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西藏人口分布变动及人口功能区规划研究

書城自編碼: 316406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黄祖宏 高向东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117685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4-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04/20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6.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北宋:繁盛的江山
《 北宋:繁盛的江山 》

售價:HK$ 154.9
至味人生 : 三千年饮食文化与人物风流
《 至味人生 : 三千年饮食文化与人物风流 》

售價:HK$ 82.3
服美役:美是如何奴役和消费女性的
《 服美役:美是如何奴役和消费女性的 》

售價:HK$ 72.4
北京士大夫
《 北京士大夫 》

售價:HK$ 79.9
活出最佳自我
《 活出最佳自我 》

售價:HK$ 84.5
Web3:科技新趋势
《 Web3:科技新趋势 》

售價:HK$ 83.5
大汉史家:班氏列传(上下册)
《 大汉史家:班氏列传(上下册) 》

售價:HK$ 104.1
与孤独对抗:弗洛姆眼中的爱、自由与身份认同危机
《 与孤独对抗:弗洛姆眼中的爱、自由与身份认同危机 》

售價:HK$ 9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2.3
《 素数之恋:黎曼和数学中最大的未解之谜 》
+

HK$ 120.7
《 美丽心灵:纳什传 》
+

HK$ 196.0
《 黎曼全集(第二卷) 》
+

HK$ 139.2
《 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 》
+

HK$ 45.4
《 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 》
內容簡介:
本书广泛吸收国内外人口学、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探索和实际资料的分析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等方法,利用几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西藏的人口分布变动与人口功能区划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有关人口空间结构优化问题的建议颇有新意,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突出,对于促进西藏人口合理分布和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關於作者:
高向东,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和人口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人口学、民族学、社会学、管理学、公共政策和城市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特别是在人口分布的研究上,在全国有一定影响。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国家民委基金项目、上海市政府重点决策咨询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目前是中国人口学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社会学会会员,全国经济地理学会会员;受聘为上海市人口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近年来,在《地理学报》、《中国人口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刊物上发表了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及模拟、上海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经济分析论文80余篇。同时,出版专著2部,合著6部。博士论文入选第五辑上海市社会科学博士文库,并资助出版。有9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一、二、三奖,其中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以上海为例》专著,获得 2006年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005年到荷兰乌得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访问学习,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共同将科学商店的概念引入上海,该校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这项活动。近年来,多次到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和韩国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2010年到日本中部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并受聘为该校的客座教授。目前,担任华东师大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同时兼任上海市政协委员特聘委员。
目錄
第一章 西藏人口研究概况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三 研究问题及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手段及数据来源
五 研究特色
第二章 人口分布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人口分布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 人口分布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三 人口分布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
第三章 西藏人口历史变迁
一 西藏史前人口的历史变迁
二 古象雄时期人口变迁
三 吐蕃至元明清时西藏人口变迁
小结
第四章 西藏人口水平分布
一 西藏人口分布现状
二 西藏人口分布集中与分散趋势
三 西藏人口分布影响因素
小结
第五章 西藏人口垂直分布
一 海拔高程对人口垂直分布的影响
二 地面坡度对人口垂直分布的影响
三 地面坡向对人口垂直分布的影响
四 河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小结
第六章 西藏人口分布空间格局
一 空间自相关分析
二 西藏人口分布空间模式分析
三 西藏人口分布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小结
第七章 西藏城镇空间格局及其演化机制
一 西藏城镇人口规模分布
二 西藏城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特征分析
三 西藏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化机制
四 西藏城镇空间格局优化建议
小结
第八章 西藏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
一 西藏人口发展功能区划
二 西藏人口分布空间格局优化的途径
第九章 结论、思考与展望
一 主要结论及理论思考
二 研究存在的不足
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
表目录
表4-1 西藏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和比重变化/71
表5-1 西藏不同海拔人口分布状况/82
表5-2 不同坡度不同时期西藏人口分布比例/87
表5-3 不同坡向不同时期人口比例/90
表6-1 不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06
表6-2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及检验结果/106
表7-1 西藏不同时期城镇用地面积扩展情况/123
表7-2 西藏城镇群各城镇到拉萨市的距离和平均半径/125
表7-3 西藏地区城镇网格维数计算统计/127
表8-1 2004~2009年西藏土地利用转移矩阵/143
表8-2 西藏不同地区人口功能区面积/146
表8-3 西藏人口预测及城镇化率预测/148
图目录
图1-1 1917~2005年西藏梅里雪山Ata冰川萎缩状况/4
图1-2 1959~2011年西藏自治区城镇化水平变动/8
图1-3 本书研究技术路线/14
图4-1 西藏不同时期人口普查的人口洛伦茨曲线/66
图4-2 2010年西藏各地区旅游接待人数及收入统计/76
图7-1 2000年和2010年西藏城镇人口规模位序捷夫曲线和双对数坐标/117
图7-2 以拉萨为测算中心的西藏城镇群集聚维数/126
图7-3 西藏地区城镇空间分布容量维数和信息维数/128
图7-4 西藏城镇空间分布的直线距离关联维数和交通距离关联维数/130
內容試閱

