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文化是长江的灵魂:“长江文化论坛”论述集

書城自編碼: 315153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许嘉璐 熊召政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61396759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3-01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96.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售價:HK$ 57.6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售價:HK$ 105.6
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3)
《 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3) 》

售價:HK$ 189.6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政策、技术、建议及展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政策、技术、建议及展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售價:HK$ 165.6
烘焙星球 阿木的手作烘焙日记
《 烘焙星球 阿木的手作烘焙日记 》

售價:HK$ 105.6
WebGIS原理及开发——基于开源框架的WebGIS技术
《 WebGIS原理及开发——基于开源框架的WebGIS技术 》

售價:HK$ 94.8
舵手证券图书 周期与龙头 A股剑客著 解密龙头股周期性循环 游资操盘手法实战解读
《 舵手证券图书 周期与龙头 A股剑客著 解密龙头股周期性循环 游资操盘手法实战解读 》

售價:HK$ 201.6
华夏衣裳:汉服制作实例教程
《 华夏衣裳:汉服制作实例教程 》

售價:HK$ 178.8

 

編輯推薦:
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受惠者,建立文化自信是现时代国家发展的根本要求。数位大家响应要求,对文化自信及长江文化进行了深层解读与分析,并呼吁更多的人投入到国家文化自信的建设中去,为经济、文化及生态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內容簡介:
文化是长江之魂,长江流域孕育出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灿烂文化是长江流域繁荣兴盛的根脉。本书是关于中华文化促进会、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长江文化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的论文与述评文章,以及国内外知名文化历史学者如许嘉璐、熊召政等人对经济长江文化长江生态长江等课题进行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關於作者:
许嘉璐,1937年6月生,江苏淮安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著有《未辍集》《未成集》《未了集》等作品。
熊召政,湖北省英山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已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历史札记、诗集四十余部。
目錄
辑一 首届长江文化论坛论文选
高占祥 在长江文化论坛上的致辞 
李鸿忠 在长江文化论坛上的致辞
郑大华 近代以来的湖湘文化与湖南人
钱 复 演讲评述
汪玉琦 赣鄱文化:自豪与追问
刘梦溪 演讲评述
陆勤毅 关于推动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思考
黄德宽 演讲评述
熊召政 文学的江湖
赵士林 演讲评述
许嘉璐 长江文化论坛综述
辑二 长江经济与万里茶道论文选
李鸿忠 在第二届长江文化论坛上的致辞
李泊溪 长江经济带与万里茶道发展思考
熊召政 文化是长江的灵魂
王焰新 生态长江论
秦尊文 正确处理四大关系,做好经济长江文章
[俄罗斯]艾格卡勒文斯基 伏尔加河之路与俄中区域关系
[蒙古]贡腾格尔 万里茶道与蒙古茶叶之路
许嘉璐 振兴经济也是一种文化第二届长江文化论坛总结演讲
辑三 涵养文化长江论文选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贺信
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贺信
郭生练 在涵养文化长江分论坛上的致辞
李发平 在涵养文化长江分论坛上的致辞
雷文洁 在涵养文化长江分论坛上的致辞
毛佩琦 致敬神农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徐二明 长江词话中的大事件印象
熊召政 神农与神农架
王 石 区域文化:回溯与展望
辑四 城市的符号论坛论文选
李述永 在城市的符号武汉城市发展论坛上的致辞
印顺法师 本焕长老与武汉佛教
明影法师 高僧在湖北的足迹
陈 锋 明清以来武汉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历史定位
汤旭岩 城市的书卷气
熊召政 长江主轴与武汉文脉
辑五 荆楚风中俄情论文选
熊召政 长江与伏尔加河上的文学波涛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的演讲
內容試閱
长江文化论坛综述
许嘉璐

