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萧红精选集(珍藏版)

書城自編碼: 329722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萧红 葛浩文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203470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9-0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67.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所有治愈,都是自愈
《 所有治愈,都是自愈 》

售價:HK$ 81.6
财富管理的中国实践
《 财富管理的中国实践 》

售價:HK$ 153.6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附作者篇目索引)(全四册)精——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附作者篇目索引)(全四册)精——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

售價:HK$ 597.6
财之道丛书·太古传:商业帝国200年
《 财之道丛书·太古传:商业帝国200年 》

售價:HK$ 153.6
不要相信你所想的一切:如何停止过度思考,克服焦虑、自我怀疑和自我破坏
《 不要相信你所想的一切:如何停止过度思考,克服焦虑、自我怀疑和自我破坏 》

售價:HK$ 50.4
万历四大征(全两册)
《 万历四大征(全两册) 》

售價:HK$ 117.6
凝望:我的摄影与人生
《 凝望:我的摄影与人生 》

售價:HK$ 129.6
工业机器人从基础到实战
《 工业机器人从基础到实战 》

售價:HK$ 153.6

 

編輯推薦:
现代文学史上极具才华的女作家
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短暂的生命留下诸多杰作
《呼兰河传》
《生死场》
《旷野的呼喊》
更有一部未完成的作品
《马伯乐》
令世人惋惜
五十余位中国现当代作家的翻译者
中国文学与英语世界的摆渡者葛浩文
用诚与爱
完成多年夙愿
续写《马伯乐》
堪称当代高鹗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內容簡介:
《萧红精选集(珍藏版)》包括《马伯乐(完整版)》《呼兰河传》《生死场》《旷野的呼喊》四本萧红的小说作品集。《马伯乐(完整版)》包括萧红生前未完成的部分和美国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续写的部分,是本套丛书的亮点。《呼兰河传》《生死场》《旷野的呼喊》集纳萧红的多部经典作品,全方位展示这位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的文学世界。
《马伯乐(完整版)》由萧红和葛浩文共同完成。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具才华的女作家,《马伯乐》萧红创作于1940至1941年间,这部中篇小说分为*部与第二部,*部描写文化游民马伯乐在抗战即将爆发时,从青岛逃难到上海后的生活;第二部写抗战开始后,马伯乐偕太太和三个孩子从上海逃难到汉口,以及马伯乐在汉口的一场恋爱和失恋。第二部共分为九章,萧红在第九章尚未完成就去世,至此本书成为一部未完之书。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美)1970年代在美国加州的旧金山州立大学攻读中文硕士时,偶然发现她的小说,阅读之后爱不释手。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写博士论文时,决定研究她的生平与作品,写成英文版的《萧红传》,于1976年出版。后来葛浩文先生也翻译了萧红的两本小说《呼兰河传》及《生死场》,都陆续通过美国的出版社介绍给英文读者。前几年,他完成《马伯乐》的续写工作。萧红原著约有14万字,葛浩文续写了3万多字。英文稿完成后,葛浩文先生的夫人、翻译家林丽君(Sylvia Li-chun Lin) 女士将此作由英文译成汉语,这一跨越世纪的书写终于圆满完成。《萧红精选集(珍藏版)》包括《马伯乐(完整版)》《呼兰河传》《生死场》《旷野的呼喊》四本萧红的小说作品集。《马伯乐(完整版)》包括萧红生前未完成的部分和美国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续写的部分,是本套丛书的亮点。《呼兰河传》《生死场》《旷野的呼喊》集纳萧红的多部经典作品,全方位展示这位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的文学世界。
