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亲近名著——送给少年儿童的文学书

書城自編碼: 304498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童書中國兒童文學
作者: 徐鲁
國際書號(ISBN): 9787555239970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6-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00/3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6.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模型应用开发极简入门:基于GPT-4和ChatGPT
《 大模型应用开发极简入门:基于GPT-4和ChatGPT 》

售價:HK$ 70.6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
《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 》

售價:HK$ 129.6
汗青堂丛书073·美食与文明(新):帝国塑造烹饪习俗的全球史
《 汗青堂丛书073·美食与文明(新):帝国塑造烹饪习俗的全球史 》

售價:HK$ 132.0
目标变革
《 目标变革 》

售價:HK$ 82.8
不确定性决策的量子理论与算法
《 不确定性决策的量子理论与算法 》

售價:HK$ 69.6
岭南画学——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作品集(全36册)
《 岭南画学——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作品集(全36册) 》

售價:HK$ 864.0
城市更新制度建设:广州、深圳、上海的比较(第二版)
《 城市更新制度建设:广州、深圳、上海的比较(第二版) 》

售價:HK$ 166.8
越南通史(区域国别史丛书)
《 越南通史(区域国别史丛书) 》

售價:HK$ 153.6

 

編輯推薦:
这是一本适合中小学生进行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的书。作者撷取世界文学宝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作家的视角带领孩子们走进文学名著背后的故事,让孩子们亲近名著,感受经典,提升文学素养。
內容簡介: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徐鲁,从一个作家的角度,解读世界经典文学名著,视角独特,新鲜,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时代语境和作家创作时的独特况味。作品从诗歌童话小说散文寓言等文学体裁出发,介绍了不同文体中的代表性作品,帮助孩子迈入文学殿堂之门。
關於作者:
徐鲁,著名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读者》杂志首批签约作家。有二十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已出版作品集徐鲁温暖童年系列(全6册)、诗集《乘着诗歌的翅膀》,散文集《樱桃树下的童年》,童话集《爷爷的打火匣》,长篇小说《罗布泊的孩子》,短篇小说集《少年识尽愁滋味》等作品集七十余册。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台湾地区好书大家读年度好书奖。
目錄
第一辑 享受诗歌的陶冶

003 为什么一定要阅读诗歌
006 诗歌为何很重要
009 永远的普希金
016 雪莱的故事
024 励志的诗歌
028 孩子们的天使
034 献给赤脚儿童的柔情
039 幻想家的诗园
044 啊,很久很久以前

第二辑 擦亮童话的神灯

049 采集故事的兄弟俩
054 安徒生的故事
060 为什么不是八音盒
064 通往童话花园的小径
069 公园里的小彼得
072 我们在哪里失去了他们
076 通往水井的道路
081 温暖的小火苗

第三辑 小说的魅力何在

089 男孩必读的成长小说
093 呼啸山庄!呼啸山庄!
100 《白鲸》的魅力
104 只要寻找,就能寻见
107 穿越小说的秘密
112 小说里的哲理
116 再见,银顶针的夏天
121 小说里的励志精神

第四辑 发现散文的美丽

129 享受散文里的自然气息
135 小花园和野孩子
139 散文里的人生智慧
143 《昆虫记》的爱与美
151 恬静的散文
155 我们美丽的母语
159 散文与行走

