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有一种根叫故乡

書城自編碼: 297272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周志懿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010172903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3-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5.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秋原四部曲(全5册):地虎噬天王+清代旅蒙商述略+乱世靡音+茶馆之殇
《 秋原四部曲(全5册):地虎噬天王+清代旅蒙商述略+乱世靡音+茶馆之殇 》

售價:HK$ 298.0
西南联大通识课(全7册)
《 西南联大通识课(全7册) 》

售價:HK$ 479.1
汉字革命:中国语文现代性的起源(1916-1958)
《 汉字革命:中国语文现代性的起源(1916-1958) 》

售價:HK$ 81.4
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转型中的家族政治经济学
《 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转型中的家族政治经济学 》

售價:HK$ 68.4
失衡的利维坦:美国分裂的文化与政治根源
《 失衡的利维坦:美国分裂的文化与政治根源 》

售價:HK$ 69.6
法律的性质与渊源(汉译名著本21)
《 法律的性质与渊源(汉译名著本21) 》

售價:HK$ 57.8
在时间荒原上(米沃什自选集)
《 在时间荒原上(米沃什自选集) 》

售價:HK$ 92.0
大模型应用开发极简入门:基于GPT-4和ChatGPT
《 大模型应用开发极简入门:基于GPT-4和ChatGPT 》

售價:HK$ 70.6

 

內容簡介:
书中描写的高坪峪,属古梅山文化区域,在中华文化圈中独树一帜,有着鲜明的特色。本书共分乡土、民间、家风和成长四辑,收录47篇随笔。作者通过挖掘故乡历史人文、回忆家族家风与自己的童年经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中农村一幅幅独特的画卷,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独特的古梅山文化,展现了新时代下的乡愁特色。一个个故事的背后洋溢着作者对故乡的真挚情怀,以及对古梅山文化的思考和对故乡人物命运的感怀。作者秉持一种迫不及待的使命感对故乡进行了全方位的记忆打捞,借对故乡高坪峪的临摹,呼唤整个中国农村优良传统文化的回归。
關於作者:
作者周志懿,系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传媒》杂志社执行社长,中国铝业报社副总编,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行业报协会理事,北方工业大学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传媒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此前曾出版著作《大媒体时代》《寄语点点》,主编《在北大讲传媒》系列传媒丛书。
目錄
序一 明月最是故乡圆 (梁晓声)
序二 记录故乡历史是一种文化功德 (周玉清)
自序 文化断层比肉体撕裂更可怕