《马伯乐(完整版)》由萧红和葛浩文共同完成。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具才华的女作家,《马伯乐》萧红创作于1940至1941年间,这部中篇小说分为*部与第二部,*部描写文化游民马伯乐在抗战即将爆发时,从青岛逃难到上海后的生活;第二部写抗战开始后,马伯乐偕太太和三个孩子从上海逃难到汉口,以及马伯乐在汉口的一场恋爱和失恋。第二部共分为九章,萧红在第九章尚未完成就去世,至此本书成为一部未完之书。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美)1970年代在美国加州的旧金山州立大学攻读中文硕士时,偶然发现她的小说,阅读之后爱不释手。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写博士论文时,决定研究她的生平与作品,写成英文版的《萧红传》,于1976年出版。后来葛浩文先生也翻译了萧红的两本小说《呼兰河传》及《生死场》,都陆续通过美国的出版社介绍给英文读者。前几年,他完成《马伯乐》的续写工作。萧红原著约有14万字,葛浩文续写了3万多字。英文稿完成后,葛浩文先生的夫人、翻译家林丽君(Sylvia Li-chun Lin) 女士将此作由英文译成汉语,这一跨越世纪的书写终于圆满完成。
当时隔近百年,《马伯乐》(完整版)终于面世时,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先生极为赞赏葛浩文夫妇对萧红及其作品的深情厚谊,他说:惺惺相惜,说的是一种境界。萧红尊重的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诚哉斯言。相惜不易。相惜是一种力量。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的一部回忆式长篇小说,是其*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力图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小说共七章,作者运用散文化的叙述和绘画式的语言,描摹了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等北方风俗志画面。萧红始终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坚韧精神,全书虽然无中心和主角,但后几章集中呈现故乡农民的悲欢离合,歌颂他们的朴实善良,也鞭笞其愚昧保守的弱点,抒情和议论相杂其间。小说的整体节奏安排舒缓而紧凑、跌宕有致。
《生死场》是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是萧红的成名作。萧红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真实质朴的表达方式刻画了生存与死亡、压迫与反抗,呈现出中国农民真实而悲惨的生活写照,字里行间表现出对旧社会的深切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无限同情。本书是值得解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其对人性、女性和底层人民的命运的思考直抵人心。本书还收录了萧红的其他四部经典短篇小说:《北中国》《小城三月》《后花园》《莲花池》。
《旷野的呼喊》集录了作家萧红的16篇经典短篇小说作品,包括《王阿嫂的死》《马房之夜》《旷野的呼喊》等。萧红以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细腻的笔调来描绘人物和风景,其风格明丽凄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气息,为诗化小说的精品。
關於作者: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2日生于黑龙江呼兰县,原名张道莹,笔名萧红,悄吟。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与萧军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次年中篇小说《生死场》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种出版,这部作品使萧红在上世纪30年代文坛上崭露头角。1936年,萧红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与萧军离异,与端木蕻良结合。1940年春与端木同抵香港,之后发表小说《马伯乐》《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目錄
《马伯乐(完整版)》无

