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大漠长河(首部全景式展现中国荒漠化现状的图文书,同名纪录片获国际纪录片“金熊猫”奖评委特别奖)

書城自編碼: 220225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環境科學
作者: 中央新影历史节目部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300184838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34/115000
書度/開本: 大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8.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工业机器人从基础到实战
《 工业机器人从基础到实战 》

售價:HK$ 153.6
重症产科.1
《 重症产科.1 》

售價:HK$ 71.8
财之道丛书·表层的真理:当代经济学与社会
《 财之道丛书·表层的真理:当代经济学与社会 》

售價:HK$ 105.6
世界服饰艺术史
《 世界服饰艺术史 》

售價:HK$ 309.6
海外中国研究·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 海外中国研究·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

售價:HK$ 81.6
日耳曼通识译丛: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到康德
《 日耳曼通识译丛: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到康德 》

售價:HK$ 32.2
我的灵魂是日落时分空无一人的旋转木马:聂鲁达诗精选
《 我的灵魂是日落时分空无一人的旋转木马:聂鲁达诗精选 》

售價:HK$ 81.6
春日喜你
《 春日喜你 》

售價:HK$ 55.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0.6
《 自然灾害与防灾应急避险实用百科(彩绘图解版) 》
+

HK$ 161.0
《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
+

HK$ 91.0
《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方法技术指南(第一版) 》
+

HK$ 689.0
《 环境工程技术手册--废水污染控制技术手册 》
+

HK$ 649.3
《 环境工程技术手册--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
+

HK$ 141.6
《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及其设计应用(第三版) 》
編輯推薦:
《大漠长河》首部全景式展现中国荒漠化现状图文书,同名纪录片获国际纪录片“金熊猫”奖评委特别奖。
內容簡介:
每年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要面临20至38天的沙尘天气,由于沙尘暴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40亿元。
除上海、台湾、香港、澳门外,全国30个省区都有沙化土地分布。中国近四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困扰。
《大漠长河》以一个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话题为着眼点,通过地质、历史、现实等诸多角度,探寻中国沙漠的成因,分析沙尘来源,展现沙漠化的危害,纪录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人们的生存现状,展现人与荒漠化之间互有进退的较量。在追索人物故事、人物命运的同时,贯穿国家政策、沙漠常识,唤醒人们对“荒漠化”问题的高度关注。
關於作者:
中央新影历史节目部,目前国内最大的纪录片、科教片制作基地,集团拥有丰富的纪录片资料资源、实力雄厚的制作班底,继承创作纪录片的优良传统,立足制作反映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电影、电视纪录片。
目錄
一、荒漠往事
额济纳旗:风沙之地
荒漠生态系统
胡杨林:见证荒漠的往昔
沙化:吞噬我们的家园
荒漠往事:弱水余波
