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中医药文化文献集(2000-2016)

書城自編碼: 297564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799338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76/607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287.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售價:HK$ 95.8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售價:HK$ 153.6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售價:HK$ 59.9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售價:HK$ 179.8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售價:HK$ 119.8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李晓鹏全新解读,经济学思维+战略史观,透视汉、唐、明、清的盛世兴衰)
《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李晓鹏全新解读,经济学思维+战略史观,透视汉、唐、明、清的盛世兴衰) 》

售價:HK$ 175.2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售價:HK$ 82.8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售價:HK$ 71.8

 

編輯推薦: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国家十分重视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新形势下,中医药学术领域掀起了研究中医药文化的热潮,由此产生了一大批研究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科学、中医药传播、中医药发展战略、中医药未来发展预测、中医药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学术性和智库性文献。本书从2000年以来中医药专家在中医药专业学术图书报刊上发表过的中医药文化研究、传播和发展战略等相关方面的大批论文与文稿中,精选出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独家观点的数十篇文稿其中也有的是由专家直接提供,尚未发表过的,并对其进行整理分类,共分为五大篇章,即总论、文化篇、科学篇、传播篇和战略篇。
本书是记录21世纪中医药文化发展和中医药文化思潮的重要学术史料,将为当代和后代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学术证据。同时,必将有益于发挥中医药文化的导向作用,以保证中医药学术发展不偏离正确轨道,不断促进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有益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益于通过文化价值感召力产生的影响,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內容簡介: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创造出的有关医药健康智慧和医药科技文化的知识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药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在组织
中医文化蓝皮书的研发中,发现了不少具有史料价值的现代中医药文化文稿,由此组织汇编了这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史料收藏价值的文献集。
關於作者:
毛嘉陵,男,著名中医评论员,中医文化传播学者。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部学术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学术顾问。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曾在中医药信息报社、中国中医药报社长期从事中医药文化新闻传播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传播学、中医药发展战略与智库建设、中医文化入学教育、中国书法养生文化等。
王晨,硕士,中药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中医文化。
李婧昳,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研究方向:中医药文化传播。
目錄
总 论
中医药学术发展模式的创造性转化
基于中医药学术文献信息数据与知识进步的综合分析
【毛嘉陵 李婧昳 王 晨 梁叔弘】/003
文化篇
正确认识中医【邓铁涛】/067
从文化角度定义中医【毛嘉陵】/072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曹洪欣】/077
略论构筑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张雷平】/079
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初探
【郑晓红 王 雷 李开颜 徐建云 王旭东 张宗明 骆 殊】/087
中医文化研究的时代思考【郑晓红】/096
论中医的原创特色与当代传承【曹东义】/102
儒家的价值取向对中医藏象学说的影响【贾成祥】/113
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与文化解读【高思华】/118
《本草纲目》象思维研究概况【李梦漪 张瑞贤】/129
中医学以时间为认知本位【刘长林】/134
王琦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中的思维要素【靳 琦】/139
浅论中医文化的神、精、魄、魂、意及中医成才的三高一低
【李昀泽 李建军】/144
有关扁鹊研究的几大问题【曹东义】/149
自认只有中国文化是道愚昧可笑【毛嘉陵】/164
加强中医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张宗明 申 宁】/167
中医药现代教育的三大突破口【毛嘉陵】/171
北京市中医药专业人员文化素养的调研【王 晨 李婧昳】/176
科学篇
东方科学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性【姜 岩】/195
东方科学迎奥运宣言人类认识观念的一次革命性回归【毛嘉陵】/199
中医是复杂性科学【朱清时】/201
中医学象科学的代表【刘长林】/207
中医药是独具魅力的人学【黎 鸣】/214
中医学理论的科学性与现代化【杨玉辉】/217
中医是东方科学【毛嘉陵】/222
关于科学与中医药学的几个问题【吾敬东】/227
要振兴中医首先要批判科学主义【宋正海】/231
科学是中医的紧箍咒吗?中医与科学相关问题的思考【荆志伟】/234
试论近百年疾病医学模式对中医学发展的困扰
兼论回归健康医学中医学之本质属性的必要性【刘理想 李海玉】/240
老子宇宙生成思想指导现代科学发展【姜 岩】/249
中医科学理论范畴的六大论【彭燕韩】/253
传播篇
新世纪中医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的分析(2000~2013年)【刘彦臣】/259
多媒体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知识普及【温长路】/271
新媒体环境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困境和出路【许 蕾】/275
中医药科普作品的评价标准【毛嘉陵】/279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软权力实现途径的视角【赵海滨】/283
依托中医药博物馆的中医文化传播研究【刘 洪】/288
语言,当代社会理解和发展中医学的关键【黄建华】/294
中美中药概念差与译差【王伊明】/303
居民中医养生指数构建及实证分析研究【余曙光 卞金辉】/312
肿瘤防治中的文化思考【毛嘉陵】/321
临床实践转变了我对中医的认识【贾海忠】/327
北京市中医治未病文化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柴 玉 王 宁】/330
战略篇
把发展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的四个指向和建议【王淑军】/341
中医与未来医学【邓铁涛】/348
新形势下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战略构想
【李振吉 黄建银 徐春波 姜再增 常文佐 朱晓磊 王 奎 张相勇】/352
中医药在世界的发展现状与展望【左言富】/365
中医文化传播须处理好十个关系【温长路】/375