第一辑 乡 土
高坪峪
古道茶亭

八音锣鼓
指路碑
灾祸考
祠堂
死去活来的古树
板屋
大山里的武林
民谣
顺风顺水迎官桥
牌坊
最美莫过高平水
第二辑 民 间
对子
土话
当年婚事
迎官桥老街
车老爷之谜
十麻子
舆地世家
卓甫先生
老屋里周家
马氏兄弟
不能忘却的纪念
第三辑 家 风
寻根
祖父
老夫老妻
外公的遗产
土坯房
岁月
父亲的手抄本
郎霸公
冰棒哥哥
年味依稀
第四辑 成 长
算命
性之启蒙
带菜
夜猎
酒风
过冬
拌砖
脚底记忆
檀神坝的黄昏
那个满是红薯的年代
哑巴
豆腐
后记 故乡是读不完的
內容試閱
板屋
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一提到我的故乡,梅树下那座古老的二重堂板屋
马上会映入我的脑海,时光会迅速把我拉回到三十多年前。
我小小的身子挑着一桶水,从村落后边的老井处拾级而上,然后悠哉悠哉地穿过老屋侧面的弄堂,木门吱的一声打开,祖母慈祥的声音温润我整个童年:满崽,累着了没?
梅树下是由七八座板屋组成的村落,祖父母居住的二重堂板屋是村落的中心,屋顶的瓦脊两侧会弯弯地刺出来,远看像一对巨大的牛角。平日里,那里是我去得最多的所在。我印象中,二重堂住了四五户人家,夏日的下午,老辈人会各自从家里搬出躺椅或自制的凉床,往堂屋一靠,东一句西一句地扯起那些陈年往事。祖父爱读古书,常常径自忘我地吟诵,之乎者也之间,整个板屋便都泡在祖父那颇具古意的书声中了。你可以想象,微风轻起中,屋后竹丛轻摆,绿荫如盖,梅树下的板屋里刹那间清凉如许,此时突然一阵鸟鸣,如水般清澈,与祖父的读书声混合一处,那该是怎样的一片天籁之音啊!
若是逢上了周家的红白喜事,板屋便成了周家族老们议事的重要场所,散居于高坪峪各处的周家族人头领会聚在此,或激昂陈词,或冷静决断,你来我往之间,一件事关族人的大事便算落定。偶尔事后还要摆上几桌,温上几壶老酒,大家利用难得的机会共庆宗族团圆,一起祭祖孝亲。大人们打造的热闹氛围也成为孩子们快活的温床,我们在大人堆里不断躲藏穿梭,追逐嬉戏如此经年往复,不知不觉间,板屋成为我心中的最美。
板屋之美,美在自然。在我小时,她们或依着山脚丘陵,错落间组成一个个巨大的院落;或顺着小桥流水,零星地点缀在田野乡间。偶尔月下思乡,那些遥远依稀的板屋,便如月华洒落,如梦如幻,却又那样澄明清晰,如在眼前。仿佛看见,摇晃的煤油灯光从板屋的窗棂溢出,孩子们像是夜里的精灵,或围成一圈,玩起丢手绢的游戏;或三五一伙,去循光追逐飞舞的萤火;又仿佛听见,祖父仍然在二重堂唱着书本,或讲着当年的陈年往事,而我双手托腮,正聆听得出神。
小时去外婆家,从兴隆坳,穿黄信,一路上要经过数个偌大的板屋院落,我们忽儿垄脊之上,忽儿田埂之间,但见木墙青瓦,炊烟袅袅,鸡鸣狗吠,处处世外桃源;偶尔峰回路转,又发现自己已立于高坡之上,脚下梯田层叠,逐云映水,远处天光云影,又是美不胜收。田在山中、屋在田中,一切是那样的古朴原始,亲切隽永。
但凡住过板屋的人,莫不感受板屋处处体现人与自然的交流。为规避古梅山的丛林湿气,老家的板屋一般做得非常通透,便于通风。有的板屋将屋架露明或者用竹条围合以代替木板,有的则会在二层的中间部分开敞,形成一个晒台,风从中间穿过,一层以上的空间围合非常之自由。又为盛夏时节多些清凉,板屋几乎屋前屋后都设水塘水渠,或在板屋中心设天井,与水相依,与水相亲,以流环绕,保温隔热,老家人称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有些板屋间有白墙夹杂,细细看时,被时光剥落的某处,可见其中系由竹片编成,外糊稀泥,再加石灰,一般宽高均一米左右,镶嵌在板屋二层屋檐之下木板中间的高处。据老辈人讲,古梅山人烟稀少,村与村、屋与屋的距离比较远,而房屋又多掩映在绿树之中,在板屋上专置白墙,就是为了方便夜行的路人。试想在深山老林中赶路,只要能在月光下远远地看到万山丛中的白墙,就预示看到人烟与生的希望了。此刻自可去那些古道热肠的人的家中问路喝茶、烤火歇脚,甚至吃饭、借宿一晚的。也有说是因为过去梅山山高路远,树密草深,常有老虎豹子等猛兽出没,白墙会反射出明亮的光色,既能驱兽,更能驱妖魔鬼怪。无论是引路之说,还是为避邪祈福,板屋白墙点点,莫不体现天人合一,和谐自然。
板屋之美,还美在岁月光华的雕琢。《诗秦风小戎》记载:在其板屋,乱我心曲。杨祜《玄溪诗》据此云:畲田仍越俗,板屋有秦风。史料载,早在秦汉,古梅山人即居于家乡,开土烧田,繁衍生息。宋代官员章惇在《开梅山》中记载:人家迤逦列板屋,火耕硗确名畲田。正是描述当时包括我的故乡在内的湘中古梅山一带的景象。而我儿时跨过门槛的那些板屋,随处的一座据说至少都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有的甚至已有两三百年光阴。它们像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使者,记录着那些尘封的变迁,写满了家乡的文化遗存,虽然蒙上了时光的灰尘,却依然掩不住当年的风姿绰约。
每一座板屋都有着光阴的故事,记录着一个个家族的兴衰。远的不说,光伴我生长的梅树下二重堂,就有几多周家族人的家长里短、儿女情长。
迎官桥老屋里的院落,是平民教育家周方故居所在地,至今仍有十多座板屋遗存。若你仔细留意,仍会在那些板屋基脚的青砖上,依稀看到康熙八年制的字样。时光倒回,你必可以看到当年那些留着长辫、穿着长衫的先人们在这个板屋院落里往来穿梭。清末至民国初年,家乡积贫积弱,匪患横行,周方父亲蓉轩公时任永固镇镇长,办团务,镇匪患,兴学养才,无不皆出于此。而周方也正是从这一方板屋,提出影响深远的五子、三化平民教育理论,至今泽被后世。
罗洪官树下村的邹汉勋故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也是一座板屋组成的四合院。院前有槽门,槽门前有半月形水塘一口。院内有中堂屋、后堂屋,东、西两侧为横屋,另有厢房十余间。如今虽已破败,但只要踏进槽门,依然能感觉历史深处的厚重书香。当初,邹汉勋便是在这里穷年兀兀,独追古初(左宗棠语)。环望四野,但见山峦苍翠,田畴开阔,院前椿溪河像一条银练蜿蜒于阡陌之间,景致鲜妍,极富江南乡村古味。正是板屋与四周天人协和的生态环境与风水宝地,孕育了我国近代舆地学的一代精英。
至高平颜公市场往夏井村方向,沿路伴溪行,过横岭村约四里,便可见上书芳园之槽门,这便是清朝儒林部京官李杰化故居。低头进门,四面贯通,豁然开朗。右侧有墙垣,其他三面均为板屋。园内四合封闭式,有木房多间。屋后大树如伞,篷盖于瓦。杰化长孙李承彦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监生加封五品官位,由国学晋捐布政使司历例赠儒林部;次孙李承靖,道光、光绪年间由州同解捐光禄寺布政加捐同知衔;另有重孙李先著,由翰林院侍诏赐封儒林部,捐詹事府主部,实可谓满门书香。

