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0.9
《
真需求
》
售價:HK$
110.9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HK$
50.4
《
如见你
》
售價:HK$
51.3
|
編輯推薦: |
0~3岁的育儿过程,对于新手爸妈来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宝宝的表现往往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本书就0~3岁这个阶段育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为您讲解科学、权威的理论知识,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技巧。为您能够培养出健康、快乐、聪明的宝宝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0~1岁宝宝、1~2岁宝宝、2~3岁宝宝、3~4岁宝宝生长过程中的身体发育、日常护理、饮食营养、智力开发、常见疾病几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各阶段的育儿知识。本书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实用性,供宝宝家长学习借鉴。
|
關於作者: |
李淑娟,河南安阳地区医院妇产科主任,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9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
目錄:
|
第一部分0~1岁育儿方案
新生儿期
一、身体发育状况
新生儿第一周生理状况
新生儿的呼吸
新生儿的脉搏
新生儿的体温
新生儿的体重
新生儿的排泄
新生儿皮肤的特点
新生儿的光感
新生儿的听觉
新生儿的条件反射
新生儿的头围和胸围
感官发育特点
动作发育特点
二、日常护理
新生儿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新生儿采取什么样的睡眠姿势好
如何培养新生儿自然睡眠的习惯
新生儿睡眠不安怎么办
如何为新生儿选择尿布
如何对待新生儿头上的“胎垢”
怎样护理新生儿的脐带
怎样护理新生儿的皮肤
如何给新生儿进行口腔和鼻、眼的清洁
怎样给新生儿洗澡
为什么要对新生儿多进行抚触
给新生儿抚触的方法有哪些
为新生儿抚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清洁新生儿的生殖器官
如何给新生儿喂药
如何护理早产儿
人工喂养使用奶瓶、奶嘴要注意什么
橡胶奶嘴该如何开口
夜间喂奶需要注意什么
新生儿的服饰有什么特别要求
为什么应提倡母婴同室
“三浴”锻炼的好处是什么
如何给宝宝进行空气浴
如何给宝宝进行日光浴
如何给宝宝进行水浴
宝宝的正确抱法
早产儿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异常情况
如何预防新生儿智力障碍
宝宝和宠物该如何相处
猫能传播哪些疾病
狗能传播哪些疾病
三、饮食与营养
什么叫初乳
及早开始给宝宝喂奶有什么好处
如何掌握宝宝需要的乳量
如何培养宝宝的觅乳反射
怎样正确抱持宝宝哺乳
坚持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
乳头平坦或内陷的妈妈如何做好哺乳宝宝的准备
妈妈奶量不足怎么办
影响母乳分泌的因素
产后少乳的原因
催乳食谱有哪些
妈妈奶水过多怎么办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什么情况下妈妈不宜进行母乳喂养
如何尽量减少妈妈用药对宝宝的影响
用药对母乳有何影响
月经恢复与坚持母乳喂养有什么关系
母乳中有哪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母乳喂养是否能预防肥胖
乳汁有味道吗
如何喂养双胞胎
什么叫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为什么一定要补充水分
牛奶喂养发生腹泻时应如何处理
母乳为什么比牛奶好
不适宜母乳喂养的妈妈
人工喂养需注意的问题
人工喂养一定要补充水分
哺乳期间辅食的添加
四、智能开发与训练
哪些疾病会影响新生儿的智力
大脑的发育与早期教育有什么关系
新生儿先天性反射种类与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行为能力训练
数学能力训练
益智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新生儿身上有怪味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病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什么是肝细胞性黄疸
什么是阻塞性黄疸
确诊为黄疸该怎么办
新生儿为什么容易得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有什么特点
怎样预防新生儿硬肿症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
哪种新生儿溶血症最常见
新生儿溶血症该如何治疗
新生儿青紫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体温为什么容易波动
怎样预防新生儿低血糖
什么是新生儿脱水热
新生儿破伤风是怎么回事
如何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感染破伤风后会怎样
新生儿头颅血肿怎么办
新生儿为什么会有“斗鸡眼”
新生儿为什么会出现暂时的体重下降问题
什么是新生儿脓疱疮
新生儿脓疱疮该如何防治
什么是新生儿尿布疹
发生尿布疹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预防尿布疹
什么是新生儿肺炎
得了新生儿肺炎后怎么办
如何及时防治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什么是腺病毒肺炎
什么是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有什么表现
什么是“马牙”和脂肪垫
新生儿易患哪些耳病
什么是新生儿呼吸窘迫
什么是新生儿呼吸暂停
什么是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有哪些
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易患败血症的原因
如何预防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新生儿发热时该如何护理
新生儿手臂为何抬不起来
什么是新生儿的泪管闭塞
新生儿肾脏功能有什么特点
宝宝咳嗽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
宝宝感冒应注意预防哪些并发症
感冒患儿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感冒患儿的饮食调理应注意什么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护理过敏性紫癜患儿
什么是宝宝肺炎
什么是宝宝支气管哮喘
宝宝哮喘有什么诊断标准
该如何治疗宝宝哮喘
第2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大动作发育特点
精细动作发育特点
语言发育特点
感官发育特点
情感发育特点
二、日常护理
2个月宝宝的优育要点
2个月宝宝的玩具
宝宝肥胖的三个关键期
宝宝使用枕头的方法
宝宝为何打鼾
宝宝夜啼的原因
如何对待宝宝的生理性夜啼
引起宝宝病理性夜啼的原因有哪些
宝宝夜啼与乳母的饮食
注意奶瓶对宝宝口腔发育的影响
为宝宝清洁卫生
宝宝需要适度地抱和逗
宝宝需要适度户外活动
三、饮食与营养
2个月宝宝饮食的特点
鲜鱼肉添加辅食
四、智力开发与智能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行为能力训练
数学能力训练
益智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宝宝的腹泻有哪几种类型
感染性腹泻又有哪几种类型
如何有效预防宝宝的腹泻
治疗腹泻的原则是什么
秋季腹泻如何预防
如何处理宝宝的秋季腹泻
怎样进行重症腹泻宝宝的家庭护理
宝宝夜惊是怎么回事
宝宝夜惊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宝宝夜惊怎么办
什么是宝宝睡眠障碍
第3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大动作发育特点
精细动作发育特点
语言发育特点
感官发育特点
情感发育特点
二、日常护理
3个月宝宝的优育要点
要预防宝宝脑部缺氧
3个月宝宝的玩具
宝宝腿弯不一定缺钙
睡倒觉的处理方法
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三、饮食与营养
3个月宝宝饮食喂养的特点
宝宝大脑发育的营养保证
给宝宝喂酸牛奶的坏处
促使宝宝增高的营养保健措施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行为能力训练
数学能力训练
益智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什么是宝宝水肿
如何预防毛细支气管炎
什么是湿疹
湿疹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该如何护理患湿疹的宝宝
什么是宝宝尿布疹
如何有效预防宝宝尿布疹
什么是脑水肿
脑水肿的症状是什么
如何治疗脑水肿
第4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大动作发育特点
精细动作发育特点
语言发育特点
感官发育特点
情感发育特点
二、日常护理
4个月宝宝的优育要点
宝宝的玩具类型
4~5个月宝宝的玩具
注意宝宝消化功能的增强
练习用勺给宝宝喂食物
是否宝宝一哭就要抱
为宝宝配置睡袋
注意宝宝异物入口
给宝宝做干布摩擦按摩
三、饮食与营养
4个月宝宝饮食喂养的特点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方法
牛奶不能与钙粉同服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行为能力训练
数学能力训练
益智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什么是淋巴结肿大
该如何认识淋巴结肿大
中暑的宝宝如何施救
宝宝中暑后有哪些饮食误区
如何预防宝宝产生痱子
什么是宝宝接触性皮炎
如何防治接触性皮炎
如何预防鹅口疮
鹅口疮的家庭治疗和护理方法是什么
第5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大动作发育特点