发展中医不容任何置疑
对百年反中医思潮和事件的深度剖析【毛嘉陵】/384
中医药学科发展建设的价值取向和战略选择
【郑晓红 黄成惠 段金廒 王中越】/389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战略思考
【李振吉 贺兴东 王思成 徐春波】/397
中医未来发展要体现生生之道【张维波 马晓彤】/404
未来中医发展途径的双向性探讨【叶 放】/410
中医学的传统与现代【刘宏岩】/414
比较中西医学的优势与趋势【左占国 高翠枝】/419
从文化安全角度探讨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赵海滨】/427
中医药科学文化传播的战略分析【毛嘉陵】/434
內容試閱
出版说明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做斗争创造出的医药健康智慧和医药科技文化知识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药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进而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以天人合一、自然和谐为医学思想基础,以整体观、辨证论治为临床指导原则,以以人为本、大医精诚为核心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性,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学术界的认同。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医药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正因为如此,中医药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人类的健康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但其毕竟产生于远古,核心理论形成于农业文明时期,长期在封闭的环境中生存和缓慢地发展。西学东渐以来,中医药受到西方现代医药的强烈冲击和市场竞争。在20世纪新文化运动对科学民主的呼唤声中,西医一跃成为中国的主流医学。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知识体系,从主流医学地位上被赶下来,独占中国医疗市场几千年的美景也不复存在,不仅在医疗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大幅度萎缩,甚至其自身生存的理由和合法性都屡遭质疑,被贬为封建旧医封建糟粕不科学伪科学反科学。中医药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生存危机。
中医药的危机,其本质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危机。因此,最近十年来,国家提出了要从文化入手发展中医药,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战略性选择。然而,什么是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医药的科学性与价值、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等关键问题,以及中医药这种未经历工业文明洗礼而直接进入现代信息文明时代的古老的医药知识,如何应对现代价值观和学术生存法则的种种挑战的问题,在21世纪之前一直缺乏深入系统的学术研究。
21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国家十分重视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新形势下,中医药学术领域掀起了研究中医药文化的热潮,由此产生了一大批研究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科学、中医药传播、中医药发展战略、中医药未来发展预测、中医药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学术性和智库性文献。特别是深入研究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学术发展模式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文献,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在组织2016版中医文化蓝皮书的研发中,发现了不少具有史料价值的现代中医药文化文稿,由此认为有必要汇编一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史料收藏价值的文献集,以方便集中研究和学术传播,因而启动了本文献集的选编工作。我们从2000年以来中医药专家在中医药专业学术图书报刊上发表过的中医药文化研究、传播和发展战略等相关方面的大批论文与文稿中,精选出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独家观点的数十篇文稿其中也有由专家直接提供,尚未发表过的,并对其进行整理分类,共分为五大篇章,即总论、文化篇、科学篇、传播篇和战略篇,最后形成这本具有重要学术历史价值的《中国中医药文化文献集2000~2016》。可以说这也是中医文化蓝皮书研发中延伸出的学术成果,因此我们仍邀请中医文化蓝皮书编委会的领导和专家继续担任本文献集编委会的成员。
我们在选编文稿时主要坚持了以下原则:能够深入研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能够紧密结合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能够与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观点新颖独特,内容真实可靠,条理叙述清楚,文句表达通顺,具有逻辑性、合理性、启发性和前瞻性。文稿作者基本上是来自中医药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媒体、政府部门的专家,也有部分是来自于综合大学、国家级科研机构的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最先成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领域的专业研究机构。该中心成立以后在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领域收获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代表着当前该领域的最高水平和前沿思考,因此在本文献集中收录的文献相对多一些。该中心的成立带动了一批中医药院校相继成立此类研究机构。
在《中国中医药文化文献集2000~2016》的选编工作中,我们自始至终得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佘靖、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高思华、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彭磷基、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王国辰、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李振吉、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靳琦、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乔延江、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刘长林、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宋正海、新华社国际部高级记者姜岩、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章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等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全国各地中医药文化专家学者对编辑出版本文献集也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和无私奉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分社社长邓泳红、国情编辑室主任陈颖为本文献集的出版,做了大量细致的编辑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中国中医药文化文献集2000~2016》的出版,得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彭磷基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祈福中医药文化基金,北京和易坤健康公益平台岳永平董事长和蔡宁蕊总经理,北京金匮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助,在此特别致谢!