第五辑 推开寓言家的门

167 伊索的智慧
173 拉封丹隐藏在哪里
177 打开克雷洛夫的珠宝匣
183 为什么要阅读寓言
186 寓言女神对莱辛说过什么
內容試閱
声讯时代,文学何为?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进入后工业文明,尤其是进入高科技和声讯网络时代之后,声讯和光影将逐渐取代语言文字,纸质书乃至语言文字写成的文学将不再成为人们主要的阅读对象,人们将进入一个彻底的读图时代和电子阅读时代。
这种观点其实只说到了这件事情的一个方面,即声讯时代给人们带来的阅读革新的一面。而对另一面,即声讯时代给我们的语言文字带来的伤害的一面,却没有说到。我甚至觉得,声讯时代对于纯文学,对于传统观念上的文学而言,有点像潘多拉的盒子,它使我们的语言文字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瘟疫的袭击。
这种说法源于意大利学者、作家卡尔维诺的一个观点。他有一部很有名的演讲录,生前把讲稿都已准备好了,1985年在准备动身前往美国哈佛大学讲学的前夕,不幸因脑溢血逝世。他的讲稿后被整理出版,书名叫《给下一轮太平盛世的备忘录》(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有一个译本叫《未来千年备忘录》)。这本书的第三章中,就专门讲到了声讯时代来临之后对语言文字的侵害,他用了瘟疫一词。他认为:有时候,我觉得人类最特殊的才能即用字遣词的能力,似乎感染了一种瘟疫。这种瘟疫困扰语言,其症状是缺乏认知与临即感,变成一种自动化反应,所有的表达化约为最一般性、不具个人色彩而抽象的公式,冲淡了意义,钝化了表现的锋芒,熄灭了文字与新状况碰撞下所迸发的火花。
的确,人类进入高科技和声讯网络时代之后,传统的书斋生活的平静与安稳已被打破,书香馥郁的图书馆和研究中心,也不再是皓首穷经的学者和莘莘学子们唯一留连忘返的地方了。轻轻的点击之间,世界缩小了。这是声讯时代所能带给我们的诱人的金苹果。
然而,潘多拉的盒子也就此打开了。
从纸质书到电子书,我们传统观念上的语言文字遭到前所未有的瘟疫的袭击。甚至,它为我们带来的,将是一曲读书的挽歌。
大量的、公共的、千篇一律的、不再具有什么个人色彩的单词与词组的设置,势必成为一种数字化霸权,我们将从此失去纯粹的和个人的语言风格;我们将不再去推敲和寻找最准确、最细腻、最富表现力的词语;我们将失去最后的精确与多样的风格;还有思想上、文学精神上的损失
声讯时代,大多数人追求的是流行阅读,快餐式阅读。这些阅读使我们获得的是感官上的放松,表层上的享乐,而不可能进入大脑,沉淀于心。我们已经看到和感到了,流行阅读只能让我们获得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即如目前被宣扬得沸沸扬扬的网络文学,其实并没有给我们的社会和人生带来什么严肃和深刻的思考,而只是一些私人话语的无序展示和群体语境的重复交流。
诚然,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电子商务、网络生活、远程教育、虚拟社区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必需,然而,大量的充斥其间的文字侵扰,也许与流行、时尚相关,却与精神、灵魂、思想、哲学、生命、本质等等无关,甚至背道而驰。总之,生存在网络时代,我们将面临一种危机。每一个有点文化修养和文化良知的人其实都感到了这种危机。
因此,我们必须来抵抗这种声讯时代的瘟疫。用什么来抵抗?当然不可能以恶制恶,那样只能变成扼杀文化的合谋者。抵抗方式会有许多种,其中之一就是重返经典阅读之乡重读经典。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苏联一直是一个充满书香的国度。据说,不同的年代里即使是战争期间,人们从不放弃经典阅读,集体农庄的农妇,都可以为你背上一段普希金的诗或契诃夫的剧本台词。然而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后,这么好的阅读传统却渐渐式微了。流行阅读代替了经典阅读。有识之士总结说,毫无办法,这是必然的结果,意料之中的事儿。因为,老一辈苏联人,都是读着普希金、屠格涅夫、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成长起来的,他们心灵坚强、宏大、高尚,而现在的一代人,不读这些作家了,没有这样的精神养料了,所以也就有了这样的结果。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样的社会,产生什么样的畅销书;反过来看,什么样的畅销书,什么样的阅读,也产生什么样的社会。
苏联的这个教训是有道理的。流行阅读所提供给人的东西,哪能和普希金、果戈理们所提供给人们的精神养料相比呢!
美国人也许正是从苏联的经历中得到了启发,所以他们这些年一直在倡导阅读经典。美国教育机构为高中学生列出了必读的经典图书: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弥尔顿的《失乐园》,柏拉图的《理想国》,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惠特曼的《草叶集》,爱默生的《演讲集》等等。这是美国高中在校生的必读书目,而且这书目数十年不变,高中生们每年要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
他们的目的当然在于培养新一代人的思想素质和文学艺术素养。他们是要以这些伟大作品所展现的宏大、高尚、开阔的精神境界去帮助新一代抵抗丑恶,拒绝贫乏和平庸,远离虚无和轻浮,同时也获得对于古典美、传统美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好地去改造自我,改造世界。
美国著名批评家斯文伯克茨写过一本名为《读书的挽歌》的书,专门谈论电子书诞生以后,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将得到什么?我们又将失去什么?他说,我对此感到恐惧,但也能持宽容的心态。他的宽容是来自于这样一种理念(或者说是信念):我允许流行文化(受污染程度较轻的一类文化)之河在我女儿身边自由流淌。然而同时,我则尽我所能让她接触各类(经典)书籍。在儿童想象力的自由市场上,较传统的产品以其趣味性及独特性享有自己的地位。同样,我也坚信儿童心灵的原始活力及其独立性。
这是一种比较公允和理智的态度,即在注重经典阅读的同时,也并不排斥对流行阅读和声讯、光影的亲和。亲和之中阅读者将获得一种有利的抗体。他们将拥有一种对古典美、现代美双重的敏感和判断能力。
那么,到底什么是经典呢?
卡尔维诺说:经典就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阅读的书。