可能,对于有些人,板屋是荒芜了的过往,代表着落后与守旧,一旦远离,便不再准备回望。而对我而言,多年来,板屋始终代表着我记忆中那遥远优美的故乡,它充盈我童年记忆的每个角落,在离开它的日子里,就像青藤一样,紧紧缠绕我心。随便寻得的一处板屋,就会如找到了一坛盛满故事的陈年老酒,溢着浓浓暗香,哪怕只是轻啜一口,便心醉了。有时,我会很想念板屋背后的绿荫如盖,想念在板屋基脚,公鸡母鸡窝在角落的土堆里撒着欢儿洗羽的模样。在我心里,故乡的板屋不仅是故乡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遗憾的是,近些年来,老家不断崛起的红砖楼房开始蚕食板屋的领地,如今的高坪峪,板屋已经只能在僻静处才可以寻得了。它们有的被荒草覆盖,有的被乱瓦石堆弃着,有些院落已是人去屋空,偶尔一户,只留下几个难舍的老人守候,她们静默在时光里,执着地守着那份清宁,守望着故乡的风雨春秋。每次看到这些已经被时代边缘化了的老屋,我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起一种难舍。板屋陪伴呵护了故乡数千年,却还是跑不过时代的车轮,终与她们承载的故事一样,将成为老家历史的一部分,但她的美,已经注定成为永恒。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