今日荒漠
故土·选择
编导手记:遗忘盛行的地方-- 额济纳之行
二、风沙袭城
风沙袭城
荒漠的居民
风沙中的莫高窟
昔时碧波,今日沙海
故土难离
治理风沙,迫在眉睫
编导手记:干涸的土地--民勤手记
三、漫漫治沙路
宁夏中卫,沙坡头
百废待兴
漫漫治沙路,而今从头迈
章古台:治沙科研的起点
穿过大漠的铁路:包兰线
沙坡头:激情燃烧的岁月
大地为纸,改写版图
新的征程:向沙漠进军
四、万里防沙线
三北告急-荒漠化
被滚滚黄沙吞噬的榆林
榆林往事
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
榆林治沙联合体:挑战狼窝沙
困境与希望:白芨滩林场
众志成城,人进沙退
万里防沙,绿色长城
五、守护家园
多伦:沙进人退
沙临城下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禁牧进行中
生态移民新村
退耕还林还草:千里绿装
绿色的梦
编导手记:荒漠·行走
六、与沙为邻
沙地的春天:失败与希望
赤峰:旱海造绿洲
停止生长的小老树
植树:、-验相传
和田:三面环沙
乔灌草结合
向科尔沁沙地宣战:穿沙公路
双行一带
反攻沙漠!赤峰模式
荒漠林网:和田模式
科学治沙
编导手记:和田人物手记
--努尔买买提·艾哈买提
七、绿色·未完成
荒漠化:地球的癌症
关注与行动:沙漠普查和立法
治沙路漫漫,上下而求索
治沙富民新理念
狙击沙漠化:沙产业
开发资源:变沙害为沙利
绿色·未完成
编导手记:沙漠人家--阿à-善之行
纪录片《大漠长河》摄影组工作照
后记
內容試閱
遗忘盛行的地方——额济纳之行
《大漠长河》总导演樊志远
如果有人在10月份有时间,想要去旅行的话,我首先推荐的地方是——额济纳。
10月,北半球的秋季来临。在这个季节来到额济纳的人们,可以同时寻找到自然与人文两种东西——金灿灿地在沙漠中延展的胡杨和被风沙吹蚀得斑驳而粗犷的历史遗迹。
大约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70%以上是沙漠和戈壁,每平方公里仅仅0.147人——每一个初到额济纳的人,面对空荡荡的土地,不能不产生一种迷失的感觉——这里自然庞大得足以将每一个人吞噬,而当人们在这荒凉中穿行之时,某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却一点点被从记忆深处唤醒——似乎我们早就曾到过这里,只不过,这里一度被我们遗忘。
先祖之地
从北京沿京藏高速驱车前行,在阿拉善盟首府巴彦浩特住宿一夜之后,摄制组的车又行驶了两三个小时,才进入额济纳旗境内。公路两侧的戈壁一望无涯,漫天的土黄扑面而来,木质的电线杆是旷野上唯一的“植被”。初见这种风景,难免兴奋,然而不久之后,一程又一程的荒凉让所有人昏昏欲睡。
午后四点左右,一声“到了”惊醒了车上所有的人,随后看到的景致,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金黄色的胡杨像仪仗队一样,密密匝匝地沿公路两侧排开,将我们的车引向绿洲深处——额济纳旗的首府达来库布镇到了。
达来库布,蒙古语“大海的深渊”之意。这个胡杨林中的小镇,被沙漠与戈壁的海洋环绕,深居于茫茫黄沙之中,远远地伫立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北角,狭促的绿洲面积,却拥挤着2万余人。
公元1698年,游牧于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大约500多人,在流落异邦68年之后,由于不堪忍沙皇俄国的欺凌,决意东归,在首领阿拉布珠尔带领下,他们穿越茫茫沙漠,一路东行,返回祖国。这段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故事,比后来受到乾隆皇帝接见、名噪一时渥巴锡汗率领17万土尔扈特人东归要早73年。
1731年,阿拉布珠尔带领回归的土尔扈特部落,在四处游牧33年之后,向雍正皇帝请求定牧于额济纳河流域,并按蒙古语发音将此地命名为额济纳,意思是先祖之地。
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有着广阔无垠的草原,其长度几乎是欧亚大陆的三分之二,这个大草原的很大一部分就在中国境内,即内蒙古草原。包括土尔扈特部在内的蒙古族正是草原游牧民族的一支。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明不断发生冲突,也不断融合。这两支文明的交汇处,是一条人们无法实地看到却又真实存在的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科学家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里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形成等降水量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半干旱地区与半湿润的地区的分界线。