《中国中医药文化文献集2000~2016》的编辑出版,可望成为记录21世纪中医药文化发展和中医药文化思潮的重要学术史料,为当代和后代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学术证据。同时,必将有益于发挥中医药文化的导向作用,以保证中医药学术发展不偏离正确轨道,不断促进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有益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益于通过文化价值感召力产生的影响,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最后,我们期待着该文献集能够延续下去,形成21世纪中医药文化领域连续的学术文献成果,为中医药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
编者
2016年12月18日
序言 21世纪的中医梦
毛嘉陵
梦是理想,是人们未来的奋斗方向和期望实现的目标。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清楚地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包括了强国和富民两方面内容,其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国泰民安、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公平正义、人民幸福。因此,我们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信仰和追求。每个中国人美好的梦想都是中国梦。只有将中国人的梦汇集起来了,才能构建出伟大的中国梦。那么,在这个宏大而美好的中国梦境之中,中医人又该怎样来圆中医梦呢?
一 梦之缘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今天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从一百多年前一场梦幻的破灭开始的。自明朝末年开始西学东渐以来,特别是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通过鸦片战争打开天朝国门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万国来仪美梦破灭,中国传统文化遭受惨重打击,西方文化逐渐影响了中国社会,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人清醒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那时起,中华民族就开始做强国梦。
中医药文化的命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命运荣辱与共。在20世纪之前的几千年中,中医作为中国医疗市场上唯一的主流医疗服务体系,为中国人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鸦片战争后,在强势的西方文化冲击下,西医药也开始在中医药的发源地争夺医疗市场,中医药不仅从主流医学地位上被拉了下来,独霸中国医疗市场几千年的美景从此不复存在,而且在新文化运动后还被贬为封建糟粕和伪科学。从那时起,中医也开始了追梦之旅。
二 百年追梦
一百多年以来,中医开启了三段追梦之旅。
第一个中医梦:求生存。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咄咄逼人的西学,为了求生存和自我保护,在当时洋务人士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影响下,中医师不得不主动学习西医知识,甚至费尽心机地寻找与西医的相似、相同之处,先后出现了中西医汇通和中医科学化的思路,希望以西医和科学来改良中医学术,以求得基本的学术生存。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自信的无奈之举。
第二个中医梦:求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不仅渡过了生存危机,还获得了更大的使命。要求将中医与西医结合起来,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也就是提出要走一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这是对我国医学发展提出的伟大战略目标。几十年过去了,中西医结合已走过的路就足以说明,这条路还很漫长。而且,这条路的指导思想仍然没有脱离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的基本框架。
第三个中医梦:求地位。经历了前面两个艰难的追梦之旅阶段后,中医虽然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而且我国宪法中也明确了要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从法律上争取到了与西医同等的地位,但在实际的具体管理中并非那样简单。在西方文明的强势影响下,学术界的价值观西化,科学被置换为唯一正确绝对真理的同义语,人们在很多情况下都片面地以西方科学形态作为所谓的科学评判标准,以此为标准必然会将中医排挤在科学之外,甚至还诬其为伪科学、反科学。由此,中医头上被戴上了科学紧箍咒。这必然使中医丧失应有的学术地位和话语权,仍然不得不接受不合适的、也不利于中医发展的种种教条的约束。这就构成了中医药在现代生存和发展中的最大障碍。
中医是东方科学。在丰富多彩的世界科学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东方和西方两大类科学文化体系。它们有着不同的表述形式、思维模式、评价方法和学术标准,甚至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难以相互沟通的。以中医为代表的东方科学,注重对世界进行整体的、宏观的、属性的、关联的、功能性的、个性化的概括和描述,以形象、直觉等思维方式来认识和研究世界。东方科学这个新主张的提出,不仅使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式知识创造有了一个恰当的学术名分,而且,必将推动世界科学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
实现中国梦,要让所有人都有尊严地活着。要振兴中医事业,就应当让中医享有应有的学术尊严和学术地位,这已成为当下中医追寻的第三个梦想求地位。对此,我们必须在承认文化多元化的基础上,承认和实现科学的多元化发展,彻底结束中医是否科学的百年之争,彻底摘下中医头上戴了百年的科学紧箍咒,尊重和强化中医作为东方科学的学术地位,为中医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只有这样才可能按照中医的发展规律,在中医政策制定和管理上尊中,在中医药大学中敢于以中为主、先中后西的教中,在中医科研中建立起更加符合中医学术特点的管理评价体系而进行研中,在中医院的医疗服务中能够充分体现姓中,从而真正促进中医事业理直气壮地生存和发展。