精细动作发育特点
语言发育特点
感官发育特点
二、日常护理
5个月宝宝的优育要点
培养宝宝正确看电视
尽量培养宝宝单独玩
正确保护宝宝的乳牙
注意正确使用宝宝车
三、饮食与营养
5个月宝宝饮食喂养的特点
宝宝的最佳饮料
母乳喂养不能代替打预防针
宝宝厌食牛奶的处理方法
宝宝该如何吃鸡蛋
宝宝何时可以吃盐
喂菜汤、菜泥、水果泥的方法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行为能力训练
听觉能力训练
感知能力训练
数学能力训练
益智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什么是溃疡性口腔炎
宝宝得了溃疡性口腔炎怎么办
什么是高热惊厥
宝宝高热惊厥怎么办
什么是佝偻病
宝宝患佝偻病的原因是什么
第6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大动作发育特点
精细动作发育特点
语言发育特点
感官发育特点
二、日常护理
6个月宝宝的优育要点
6~9个月宝宝的玩具
预防宝宝铅中毒
预防豆浆中毒
宝宝“吃手指头”的原因
宝宝口水多的处理办法
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饮食与营养
6个月宝宝饮食喂养的特点
开始断奶及过渡方法
关于何时断奶
6个月以内宝宝别多饮果汁
宝宝不宜多喝豆奶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行为能力训练
听觉能力训练
感知能力训练
数学能力训练
益智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什么是呆小症
呆小症有什么表现
如何防治呆小症
宝宝多汗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宝宝焐热综合征
什么是宝宝扁桃体炎
如何预防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的危害有哪些
患有疝气的宝宝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第7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大动作发育特点
精细动作发育特点
语言发育特点
感官发育特点
情感发育特点
二、日常护理
7个月宝宝的优育要点
不要给宝宝穿得太厚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要注意宝宝不宜吃的食物
不能嚼饭给宝宝喂食
宝宝咀嚼固体食物有益处
宝宝爱揪衣服、抓头发的原因
三、饮食与营养
7个月宝宝饮食喂养的特点
预防宝宝营养过剩
7~9个月的宝宝断奶食品
不能只给宝宝吃鱼汤、肉汤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行为能力训练
听觉能力训练
感知能力训练
数学能力训练
益智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宝宝肠套叠是怎么回事
宝宝患肠套叠会怎样
什么是心脏早搏
怎样对待功能性早搏
怎样对待器质性早搏
什么是冻疮
如何防治宝宝冻疮
咳嗽的利弊
咳嗽的家庭护理要点
咳嗽的食疗方
第8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大动作发育特点
精细动作发育特点
语言发育特点
感官发育特点
情感发育特点
二、日常护理
8个月宝宝的优育要点
让宝宝学会自己进食
逗宝宝应把握好分寸
三、饮食与营养
8个月宝宝饮食喂养的特点
可以让宝宝吃什么样的水果
帮助宝宝习惯吃猪肝
宝宝不宜多吃蜂蜜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认识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行动能力训练
听觉能力训练
感知能力训练
数学能力训练
益智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什么是厌食症
产生厌食症的原因是什么
厌食与哪些营养因素有关
父母该如何对待宝宝的厌食症
厌食症的食疗
怎样提前预防宝宝偏食症
什么是异食癖
宝宝异食癖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什么是蛔虫病
如何预防宝宝蛔虫病
蛔虫病的食疗
什么是蛲虫病
如何防治蛲虫病
蛲虫病的食疗
第9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大动作发育特点
精细动作发育特点
语言发育特点
感官发育特点
情感发育特点
二、日常护理
9个月宝宝的优育要点
给宝宝选择合适的衣服
宝宝的一般睡眠情况
纠正出牙期不良习惯
正确使用宝宝学步车
为宝宝测量呼吸与脉搏的方法
三、饮食与营养
9个月宝宝饮食喂养的特点
米、面食品搭配喂养
注意宝宝补钙误区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行为能力训练
听觉能力训练
感知能力训练
数学能力训练
益智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宝宝易患泌尿道感染的原因是什么
宝宝得了尿路感染怎么办
宝宝得了急性喉炎怎么办
宝宝得了痉挛性喉炎怎么办
如何护理痉挛性喉炎患儿
什么是疳积
疳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该如何防治疳积
有哪些中成药有助于治疗疳积
疳积如何进行推拿治疗
疳积的食疗方
第10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大动作发育特点
精细动作发育特点
语言发育特点
感官发育特点
情感发育特点
二、日常护理
10个月宝宝的优育要点
10个月以后宝宝的玩具
读懂宝宝的身体语言
宝宝盛夏谨防四种病
注意宝宝对父母的依恋心理
三、饮食与营养
10个月宝宝饮食喂养的特点
10~12个月宝宝的断奶食品
强化食品的种类与选择
提高钙摄入的方法
山楂的食疗作用
需要知道的食物温凉谱
偏性体质的调理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行为能力训练
听觉能力训练
感知能力训练
数学能力训练
益智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什么是鸡胸
矫正鸡胸的方法是什么
宝宝瘙痒怎么办
耳朵流脓是怎么回事
宝宝贫血
如何防治宝宝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食疗
关节炎的表现
宝宝得了角膜炎怎么办
第11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大动作发育特点
精细动作发育特点
语言和感官的发育特点
情感发育特点
二、日常护理
11个月宝宝的优育要点
增加宝宝的户外活动
宝宝不宜穿开裆裤
三、饮食与营养
11个月宝宝饮食喂养的特点
芋薯类食品的制作方法
含铁较高食品的制作方法
含钙较高食品的制作方法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行为能力训练
感知能力训练
数学能力训练
益智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什么是胃肠炎
胃肠炎可能出现的症状
如何护理得了胃肠炎的宝宝
胃肠炎的治疗方法
宝宝是招风耳怎么办
什么是半乳糖血症
半乳糖血症的治疗原则
什么是擦烂红斑
什么是沙土皮炎
沙土皮炎的症状
如何防治沙土皮炎
第12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大动作发育特点
精细动作发育特点
语言和感官的发育特点
情感发育特点
二、日常护理
12个月宝宝的优育要点
增加宝宝的活动量
培养宝宝的活动规律
教宝宝学走路
三、饮食与营养
12个月宝宝饮食喂养的特点
保证宝宝营养的方法
让宝宝开始吃“硬”食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行为能力训练
理解能力训练
感知能力训练
数学能力训练
益智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患儿该如何护理
什么是热疖头病
宝宝单纯性肥胖的原因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肥胖
如何防治单纯性肥胖
宝宝得了斜颈怎么办
宝宝孤独症是怎么回事
如何治疗宝宝孤独症
第二部分1~2岁育儿方案
1岁1~3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生理发育状况
心理发育特点
语言发育状况
动作发育状况
二、日常护理
培养独立能力
注意正确睡眠
炎热夏季对宝宝的护理
判断宝宝是不是罗圈腿
宝宝的衣着和鞋子的选择
三、饮食与营养
喂养特点
食谱注意问题
宝宝饮食安全须知
宝宝食物的制作诀窍
1岁宝宝的饮食结构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1~2岁宝宝智能的特点
创造游玩的场所
细说“隔代教养”利与弊
智商训练游戏
情商训练游戏
教唱儿歌
体能训练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脱位的防治
脱肛的原因及治疗
1岁4~6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生理发育状况
语言发育状况
心理发育特点
二、日常护理
注意1岁多还不会走路的现象
及时纠正宝宝单侧咀嚼食物的习惯
让宝宝远离蚊虫叮咬
秋季对宝宝的日常呵护
培养宝宝穿衣习惯
正确给宝宝洗肚脐
培养宝宝当助手
光脚散步益处多
增加宝宝的活动量
三、饮食与营养
喂养特点及措施
摄取蛋白质的量
注意少吃零食
不宜多吃糖
不宜吃过咸食品
不宜多吃豆制品
避免进食时“含饭”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智商训练游戏
情商训练游戏
体能训练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急慢性鼻炎的防治
疥疮的防治
麻疹的防治
风疹的防治
1岁7~9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生理发育状况
语言发育状况
运动发育状况
心理发育特点
二、日常护理
预防宝宝打嗝有妙法
如何科学选用钙剂
观察宝宝营养状况的简单方法
宝宝口吃的处理
保护好宝宝的视力
保护好宝宝的听力
三、饮食与营养
夏季宝宝的喂养
冬季宝宝的喂养
宝宝宜食的健脑食品
合理搭配主食和副食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智商训练游戏
情商训练游戏
教唱儿歌
体能训练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中毒的防治方法
暑热症家庭护理措施
给宝宝看病有学问
1岁10~12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生理发育状况
语言发育状况
