,在宫廷中又受气,主要是受皇太后庄妃的气,所以,生活极度郁闷,患天花而逝去。
天花,在清朝初期,几乎是不治之症。清统治者为满洲人,满洲那地儿比较冷,故而,病毒不容易传播,可是,等到他们到了北京,他们的抵抗力就差,患上天花,就意味着死亡。
康熙末年,康熙朝有医生发明了种痘,不过那时候种痘技术较差,也只能缓解罢了。
董鄂妃死了 ,顺治皇帝很郁闷。
他先是以及其隆重的礼仪,安葬了董鄂妃。让宫女、太监三十人一起殉葬,好让董鄂妃在阴间有人服侍;然后是官吏服丧一个月,百姓三日。除此之外,因为董鄂妃生前信佛,顺治皇帝出大血为她修建了两座金塔,还请来了西藏的喇嘛,给她做隆重的法式。
已经这样了,可以了吧,顺治皇帝认为,还不行!
顺治皇帝认为,自己也应该下阴间去赔董鄂妃,不然董鄂妃在阴间比较寂寞,皇帝要自杀,这样的丑闻传出去很雷人,所以,顺治他妈庄妃不得不日夜派人守着,不让其自杀。
人最为痛苦的事情,并不是死,而是连死的权利都没有。
自杀不成,我出家总可以吧?于是,顺治皇帝又想到了出家,并且给自己搞了一个法号为“行痴”。但是,严酷的事实告诉顺治皇帝,出家也是不被允许的,顺治帝欲哭无泪。
皇帝这单生意,一旦干上,大多数人,都必须得干一辈子。
注意,我说的是大多数人,被人翘掉的不算,被人逼得禅让的不算,当然,也不乏有些人,干皇帝觉得不够刺激,自己禅让的,比如顺治的曾孙乾隆皇帝弘历,这也不算。
按理说,皇帝说话是算话的,但是,很多时候不是这样的。皇太后在的时候,中国讲究以孝治国,皇太后可以管他;皇太后后不在了,有几个敢说话的臣子,也能管。
即便这些都没有,还有天,还有一支春秋史笔。
在这时,顺治皇帝终于明白了,当皇帝,要承受的,不仅是难耐的寂寞,还有无可奈何的选择,这世界,做人苦,做男人更苦,当皇帝的男人,那才是苦上加苦。
顺治帝福临也许还记得,当他六岁登基时的兴奋样。
福临他推开他的奶妈,独自乘坐着车辇,穿着皇帝才配穿的黄色衣服,高高兴兴的走进了沈阳崇政殿;他不会忘记,那一年在九叔多尔衮的拥戴下,自己登上了紫禁城的宝座。
山呼万岁,众人景仰。
十八年了,一切俱往,万事蹉跎。他深恨的九叔死了,自己把他挫骨扬灰,但他毕竟是自己的九叔啊!他并不喜欢的女人,自己的妈妈强迫他娶了,硬逼着立成了皇后。
还有,整日不停的奏章,不停的政事,而自己的文化水平又不够,只能日夜的学习,勤勤恳恳。到头来,自己的爱子走了,自己的爱妻又离自己远去,皇帝又有何用?
万物色相,一切皆空,我就只是想信佛,出家当和尚,这个小小要求居然也不能满足。
他看厌了,之后还有什么,他不想看了,他听到了天堂的召唤,顺治十八年元旦前后,顺治帝终于病倒了,这个在四五岁就能开弓射猎的强壮小伙,终于被天花缠绕得奄奄一息。
累了,病了,可以歇息了吧,常人都应该歇息,但是皇帝不被允许。常人的位置,可以时常被人替换,但是,唯有皇帝这位置,替换起来比较特殊,只要还不死,就必须干活。
皇帝在死之前,必须得干一件大事,这件事对于王朝来说,异常重要。
这事儿不仅关乎到众多皇子的前途命运,关乎到众多大臣的宦海沉浮,与此同时,这件事儿的结果,还可能直接影响到这个王朝的兴衰祸福。这件事儿便是--议立新君!
