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內容簡介: |
几百年来,多少福建人前仆后继,蹈海踏浪,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谋生,每每哼唱着这些承载着福建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感悟的歌曲,这些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家国情怀的旋律,一幅波澜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画卷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可以从音乐这个角度,触摸到早期福建人移居中国台湾,移民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真实而心酸的历史,感念到闽籍华侨勤劳创业的积极进取精神。这些传统方言音调随着移民漂洋过海,世代吟唱,口头传承着祖先跨海移民的历史文化记忆,给我们带来的是另一种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叙事方式,更体现了闽越族精神与艺术的存在与延续。
|
關於作者: |
吴少静,1977年生于福建。现为福建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史学协会会员。2003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专业,师从郑锦扬教授。福建省“2011计划”“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福建省社科基地“南音研究中心”成员。主要从事中国传统音乐及其史学教学研究工作。2013年获“福建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项目”经费资助,赴中国音乐学院访学,师从中国戏曲著名的研究专家姚艺君教授进行中国传统音乐的课题研究;2015年获“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合作项目”资助,赴台湾屏东大学音乐系访学。
曾主持10多项*、省市级课题;在国内核心期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30篇学术论文。2018年“闽台传统音乐文化”课程获批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2019年承担的课程“闽台传统音乐文化”“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分别获批省级线上与线下混合课程和线下课程。
|
目錄:
|
前言
上篇 海上丝绸之路的音乐历史叙事
章 国家在场的琉球“礼乐”历史叙事
节 “通琉球”与中华文化的认同
第二节 国家“礼乐”叙事层面的中琉音乐交往
第三节 册封使团的仪式用乐场域
第四节 礼乐制度下的闽乐传播途径
第五节 以闽人三十六姓为中心的“琉乐”发展
第二章 民间叙事的闽乐传播南洋
节 明清南部海域的闽乐掠影
第二节 清末民初东南亚的福建音乐
第三节 东南亚、东亚对福建音乐的吸收
第四节 福建音乐向东南亚传播的方式及其影响
第三章 明末清初西乐强势入闽
节 西乐挥师东进
第二节 教堂音乐
第三节 教会学校音乐
第四节 外籍与留学归闽教师的音乐教学
中篇 海上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记忆与阐释
第四章 民歌的历史记忆
节 过番歌
第二节 闽台褒歌的文化生态场域记忆
第五章 酬神戏的文化记忆
节 闽籍华侨民俗宗教信仰中的戏曲记忆
第二节 跨越族群的妈祖仪式与音乐
第六章 琉球的宫廷音乐记忆
节 琉球国的仪式音乐记忆
第二节 琉球宫廷的中国戏曲记忆
第七章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南音文化圈
节 海内外南音理论文献研究述评
第二节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南音曲谱的发展衍进
第三节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南音郎君文化现象
第四节 海上丝绸之路南音文化圈的记忆
……
下篇 福建音乐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战略中的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海上丝绸之路既是经济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旅。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不单单只是经济交流的概念,而是书写着一页页浓墨重彩的文化交流史。音乐是人类一种精神化、艺术化的生存方式,更是文化记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记忆既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模仿,又是历史事实的“再现”。
一首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唱出了闽商“爱拼敢赢”的性格特征,宋元时期,福建商入开创了享誉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清之际,郑氏海商集团又建立起纵横南洋诸国的海上商业帝国。如今,在遍布全球的海外华侨华人中,闽籍人士达1000多万,分布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闽商成为国际商界的劲旅,被誉为海外三大商帮之一。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贸易中,福建是浓墨重彩的“存在”,海洋作为福建的特殊文化符号,深深影响着福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特别明清以来,随着福建海洋事业的飞跃发展,福建的海洋文化赋予闽人更加开阔的视野,勇于拼搏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更成为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经济和文化创造的原始动力。但是,在追寻闽商灿烂的光环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艰辛与苦难的历史呢?支撑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又是什么呢?
“唱出番客有支歌,番邦趁食无投活,为着生活才出外,离父母,离某(妻)子。三年五年返一摆,做牛做马受拖磨;想着某子一大拖,勤俭用,不甘(敢)开半瓜。”这首闽南语的《番客歌》唱出了闽南人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海外开荒拓土的辛酸与无奈。在福建的闽南地区,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有些华侨关系。不身为闽南人可能很难想象,“华侨”这个词背后隐藏着多少家庭骨肉分离、孤独寂寞的故事。“一支担杆嘉应担到台,担尽唐山沧海事;一支担杆中原担到台啊,担尽历代风云史。弯直弯直竹担杆,坚毅坚毅不会断。这是客家种草魂,千古不变客家魂。软硬软硬竹担杆,扎实扎实不会断。这是客家种草魂,代代相传万古流芳。”通过这首委婉动人的客家歌曲《一支担杆》,我们更能体会感受到勤劳的闽籍客家人唐山过台湾的艰辛历史、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以及守望思念故土家园的情怀。
几百年来,多少福建人前仆后继,蹈海踏浪,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谋生,每每哼唱着这些承载着福建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感悟的歌曲,这些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家国情怀的旋律,一幅波澜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画卷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可以从音乐这个角度,触摸到早期福建人移居中国台湾,移民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真实而心酸的历史,感念到闽籍华侨勤劳创业的积极进取精神。这些传统方言音调随着移民漂洋过海,世代吟唱,口头传承着祖先跨海移民的历史文化记忆,给我们带来的是另一种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叙事方式,更体现了闽越族精神与艺术的存在与延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