运动发育状况
心理发育特点
2周岁的典型特点
二、日常护理
教会宝宝擤鼻涕
早晚漱口保护牙齿
培养宝宝洗发习惯小妙招
宝宝起床后不可立即叠被子
防止宝宝踢被子
不能剪眼睫毛
三、饮食与营养
喂养特点
平衡膳食的原则
宝宝每天的食物量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宝宝不合群的处理方法
正视宝宝的好奇心
给宝宝一些挫折感
智商训练游戏
体能训练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手脚指(趾)受伤的处理
跌伤的处理
中耳炎及其防治
包茎是怎么回事
包皮过长的处理
包茎的处理
宝宝阴茎较小是病吗
给女宝宝洗屁屁的学问
第三部分2~3岁育儿方案
2岁1~3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生理发育状况
语言发育状况
运动发育状况
心理发育特点
二、日常护理
让宝宝生活自理
注意宝宝玩具的卫生
小心花草会惹祸
三、饮食与营养
粗纤维食品的摄入
不要盲目限制脂肪摄入量
彩色食品不宜多吃
罐头食品不宜多吃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行为能力训练
听觉能力训练
感知能力训练
数学能力训练
益智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刺伤的处理
割伤的处理
头部受伤的处理
宝宝被化学物品烧伤的处理
急性喉炎的处理
2岁4~6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生理发育状况
心理发育特点
两岁半典型特点
二、日常护理
不要刻意装扮宝宝
不宜给宝宝戴首饰
教宝宝刷牙
纠正宝宝三种不良习惯
把握进食心理
宝宝适用的护肤品
三、饮食与营养
喂养特点
宝宝不宜多吃汤泡饭
宝宝不宜多吃肥肉
多吃萝卜好处多
给宝宝增加间食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行为能力训练
听觉能力训练
感知能力训练
数学能力训练
益智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鼻出血的处理
眼部外伤的处理
猫狗咬伤的处理
龋齿及其防治
2岁7~9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生理发育状况
语言发育状况
运动发育状况
心理发育特点
二、日常护理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勿让宝宝边走边吃
勿让宝宝边玩边吃
注意穿凉鞋的问题
宝宝不宜穿拖鞋
宝宝夜间磨牙的问题
三、饮食与营养
注意避免食物过敏
宝宝不宜多吃果冻
注意不要多吃巧克力
常给宝宝吃紫菜
常给宝宝吃适量瓜子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行为能力训练
听觉能力训练
感知能力训练
数学能力训练
益智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红眼病及其防治
异物入耳的处理
异物入鼻的处理
异物入气管的处理
2岁10~12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生理发育状况
3岁宝宝特点
二、日常护理
教宝宝热爱劳动
不愿上托儿所的对策
为宝宝选择理想的托儿所
正确对待“自言自语”
何时测体温最准确
三、饮食与营养
宝宝一天的食量
3岁宝宝一周食谱
多给宝宝吃鱼
不让宝宝吃过多生冷瓜果
不让宝宝喝过多酸性饮料
宝宝壮骨“五兄弟”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行为能力训练
听觉能力训练
感知能力训练
数学能力训练
益智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弱视的防治
近视的防治
触电的急救措施
溺水的救治
支气管炎的防治
第四部分3~4岁育儿方案
3岁1~6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3~4岁宝宝生理标准
语言发育特点
智力发育特点
思维发育特点
二、日常护理
培养细嚼慢咽的习惯
要求用筷子
提防宝宝扁平足
怎样带宝宝去串门
拒绝宝宝购物的“三步曲”
培养宝宝健康的生活规律
三、饮食与营养
饮食特点
合理调整四季膳食
少吃烧烤食物
吃蔬菜的学问
吃水果的学问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宝宝的头打不得
让宝宝讲出心里话
培养宝宝的自律意识
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培养宝宝的想象力
锻炼宝宝的记忆力
动作能力训练游戏
观察力训练游戏
时空能力训练游戏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体重偏低的原因及防治
个子矮小的原因及防治
单纯性肥胖的原因及防治
指甲——宝宝的健康晴雨表
舌头也能看出疾病
3岁7~12个月
一、身体发育状况
情感发育特点
模仿能力发育的特点
游戏能力发育的特点
数量概念发育的特点
二、日常护理
注意宝宝居室环境
简单实用消毒法
怎样发现宝宝的身体异样
表扬和批评要有分寸
当好启蒙老师
应该避免的管教方法
正确对待宝宝的“为什么”
三、饮食与营养
注意锌的摄入
宝宝嘴馋怎么办
四、智力开发与训练
如何培养宝宝活泼开朗的性格
对待爱忌妒的宝宝
如果宝宝太淘气
培养宝宝学外语的兴趣
如何给宝宝讲故事
父母怎样给宝宝讲道理
怎样向宝宝表达爱
初步的性教育
语言能力训练游戏
数学能力训练游戏
社交能力训练游戏
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游戏
比较思维能力训练游戏
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游戏
分类思维能力训练游戏
4岁是学习乐器的最佳时期
及早发现宝宝的潜在特长
宝宝学习才艺的年龄参考
五、常见疾病的防护
胃肠炎的防治
角膜炎的防治
宝宝用药须谨慎
家庭药箱的配备
附?录宝宝意外伤害的处理
宝宝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什么是宝宝意外伤害急救的原则
家庭急救有哪些措施
异物卡于咽部该怎么办
卡到鱼刺怎么办
气管有异物的处理方法有哪几种
鼻腔里有异物怎么办
耳朵里有异物怎么办
怎样防止宝宝误服药品
宝宝关节脱位怎么办
宝宝咬断水银体温计怎么办
宝宝擦伤后父母应该如何处理
宝宝跌伤怎么办
如何预防宝宝跌伤
宝宝扭伤怎么办
宝宝脚扭伤后该怎么办
宝宝摔伤了头部该怎么办
宝宝手脚指(趾)头受伤怎么办
处理骨折的原则是什么
刺激物进入眼睛怎么办
油漆类物质中毒会怎样
铅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宝宝消化道对铅的吸收有什么特点
铅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宝宝中毒怎么办
如何处理强碱烧伤
该如何防止宝宝被烫伤
宝宝烫伤后怎么办
宝宝被灼伤后该怎么办
宝宝被刺伤后该怎么办
宝宝割伤后该怎么办
宝宝手指割破该怎么办
处理伤口有哪些步骤
包扎伤口有哪些方法
宝宝冻伤后的处理原则
冻伤复温的办法
宝宝眼睛受伤后该怎么办
宝宝被狗咬伤后该怎么办
如何注射狂犬疫苗
户外如何预防雷击
户内如何预防雷击
如何检查宝宝衣物安全
如何保障宝宝戏水的安全
宝宝游泳时抽筋怎么办
宝宝游泳后耳朵痛怎么办
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如何及时抢救危重患儿
|
內容試閱:
|
第一部分 0~1岁育儿方案
新生儿期
一、身体发育状况
1个月宝宝的身高体重参考值:
男宝宝体重2.5~4.0千克,身长46.8~53.6厘米;
女宝宝体重2.4~3.8千克,身长46.4~52.8厘米。
新生儿第一周生理状况
新生儿出生当天,头部明显表现为椭圆形、面部浮肿,但在出生后第一周内就会逐渐变得可爱了,营养充足的新生儿几乎终日酣睡,醒时会睁开眼睛。
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第三天后开始出现。胎儿在氧气不充分的子宫内生活时,需要大量的红细胞,但是,出生后来到氧气充分的外界环境中,就不需要那么多红细胞,而要将其在体内处理掉,并把在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胆红素排出体外,这需要肝脏来完成。由于新生儿肝脏的这种功能尚未健全,胆红素就积存在血液中而引起黄疸。即使不采取任何措施,在一周左右也会自然痊愈。也有半数左右的新生儿是不出现黄疸的。
新生儿在出生后4~7天内脐带脱落。以前人们常常在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撒上消毒药,但是残留下的药物会刺激新生儿的皮肤,影响脐带的干燥,所以最好什么也不撒。在出生时皮肤发红的新生儿过一两周后,就像洗海水澡时被阳光晒过的那样,会脱一层薄皮,这也不用去管它。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三天或第四天时,就不再排出黏糊糊的黑便,而排出吃了母乳或牛奶后经过消化的大便。
从第四天到第七天,新生儿的乳头常常发肿,男孩、女孩都会如此,甚至流出乳汁。这种现象在两三周内会自然消失。如果是女孩,有的会从阴道里流出类似牛奶样或者夹杂有血液的液体,这是受母体激素影响而产生的,也会自然消失。有少数新生儿在出生后3~5天内会出现一次性发烧,持续两三个小时(体温在38℃左右),一般是因为水分不足,可喂点凉白开水加以缓解。有的新生儿牙床上也会出现白珍珠似的小白点,这种小白点有的要持续三四个月,但能自然消失,没有什么害处。
新生儿的呼吸
新生儿降生之后,先啼哭数声,随即开始肺呼吸,出生后头两周(安静时)每分钟呼吸为40~50次,超过60次则为异常。
新生儿的脉搏
新生儿脉搏较快,安静时每分钟为120~140次,波动时为120~160次,如果超过160次则为异常。
新生儿的体温
新生儿正常体温为36℃~37.5℃,但新生儿的体温中枢功能尚不完善,体温容易受外界温度影响。因此应注意对新生儿的保暖。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18℃~22℃。
新生儿的体重
正常新生儿的体重为3000~4000克,如低于2500克,则应按不成熟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的排泄
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1~2天,大便呈墨绿色,黏稠无味,称为胎粪。喂奶后,大便逐渐转为黄色或金黄(母乳喂养)或淡黄色(牛奶喂养)。颜色不正常或24小时内不排便者为异常。
新生儿皮肤的特点
有些新生儿皮肤轻度发黄,这是正常现象,医学上称之为生理性黄疸。大多数新生儿出生2~3天后开始发黄,先见于面、颈,然后遍及躯干和四肢,有时白眼球也可见。出生后4~5天时是高峰期,轻者两三天后消退,一般在7~10天内可自行消退,早产儿(不足月或体重低于2500克)生理性黄疸较正常新生儿程度重些,消退也较晚,有时可延至2~4周。如皮肤发黄程度较重,新生儿10天后黄疸不退或逐渐加深,并伴有吃奶不好、精神差等情况,则为病态。
