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

書城自編碼: 316692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研究
作者: 周宪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772112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10-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29.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售價:HK$ 69.6
禅之道(畅销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揭示禅对现代人的解脱意义)
《 禅之道(畅销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揭示禅对现代人的解脱意义) 》

售價:HK$ 82.8
改变历史的意大利豪门 : 传奇家族美第奇
《 改变历史的意大利豪门 : 传奇家族美第奇 》

售價:HK$ 90.0
Procreate插画手绘从新手到高手
《 Procreate插画手绘从新手到高手 》

售價:HK$ 105.6
山河不足重 重在遇知己
《 山河不足重 重在遇知己 》

售價:HK$ 54.0
独自走过悲喜
《 独自走过悲喜 》

售價:HK$ 81.6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

售價:HK$ 94.8
假努力: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 假努力: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

售價:HK$ 71.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50.8
《 从文学规训到文化批判 》
+

HK$ 205.4
《 文化研究(第19辑)(2014年·夏) 》
+

HK$ 118.5
《 文化研究第25辑(2016年·夏) 》
+

HK$ 118.5
《 文化研究第27辑(2016年·冬) 》
+

HK$ 114.6
《 文化研究第29辑(2017年·夏) 》
+

HK$ 112.2
《 文化研究第31辑(2017年·冬) 》
內容簡介:
本书聚焦于视觉的社会建构和社会的视觉建构之互动关系,将视觉文化置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伟大实践之背景中予以考量。从大众文化、先锋艺术、草根传媒文化、城市景观、视觉体制和视觉技术六个扇面出发,深入探究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视觉性建构的复杂关系,以期厘清当代中国视觉文化与社会转型的内在逻辑,并探索视觉文化实践如何为建构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關於作者:
周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学术兴趣在艺术理论、美学、视觉文化等领域。著有《审美现代性批判》、《视觉文化的转向》、《文化间的理论旅行》等。
李健,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学术兴趣集中在艺术理论、美学及文化研究等领域。出版有专著《审美乌托邦的想象》、编著《艺术理论基本文献中国近现代卷》、译著《100 位大艺术家》等。
周计武,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艺术理论与美学。著作《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先后获南京大学人文科研原创奖、江苏省人文社科优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译著《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导论:一种分析方法》等。
庞弘,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学术兴趣集中在文学理论、艺术理论、视觉文化等领域。译著《导读福柯〈规训与惩罚〉》。
童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艺术理论、思想史研究、空间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空间哲学》、《嵇康评传》,主编《艺术理论基本文献中国古代卷》。周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学术兴趣在艺术理论、美学、视觉文化等领域。著有《审美现代性批判》、《视觉文化的转向》、《文化间的理论旅行》等。
李健,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学术兴趣集中在艺术理论、美学及文化研究等领域。出版有专著《审美乌托邦的想象》、编著《艺术理论基本文献
中国近现代卷》、译著《100 位大艺术家》等。
周计武,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艺术理论与美学。著作《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先后获南京大学人文科研原创奖、江苏省人文社科优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译著《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导论:一种分析方法》等。
庞弘,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学术兴趣集中在文学理论、艺术理论、视觉文化等领域。译著《导读福柯〈规训与惩罚〉》。
童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艺术理论、思想史研究、空间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空间哲学》、《嵇康评传》,主编《艺术理论基本文献
中国古代卷》。