而这两种气候,形成了不同的地理面貌,不同的地理面貌又造就了不同文明种类的分野。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边,降雨量少于400毫米,为半干旱地区,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因此成为游牧地区;而在南边,由于降雨量多于400毫米,为半湿润和湿润地区,适宜农业,因此成为农耕社会。据历史学家研究,中国这条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大致分布与长城基本重合。
在半干旱地区,草原丰美、适于游牧,由于降水量较少,其植被也较为脆弱,土壤极易沙化,因此,内蒙古草原也就成为中国荒漠化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地区。
额济纳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但当地的年降雨量仅为47毫米,不足蒸发量的千分之一,属于干旱、乃至极端干旱地区,沙漠和戈壁是这里主要的地貌,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达来库布镇附近的水源和植被就显得极为珍贵。
可以想象,当300多年前,阿拉布珠尔等人徒步穿越茫茫戈壁、终于到达额济纳时的心情——荒漠中大片胡杨林、黑河在戈壁上潺潺趟过,清脆的水声,涤荡了所有在戈壁中穿行的荒凉。有此绿洲,沙漠中生存的艰难似乎可以被消弭殆尽。
定居于此的土尔扈特人将这里认作先祖之地,不无道理,因为至少在1372年之前,这里一直是它们先祖驻扎的地方。
亦集乃城
达来库布镇东南约25公里处,有一座被黄沙掩埋的古城,蒙古语将其称为哈日浩特,意思为“黑城”。
所有见过黑城的人,不可能不为它的形象震惊——荒凉的戈壁滩上,突兀地伫立着一座庞大的长方形土城——周长约1公里,东西434米,南北384米,历经数百年的风沙,10米高的城墙四周已经堆满了沙粒,城墙西北角上高约13米的覆钵式塔极为醒目。狂野与苍凉,是黑城给我的第一印象。
进入黑城,城内的官署、府第、佛寺、民居和街道遗迹仍依稀可辨,城市宏大的规模昭示着它曾经的繁华。
黑城,始建于公元9世纪的西夏时期,两千年前开辟的丝绸之路的北线——居延北线,就在黑城附近通过,因而黑城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元代时,在这里设亦集乃路,在西夏旧城遗址上进行扩建,在城西北角设“亦集乃路总管府”,统领军阵事务。黑河水从不远处绕城而过,注入东北方向的居延泽,城以水兴,可以想象,当年需要怎样规模的水源和植被,才能足以支撑如此规模的城市?
13世纪时,一个不足20岁的年轻人,从张掖出发,历经16天,到达亦集乃城,他将自己对于此城的印象记载在后来的传记之中,这个年轻人,就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在自己的游记中写道,亦集乃城“水源充足,松林茂密,野驴和各种野兽经常出没其间”。
当马可·波罗携带40天的粮食,离开亦集乃城,穿越沙漠,去拜见忽必烈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这座水草丰美、人丁兴旺的城市,会在大约100年后,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军队攻入北京,元顺帝北逃,但黑城仍在蒙古人控制之中。1372年,明朝大将冯胜率军来到黑城之下,他面对的是黑城守将卜颜铁木尔。
据说,这场战争持续良久,冯胜久攻不下,只得命令官兵在距离黑城30公里处筑坝断绝河水。水源断绝很快让黑城难以为继,守将卜颜铁木尔不得不向冯胜投降。而这一行为,也使得日后数百年的时间内,原本沿黑城东北部流淌的黑河彻底改变走向,大片的绿洲、耕地从此荒芜。成片的胡杨林由于水源断绝而死亡,至今,我们仍能在这片沙地中看到上千棵胡杨为水源挣扎的惨烈场面。这场几乎重新书写了额济纳地区历史的战争,只换来《明史》中“至亦集乃路,守将卜颜铁木尔请降”十四个字。而无数绿色生灵消失的责任,又岂是这十四个字能够承担的?
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为防止北元政府凭借黑城在此攻击明朝城池,明朝政府决定将黑城建制撤销,人员迁往他处,从此以后,额济纳的历史迎来了大约300年的空白时期,一直到1698年土尔扈特部落的回迁,这里才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弱水流沙