新生儿的光感
宝宝刚出生的几天虽然大部分时间闭着眼睛,但还是有光感的,当强光照射时,可引起闭目反应。
新生儿的听觉
新生儿出生3~7天后,听觉逐渐增强,声响可引起皱眉、哭闹、转头等动作。
新生儿的条件反射
新生儿出生后,经过一些刺激就会出现拥抱、觅食、吸吮、伸舌、吞咽等反射动作。这些反射动作通常是无意识的,一般经过3个月后逐渐被意识性的动作取代。
新生儿的头围和胸围
头围和胸围:新生儿头围一般在33~34厘米左右,胸围比头围少1厘米左右。如果头围比胸围少得太多,可能为小头畸形;头围比胸围大得太多,可能为脑积水。
感官发育特点
新生儿有短暂的原始注视,能在约20厘米处调节视力和协调两眼。1个月时出现头眼协调,眼能随水平面上移动的物体在90°内转动。喜爱甜味和柔软的衣料,声调柔和的音乐对新生儿有镇静作用。
动作发育特点
新生儿颈肌无力,仰卧时颈后部能与床面接触;当躯干接近坐姿时,新生儿头能竖直3~5秒,然后会下垂;俯卧时能稍抬身躯。1个月大的宝宝腰肌乏力,扶坐时自颈至腰弯成半圆形。会反射性地抓住放入手中的玩具等东西。听到声音会转头。
二、日常护理
新生儿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房间:新生儿出生后不久,一天当中的多半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为此新生儿的房间,必须是能使新生儿安静睡眠的房间。
选择杂人少、光照好、通风好的房间,妈妈眼睛能关照到的地方最理想。
(2)室温:新生儿怕冷,因此保温是很重要的,室温夏天在23℃~25℃。冬天在20℃左右较合适。冬天特别要注意从门、窗缝中刮进的风。
(3)清洁:新生儿抵抗力弱,容易受细菌感染,所以触摸新生儿时一定要洗手,注意经常保持清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感冒的病人,绝对不要靠近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以内,外人最好不要去探望产妇和新生儿,应控制贴脸和亲嘴。远离小动物,因为小动物不仅带有细菌,而且,关照不到有可能伤害到宝宝。
新生儿采取什么样的睡眠姿势好
新生儿初生时保持着在胎内的姿势,四肢仍屈曲,为了使宝宝把出生过程中吸入和吞入的羊水等顺体位流出,最好采用左侧卧的姿势,头部可适当放低些,以免羊水呛入呼吸道内。如果新生儿有颅内出血症状时,就不能把头放低了。
如果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卧姿,就会发现宝宝身体多呈侧卧位,上下肢屈曲。如果将宝宝背朝上俯卧,他会将头转向一侧,以免鼻孔受堵而影响呼吸。如果让其仰卧,将其上肢伸展,然后放松,宝宝会自然将上臂放回到原来的屈曲状态。了解了宝宝喜欢的卧姿,平时就不必勉强将宝宝的手脚拉直、捆紧,否则会使宝宝感到不适,影响睡眠、情绪和进食。
如何培养新生儿自然睡眠的习惯
有些新生儿出生后,睡眠规律尚未形成,该睡觉时不睡,甚至哭闹,只有将其抱起,拍拍摇摇,或者让他含着奶嘴才能入睡,这些习惯主要是由父母养成的。
新生儿大脑发育还不健全,出生后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每天约有18~22小时在睡眠中,只有短时间清醒。清醒后很快就会感到疲倦,这时宝宝常以“哭”表示他累了,只要环境安静、舒适,片刻后宝宝就会本能地自然入睡。
有许多父母最怕宝宝哭闹,常常是宝宝一哭就抱起来。其实,哭是新生儿的本能要求。所以,当新生儿确实是因疲倦而哭闹时,可采用以下方法诱导宝宝自然入睡:妈妈靠近宝宝,并发出单调、低弱的噢噢声,或者将宝宝的单侧或双侧手臂放在他的胸前,让他保持在宫内的姿势,使宝宝产生安全感,他就会很快入睡。这样,宝宝慢慢地就养成自然入睡的习惯。
新生儿睡眠不安怎么办
新生儿除了吃喝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中,每天睡18~22小时。新生儿睡眠不安是父母常遇到的问题。首先要看发生的时间是白天还是晚上。有的新生儿白天睡觉,夜晚哭闹不眠,即俗称的“夜哭郎”。这种宝宝易于矫正,要尽量让他白天少睡,使之睡眠规律,晚上自然就能睡好。
对于睡眠不安不要一概而论,应先找原因,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可先看看室内温度是不是过高,包裹得是否太多,宝宝是否因太热而睡不安稳。如果宝宝鼻尖上有汗珠,摸摸身上温乎乎的,这时就需要降低室温,减少或松开包被,宝宝感到舒适了自然会入睡。如果室温太低,宝宝的小脚发凉,表示宝宝因为寒冷而不眠,可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温。大小便后尿布湿了,宝宝感到不适也睡不踏实,应及时更换尿布。母乳不足,宝宝吃不饱也会影响睡眠,可勤喂几次,以促进乳汁分泌,或加入其他代乳品,宝宝吃饱才能睡好。
如果睡眠不安还伴有发烧、不吃奶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如何为新生儿选择尿布
为新生儿选择尿布,最好选用柔软浅色而吸水性好的棉布或旧床单、旧纯棉衣裤做尿布,在使用前要进行清洗消毒,要用开水烫一烫,或用水煮沸消毒。用新布做尿布并不好,很容易擦伤宝宝的皮肤,且吸水不多,还要不断地更换。若要用新布做尿布,最好使用前通过蒸煮、洗等方法将其做旧后再使用,自己做的尿布使用时最好在宝宝腰部围一条松紧带。松紧带要宽松,不要太紧,以免影响宝宝呼吸,男宝宝前面需要双折叠,女宝宝后面需双折叠,前后两端塞入松紧带中即可。
如何对待新生儿头上的“胎垢”
有些宝宝特别是较胖的宝宝在生下来不久,头顶前囟门的部位,有黑色或褐色鳞片状融合在一起的皮痂,且不易洗掉,俗称“胎垢”。这是皮脂腺所分泌的油脂以及灰尘等组成的,一般不痒,对宝宝健康无明显影响。但是显得很脏,应该洗掉。有些老人认为:“天灵盖”上的“护身符”不能揭,否则宝宝会变成哑巴,会受凉生病,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胎垢”确实不易洗掉,有些父母用肥皂、香皂清洗,都无济于事,而且还会刺激宝宝的娇嫩皮肤。最好的办法是用消毒后的植物油(加热后冷却),或石蜡油局部擦拭,或0.5%的金霉素软膏涂上,24小时后用小梳子轻轻梳理几下即可除掉。
怎样护理新生儿的脐带
脐带是新生儿感染的好发部位,如果处理不当,细菌就会乘机通过脐带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性感染,导致新生儿败血症。
脐带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5~7天自然脱落,只要保证脱离部位干燥,不需要做任何处理。脐带没有脱落前要保持脐带干燥,湿衣服或尿布不要捂在肚脐上,发现尿布湿了,应该立即更换,不用脏手或脏布去摸、擦肚脐。可用消毒过的棉花棒蘸75%酒精擦拭脐根部消毒。擦时从脐根中心部呈螺旋状向四周擦拭,不可来回乱擦,以免把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根部。脐带脱落后,局部会潮湿或有米汤样液体渗出,可用消毒棉花棒蘸75%酒精擦净(或先用2%碘酒擦,再用75%酒精涂在脐根部及周围皮肤上),不要用龙胆紫涂脐,以免影响观察脐部情况。如果发现脐根有肉芽、脓性分泌物、红肿及臭味(称为脐炎),须及时到医院请医生诊治,以防病情恶化。
怎样护理新生儿的皮肤
对新生儿护理操作必须坚持轻而快的原则。“轻”是防止局部擦伤,因即使擦伤是轻微伤,对于娇嫩的新生儿皮肤也可成为细菌侵入的门户;“快”是时间尽量缩短,以避免受寒。出生前胎儿在羊水环境中温度即母体体温中生活,出生后则生活在大气环境中,故必须保暖。此外,出生后处在干燥的空气中,皮肤也会变干,一般泡在水中洗澡就会好些。水温以40℃~45℃流动水为好,每天上午洗1次。如果脐带未脱落,最好不用盆浴,可用温水揩洗臀部与会阴部;如果皮肤太干,可擦一点宝宝乳液,以起到保护作用。
如何给新生儿进行口腔和鼻、眼的清洁
新生儿刚出生时,口腔里常带有一定的分泌物,这是正常现象,一般无须擦去。为了清洁口腔,妈妈可以定时给新生儿喂些白开水。如果一定要清除脏物时,可用彻底消毒过的棉球进行擦拭,但动作一定要轻柔。因为新生儿口腔的黏膜极柔,唾液少,易损伤而致感染,产生发炎溃烂现象。
新生儿的鼻内如果有分泌物,可用棉签轻轻擦掉。每天洗脸时,可用毛巾或纱布蘸洁净水,擦去眼睛的分泌物,注意两只眼睛要一只一只拭,并且从内向外,这样才能减少污物进入泪管的概率。如果眼睛的分泌物较多,或眼结膜充血,可滴眼药水,每日4次,每次一只眼一滴,直到分泌物消失为止。
怎样给新生儿洗澡
出生后第一周内,新生儿脐带未脱落时,洗澡应采用分段沐浴法,洗法如下:脱下新生儿衣服,并将此衣服包裹于胸腹上,借以暂时保暖。开始洗头、颈及脸部,注意勿使水流入耳内,再以小毛巾擦洗肚脐以上的胸、腹、背部,拭干后,再将肚脐以下的臀、下肢部分,缓缓地置入水中,利用肘关节、手臂及手掌的力量,轻轻抓牢新生儿的大腿部。整个过程中,身体的皱褶及弯曲部位,应特别注意洗净擦干,且动作要轻柔,使新生儿有安全感。
若新生儿脐带已脱落,可在洗净脸部之后,将新生儿颈部以下置入水盆中,成侧卧的姿势,由上而下洗完后,将新生儿改为伏靠的俯卧姿势,以洗背部及臀部肛门处。最后,以双手为支托并抓稳新生儿肩部抱离水盆,置于大浴巾上,擦干身子,放在洁净的衣物上,妈妈的手先从袖口穿进抓出新生儿的小手,穿时一定要小心新生儿的肢体关节。在给新生儿脱衣服及沐浴时,可同时观察其全身肌肤的情况,如有异样,可即时求医诊治。
如果抱法、洗法得当,前后约需半个小时的时间,对新生儿来说,这个时间是很舒适的,宝宝除了脸上有愉快的表情外,手脚也会舞动,时间太长会造成新生儿的不安或哭叫不停。
为什么要对新生儿多进行抚触
(1)抚触能刺激体内分泌足够的激素和酶类,其中包括对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有极为重要作用的生长激素和促进食物吸收的激素等。
(2)抚触能促进母婴情感交流,促进乳汁分泌。新生儿出生后即与妈妈保持皮肤接触,吸吮和不间断的抚摸或按摩,能刺激妈妈脑垂体分泌两种激素:一种是催乳素,可促进分泌乳汁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另一种是催产素,可刺激妈妈子宫的恢复,使之保持良好的体形,也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3)抚触作为一种良性刺激能增加新生儿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稳定情绪,增进食欲。
(4)抚触有助于新生儿体内形成能控制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受体,该受体有助于调节糖皮质激素水平使之不致过高,从而避免日后对胰岛素不敏感,胆固醇和血压升高,脑细胞受损伤等不良后果。
给新生儿抚触的方法有哪些
抚触无固定模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以适应新生儿情感和生理的需要。抚触顺序是由上而下、由前向后进行的。开始手法要轻,逐渐加重,以使新生儿能适应和接受。具体抚触方法如下:
(1)先用一只手或双手轻轻做环形抚触头顶部,然后用双手指尖抚触两颊、两太阳穴、两眉间(印堂),并轻轻揉按鼻两侧及面部。耳朵用手指揉捻,用手指尖轻按耳部四周。