应该承认,每个人对经典作家经典文学名著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正如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同一部作品,对我来说是至高无上的经典,对你或他来说也可能不是至高无上的。或者说,有些作家的作品在某个世纪、某个年代被奉为经典,而到了另一个世纪、另一个年代,就不再可能成为经典了。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作家的作品一直被湮埋在岁月的灰尘之中,没有人发现它的光亮,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渐渐认识了它的价值和意义,不禁惊叹:原来它也是一部经典啊!一部被遗忘的经典。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世界上是有一些具有永恒意义的、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动摇不了其经典地位的作品存在的。
当然也有反对这种说法的人。例如在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还有新马克思学派等批评家眼里,世界上就从不存在什么具有永恒意义的经典作品。他们认为:天底下不可能存在任何客观的和永恒不变的价值观和美学标准,尤其是传统的经典标准和价值判断尺度,也无非是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或特定的人群的判断标准罢了,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永恒的经典。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它的合理性,但也不苟同。
我坚信,世界上是存在着一种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任时间流逝、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改变都动摇不了它的价值的那样一种经典的。而且,人类的品位也有某种程度上的共通性和连续性。只是要给这样一种经典下个定义,却不大容易。我没有这个概括能力。因为每一部经典都不一样。有的是文学精神上的典范;有的是结构形式和语言文字上的典范;有的是作用于人类心灵的;有的是贡献于人类的美学和艺术的。
在这里,请允许我引用另一位批评大师对经典下的一个定义。这个人是法国的文学批评家圣伯夫(18041869)。他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什么是经典》。在他看来,真正的经典作者丰富了人类的心灵,扩充了心灵的宝藏,令心灵更往前迈进了一步,发现了一些无可置疑的道德真理,或者在那似乎已经被彻底探测了解了的人心中,再度挖掘出某些永恒的热情;他的思想、观察、发现,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必然开阔、宽广、精致、通达、明断而优美;他诉诸属于全世界的个人独特风格,对所有的人说话。那种风格不依赖新词汇而自然清爽,历久弥新,与时俱进。
应该说,他这个定义是很有概括性的。我觉得它本身就具有经典性,是对经典作家所下的一个经典性的定义。
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写过一段文字,是那时候我为自己心中的经典作家我称他们为大师,所写的一个定义,不妨在这里重述一下,算是一种定义上的补充吧:
所谓的大师,在我的心目中,是这样一些人:他们终其一生无论是列夫托尔斯泰、萧伯纳、雨果那样耄耋高寿,抑或雪莱、拜伦、普希金那样生命匆促都以博大的爱心,以殷殷的热血,以无与伦比的天赋与才华,以极端自觉和至死不渝的对于人类理想与艺术胜境的追求,呕心沥血地从事着世界文化的崭新星座的创造工程!而果然,一颗颗光华璀璨的、无可替代但又相映生辉的巨大恒星升起来了,升起在各自的世纪或年代的天空之上,而且一旦升起,便闪耀四方,永不坠落。他们既是人类文学穹苍里恒久耸立的高标,又是世界艺术宇海里不熄的航灯。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人类精神海域里的领航者,是人类理想高地的孤独的守夜人,人类将因为这些无限伟大的人物及其思想的存在,而对其永远感激,并心甘情愿地向着他们低下自己的头颅,一旦离开了他们,将再也无法有意义地生存下去
我这段话不及圣伯夫先生的那样简洁,但也还比较生动和感性。我心目中的经典的意义其实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思想,即精神,即作用于人类心灵的那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美学,即贡献于人类艺术发展的那一方面。这两方面再缩小一点儿说,即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或曰表达技巧)两方面。我觉得,一部真正的经典,一般都具备这两方面的意义。当然有的可能某一方面的意义更为突出,因而掩盖了另一方面的意义,但不可能有任何一方面缺席,因为那样便不会是经典了。
而且,一部真正的经典,必须在这两方面都渗透到了一代代读者的意识之中,乃至转化成人类的一种集体性潜意识。它在思想上(精神上)和艺术上(美学上)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学、文化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甚至成为后来的文学、文化必须传承的某种本源性的东西。
我相信,人类无论处在哪个时代,对于文学的认识和需求,都会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共通性和持续性。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学趣味自然会有所差异,但其间仍会有品位上的一致性。
比方说,荷马、但丁、弥尔顿、莎士比亚、莫里哀、雨果、歌德、安徒生、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庄子、曹雪芹等等,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不能不承认,他们是经典作家。他们的作品从思想上看,都谱写了人类生存共同的旋律,反映了各自民族的生存环境、文化背景和整个民族的悲欢离合,从而使人们获得人生的智慧,给予人们一种存在上的整体感、真实感和神圣感。而在艺术上,它们的贡献又各有千秋,缺少它们之中的任何一部,人类的文学史就会显得不那么完满。它们中的任何一部,都是人类艺术发展长链中不可缺失的一环。缺少它们,后面的环就无所依托,不复存在了。
人类文学的宝库首先是由若干经典作品构成的。它们所提供给我们的资源是取之不竭的。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经典作家和作品。一个精神素质健康、健全的民族也从来不会漠视经典阅读。要看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如何,要看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如何,只要看一看那里的人们在阅读什么就行了。反过来说也可以成立:有什么样的阅读,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和什么样的国民素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