参加这个论坛,我真的是收获颇多。从鸿忠同志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作为湖北省委书记,他对文化的理解,他的胸怀和气魄都显示出,龙头一摆,湖北省的文化的龙身就要腾飞。再加上四位演讲者和四位评述者的发言,也让我获益良多。
这么丰富的内容,诚如刚才王石同志所说的,很难综起来,更难以述。为什么呢?因为该说的,这些评述的专家都说完了。幸亏议程册上写的是让我综述而不是综评。四位专家已经评过了,所以,我就说一说来湖北之前所想的,对四省文化论坛的期许和来了以后的收获。
第一,我认为由湖北省,由李书记、罗书记倡议的四省的文化论坛,是一个创新。我听说后很兴奋。本来区域文化是客观存在的,过去的区域文化往往局限于本省、本市,甚至本县,现在跨过了行政区域,联手研究这一大块山川土地的文化,就我知道的,这在中国是第一次。对区域文化的研究,至少对于学者们来说,增加了一个视角。有没有这种综合性的视角,很不一样。
也许我举的例子不太恰当,就是刚才黄德宽先生谈到的,这一带依靠的是与黄河并称为母亲河的长江。长江自古以来不停地流动,是对人的心灵、对人的思维方式进行启示,我想如果是只着眼于某一个地方如安徽安庆那一带,而没有综合性的视角,这种启示是很难具有的。
再联想到历史上。就像刘梦溪先生所历数的,从屈原开始,一直到后代的陶渊明、李白等,恐怕都是应了孔老夫子的一句话,仁者爱山,智者爱水。为什么?水给他启发,水给他灵性,水让他的思维超出现象界,进入一个一般人领会不了的形而上的高空。
第二,四省学者的演讲和评议,给我的一个震撼就是我们长江中游地区的文化资讯更新快速。我非常同意李鸿忠书记所说的,我们现在要讲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还应该有文化自信。也许我说得有点偏,但是我想说出来,我认为,前三个自信的背后,有一个更重要的自信,就是文化自信。因为我们今天的制度、我们的道路、我们的理论,无一不是在这块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土壤上滋生出来的。
我们之所以有时会觉得与古代联系不起来,那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变了,表述的方式变了,同时几千年以来,我们不断地吸收着异质文化。今天的几位讲演者,都提到了中华禅,这是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第一次大规模地与不同文化接触、吸纳与融合的成果。第二次则是在一百年前。一百年来我们也吸收了很多西方的东西,所以大家觉得,穿的衣服、住的房子、行走的方式,以至于我们的饮食,甚至风俗礼仪,都和古代不一样,即所谓断裂。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一点,我觉得需要我们把目光从长江中游扩大到整个中华大地,同时还要站得再高一些,去看看世界的状况。我们不必看社会、政府、广场、餐馆,就按照梁漱溟先生在八十年前所提出的世界文化的三支:那就是西方文化中的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印度文化,就是婆罗门文化;再一个就是中华文化。必须把中华文化放到这样一个格局里面去比较。回过头一看才知道,我们今天的演讲者所叙述的和评议者所评述的我们的文化之可贵;才知道今天我们的政治体制,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我们正在逐步完善的建设和诸多方面的理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境外移植过来的花朵,插在地上就能活了的,而是五千年必然的逻辑、发展和结果。
因此,不从文化上去理解自己的民族,去理解自己的祖父、曾祖父,乃至更早的列祖列宗,就不会有这种自信。不能一有外面的风吹来,就觉得那才是好的,咱们的不行。不错,我们自己是还有很多的问题,正是因为有这些问题,我们更要立足于自己的文化,同时吸收他人的优点,来完善我们自己。
第三,我们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论坛?我一直在想,两位书记,再加上熊召政同志,东奔西走,要办这个会,恐怕不仅仅是想给我们的学者一个讨论文化的机会,或者最后出一本论文集。我想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当下和未来。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长江经济带,还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长江经济带是个珍珠链,长江中游这一块,在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当中,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我就想,为了当下,我们只回顾过去是不行的。汪玉琦同志提出的三问,我认为其实他所提出的不仅仅是江西问题,而是当前我们中华民族的问题,这是我的一个收获和思考。