(2)双手放在新生儿两侧肋缘,右手向上滑向右肩,复原。左手以同样方法滑向左肩,复原。
(3)腹部(胃或脐部)重点抚触,以顺时针方向揉腹部,若脐痂未脱落不要抚触脐部。先抚触上中腹部,再抚触下腹。
(4)新生儿取俯卧位,抚触者双手从颈背部沿正中线向下抚触,然后用指尖轻轻抚触脊柱两旁的肌肉及腰部。反复从颈部向底部迂回抚触。
(5)抚触双臂,先从一侧上臂开始,轻轻向下挤捏抚触至手心、手背,每个手指都要挤捏数次。然后用同样方法抚触另一侧手臂。
(6)抚触新生儿大腿、膝部、小腿,从大腿至踝部轻轻挤捏,然后抚触足部,用拇指从脚后跟、脚心抚触至脚趾。
为新生儿抚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进行抚触的房间要温暖,室温应在25℃左右。新生儿全裸时,操作台面的温度应略高于皮肤温度。
(2)房间最好安静、整洁,床铺最好舒适、柔软。
(3)抚触时间的选择,最好在沐浴后,午睡及晚上就寝前,新生儿清醒、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两次进食中间,或喂奶半小时后。
(4)抚触者抚触前洗净双手,指甲短于指端,将准备好的宝宝润肤油、润肤霜或爽身粉涂于抚触者双手,以保证抚触时润滑。
(5)抚摩和接触是抚触的要点,新生儿皮肤娇嫩,切忌用力。密切观察新生儿反应,如果出现哭闹,肌肉紧张发硬,肤色发生变化时应暂停,待好转后才能继续,否则停止抚触。
(6)抚触时应避开乳头和脐部。
如何清洁新生儿的生殖器官
不要翻开女婴外阴唇清洁里面,没有必要这样做,仅需清洁外部尿布区即可。但是,清洁尿布区时,应小心地从前向后方肛门揩擦,这样就可尽量减少细菌从肠道传播到膀胱造成发炎的危险性。也不应该把男婴的包皮往后拉起来清洁,只要按常规洗净尿布区即可,包皮在4岁左右会自然地缩合。
如何给新生儿喂药
为了顺利地喂药,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药物若味苦,应放糖减少苦味。
(2)喂药前不应喂饱奶,以免饱后拒食。
(3)喂药时不能捏住新生儿的鼻孔强行灌入,以免药物呛入气管,出现意外。
如何护理早产儿
早产儿由于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因此做父母的对早产儿更要非常小心地加以护理。
(1)注意保暖。采用各种方式保证宝宝体温稳定在37℃左右(肛温)为宜,外环境温度一般在28℃~34℃,湿度在55%~70%。体重越轻,对外界温度要求越高,而且需保持相对稳定,防止在短期内室温急剧波动。
(2)做好严密的消毒隔离工作,保持早产儿清洁,室内通风,光照良好,并写好各项记录,及时发现病情,及早治疗。
(3)对有呼吸暂停及口唇紫绀的早产儿要针对病因治疗,一般主张间歇供氧。
(4)主张早期喂奶,即在出生后6~12小时内,先用5%的葡萄糖水试喂2次,间隔2小时,若无呕吐则可开始喂奶。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奶品,无母乳或奶量不足者,可加用牛乳或母乳化牛乳。
人工喂养使用奶瓶、奶嘴要注意什么
在使用奶瓶和奶嘴前都应煮沸消毒,最好是一天用的奶具一次准备好。用奶瓶喂奶时,橡皮奶嘴内一定要充有奶液,以免空气被吸入。有时因宝宝吮奶过快,空气来不及回入奶瓶,可能会使橡皮奶嘴缩入瓶内,这时只要轻轻掀开瓶口边上的橡皮部分,待空气进入后奶嘴即会弹出来,不要用手直接拉奶嘴。还有,哺乳前要试试奶液的温度,方法是将奶液滴几滴在手背或手腕上,以不觉烫手为适宜。奶瓶消毒时,记住要用冷水来煮,但奶嘴要等水煮沸后再放入;煮沸1~2分钟后就可以将它取出来使用。
橡胶奶嘴该如何开口
橡胶奶嘴的开口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橡皮奶嘴中央,用烧热的缝衣针在橡皮奶嘴中央刺两个小孔;另一种是在橡皮奶嘴中央用尖头剪刀剪一个“十”字形,横竖各5毫米的切口。采用后一种方法的优点是奶嘴开口的大小可随小孩吮吸力大小而改变。因此不会引起呛咳,其次不吸时奶嘴开口完全关闭,这样比较卫生,灰尘不易进入奶瓶。
夜间喂奶需要注意什么
夜间喂奶和白天喂奶有一定不同,不同点如下:
(1)光线暗,不易发现宝宝皮肤颜色的变化,不易发现宝宝是否溢奶。
(2)妈妈困倦,容易忽视乳房是否堵住宝宝的鼻孔,使宝宝发生呼吸道堵塞。
(3)躺着给宝宝喂奶,妈妈处于朦胧状态,宝宝含着乳头睡着了,这时有可能发生乳头堵住宝宝的鼻孔而造成窒息的危险性,也有可能因溢乳而发生窒息。
从以上几点看,妈妈应该像白天一样坐起来喂奶,喂奶时光线不要太暗,要能够清晰地看到宝宝的皮肤颜色。喂奶后要竖立抱起并轻轻拍背,待打嗝后再放下。观察一会儿,如果宝宝安稳入睡,关掉亮灯,但是,一定要保留暗一些的光线,以便当宝宝出现溢乳时及时发现,这一点很重要。
新生儿的服饰有什么特别要求
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易受刺激,容易造成损伤;新生儿手足屈曲不易穿脱衣裤;新生儿自身不易保持体温,易随外界温度的冷、暖而发生波动等特点,因此新生儿的服饰就必须具备柔软、有弹性、透气性和吸水性良好,无刺激性且宽松、方便、保暖等条件。新生儿常有溢奶,易吐脏衣服,大、小便易弄湿、弄脏裤子,因此衣服需勤换勤洗,故又要求衣料能耐洗、耐搓。全棉衣料质地柔软适中,有舒适感,弹性、透气性及吸水性均好,也无刺激性,较适合新生儿。
衣料的颜色以浅色或白色为好,这样衣服脏了容易发现,便于换洗。如果选用深色的衣料,也要选不易脱色的,以免刺激新生儿皮肤,引起皮炎。
为什么应提倡母婴同室
宝宝出生后保持母婴间的密切接触,可使母体的细菌在新生儿的皮肤及胃肠道内生长繁殖。这些细菌为非致病菌,而且在母乳中有对付它们的抗体,这样宝宝在暴露于细菌的同时,又获得了对这些微生物的主动免疫力。宝宝室里的宝宝常暴露于医务人员所带的细菌中,其中大多为致病菌,且对许多抗生素又有耐药性,母乳中又不含有对付这些细菌的特殊抗体,因此,不提倡将宝宝放置于宝宝室内。
另外,母婴同室可使宝宝按需哺乳,而不是限制几小时一次。这样宝宝可得到更多的母乳喂养。所以说母婴同室好,应该进行推广。
“三浴”锻炼的好处是什么
“三浴”指的是利用空气、日光和水等自然因素来改善宝宝的体质。它们的好处如下:
(1)室外新鲜空气中氧的含量高,能促进宝宝新陈代谢。冷空气可使血管先收缩后扩张,血管的弹性提高,肌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就强。
(2)日光中有两种光线,对人体健康很重要。
一种是红外线,照射人体后,能使血管扩张,增强新陈代谢,使全身感到温暖;另一种是紫外线,照射在人体的皮肤上,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适量的紫外线还可增强全身功能,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3)多接触水,主要是利用水的温度和水的机械作用,给人刺激,以达到锻炼的目的。水的导热性强,能从体表带走大量的体热。低温的水再加上水流的强度,可使全身体温调节功能反应加强,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外界冷热气温的适应能力。
如何给宝宝进行空气浴
空气浴是比较缓和的锻炼,除了身体特别虚弱、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的宝宝以外,其他的健康宝宝都可以进行这项锻炼。宝宝应先在室内进行空气浴。锻炼时,皮肤要尽量裸露,只穿背心和短裤,同时配合做些体操。温度要求:室温应在20℃左右,但不应低于10℃;室外空气温度也应从22℃左右开始,逐渐适应低温度。室外锻炼要选择在阳光不直接照射的无风的地方,夏天每日一次,冬天可隔日一次,每次时间不超过10分钟。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也应适当延长日光浴时间。在进行空气浴时,若宝宝皮肤发紫,应停止空气浴。若天气不好,宝宝身体不适,也不宜进行。在温暖季节里,空气浴可持续1小时,而在冰天雪地的寒冷季节,空气浴应改在室内进行,时间以20~25分钟或更短时间为宜。
如何给宝宝进行日光浴
进行过空气浴锻炼的宝宝都可以在气温22℃以上时,进行日光浴锻炼。在进行日光浴锻炼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头部和眼睛,不要让阳光直接照射这些部位。当气温超过30℃时,就要暂停日光浴锻炼了。还应注意,当宝宝出汗过多、皮肤发红或日光浴锻炼后出现精神不振、头晕、食欲减退、脉搏增快等异常表现时,应立即停止日光浴的锻炼。
如何给宝宝进行水浴
1.凉水浴:起初给宝宝进行半温水(37℃)的锻炼。天热每日2次,冬季每日1次。锻炼时间为7~10分钟。每次沐浴结束后,亦可用温水(33℃~35℃)冲洗宝宝,擦干后用暖毛巾包裹宝宝。
2.擦澡:擦澡是一种柔和的水锻炼方法,水温不应低于25℃。最初水温应在34℃左右,1周后可适当降低水温。擦澡锻炼前,对宝宝可先进行干擦,即用软厚绒布或浴巾擦身体,直到皮肤轻度发红为止。这样可进行10来天,以后进行湿擦。进行湿擦时,让宝宝躺在暖和的浴巾里,父母戴上柔软手套,浸蘸1%的盐水,先擦宝宝上肢,使皮肤轻度发红,再擦胸、腹、身体两侧、背、下肢,操作约5分钟。这种锻炼可在进餐前后1小时进行。
3.冷水擦洗法:水温起初为30℃左右,进行洗脸、手、脚的锻炼。以后水温可降到15℃左右。锻炼可以在天热时开始,可全身进行。
宝宝的正确抱法
新生儿颈部很脆弱,还不大能控制自己的头。因此,当妈妈欲抱新生儿时,一定要注意新生儿垂下的头。抱起时要把手伸过宝宝的颈部,将他的头托起,另一只手放入他的背部和臀部下面,两手共同托起宝宝。用这种方法抱宝宝就能容易且安全地将其移动到任何地方。同时要做到动作轻柔,切不可用力过猛,以免造成新生儿损伤。
抱的时间,原则是5~20分钟,抱太久或是次数过多,皆易养成宝宝爱让人抱的习惯。假如抚抱10分钟还无法抑止宝宝啼哭的话,便要仔细检查宝宝的身体,解开衣服查看是否有异状,或是让他喝牛奶以防因饥饿而哭闹,如果情况未见改善,要马上送医院检查。
出生不到1个月的宝宝,颈部都很脆弱,所以不适合背在身上。
早产儿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异常情况
(1)体温下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采取相应的保暖或降温措施后,仍没有效果。
(2)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
(3)食量骤减,脸色蜡黄,哭声很弱。
(4)突然发生腹胀。
(5)发生痉挛、抽搐。
在护理早产儿时,千万不要急躁,要精心照料,多观察宝宝变化,当然也不要过分紧张。要科学调理,要有信心,坚信宝宝一定会健康成长的。2岁前是弥补先天不足的宝贵时间,只要科学地喂养,在2周岁以前早产儿的体质赶上正常儿是完全可能的。这样的早产儿,体力、智力都不会比正常人差。
如何预防新生儿智力障碍
1.注意孕期保健。防止孕妇营养不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治疗妊娠并发症,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禁止近亲结婚。
2.加强产前遗传病的诊断。通过羊水检查可发现某些遗传性疾病及畸形,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终止妊娠。