额济纳的生命取决于上游的来水量,扼住额济纳绿洲咽喉的,是一条发源于祁连山脉、全长约800公里的河流——黑河。两千多年前,这条河流还有一个更为诗意的名字,弱水。
在中国古代文献《尚书·禹贡》中,记载大禹治水,“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传说中,大禹治水时,曾在合黎山导引弱水,将其尾闾引至流沙深处。不论此记载确证与否,弱水对于干旱的额济纳的作用可想而知。
黑河是中国西北第二大内陆河,800余公里的长度,养育着上百万人口,在它的尾闾处,河水在流沙中四处漫溢,造就了额济纳绿洲。河水流淌到哪里,哪里就会植被繁茂、胡杨成林,反之,荒芜,就是这片土地的宿命。
在数千年前,黑河曾在额济纳冲击出一个大湖——居延泽。
历史上的居延泽水量充足,湖畔是美丽的草原,有着肥沃的土地,丰美的水草,这里曾是我国最早的农垦区之一,早在汉代就开始了这里的农垦历史。《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汉)使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城居延泽上。”居延泽还是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是兵家必争必守之地。
要进入居延文化区进行拍摄,面临很多困难——居延遗址距离额济纳城,大约2个多小时的车程,通往居延遗址的地区只有一条土路可走,由于当地风沙极大,这条土路经常被黄沙掩埋,除非对地形极其熟悉的人,几乎无法进入沙漠的中心;同时,为了文物保护,防止盗墓者进入居延文物区,当地文物部门在戈壁的土路周边买下了不少三角钉子,如果地形不熟,盲目开车进入,车胎必然会被扎破,所有人都会因此被抛掷在风沙肆虐的旷野之中。再有,前往居延文物区的途中,遍布历经数千年时间形成的红柳沙包,有的沙包高达十余米,陌生人开车在其中穿行,模样相似的沙包几乎无法成为人们行车的坐标,极有可能迷路。
为了拍摄曾经的汉代居延都尉府,摄制组租用了额济纳旗文物局的越野车,早上4点左右出发,一路颠簸。
汽车进入戈壁之中,所有沙尘被甩在车后,地平线后面,天空一点点泛红,眼前的荒漠也在黑暗中一点点清晰起来。
日出,即将开始。
与风驰电掣中行进的汽车相比,天边那轮太阳的行进显得极为从容:首先是一圈火红的弧线,慢慢地半个圆形拱了出来,当圆形露出大约四分之三的时候,太阳似乎猛然一跳,跃出了地平线——我从来没有如此贴近地看过日出,红红的太阳如此巨大,仿佛就在眼前,触手可及。那个追日的夸父,一定也曾看到过如此的风景,否则,他断断不会有追赶太阳的念头。
日出后不久,我们来到了一座巨大的红柳沙包附近,司机告诉我们,居延都尉府已经到了。
当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消失之后,我们从车上下来,旷野之中,只有我们几个人。那天,天气出奇地好,荒漠中几乎没有任何声音。我们一步步向那片矮矮的土墙走去——那里存留着一千多年前,这片土地的往事。
城墙之内,是随处可见、散乱摆放的破碎砖瓦,数千年前,当人们离开这里时,是如此仓促,一切都来不及整理,就随意摆放在那里,任凭风沙侵蚀——感动、震撼、恐慌,各种复杂的感觉充斥在我的内心,我不敢说话,不敢发出任何一种声响,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止了,我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数千年前的生灵。
我开始体会到一种莫名的情绪——历史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在荒原之中,似乎如果不是我们的到来打扰了这里的平静,早已离开的人们,仍旧会在这座土城中生活,就像他们数千年前来到这里一样。此时,一切文字的描述都苍白无力。
那一刻我感到,历史,绝不在“书”中。
居延都尉府的城墙仅仅120厘米左右,完全没有一座府邸的气象——在后来的专家采访中,我得知,这里的原始城墙并非如此低矮,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城墙的地基——1000多年来,额济纳的风沙不断吹蚀,将此地的土壤吹走了120厘米。
在城墙附近的沙地中,我捡到了几个大约3厘米长、4毫米宽的陶制物品,向文物局的司机咨询,我才知道,这是渔网上的坠子。
两千多年前曾拥有一个巨大的古湖,在如今这片几乎寸草不生、荒凉无比的土地上荡漾,居延地区的居民们曾在荒漠中心的湖中撑船撒网——如今,时间如水般散去,留下的只是细碎的流沙——好在,还有一些痕迹,能让我们慨叹……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