本书广泛吸收和运用了国内外人口学、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探索和实际资料分析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几次人口普查的大量数据和相关的空间分析,对西藏的人口分布与人口功能区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书资料翔实,研究方法合理,关于人口空间结构优化问题的建议颇有新意,使本书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笔者认为本书在以下四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首先,对西藏人口的历史变迁、人口空间分布变迁进行了系统梳理。一方面对西藏既有人口研究进行系统整理,为西藏人口的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梳理本书认为西藏经济形态的转变,特别是畜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变的过程对西藏人口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这种经济形态转变加剧了西藏历史人口分布的不平衡状况。
其次,在分析方法上,本书运用分形理论,从新视角对西藏城镇体系人口规模和城镇体系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尝试进一步挖掘西藏城镇化的研究深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促进西藏人口空间格局的优化。
再次,构建了西藏人口发展功能区划指数,尝试对西藏人口发展功能区进行定位,将西藏划分为人口限制区、人口疏散区、人口稳定区和人口集聚区,从而为西藏人口再分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最后,本书建议构造新的一江两河核心城镇带和构造大字形交通网络体系,以优化西藏城镇空间结构。
总的来说,本书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理论修养和科学研究能力,尤其是利用空间模型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的出版,对促进西藏人口合理分布和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书从专业角度对西藏城镇化进程进行了探讨,其中肯定还有一些不够成熟的地方,希望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对西藏人口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张善余
2017年10月于上海
前言
西藏高原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闻名于世,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这些特点也决定了西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研究显示,20世纪中叶以来西藏生态环境已处于轻度退化状态,这一变化除了受到自然条件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高原地区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以及自然资源开发规模的失控或利用不当等效应的加剧,不仅使西藏资源环境人口承载量有所减少,还导致西藏高原生态系统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西藏的草地面积退化加剧,土地沙化严重,冻土消融作用加强,冰川退缩加快,西藏高原生态屏障功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与挑战,这些变化都正在或即将影响高原地区人口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十年间西藏人口增长幅度居全国前列,经济也持续快速增长,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建成便利了大量外省区市人口迁入西藏,与此同时西藏乡村迁入城镇的人口规模也持续增长。根据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2020~2050年将是西藏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将快速增长,西藏区域内人口分布也将随之发生变动,这无疑会给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加强对西藏人口分布影响因素和城镇空间格局的研究,对协调西藏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书主要通过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历次西藏人口普查数据及其他社会经济数据,采用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ARCGIS、GEODA等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着重分析讨论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总结西藏高原地区人口空间水平分布和人口垂直分布规律,了解西藏人口分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预测其变化趋势。其次,通过ARCGIS空间统计分析,探讨西藏地区人口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变动的动力机制,并利用夜间灯光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西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演变、城镇空间结构和城镇体系演变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再次,在人口与资源环境方面,探讨在特殊自然环境下西藏人口发展功能区划问题,以促进西藏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在分析西藏人口空间分布变动格局、动力机制和城镇化的基础上,提出西藏人口发展及可持续发展途径的建议。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本书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从西藏人口的历史变迁来看,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西藏主导经济形态不同,经济形态的转变对西藏人口规模和人口分布影响巨大。早在旧石器时代西藏就有人类居住,以采集狩猎为主要生存方式,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稀疏、分散和漂泊流动。随着畜牧经济的出现和发展,西藏的西北部,即畜牧经济的主要发展区域居住着相当数量的西藏人口。此后东南部农业经济逐渐兴起,由于农业经济比畜牧经济承载的人口数量多,这一经济形态的转变使得西藏东南部的人口数量逐渐超过西北部,最终由以农耕经济为主的雅砻部落统一了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随后在一些农业比较发达和宗教比较兴盛的地方逐渐形成了城镇,特别是在山南地区、拉萨地区和日喀则地区的城镇比较密集,这种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2)从西藏人口分布水平方向来看,在西藏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迈进的过程中,西藏人口分布呈现出东南部人口众多而西北部人口分布稀少的特征,地域之间差异明显,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从四个时期的人口洛伦茨曲线可以看到,西藏10%的土地面积集聚了西藏近50%的人口总量,在西藏近6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一人口分布特征没有大的改观,西藏这种人口分布状况反映了典型的农业社会模式。随着近年来国家投资和西藏经济的发展,人口再分布系数显示了西藏人口再分布的力度在加大,人口迁移流动趋势明显,这也将逐步改变西藏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的状态。