3.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果新生儿患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例如:苯丙酮尿症患儿在出生后2个月内即可开始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6个月以上才开始治疗的有1/3的新生儿患智力低下。若甲状腺功能低下,则应在出生后3个月内开始给予甲状腺素的长期替代疗法。对于半乳糖血症应限制乳类食品。应尽早控制黄疸,以预防核黄疸。由于染色体改变而引起的智力低下,目前还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宝宝和宠物该如何相处
尽管宠物很多时候很可爱,但是毕竟它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危险性,尤其是对那些毫无防备能力的小宝宝来讲,现已有不少小孩和大人被家中宠物咬伤的报道。父母更应注意以下事项:
(1)禁止宠物与宝宝一起睡觉,在宝宝的摇篮上加个网罩,保护宝宝的安全。
(2)动物食用的碗盘应该保持洁净,并防止宝宝用手摸触。
(3)将猫咪的“秽物箱”放在宝宝接触范围之外。
(4)预防宠物身上长跳蚤,跳蚤对宝宝具有伤害力。
(5)将鱼缸、鸟笼、松鼠笼等放置于宝宝摸不到的地方。
(6)绝对不可以抱宝宝来逗着宠物玩。
(7)不要让宝宝给宠物喂食。
猫能传播哪些疾病
猫的身上寄生有多种病菌和寄生虫,可以通过唾液和排泄物传给宝宝。猫最容易罹患“弓形体病”。一只猫24小时可排出10万多个弓形体卵囊。此外,猫还能传播巴斯德杆菌,使人患出血性败血症。近年来发现,家猫也能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结膜吸吮线虫主要寄生于猫和狗的结膜囊和泪管内,偶然通过蚊蝇等昆虫传播到人的眼结膜囊内。患者以宝宝居多,偶然见于未成年者和青年,多表现为眼睛疼痛、流泪、发痒、分泌物增多和结膜充血等症状。
狗能传播哪些疾病
狗的身上带有许多致病菌,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对人特别是宝宝健康的威胁。在31种主要的人畜共患病中,狗是至少18种病原体的带菌原。狂犬病是狗对人最大的威胁,据某市卫生防疫部门检测,约有50%的狗带有狂犬病毒。许多宝宝喜欢小狗,当携带病毒的狗摇着尾巴,亲昵地在宝宝身上舔来舔去,碰到破损的皮肤,病毒便会进入宝宝体内,导致宝宝发病。狗还能通过肠寄生虫、跳蚤、螨虫、结膜吸吮线虫等传播给人多种疾病。
三、饮食与营养
什么叫初乳
宝宝刚出生后,妈妈的乳房不产生乳汁,而产生一种稀薄的、黄色的液体,称为“初乳”。初乳由水、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当宝宝出生后头几天妈妈还没有乳汁分泌之前,初乳可满足宝宝所有的营养需要。初乳也含有非常宝贵的抗体,能帮助宝宝抵御诸如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初乳还附带有一种轻泻的作用,有助于促进胎粪排出,所以一定要给宝宝喂初乳。如果宝宝是放在医院宝宝室的,应该告诉医务人员,请她们把宝宝抱来喂养,不要用奶粉喂养,一定要喂宝宝初乳。
及早开始给宝宝喂奶有什么好处
妈妈第一次给新生儿喂奶叫“开奶”。在过去,人们大多强调妈妈产后非常疲劳,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所以一般应在新生儿出生后6~12小时才开始喂奶,好像这样才有利于妈妈恢复健康。
新生儿出生后第一个小时是敏感期,而且出生后20~30分钟内,宝宝的吸吮反射最强,因此母乳喂养的新观点是提倡产后1小时内即开奶,最晚也不要超过6小时。
早开奶有许多好处:
(1)妈妈产后泌乳必须依靠新生儿对乳头的吸吮刺激。新生儿尽早吮吸乳头,能促使妈妈早下奶,下奶快。
(2)加快妈妈子宫复位,早止血。新生儿吸吮引起催产素的分泌,可使产后子宫收缩,复位加快,有助于产后出血尽早停止。
(3)使新生儿早获免疫能力。早喂奶,新生儿可以获得初乳中大量的免疫物质,加强新生儿抵抗疾病的能力。
(4)早日增进母子感情。新生儿敏感期正是建立母子间感情联系的最佳时期,新生儿出生后母子接触的时间越早,母子间感情越深,新生儿的身心发育就越好。
(5)能够及时补充新生儿从母腹到人间的生理断层,使新生儿尽快获得生理需要,特别是水分、营养的及时补充,有利于新生儿成长的连续性。
如何掌握宝宝需要的乳量
从解剖学上来看,所有妈妈都适合喂养她们的宝宝,妈妈的乳汁最适合宝宝。乳房产生的乳汁是宝宝的天然食物,宝宝不会拒绝食用。就身体而言,妈妈是完全能够喂养她的宝宝的,乳房的大小与产生的乳量无关。乳量取决于宝宝的摄食量多少,因此,供给和要求也是如此。宝宝摄食的乳量越多,妈妈的乳房产生的乳量也越多。
新生儿需要的乳量为(参考值):每450克体重每日需要50~80毫升。所以,一个3千克的宝宝每日需要400~625毫升。妈妈的乳房可在每次哺乳3小时后产生乳汁40~50毫升,因此,每日生成720~950毫升乳汁是正常的。
如何培养宝宝的觅乳反射
妈妈头几次抱着宝宝靠近乳房的时候,应该帮助和鼓励宝宝寻找乳头。用双手抱宝宝并在靠近乳房处轻轻抚摩他的脸颊,这样做会诱发宝宝的“觅食反射”。宝宝将会立刻转向乳头,张开口准备觅食。此时如把乳头放入宝宝嘴里,宝宝便会用双唇含住乳晕并安静地吸吮。许多宝宝都是先用嘴唇舐乳头,然后再把乳头含入口中。有时,这种舐乳头的动作是一种刺激,往往有助于挤出一些初乳。几天后宝宝就无须人工刺激了,只要一被抱着靠近妈妈身体,他就会高兴地转向乳头并含在口里。
怎样正确抱持宝宝哺乳
妈妈把宝宝抱在怀里,将乳头正确地放入他的口内,这样做有如下好处:第一,只有宝宝将大部分乳晕含在口内,才能顺利地从乳房吸吮出乳汁。宝宝以吸和啜两种活动方式从乳晕周围形成一个密封环,当吸食时,宝宝的舌将乳头推向口腔顶部(上腭),乳汁是在有节奏地一吸一挤的情况下被吸出来的。只有当宝宝对乳晕后方的输乳管施加压力,乳汁才能顺利地流出来。第二,如果乳头能正确地放入宝宝的口腔内,那么,乳头酸痛或皲裂就可以降低至最低限度。
宝宝有很强的吸吮能力,如果他没有含着乳晕而只有乳头在宝宝的口内,这样可能切断输乳管的通道,使得乳汁无法正常流出。同时乳头就变得酸痛异常,乳汁的供应也会由于乳汁没有被吸出而减少,宝宝就会由于吃不饱而哭闹。
坚持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
母乳喂养已被列为国际挽救宝宝健康生存的四大战略技术之一,已经成为全世界极力推崇的科学喂养宝宝的方法。
母乳喂养的益处:
(1)母乳中特有的蛋白质,是宝宝天然的理想食品。
(2)母乳含有新生儿健康生存必需的免疫抗体物质。
(3)没有任何新生儿食品比母乳更清洁方便。
(4)母乳喂养可增强母子感情,促进新生儿心理健康。
(5)吸吮母乳有利于新生儿面部和全身器官正常发育。
(6)哺乳期期长与增高智商系数成正比。
(7)母乳喂养可促使产妇子宫复原。
母乳中含有与宝宝、特别是新生儿和早产儿生长发育和大脑迅速成长必不可少的不饱和脂肪酸、人体活性免疫抗体以及为新生儿适应宫外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的“瘦素”等重要生命物质,而牛奶和婴儿配方奶粉永远无法提供这些物质。
乳头平坦或内陷的妈妈如何做好哺乳宝宝的准备
母乳喂养有许多优点,但有的产妇乳头平坦或内陷,宝宝无法吸吮,所以在产前就要做好准备。
首先做乳头伸展练习,也就是说用两拇指放在乳头两侧,然后拇指慢慢地由乳头向两侧外方位拉开,同时也应上下向外拉开,这样每日练习2次,每次5分钟。将皮下组织与内陷及平坦的乳头粘连一起的纤维拉开,这样乳头就可向外突出。
当乳头逐渐突出后,应做乳头牵拉练习,这时可用一手托乳房,另一手指抓住乳头向外牵拉,每日练2次,每次重复10~20下。
产前、产后均应按摩乳房,以增加乳房血液循环,促进乳房发育,按摩要用手掌侧面轻按乳房,露出乳头,围绕乳房均匀按摩,每日1次。
妈妈奶量不足怎么办
(1)做心理调整:首先,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哺喂自己的宝宝,有这种信心才能坚持母乳喂养。其次,要放松自己,休息好,思想愉快,这样可促进催乳素的分泌。最后,多与自己的宝宝接触,宝宝的皮肤、动作、表情和气味等都是催乳素分泌的促进剂。
(2)满足营养:对乳母来讲,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因此要保证水的摄入量,多喝汤,多喝开水,都是保证水摄入的有效方法。对经济状况较好、膳食结构合理的家庭来讲,不必刻意去增加产妇的食物摄入,因为过多的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往往会增加妈妈的体重,而不是增加泌乳量。但对经济状况较差、膳食结构不合理的家庭来讲,就应当注意调整乳母的膳食结构。
(3)多多吸吮:将宝宝放在妈妈身边,一旦需要就给宝宝喂奶,夜间间隔时间可长一些,但不可不喂奶。另外,还应适当延长每侧乳房的喂奶时间。
乳汁的排空对乳汁的分泌也极有帮助。乳房排空越充分,下次分泌的奶量也就越多。而且,乳房排空可以减少因乳汁淤积而发生乳腺炎的可能性,所以,喂奶时,应该让小宝宝先把一侧乳房吸空,再吸另一侧,而不要两侧都吸一点,又都留下一点。如果连一侧乳房都未吸空,也可以用吸奶器把乳汁吸尽,以刺激乳汁的生产。
影响母乳分泌的因素
(1)妈妈营养良好,热量充足,各种营养素充足,其乳汁的分泌质量高且数量也多。反之,则质劣量少。
(2)乳母的精神情绪因素起一定作用,如:焦虑、悲伤、紧张、不安都可使乳汁分泌减少。因此,乳母应该有一个宁静、愉快的生活环境。
(3)乳母要有充分的休息,保证睡眠。过度的疲劳和睡眠不足,可使乳汁分泌减少。
(4)乳母不及时排空乳房也会使乳汁减少。每次哺乳不能完全排空或每日的哺乳次数过少,使乳房内乳汁淤积,会抑制乳汁分泌。
产后少乳的原因
(1)精神的因素。乳汁的分泌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紧张、忧虑等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大脑皮层的功能,从而减少乳汁分泌,而愉快的情绪和充分的休息可使乳汁增多。
(2)乳房发育不良。有些少女进入青春发育期后,怕乳房隆起难看,因而长期穿紧身内衣或束胸,使乳房发育不良,乳房小了,乳汁储存少,分泌也就少了。
(3)健康因素。如果产前身体虚弱、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消耗性疾病、产后大出血、气血耗损过度,这些不良状况均可使乳汁分泌减少。
(4)补充营养缺乏科学依据。许多人以为麦乳精是营养补品,不少亲朋好友也将麦乳精作为馈赠给产妇的礼品。其实,麦乳精有回乳作用,饮用后反而会使乳汁分泌减少。
(5)药物影响。有些药物会减少乳汁分泌,如:具有抑制腺体分泌作用的阿托品、颠茄片、乙芪酚等。
(6)乳腺管阻塞。衣服和乳罩里的纤维会塞住乳腺管使其阻塞,从而引起乳汁分泌减少。
催乳食谱有哪些
鲫鱼炖猪蹄
【材料】活鲫鱼1条,猪蹄1只。
【做法】
① 将鲫鱼去鳞,去内脏,洗净;猪蹄洗净后纵向切成两半,每片切成4块。
② 猪蹄和鲫鱼一起加水750毫升,用旺火隔水炖至猪蹄熟透,吃猪蹄、鲫鱼,喝汤。适用于乳汁减少者。
通草鲫鱼汤
【材料】通草3克,鲫鱼1条。
【做法】
① 将通草、鲫鱼洗净。
② 鲫鱼与通草同入锅内煮,不放油、盐,吃鱼喝汤。适用于乳汁缺少者。
妈妈奶水过多怎么办
有的妈妈奶水过多,宝宝吃不了,憋得乳母乳房胀痛,该怎么办呢?