我想说的是,大家在回顾自己本省的和长江中游的文化特征的时候,是一种反思。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之一,这次论坛就体现了这一点:我们都在反思。
但仅仅回顾历史是不行的。我们谈历史,谈列祖列宗给我们留下的遗产,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不过是营养液。祖宗再辉煌,并不等于我们今天或者明天就一定会辉煌,这只是提高我们的自信心而已。我们民族有这么好的文化,正如刚才有的同志说的,五千年的文化没有中断,那么我们就应该有信心,我们的文化一定能创新,一定能有一个新的突破。这是不是只解决了一半的问题?另一半呢?我们怎样才能迎来辉煌?
中华民族的文化,多元一体,各省不一样,各区域不一样,甚至于各县也不一样。用宋代理学家所说,就是理一分殊。现在我们谈的分殊是不是还不够?还要继续谈。但更需要谈的是理一的一,也就是不同的区域文化、不同的门类文化里面都有一条若隐若现的、一般人看不出来的主线来贯穿。正因为这样,我们国家才始终是一统的,我们才能够几千年来是一个统一的民族、统一的国家。保持一统,原因很多。从一统的观念,到我们的文字,到秦始皇废除了贵族掌权,实行了郡县制,选贤举能,一直到长城的构筑,等等,原因很多。但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就是因为里面有条主线。秦始皇功劳很大,但是他的王朝两世而亡,就是因为他偏离了这条主线。
现在我们要说的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理一的一,探索得还不够。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从哪儿来的这个想法?我出国时,一位外国朋友对我说:许先生,我很热爱中华文化,你们有很多人来做演讲,我去过中国,你能不能用最简单的、也容易翻译的语言告诉我,你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是什么?
所以我说,我们需要反思根据现状,应该考虑理一的一何在。只有把握了这个一,我们才能把历史的财富化为当下的营养。再一点就是,如果今天我们到四省的乡间去,或者是到城市社区的角落里去,接触百姓的时候,你会发现,中华文化虽屡经冲击,但是在百姓心中仍然是沉淀着的,这或许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文化基因。今天的问题,是不是应该把我们存于960万平方千米的村村寨寨、街头巷尾中这种文化基因唤醒,让更多的人,让那些平时就是这么生活的人,就是这么相处的婆媳,就是这么嘱咐儿子的父亲即有这种行的,也能够让他知,知道这就是什么。
我们的学者,应该是属于先知者一列了,那么,能不能把我们的知化为我们的行?大家爱谈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对于中国思想的巨大贡献之一,就是强调知行合一。今天我们继承他们的思想,是不是除了在书斋里做学问外,还应该想办法把我们的所得所悟,贡献给最基层的老百姓,传承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好,建设也好,需要三支柱、一通道。三支柱就是学校系统、社区系统和宗教系统。这不是中国特有的,任何民族、任何一种文明,几乎是靠这三种系统来传播、继承的。但是这三样,现在都和文化的大发展有着几千年的距离。对于农村,坦率地讲我很担心。在新城镇建设当中,打乱了村村镇镇原有的格局,也就是拆散了经过几百年所形成的农村社区文化与文化共同体。在城市,例如北京原来的四合院,大街小巷的四合院,一条胡同里本来几乎就是一个大家庭,一家有事百家帮忙,彼此了解,逢年过节互相端着碗走来走去,你尝尝这个,我尝尝那个。现在铲车一推,胡同没了,都搬进了大楼,你搬东城,我搬西城,他到宣武,还有人甚至到大兴、顺义,一年能打次电话就不错了。这样形成新的社区,家家住在铁笼子里。回家开门的时候,左顾右盼,看有没有人跟着;把门锁上,还要嘱咐孩子:有任何人叫门,先别开门。还有什么社区文化可言呢?再看宗教。我们一直期望宗教能在促进社会和谐当中充分发挥作用,但是,这距离社会的需求太远。真正的宗教是解决人的心灵问题,解决人朝着崇高、朝着善、朝着爱怎么提升等问题,但有多少信徒真正理解这个?进庙烧香和入观卜卦,并不是真正的宗教信仰。所以宗教怎样能够把自己的真谛传播到大街小巷,也有待继续努力。
只要这三个支柱稳固了,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去提升,战略之上的中华文化才可能蓬勃发展,才能再造古代的辉煌。