三 未来之梦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和平崛起,中国人正逐渐重新找回自己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和自强的精神,也开始有信心重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中医人也才开始有了新的梦想。中医药历经百年磨难,仍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具有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对世界医药文明的进步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实现中医梦,将有助于为和谐社会的民生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也必将成为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中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认为中医发展关系国家安全,他极力主张将发展中医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待。
从当今全球化的视角来看,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健康事业的宝贵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实现中医梦不仅是中医人的梦、中国人的梦,也必定是世界人民的健康梦。
在当今信息社会和正在进入的大数据时代,中医药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这次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以期弥补其缺乏数据的历史局限和学术尴尬,使其整体的、宏观的、粗放的医学认知能够获得微观信息和数据的支撑,从而实现在宏观整体基础上更精准地认知世界、更精确地维护人体健康和调整疾病状态。我们不难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中医药必将通过自身的突破和巨变,对人类健康事业产生新的巨大影响。
渗透着天人合一等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环境自然社会能量信息个体身心医学模式必将取代并不完美的恩格尔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中医文化入学教育必将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普遍开展,使中医药大学新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把握自己的中医人生,力争赢在起跑线上;中医药大学的课程设置必将符合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学术传承的规律;中医药大学的生源必将从具有坚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高中生中优先选择;有远见的中医药大学、教育管理者、投资者必将率先开办中医药大学附中或中医少年班。
中医学术的创新不再简单寻求物质实体为支撑,必将以象信息为主要依据、以象思维为主要认知方式,进行中医药学术创新模式的升级换代;中医对疾病的认知必将从现代对人体微观认识的最新成果中,提炼出对象的新认知,可望创造出与微观紧密对应的新的证型;探究中医象同人体正常与病理实体的对应关系、象同治疗原则的对应关系、象同中医干预手段及调控效果的对应关系等机理,必将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和阐述,并以此为基础,升华中医药学术理论体系,甚至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现代中医基础理论。
中西医优势互补必将在临床实践中实现有机整合,患者在就医时也能够获得指导,更加理性地选择中医或西医;对医疗方式的评价,必将更加人性化和更注重治疗方法的性价比;为了更全面地认识生命、健康、疾病和死亡,必将从科学文化角度对人体身心进行具有科学依据和学术价值的探索;中医的生命观、疾病观和死亡观必将广泛普及,被疑难疾病吓死的案例将大幅下降;中医院单一的医疗服务必将分化为医疗、养生、康复三足鼎立的新型中医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大数据时代必将深刻影响中医诊疗过程,将出现以象信息为中心进行采样、分析和评价的中医数字检查室,将全面实现辨证依据的数据化。
21世纪中医在全球跨文化、跨地域、跨时代的广泛传播,不仅能够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健康希望,更重要的是中医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理念,有利于构建平衡、和谐、和平的新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医发展信息和数据显示,中医已呈现出令人瞩目和激动的三大发展趋势:一是中医知识必将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健康知识财富;二是中医养生必将成为现代人的标准健康方式;三是中医诊疗必将成为世界性的主流医疗体系。
在新的中医发展大趋势下,每个中医人都做着自己的中医梦,我们只有将所有中医人的中医梦汇集起来,才能构建出我们这个时代最辉煌的中医梦。无论你做了多么非同寻常的、五彩缤纷的中医梦,都必定会有着一个共同的梦境追求大医精诚,济世救人。要实现这个梦境,关键是中医的疗效。有疗效就是硬道理,中医不仅要让患者感受到显著的疗效,由此给患者带来丰厚的健康实惠和生命新希望,还要有能够让主流学术界认可的诊疗评价标准,能够促进疗效提高的具有突破性的学术理论和创新性的诊疗方法。一切为了人类的健康福祉,这就是繁荣中医文化和提升中医东方科学地位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医人最大的世纪中医梦。
在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并展望:
中医药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能够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伟大复兴增光添彩!
中医梦必定助力中国梦,也必定使中国梦更加圆满美好!
中医服务全人类是大势所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