(1)可以用手或吸乳器挤出或吸出多余奶汁,并用湿毛巾热敷乳房,如此胀痛即可消失。手挤的方式很重要,要沿着乳晕按挤,直到感觉乳房内没有硬块为止。
(2)挤出的乳汁可以给宝宝洗脸或洗澡时擦身用。
(3)可以将挤出的乳汁冷藏起来加以保存,但要使用密闭性能好的容器。方法是:3~5天要食用的母乳可放入冷藏室。
另外,母乳不能用微波炉加热,最好是使用温奶器加温。重新加温后的母乳营养损失非常小,妈妈不必担心宝宝会营养不良。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1)看精神状态。如果宝宝已吃饱喝足,会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反应,如有的安静地躺在那里咿咿呀呀地发声,一逗,咧嘴便笑或者安稳地入睡,醒后很有精神。若宝宝饥饿或没有吃饱,吸完奶后会含着奶头不放松。若是猛吸一阵,就把奶头吐出来哭一阵或者表现急躁,睡眠时间短而易醒,说明乳汁不足,宝宝未吃饱。
(2)做个试探。喂完奶后,再用乳头去触宝宝的口唇,若宝宝置之不理,说明已经吃饱;如果宝宝仍然追寻奶头,说明没有吃饱。此外,喂奶后抽出奶头时,宝宝仍咬住不放或追寻奶头,也说明乳汁不足,没有吃饱。
(3)观察大便。哺喂母乳的宝宝,若大便呈金黄色,像稠粥一样,每日2~4次,表示奶量充足,宝宝吃得饱;若大便呈绿色,黏液状,量少,次数多,则为奶量不足,是宝宝没有吃饱的表现。因为饥饿使肠蠕动加快,导致大便次数增多,胆汁不能在肠道内完全分解,所以大便呈绿色。
(4)数吸吞比例。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若能留意倾听宝宝的吞咽声音,听听宝宝吸多少次咽一口,也能判断奶量是否充足,宝宝能否吃饱。一般来说,宝宝每吸3~5次就应咽一口。如果宝宝吸得多而咽得少,说明奶不够吃。
此外,宝宝经常吃不饱,体重便不能正常发育。一般来说,正常发育的宝宝,前半年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来算:
体重(克)=出生时体重(克)+月龄×600克
若明显低于这个体重,说明有可能是妈妈乳量不足。
乳母乳量不足,导致宝宝吃不饱,日久会影响宝宝发育,应及时添加牛奶或其他代乳品。
什么情况下妈妈不宜进行母乳喂养
哺乳对母体来说,要消耗相当多的能量。当妈妈有比较明显的病变时,哺乳常使疾病恶化甚至发生危险,如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哮喘、严重肺结核、肝硬化等,应停止哺乳。一般来说,能否继续哺乳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决定于疾病的种类,而是决定于妈妈的病情和身体的状况。
当妈妈患有流感、细菌性痢疾、开放性肺结核等,如果哺乳可直接感染宝宝,应停止哺乳。至于妈妈有肝炎的,一般就不一定要强行停止哺乳,因为甲型肝炎是经口感染的,宝宝感染的危险性较少,必要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可以经胎盘直接感染胎儿。如果妈妈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需要咨询专科医师后,再决定是否母乳喂养。
如何尽量减少妈妈用药对宝宝的影响
哺乳期妈妈患病必须用药时,为减少药物对宝宝的毒副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禁用或尽量避免使用毒副作用大的药物,改用疗效相仿而毒性较小的药物,且应在用药4小时后哺乳。
(2)若必须服用毒副作用大的药品时,可在服药期间暂停哺乳,待病好后再哺乳。在停止哺乳期间,可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倒掉,以免乳汁淤积及“回奶”。用药时间越短越好。
(3)需长期服用对宝宝毒副作用大的药物时,应考虑断奶,改为人工喂养。
此外,对乳母应做好一些职业病防范,以防止妈妈金属中毒及农药中毒而危害宝宝。
用药对母乳有何影响
哺乳妈妈用药后,大多数药物在乳汁中含量极微,对宝宝的危害不大。但由于药物的分子量、酸碱度、水溶性或脂溶性等情况不同,在乳汁中的含量也不大相同。如麻黄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脂激素等,在乳汁中几乎找不到它们的踪迹。而四环素、磺胺类、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药物在乳汁中的含量基本与母体血浆中的含量相等。也有些药物在乳汁中的含量比母体血浆中的含量还高,如硫氧嘧啶类抗甲状腺药物,乳汁中的含量竟达母体血浆中含量的3~12倍。这些由乳汁中排出的药物进入宝宝体内可产生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有些药物还可引起致命的过敏反应。
含药乳汁对宝宝健康的影响程度,一般取决于用药的种类、剂量、时间的长短及宝宝抵抗能力的强弱。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宝宝的肝、肾解毒排毒能力较差,所以对宝宝的健康是不利的。
月经恢复与坚持母乳喂养有什么关系
产妇在产后月经的恢复是一个自然的生理现象。恢复的时间有早有晚,早的可在满月后即来月经,晚的要到宝宝1岁后才恢复。不论月经在什么时候恢复,都不是断奶的理由。
一般来说,产后月经的恢复与妈妈是否坚持母乳喂养有一定关系。哺乳时期越长,吸吮乳头的次数越多或宝宝越大,刺激乳头的吸吮力越强,都有利于血浆内催乳激素的水平增高,这对抑制月经恢复最能起作用。
月经来潮时,一般乳量减少,乳汁中所含蛋白质及脂肪的质量也稍有变化,蛋白质的含量偏高些,脂肪的含量偏低些。这种乳汁有时可引起宝宝消化不良,但这是暂时的现象,待经期过后,就会恢复正常。因此,无论是处在经期或经期后,都无须停止喂哺,还应坚持一定阶段的母乳喂养。
母乳中有哪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母乳中含有适合宝宝需要的各种元素。母乳中钙含量虽然不如牛奶多,但母乳中钙和磷的比例十分恰当,母乳中的钙可以被宝宝很好地吸收利用,牛奶中的钙就不可能这样被吸收与利用。由于这个原因,母乳喂养的宝宝较少患佝偻病。母乳中钙磷含量相对少一些,这对宝宝尤其是小宝宝很适宜,小宝宝的肾脏功能在吃母乳时几乎没有多少负担,如果喝牛奶就不一样了,小宝宝的肾脏对牛奶中含量过多的钙磷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母乳中的铁质约70%可以为宝宝所吸收,牛奶中铁的吸收仅有10%~30%,故人工喂养的宝宝在6个月后容易患贫血。初乳中的锌含量是正常妈妈血清中的2~4倍,成熟乳的锌含量也非常高,母乳中的其他微量元素,都很适合宝宝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除早产儿之外,在宝宝4~6个月以内,均不必另外补充微量元素。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E,足够4~6个月的宝宝需要,除了维生素K,几乎不要考虑维生素的缺乏问题。特别提醒父母:如果要为宝宝补充维生素K,应与保健医师取得联系。
母乳喂养是否能预防肥胖
有人认为成人单纯性肥胖可能与宝宝期肥胖有关,而宝宝期肥胖又与母乳喂养有关,因此要预防成人单纯性肥胖必须从宝宝期开始。
在一般情况下,脂肪细胞从宝宝时期开始逐渐增加,到了成年,细胞数不再增加,由于脂肪的量不断蓄积,就可能形成肥胖。因此在理论上,宝宝期就应当阻止脂肪细胞数过度增加,以预防成年期发胖。国外有人经过50年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凡是在宝宝期由母乳喂养2个月以上,成年后不受脂肪摄入量的影响,其血清胆固醇不高。有人统计发现,宝宝经母乳喂养者肥胖的发生率为3%,经人工喂养者肥胖发生率为18%。
以上情况的发生是由于母乳成分和乳量基本衡定,使乳儿不致吸奶过量。而人工喂养的乳儿,往往有奶便吃,容易过量而引起肥胖。另外,母乳喂养儿处理胆固醇的酶系统功能较强,并使他到成年后仍能保持这种较强的功能。
乳汁有味道吗
乳汁的味道能影响宝宝的“胃口”,而饮食又会影响母乳味道。妈妈饮用过含酒精的饮料后,她们乳汁的味道也会带点酒精味,宝宝不爱吃,体重也会减轻。虽然乳汁中的酒精成分极微,但宝宝吃后会有“醉”的反应:宝宝的睡眠时间会变得短而频密,跟平日不一样。
如何喂养双胞胎
双胞胎宝宝的特点是早产居多,据统计,大约有80%的双胞胎宝宝是早产儿;双胞胎宝宝各器官尤其是消化系统功能不是十分健全,生活能力差,生长速度特别快,需要大量的营养素。
尽管如此,母乳仍是双胞胎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双胞胎宝宝胃容量小,胃肠消化能力差,宜采取少量多餐的哺喂方法。一般来说,只要产妇有足够的营养和充分休息,妈妈的乳汁是能够满足双胞胎宝宝需要的。如果乳汁不足,应保证两个宝宝都得到母乳的前提下,先喂体质较弱的宝宝,每人再加喂牛奶或奶粉。万一产妇无乳汁,就要采取人工喂养。
由于双胞胎宝宝大多体重较轻,体内储备的营养素少,生长发育又特快,奶量需要量大,因此辅食的添加应早于单胎足月宝宝,宜从出生后2周起逐渐加鱼肝油、菜汁、鲜橘汁,第8周可加蛋黄、肝泥、鱼肉泥等。否则,双胞胎宝宝易发生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
什么叫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
当人乳缺乏而改用动物乳或代乳品喂养叫人工喂养。
当母乳不足时并用牛、羊奶或其他黄豆蛋白为基础的植物性代乳品喂养叫混合喂养。一般应在母乳喂养后再给其他食品(牛乳等)。也可每天喂哺数次代替母乳,其余喂母乳。但每日喂哺母乳不宜少于3次。否则母乳分泌有迅速减退的可能。所以一般应力争母乳喂养到4个月后才改为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为什么一定要补充水分
宝宝年龄越小,体内水分的含量就越高,宝宝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70%~75%。由于宝宝生长发育旺盛,肾脏对水的保存功能又较差,所以需要的水分也较成人明显得多,每天消耗水分约占体重的10%~15%。人工喂养的宝宝更要注意喂水。
人工喂养以牛奶或奶粉喂养为多。人工喂养儿要注意喂水。为什么人工喂养儿要注意喂水?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80%以上是酪蛋白,分子量大,不易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含量较人乳少,这些都是容易导致便秘的因素,给宝宝补充水分有利于缓解便秘。另外,牛奶中含钙和磷等矿物盐较多,大约是人乳的2倍,过多的矿物盐和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从肾脏排出体外都需要水。
此外,宝宝期是身体生长最迅速的时期,组织细胞增长时要蓄积水分。宝宝期也是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的阶段,排出废物较多,而肾脏的浓缩能力差,所以尿量和排泄次数都多,需要的水分也多。
牛奶喂养发生腹泻时应如何处理
以牛奶为主食的宝宝患腹泻时,要根据腹泻、呕吐、食欲和消化情况来确定饮食治疗方案。如果病情较重,每日腹泻超过10次,并伴有呕吐现象,应暂时停喂牛奶,即禁食6~8小时,最长不超过12小时。禁食时可用胡萝卜汤或米汤来代替喂养,间隔时间和每次用量均与喂牛奶时相同。这些食物易于消化,能减轻肠道负担。腹泻如果有好转可逐渐改用米汤、冲淡的脱脂牛奶、稀释的牛奶,最后恢复原来的饮食。如宝宝腹泻情况并不严重,每天腹泻5~6次或7~8次,比正常多2~3次,无呕吐,此时可暂喂1~2天米汤,以后用冲淡的牛奶,或制成2份牛奶1份水浓度喂养。如果宝宝偶然出现腹泻,而且病情也轻,则只需用冲淡的牛奶喂1~2天即可,以后恢复正常牛奶饮食。冲淡牛奶时最好用米汤,因为米汤能减少酸对肠道的刺激,有利于腹泻的治疗。