一通道是什么呢?是从事文化工作的民间团体。当然不只是直接团体化的组织,还有公益人、慈善家,甚至行业中的团体,都应该起到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刚才我提到,我们要环顾世界,除了区域的视角外,还应该有行业、门类的视角。我们的文化受到了冲击,这不用多说了。到现在为止,世界的文化在发生着极其巨大的变化,即从20世纪中期开始形成一股浪潮,西方的学者开始反思他们的文化,对于从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这种文化,展开了无情的批判和解构,认为照西方这条路走下去,不仅仅是西方社会难以为继,整个人类也要毁灭。可惜那个时候,中国大陆正在搞文化大革命,而港台的学者,特别是就这个问题直接发表意见的方东美先生、徐复观先生,他们都在构建自己的哲学和学术新体系。今天,过了半个世纪之后,我们再看看西方学者那个时候写的东西,看看港台学者那个时候写的东西,犹如昨日写的一般。他们所看到的、所预言的东西,在一天天实现着。例如环境恶化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社会收入差距拉大造成社会断裂的问题等等。但归根结底是人心的问题,这是世界性的情况。
再说教育问题。不久前我看到一篇文章,世界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小约翰B.柯布教授写的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需要学校》。乍一看这个题目,是不是没事找事?不是的,他在里面说到,在目前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学校只是为了服务于经济而存在。社会是否还需要有其他目的的学校存在呢?他的意思是说,要从全民的角度,培养全人格的人,培养有道德、有审美能力、有一定知识的人。他还说,根据他的印象,中国目前的学校体系,更多的是反映了西方学校的历史,而不是中国自己教育的历史。换句话说,就是我所说的百年的冲击,由光绪皇帝1905年发下圣旨取消旧学,1906年开始建立新学直到现在,我们的学校都是为经济而建立的,学生为经济而学,教授为经济而教。
其实中国人应该感到骄傲的是,西方是在文艺复兴两百多年后才开始反思的,而我们真正感受到全面的变化,是在提出市场经济这个词的时候,只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从中央到老百姓,从各级的干部、老师到家长,都在反思。反思的结果是不同的。不要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但这种反思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高贵品格。反思之后认识到祖宗的光辉伟大,所以才要变革。
换句话,是不是可以说,我们今天研究四省的文化,不仅仅是四省自身的需要,也是全国的需要、世界的需要呢。只说一个功利性的问题:在一个偌大的国家里,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文化,理一分殊的分殊联动起来,就可以携起手来搞一个很大的经济区。我不是搞经济的,但我还没看到第二个国家有这样的气度,有这样的大手笔。因此,我们可以把四省文化研究作为一个精神的动力,促使四省的经济共同发展,这对世界经济建设未来的走向都是有贡献的,更何况中华民族的文化,已经向西方的智者、思想家不断地招手。从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到德国天主教的神学家、哲学家孔汉思,一直到刚才我所说的柯布,都是这样。所以说我们今天的这个论坛,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是超越了四省面积的。正因为这样,我们就应该像刚才有的演讲者所强调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国人在今天,除了搞好自己的事情外,我们对世界及其文化也应该有所担当。同时,我们还要锻炼自己的胃口,向我们的祖宗,向汉朝的汉武帝、向唐朝的唐太宗学习;张开我们的大手,把东方、西方、非洲、亚洲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的文化中有益的东西,全都吸收进来,经过自己的消化,为我所用,使之中国化。如果有一个高潮出现,那就是中华民族第三次与异质文化进行大规模碰撞、融合、吸收,从而使我们自己强大起来。这样的话,再过一二百年,中华大地上的文化又不同于今天了,将比现在更加先进。但是那条红线没有断,基因仍然是它。到那个时候,我想我们的贡献将是世界性的。
我对这次论坛,首先感到高兴的是标以首届,这意味着还有第二届、第三届第N届。我希望,今后的论坛,在展开四省文化研究时,还要说一下四省的文化怎么互通,怎么联起手来研究。四省文化既有分又有合,进一步研究如何塑造新的长江文化,就要研究如何摸清楚人民心中的文化基因,让学者研究的成果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不只是停留在大学课堂里和图书馆书架上。同时要研究长江中游文化如何走出长江中游地区,走遍全国,走向世界。因此,我特别欣赏熊召政在演讲结束时引用毛主席的一句话,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谨希望四省的学者们努力努力再努力,还看今朝。谢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