(3)从西藏人口分布垂直方向来看,其分布不是简单随着海拔高程的增加人口逐步减少的状况,而是呈现出中高海拔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分别向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逐渐递减的规律,西藏的这种人口垂直分布特征主要受海拔、坡度、坡向和河流的综合影响。
(4)从西藏人口分布空间格局来看,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西藏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人口分布的空间集聚区域主要以拉萨为中心,分布于拉萨河流域,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通过不同时期西藏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西藏人口空间分布的集聚性有所减弱,由人口空间分布的极度不平衡状态向人口分布区域均衡化方向发展。
(5)从人口分布影响因素来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城镇化和坡度是西藏人口分布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回归方程不同地区城镇化系数来看,西藏中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能够带动西藏城镇化的整体发展,吸引大量的人口在此集聚,而阿里地区和昌都地区城镇化的推进对人口集聚影响相对较弱。从回归方程坡度系数来看,坡度对西藏人口影响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尼洋河流域和怒江流域上游至那曲一带,羌塘高原一带受坡度的影响也较大,受坡度影响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亚东至日喀则市这一区域。
(6)从西藏城镇体系的分形维数来看,西藏城镇体系人口规模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都呈现出分形特征。西藏城镇体系人口规模的分形维数显示,拉萨市城市首位度还不是很高,垄断性不强,城镇人口规模分布集中,中间的城镇发育较快。西藏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显示,西藏城镇以拉萨为中心向周围递减,城镇空间分布呈现出弱集聚型的特征,这都说明西藏城镇体系的自组织演化在空间结构方面具有优化的趋势;西藏城镇空间格局呈现的分形特征与西藏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西藏的主要城镇都分布在河流沿线,河流的分形特征影响了西藏的城镇空间分形特征。
(7)在西藏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国家投资和政策、宗教文化和城镇腹地都对西藏的城镇空间结构产生了影响。本书建议构造新的一江两河核心城镇带和大字形交通网络体系,以促进西藏城镇空间结构优化。
(8)利用植被指数、土地利用、最热月平均温度和夜间灯光数据构建西藏人口发展功能区,将西藏分为人口限制区、人口疏散区、人口稳定区和人口集聚区。人口限制区主要分布在西藏西北部的羌塘高原、冈底斯山脉至念青唐古拉山山脉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山脉所在的山区地带;人口疏散区主要分布在西藏西北部的牧区和东南部的一些山地的牧区;人口的稳定区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拉萨河流域、尼洋河流域、那曲至昌都线和一些湖盆地区;人口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拉萨河、年楚河流域,那曲地区、昌都地区和藏南地区。
本书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尝试。
其一,对西藏人口的历史变迁、人口空间分布变迁进行了系统梳理。对西藏既有人口研究进行系统整理,为西藏人口的后续深入研究打下基础。通过梳理发现,西藏经济形态的转变对西藏人口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特别是畜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变的过程对西藏人口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转变加剧了西藏历史人口分布的不平衡状况。
其二,在分析方法上,运用分形理论,从新视角对西藏城镇体系人口规模和城镇体系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尝试拓宽西藏城镇化的研究内容并加大研究深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促进西藏人口空间格局的优化。
其三,构建了西藏人口发展功能区划指数,尝试对西藏人口发展功能区进行定位,将西藏划分为人口限制区、人口疏散区、人口稳定区和人口集聚区,从而为西藏人口再分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