腹泻时期,无论病情轻重,辅助食品应全部停止添加。如果宝宝的消化功能好,每次的奶量和浓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增加,并在每2次喂奶之间喂少许温开水以缓解大便的干燥程度,及时清洁口腔以减少鹅口疮等口腔疾病的发生。
母乳为什么比牛奶好
(1)人乳含有优质蛋白质,且比例适当。牛奶中的蛋白质总量虽高于人乳的3倍,但其质量和比例不如人乳适宜。因为牛奶中多是酪蛋白,约占78%,人乳中只占40%。牛奶中优质乳清蛋白仅占22%,而人乳占60%。人乳中蛋白质比例适当,易于消化吸收。而牛奶的酪蛋白在胃内形成凝块较大,不易消化。
(2)人乳中含有优质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人乳中脂肪滴细小,且与钙和脂肪酸含量比例适宜。牛奶不饱和脂肪酸低于人乳,特别是亚油酸含量低,仅为人乳的1/7。亚油酸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脂肪酸。亚油酸缺乏,易使宝宝产生湿疹,易使宝宝虚胖。牛奶中脂肪颗粒粗,不易消化,容易导致脂肪性腹泻。
(3)人乳中含有丰富的乳糖,可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减少宝宝腹泻。而牛奶中乳糖的含量少。
(4)人乳中维生素充足,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均高于牛奶。牛奶中的维生素C虽多,但在煮沸消毒过程中多被破坏。
(5)人乳中矿物质比例适宜,可满足宝宝的需要,如钙磷比例适宜(2∶1),易吸收,吃母乳的宝宝,很少发生低血钙。而牛奶中钙磷比例为5∶4,不太适当。人乳中含有宝宝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如:锌、铜、铁等,这些含量也高于牛奶。
(6)人乳不会过敏,有少数宝宝对牛奶有过敏现象,出现皮疹、腹泻等。
(7)人乳基本无菌,温度适中且经济方便,这些都是牛奶无可比拟的。
不适宜母乳喂养的妈妈
尽管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但仍然有一部分妈妈不适宜母乳喂养:
(1)患结核病的妈妈,尤其是结核活动期,不宜自己照看宝宝和喂奶,否则既有害宝宝健康,又不利于自身的康复。
(2)患心脏病的妈妈,喂奶会加重心脏负担。
(3)患慢性肾炎的妈妈,喂奶和照顾宝宝会使病情加重。
(4)患癫痫的妈妈,喂奶时发病会伤害宝宝。而且在服药期间,妈妈乳汁中含有鲁米那、安定、苯妥英钠等药物成分,可引起宝宝虚脱、嗜睡、全身淤斑等不良反应。
(5)患病毒性肝炎的妈妈,肝炎病毒可通过乳汁传染给宝宝,这不利于妈妈自身的康复。患者切忌亲吻宝宝,不可用嘴嚼食物喂宝宝。
(6)患糖尿病的妈妈,应在病情稳定后,方可给宝宝喂奶。
(7)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妈妈,在服药期间不宜喂奶,以免引起宝宝甲状腺病变。
(8)患乳腺炎的妈妈,应就医,待乳腺变软、肿胀消退方可喂奶。
(9)患急性疾病的妈妈,在服用抗菌素类药物,如红霉素、磺胺药等时,应暂停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需注意的问题
(1)奶具消毒。宝宝所用的奶瓶、奶头、汤匙、碗、奶锅等必须每次消毒,并放在固定盛器内,最好是带盖的钢精锅内,以保证清洁和消毒质量。
(2)奶液调配。婴儿配方奶成分最接近母奶,因此适合于无母乳的宝宝喂养。奶液宜新鲜配置,防止变质。冲奶时不能用沸水,宜用冷却到50℃~60℃的开水冲调,以免破坏配方奶中的营养成分。剩余奶液不宜放置后供下一次喂养,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严格执行,极易导致腹泻等疾病。
(3)奶量的掌握。1岁以内的宝宝宜以母乳化奶粉—配方奶粉喂养。奶量按说明书介绍的量冲服,并按宝宝服后体重增减的情况及时增减。
(4)试温。喂奶前需先试温。试温只需倒几滴奶于手背,切勿由成人直接吸奶头试温,以免受成人口腔内细菌的污染。
(5)喂奶的姿势。宝宝最好斜坐在妈妈怀里,妈妈扶好奶瓶,慢慢喂哺。从开始至结束,都要使奶液充满奶头和瓶颈,以免宝宝将空气吸进。喂奶后需将宝宝抱起,轻拍背部,使空气排出,避免回奶。
人工喂养一定要补充水分
人体的重量大部分是水分,年龄越小,体内水分比例越高。满一个月的宝宝体内水分约占体重的75%,早产儿占80%左右。由于新生儿体表面积较大,每分钟呼吸次数多,使水分蒸发量较多,而他们的肾脏为排泄代谢产物所需的水液量也较多。因此,宝宝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所需液体较多,在第一周以后,新生儿每天需要液体量为每公斤体重120~150毫升。
人工喂养大多数是用牛奶,从牛奶的成分来说,所含矿物质即钙、磷、钾、氯等要比母乳中大3倍之多,这些矿物质吸收到体内后,为了保证体内矿物质的供需平衡,就要求肾脏排泄多余的矿物质。而宝宝的肾脏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换句话说,要让肾脏排出多余矿物质,就需要一定量的水分才能保证完成任务。水分不足,肾脏就完不成任务,如果勉强完成,就会使肾脏受损。
所以,除了喂奶,千万不要忘记喂水,用牛奶喂养者或炎热夏季出生的新生儿,尤其要注意喂水,但喂水也不要过量,以免使宝宝心脏、肾脏增加负担。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宝宝,在4个月以内只需少量喂一些水或果汁,而人工喂养的宝宝则应在两次喂奶之间喂一次水。而在炎热的夏季,宝宝最容易口渴,除了喂奶外,还应多喂宝宝一些水喝,使新生儿获得充足的水分。
哺乳期间辅食的添加
无论母乳或牛乳含维生素D均少。为满足宝宝需要,从出生后第3周起,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宝宝每日即可添加维生素D10微克。采用复合维生素D制剂为宜。按配方中维生素D的含量,每日服3~5滴即可,不宜过量,以避免发生维生素D中毒。如服用普通鱼肝油,每日1~2次,每次1~2滴,1~3个月宝宝渐次增至6滴,以供给维生素A和维生素D。
人工喂养的宝宝,应从第2周开始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菜汁,或将维生素C片剂20~30毫克溶化于水中立即喂入。
四、智能开发与训练
哪些疾病会影响新生儿的智力
(1)新生儿核黄疸:亦称新生儿黄疸脑病。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过高,和脑细胞结合后,使脑细胞功能发生故障。
(2)新生儿脑膜炎:这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由于细菌及病毒直接侵犯到脑细胞,使脑细胞功能受到严重破坏。
(3)产伤引起颅内出血:由于颅内受压使血管破裂出血,出血部位脑细胞血液循环受阻碍,使细胞变性坏死,从而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4)新生儿轻度窒息:即新生儿出生后一度没有呼吸或心跳很慢,若抢救及时,恢复较好,日后的智力不会有影响;若抢救不得力,会使脑缺氧时间过长而损伤脑细胞,日后智力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5)新生儿低血糖:早产儿多见,由于神经组织在一般情况下几乎完全利用糖作为代谢能源,若反复发生低血糖或低血糖发生时间过长,会产生持久性脑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到智力发育。
(6)新生儿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的供应不足会影响脑细胞的生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是怀孕后期3个月到出生后6个月。脑细胞有一个特点,就是其增殖是“一次性完成”的,错过这个机会就无法补偿了。故此,新生儿期的喂养很重要。
大脑的发育与早期教育有什么关系
大脑发育是早期教育与智能发展的物质基础。怀孕第20周至出生后2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尤其是妊娠最后3个月至出生后6个月内,大脑神经细胞处于激增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发育更趋成熟,这些均给早期教育及智能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新生儿先天性反射种类与训练
新生儿有一些生下来就会做的动作,称为无条件反射。从这些反射可以检查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正常。这里介绍几种父母容易检查的反射。
(1)用手指轻碰新生儿的面颊或嘴唇周围,看看他的嘴是否朝手指的方向寻找,这种反射称为“觅食反射”。在喂奶前做这个试验较好。
(2)用手指轻轻划新生儿脚底外侧部位,新生儿的五个脚趾会分开,且大拇指向上跷起。
(3)将棍棒放在新生儿手心,看他是否抓得很紧,有时甚至能用棍棒将新生儿提起。
(4)扶住新生儿腋下,让其直立,轻轻用手按他一只脚的脚背,他就会成功地先后抬起左右脚,像走路的样子。
(5)将气味较重的某种东西放在新生儿鼻子附近,新生儿会将头扭向另一边,表现出他的躲避能力。
(6)俯卧时他会尽力把头抬一下,然后把脸扭向一边。
(7)遇见强光会眨眼睛,以此来保护眼睛少受刺激。
(8)扶新生儿坐直时,他的脖子摇晃不停,但不会受伤。一旦坐稳了,他的大脑袋竖直时,若头向前倒,他会纠正变成向后倒。这种倒来倒去,是一种平衡反应。
新生儿的这些反射,并不是一种无目的的运动,宝宝将来的能力就是从这些反射的经验储存中发展起来的。如果做了几种试验,发现新生儿反应不灵敏,要注意观察,及时向儿科医师或神经科医师咨询,以便早期发现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有障碍。
认知能力训练
视力集中
在宝宝的上方,挂一些使之感兴趣的能动的物体,如彩色的花环、气球等。每次一件,定时更换,所挂之物最好是红色、绿色或能发出响声的玩具,触动这些玩具,能引起宝宝的兴趣,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些玩具上,每次几分钟,每日数次。
高对比度的黑白图形对新生儿最有吸引力。在宝宝床栏的右侧挂上父母自画的黑白脸形,大小与人脸相仿,先画类似妈妈的脸形,让宝宝在睡醒时观看,父母可用钟表记录宝宝集中观看的时间。
一般来讲,新的图形会引起宝宝注视10~13秒。当宝宝看熟了一幅图,注视时间缩短到3~4秒就应该换另一幅图。宝宝注视新图时间越长就越聪明,由于注视比逗笑出现更早,所以观察注视时间是对宝宝做的第一个智力测验,宝宝以时间反应来区分新图和旧图,表明新生儿具有分辨能力和记忆能力。所以可用墨笔画女孩、男孩的脸形、竖形条纹、斜形条纹、葡萄状、棋盘状、地图状等图形供宝宝观看,同时边说话、边逗笑以缓解宝宝疲劳,使其视力分辨与记忆力训练成为快乐的活动。
视听移动
在距宝宝眼睛20~25厘米处,将彩色带响声的玩具边摇边缓慢移动,使宝宝的视线随玩具移动;或和宝宝面对面,待宝宝看清你的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