议立新君,谈何容易,这往往是众多政治力量的一次总博弈,有时候必须兵刀相见。
顺治帝不会忘记,自己的爹当皇帝的时候,九叔他妈阿巴亥成了牺牲品;顺治帝同样不会忘记,自己当皇帝的时候,豪格、多尔衮、多铎、阿济格险些火拼,以至血溅崇政殿。
当然,顺治他命好,他的众多儿子,都还小。儿子还小的话,就无法形成一个个可怕的势力集团,就无法引起大的政治动荡,就不会使得新君议立变得扑朔迷离,险象环生。
但是,顺治的命也不好,其原因,依然是因为他的几个儿子,年龄还小。
年龄还小就有可能把握不了大局,就有可能出现权臣、亲王或者母后的擅权;年龄还小,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经历都不多,以至于顺治帝无从选择适合的皇子来给自己接班。
所以,顺治帝的皇位继承问题,比较平静,但是比较困难。
顺治帝知道当皇帝的难处,他躺在病榻上,想着自己在世的六个儿子,最大的是福全,此时也才仅仅九岁,至于说最小的永干,这时候才两岁,吵吵闹闹,哭哭啼啼。
此时的大清江山,北部到外蒙古(喀尔喀蒙古已经称臣),西部到新疆(不过厄鲁特蒙古问题比较糟糕,以后再讲),东部是浩瀚的海洋,而南边,三藩的势力也达到海南岛。
偌大的江山,交给几岁的一个娃娃,可以胜任吗?顺治帝表示怀疑。
祖宗成法,满洲惯例。选新皇帝,应该贵族公推,努尔哈赤是这样被选出来的,皇太极是这样被选出来的,顺治帝自己,也是这样选被出来的,顺治的继承者,不再这样被选了。
为了江山社稷,顺治帝提出了一个比较雷人的想法:不立自己的儿子当皇帝,改立自己的兄弟。不仅如此,顺治帝想得还更雷人,不是自己的亲兄弟,而是努尔哈赤的孙子。
顺治帝的这个想法一流露出来,众人反对。
首先是上三旗不干。按清初规矩,满洲八旗,两黄旗与正白旗为上三旗,是国家精锐的部队,高于其它五旗,代代世袭,由于他们是精锐,其待遇自然与其它五旗不同。
两黄旗由皇帝亲自率领,至于说正白旗,以前是多尔衮率领着。倘若立顺治的兄弟当了皇帝,也就是另外五旗的某位领导者当皇帝,那么上三旗的好日子就完全过到头了。
不仅上三旗不干,顺治他妈庄妃也不干。
庄妃不干,是因为顺治是她的独生子。顺治当皇帝,庄妃可以是皇太后;倘若顺治的兄弟当皇帝,别人也有妈,别人的妈也想当太后,庄妃您就歇着点,一边儿凉快去吧。
当然,也有同时两个太后的。数年后,慈禧与慈安,共同主持朝仪,史称两宫垂帘。然而终究慈安不明不白的死去了,野史盛传,慈禧因为忌惮慈安行家法,让慈安歇菜了。
由于上三旗与庄妃均反对顺治帝的这个雷人想法,那么,这个想法也就自然流产了。既然传位兄弟是不行的,那就必须从这六个儿子中选一个做皇帝,但是选谁却是个大问题。
倘若董鄂妃生的荣亲王还没有死,他自然是顺治心中最合适的人选;倘若庄妃给顺治娶的五个博尔济吉特氏老婆中有一个生了儿子,那他自然是庄妃心中最合适的人选。
但是,这一切都是假设,上天,要把这个皇位,交给一个最合适的人,天佑中华。
在顺治帝对六个在世的孩子无从选择的时候,他想到了汤若望。
汤若望是德国人,来华传教士。明朝末期来华,明朝大臣徐光启重用了他。汤若望给明朝带来了红衣大炮,而他带来的红衣大炮把努尔哈赤轰死在了宁远城下。
但是,也是他,在明朝灭亡后,帮助清朝改革历法,名《时宪历》;他还为庄妃看过病,用西洋医学治愈了庄妃的疑难杂症。与此同时,由于他年老,顺治帝亲切地叫他爷爷。
为何顺治要咨询汤若望,这不仅是因为汤若望与顺治帝交情好,还因为汤若望是洋人。
皇帝继承问题,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关,所以,每个中国人都得为自己着想。比如庄妃,在她为顺治选的五个博尔济吉特氏老婆都没有生下龙种的情况下,他已经注意三子了。
三子就是我上述讲的那个在顺治十一年生的小孩,可惜这时我还不能叫出他的名字。
庄妃不断给三子继承皇位制造无厘头的舆论,比如三子天潢贵胄,有龙兴之象等等,更为雷人者,庄妃亲口说,她看见三子他妈在怀他的时候,衣裾若有龙绕,跟顺治当年一样。
所以顺治是不信庄妃的,既然亲妈都不能信,顺治帝就更不会相信任何一个王公大臣。
必须得郑重指出,顺治与他妈庄妃关系非常不好。他妈庄妃旧情人多尔衮,被顺治挫骨扬灰;他妈庄妃给选的两个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顺治帝废了一个,把另一个打入冷宫。