殷曼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研究、现代西方美学及艺术理论。著作有《艺术界建构及其现代意义》,主编《宗白华中西美学论集》、《艺术理论基本文献:西方古代
近现代卷》,译著《今日艺术理论》等。
祁林,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学术兴趣在媒介文化研究、文创创意等领域。著有《电视文化的观念》,译著《媒介建构:流行文化中的大众媒介》等。
目錄
主编序 1
导 论 1
第一节 文化视角中的社会变迁
2
一、 社会转型与主体性建构 2
二、 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 5
三、 社会转型的系统层级与历史分期 9
第二节 视觉文化与其建构功能
12
一、 何谓视觉文化? 12
二、 视觉文化及其建构 16
参考文献 41
第一章 大众文化表征与视觉建构
43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大众文化视觉建构 43
一、 大众文化嬗变与视觉转向
44
二、 大时代、小时代和微时代的形象学 48
第二节 大时代的英雄形象及其演变 55
一、 时代巨变中的英雄崇高感
56
二、 社会俗世化中的英雄泛化
59
2 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
三、 文化合力中的英雄重构
65
第三节 小时代的消费型偶像及其表征逻辑 69
一、 消费型偶像的兴起 69
二、 消费型偶像的生产逻辑
79
第四节 微时代的凡人形象及其主体建构 87
一、 作为筑梦者的凡人形象
88
二、 凡人形象的视觉主体建构
99
结 语 111
参考文献 114
第二章 当代先锋艺术与视觉建构
116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中的当代先锋艺术
116
一、 何谓当代先锋艺术?
117
二、 当代文化中的艺术场
121
三、 当代先锋艺术与公众
126
第二节 社会变迁与视觉性的转型
129
一、 当代先锋艺术的历史分期
129
二、 当代先锋艺术的体制转型
132
三、 当代先锋艺术社区的演变
137
第三节 当代先锋艺术的形象生产
142
一、 超越革命现实主义 142
二、 重归平凡的形象符号
149
三、 新世相的登场 155
第四节 视觉符号的挪用 163
一、 传统符号的挪用:重构
164
二、 革命符号的挪用:反讽
172
三、 消费符号的挪用:模拟
179
结 语 184
目 录3
参考文献 188
第三章 草根传媒文化与视觉建构
190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草根传媒文化的崛起 190
一、 何谓草根传媒文化?
191
二、 社会变迁与草根传媒文化
195
第二节 草根传媒文化的形象学
199
一、 形象与情感的互动 200
二、 情感形象的类型学 203
第三节 草根传媒文化的表征
211
一、 直呈性 212
二、 戏剧化 214
三、 超文本 219
第四节 草根传媒的公共参与和视觉伦理 225
一、 公共参与和视觉建构
226
二、 视觉建构与批判理性
233
三、 草根传媒与视觉伦理
244
结 语 249
参考文献 251
第四章 城市景观的视觉性生产
253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中的城市景观
253
一、 作为社会转型表征的城市景观
253
二、 城市景观的文化意涵
255
三、 如何理解景观? 262
第二节 当代中国城市景观的发展
265
一、 城市景观发展的历史分期
266
二、 城市景观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
273
4 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
第三节 城市景观中的奇观现象
279
一、 奇观与景观句法的历史断裂
279
二、 奇观的三种形态 283
第四节 城市景观的话语权
295
一、 景观建构的话语权 295
二、 城市空间中的地标性景观
304
第五节 景观句法的历史修复与美学维度 314
一、 景观句法的历史修复
314
二、 景观句法的美学维度
317
结 语 320
参考文献 322
第五章 视觉体制的形象生产与视觉建构 324
第一节 当代文化中的视觉体制
324
一、 何谓视觉体制? 324
二、 社会转型中的视觉体制演变
326
三、 视觉体制的三个问题 335
第二节 作为视觉体制的博物馆
341
一、 博物馆作为典型的视觉体制
341
二、 博物馆表征模式的演变
343
三、 展览空间的表征张力
351
第三节 消费文化与体验型表征
361
一、 体验型表征的混杂性
362
二、 混杂空间注意力的多线程管理
367
三、 体验型表征的问题 375
第四节 新媒体与数字博物馆
377
一、 数字博物馆与观众交互愿景
377
二、 数字博物馆的体制性依附
381
目 录5
三、 萌的形象及观众定位
385
四、 浏览数字博物馆的用户体验
392
五、 作为交互中介的数字博物馆
397
结 语 399
参考文献 407
第六章 视觉技术变革中的形象生产与接受 409
第一节 技术与视觉技术 409
一、 文明演进中的技术迭代
410
二、 从视觉到视觉技术系统
413
第二节 技术迭代与视觉性嬗变
417
一、 图像复制与仰视的视觉性
418
二、 大众传媒与平视的视觉性
424
三、 多元图像文化与散视的视觉性
431
第三节 装置范式与视觉生活
435
一、 录像装置与可选择的公共观影 436
二、 私人录像与观看共同体
441
三、 盗版光碟、互联网与自主观看
446
第四节 数字界面的形象生产
453
一、 随拍的形象自主生产
456
二、 从手机自拍到视频直播
465
三、 弹幕的影像文字的互文性
476
结 语 482
参考文献 485
作者简介 487
內容試閱
让我从自己的个人经验开始说起。
记得很多年以前,我儿子上初中时,当时正在热播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因为孩子有点近视,所以不得不限制他看电视,于是我建议他最好去读一下纸质版小说《三国演义》。孩子不乐意了,他和我讨价还价,坚持要看电视连续剧。后来我得知,他每天早上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和同学们一起聊昨晚的电视剧。电视剧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其魅力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阅读。这使我意识到,一种新的文化正在悄然兴起。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新文化呢?
当我带着问题意识,在国际学界的各种资源中寻找答案时,发现一个新的概念已经频繁出现在各种研究文献中,那就是视觉文化。于是,我花了几年时间对视觉文化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出版了《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一书。但该书毕竟是一孔之见,又比较偏重于理论探究,留下一些遗憾。而这里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中国现实问题导向的专题研究,多少弥补了曾经的遗憾。
首先,这一成果是团队合作的产物,我们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团队经过努力,获得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视觉文化研究项目,它是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之一。其次, 它是一个本土文化专题性研究,专注于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现实问题,具有显而易见的在地化特征。这个项目历经几年的磨砺,无数次的讨论、电邮、会议、工作坊和通稿会,在团队成员的集体努力下,现在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时节了。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视觉文化是一个当代社会异常突显的文化现象,用雅各布森的术语来说,视觉文化是晚近文化的主导(或主因);用威廉斯的术语来描述,视觉文化乃是一个支配性的文化形态。今天,没人能抗拒或躲避视觉文化,每天一打开手机,或是电脑屏幕,各种视觉形象或符号铺天盖地袭来,所以眼睛成为最忙碌的感官,争夺注意力业已成为一种驱动力强劲的产业。记得有艺术家说过这样精彩的看法:眼下不是我们在追逐形象,而是形象在追逐我们。这就是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真实情景。
那么,如何思考视觉文化呢?我以为视觉文化研究的重心,其实并不在于视觉文化本身。从中国文化的本土性视角来看,自1970年代末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这是中国历史甚至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次伟大社会实践,而中国当代视觉文化正是这个时代激变的产物。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中国当代社会的变革,会有视觉文化的出现。所以,在地化的视觉文化研究必须关联中国当代社会变迁的语境。从一方面来看,中国当代视觉文化源出于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并折射出其历程;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又在视觉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主旨,是将视觉文化置于一个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伟大实践之背景中予以考量,进而深入探究社会变迁与视觉文化的交互关系。
随着研究的深入,经由课题组成员的多次研讨,我们觉得应把研究的焦点集中于特定社会转型如何在视觉上塑造特定社会主体,而主体又如何通过视觉来认知转型中的社会现实和自我。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提出了应着重研讨两个方面的建构,即视觉的社会建构与社会的视觉建构,期望通过这个辩证建构的视角,揭示出中国当代社会的转变如何催生并形塑了视觉文化,同时也揭橥视觉文化又如何反映了深刻转变的中国社会和文化。
中国当代视觉文化含义广阔,包罗万象。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地抓住重点来研究,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按照本课题的设计,我们采取的是类似卡西尔文化哲学的扇面分析法(见卡西尔《人论》),
攫取了视觉文化中的六个不同扇面,它们如同打开的六扇窗户,透过这些窗户可以看到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完整景观。这六个扇面 是:大众文化、先锋艺术、草根传媒文化、城市形象、视觉体制和视觉技术。前四个扇面属于视觉文化的不同领域,后两个扇面属于视觉文化体制和技术,整合起来就完成了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完整拼图。
本课题的研究前前后后经历了五年,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既有集体讨论,又有分工收集资料和个人撰写。本书各章分工的情况如下:

论 周 宪
第一章 李 健
第二章 周计武
第三章 庞 弘
第四章 童 强
第五章 殷曼楟
研究项目的大功告成,首先要感谢参与研究的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团队成员。几年来,他们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虽然每个子课题最终成稿时只有五万字左右,但每个子课题负责人都写了不下于十几万字的初稿。曹雪芹写《红楼梦》说十年辛苦不寻常,本课题五年甘苦也颇不寻常。没有团队成员的辛勤劳作,这本有分量的研究专著的面世是无法想象的。
其次,我要感谢许多不同程度参与本项目的学者,这里既有参加本课题工作坊的国内同行,也有专门前来南京大学做学术交流的外国学者,还有帮助本课题做前期社会问卷调查的本校同事。正是他们的参与和建议为本课题增添了许多光彩。
最后,我要感谢译林出版社社长顾爱彬先生,他颇有见识地看中了这个项目,并很早就表示希望成果能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同时也要感谢译林出版社的陈叶女士,她一直跟踪本课题的进展,并积极组织申报了国家出版基金。没有出版界同仁的关心和支持,这个成果的面世也是不可能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