不仅如此,庄妃也跟顺治帝闹脾气,顺治爱妃董鄂氏生了孩子,庄妃却突然病了,让顺治左右为难,不知道是该照顾亲妈,还是该照顾爱人,顺治皇帝只得两头跑,不耽误。
然而,董鄂妃孩子生完了,庄妃病也好了,有历史学家指出,庄妃这是在装病,至于说为何要装病,纯粹是报复,是报复顺治废了皇后,也是报复董鄂妃夺了宠。
当然,庄妃还有做的更雷人的一手,这一手,做在顺治死了之后。
汤若望此时已经七十来岁了,拖着老态龙钟的身体,摇摇晃晃的来到了养心殿。
汤若望看到,顺治帝就躺在病榻上。二十四岁的年龄,应该生龙活虎,但是,由于长期的抑郁不得志,加上病魔的缠绕,顺治帝枯瘦如柴,尚存一丝气息,勉强可以问话。
汤若望很想救救顺治,但是他也束手无策,天花在当时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不治之症。
顺治帝给汤若望说了请他来的原因,汤若望略为思考,答道:那就传位于您的三子吧!
为何要传位于三子,汤若望给出了理由是:三子已经出过天花,具备天花的免疫力。倘若其它皇子当皇帝,又患上天花挂掉,那么对这偌大的国家来说,岂不是相当恐怖?
圣人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顺治帝的三儿子,因为天花,使他满脸麻子,影响了他本来帅气的外表;同样因为天花,他却得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令千百万人日夜憧憬的位置--皇帝。
顺治帝默然了,他想到了老三那愿效法父王的谈话,但是他突然有了一丝愧疚,老三都快八岁了,还没有给这孩子取一个汉族名字,于是他给老三取了个垂千古的名字--玄烨!
我以前就是以这孩子来代替玄烨的,那是因为我无法知道玄烨的满族名字,屈原说:肇锡余以嘉名!三子,尽管他才八岁,但今天他有了属于自己的汉族名字,他应该高兴。
玄烨应该高兴的不仅是他有了个好听的名字,而还是这名字马上就会因变成皇帝名号而避讳。
除此之外,玄烨还要记住这个七十岁的德国老人,是他把这个皇位送给了自己。
当然,这位德国老人命却并不好,他等不到玄烨感激他的时候。这位德国老人会在几年后,因牵扯到一件及其无厘头的政治事件而在牢房中凄然离世,等着玄烨为他昭雪。
汤若望,言举朝之难言,直陈大计,龚鼎孳在汤若望七十岁寿辰时,给了这样的评价。
选定了皇帝,顺治可以松半口气了。但是,尽管玄烨很聪明,但是这时他毕竟才八岁,而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广袤的国土,而且还有要比广袤的国土更难管理的亿万百姓。
谚语有云: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带兵之人,最难的是带领百万雄师,令行禁止,战必胜、攻必取。而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的心思,人越多,心思就越多,所以也就越难管理。
当皇帝,最难的,不是勤政,不是清廉,也不是节俭,而是管理亿万百姓。
要一个八岁孩子承担这样的重任,事实告诉我们,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哪怕这孩子是个天才,智商达到一百六十还要多,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老百姓总认为,年轻人不牢靠。
世界上很多事儿很怪,只要你认为他办不好,他就必然办不好。
所以,把这个国度交给一个八岁孩子。顺治帝显然不放心,他必须给老三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帮手,这些帮手可以帮老三打理一切内政外交,老三跟着学,然后平稳过渡。
以往众多的历史经验表明,想平稳过渡,一丁点儿波澜也没有,这不亚于在做梦,顺治帝要做的,是让将来的过渡尽可能平稳。为此,他这个僵卧于床的病人要绞尽脑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