《呼兰河传》无

《生死场》
目录
1 生死场
126 莲花池
162 后花园
190 北中国
221 小城三月

《旷野的呼喊》
目录
1 王阿嫂的死
14 看风筝
22 哑老人
31 夜风
43 弃儿
65 马房之夜
75 桥
92 红的果园
96 牛车上
110 火线外(二章)
116 黄河
132 汾河的圆月
136 逃难
146 旷野的呼喊
181 山下
215 孩子的讲演
225 编者说明
內容試閱

葛浩文



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一九四〇年,东北作家萧红逃难暂居香港时写了一本名为《马伯乐》的长篇小说,第二年在重庆出版。同年续写《马伯乐》第二部,在香港的文艺刊物上连载发表,末了有第九章完全文未完的标记。可惜小说尚未续完,日本袭击香港,香港沦陷一个月后,作者因庸医开刀之误不幸去世,享年三十一岁。
之后由于种种环境因素,萧红的作品几乎无人问闻。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加州的旧金山州立大学攻读中文硕士时,偶然发现她的小说,阅读之后爱不释手。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写博士论文时,决定研究她的生平与作品,写成英文版的《萧红传》,于一九七六年出版。后来我也翻译了她的两本长篇,《呼兰河传》及《生死场》,都陆续通过美国的出版社介绍给英文读者。接着想把《马伯乐》也翻译成英文,但教学研究及其他杂事繁多,进度很慢,又是未完的作品也怕很难找到出版社。有一年夏天,我在香港中文大学的翻译研究中心做一些翻译工作,一天跟朋友聊起《马伯乐》时说,我读过萧红所有的作品,觉得我和她简直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她没写完的小说,我来替她完成吧。朋友相当赞成,认为这会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首例,完成了,我就是当代的高鹗。那我倒是不敢当。
说时容易做时难,我没写过小说,不知自己是否有写作天分,不敢斗胆动手,因此拖了将近二十年,直到几年前出了一本自己写的极短篇小说集后,才有信心提笔让马伯乐一家继续活一段时间。如何续《马伯乐》?小说家的想象力可谓天马行空,自由创造,可是也得创造得有道理。要怎么样才能让《马伯乐》续篇有道理?最初的想法是:不是有人认为萧红的《马伯乐》是一九四〇版的《阿Q正传》吗?相对于阿Q的低下背景,马伯乐的确可以说是一个中产阶级的阿Q,或许可以让马伯乐有类似阿Q的下场,也算是延续萧红对恩师益友鲁迅的怀念与景仰。但后来放弃了,主要是因为我觉得萧红是一个创造力十分丰富的作家,我认为她绝对不会满足于仅仅是模仿鲁迅的作品,她一定会另出奇想给读者一个惊艳的作品的。
考虑了很久之后的构想是这样的:续篇的故事发生的地点都是萧红本人去过的,如从上海到汉口,武昌到重庆而后转赴香港。如果《马伯乐》是萧红对鲁迅《阿Q正传》的一种回应,那我在续篇纳入萧红个人的逃难过程,也可喻为是我跟萧红的生平作品的隔代对话。续篇描述的事件有真也有假,增添的人物有真人也有纯属虚构的。另外,我也尽量收入萧红一些散文的片段,如长安寺滑杆等等。最让我头疼的是马伯乐这个人物的下场。在此不揭露,读者必须读到结尾才能知道我如何处理。
当然我无法知晓萧红会有什么反应,或她是否同意我续《马伯乐》的方式,只知道我这翻译以及创作的始末是完全出于对她的尊敬,希望读者看完后会觉得萧红如果地下有知也认可我的用心良苦。

相惜的力量
《马伯乐》(完整版)序


刘震云



萧红最好的两部作品,是在她生前最后的岁月写出的,是在她身心最为煎熬的情况下写出的,一部是《马伯乐》,一部是《呼兰河传》。地点是香港。
《马伯乐》没有完成,萧红就去世了,时年三十一岁。临终前两天,她在纸条上写道(此时她的喉管动了手术,无法说话):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这是一九四二年一月十九日的事。
七十六年后,著名汉学家、同时是萧红的研究者和译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先生,呼应了萧红的心语,给《马伯乐》写了续篇,就像高鹗给《红楼梦》写了续篇一样。萧红写那句话的时候,想着或许会有一个别人来做这件事,或许没有;就算有,她也不知道这个别人是谁,什么时候出现;但有一点她一定是知道的,如果这人出现,肯定是她的知音。
现在完整版的《马伯乐》(萧红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前九章,和葛浩文的续篇第十章到第十三章),联袂呈现在读者面前。
因续篇是用英文写的,萧红的第二个知音就出现了,把作品由英文译成汉语的林丽君(Sylvia Li-chun Lin)女士。
续篇是不好写的,因为它受已有作品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的限制,受已有情节和细节的限制,受已有人物语言特征和叙述语言风格的限制。落笔之处,处处得有已有篇章的来历;或者,已有的因,如何结出现在的果。如果是结出不出意料的果倒也不难,读者也能认可,但续篇作者的创造力又在哪里呢?还需在故事结构、人物命运、人物关系的发展上出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布局,这就考量续篇作者的想象力和文学表达能力了。
在萧红的创作生涯中,《马伯乐》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作品。在萧红的其他作品中,如《呼兰河传》,还有另外两部写得较好的作品《生死场》和《商市街》,作品的灵魂或立足之处是真情实感,但到了《马伯乐》,却突然改成了荒诞和幽默。当然,在《呼兰河传》、《生死场》和《商市街》里,萧红也不时显露出她幽默的本能和才情,但这些幽默还停留在作品的语言、细节和情节层面,到了她最后一部没完成的作品《马伯乐》中,她的幽默突然上了一个层面,即幽默开始体现在作品的结构上。这就出现了整体的荒诞。作品中的主人公马伯乐,生活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残酷岁月里,马伯乐是这个人口众多而实力弱小的民族的一员。日本军队一步步占领中国,马伯乐唯一的选择就是逃避。而且,一开始,是抛下家庭独自逃避。他从青岛逃到了上海。马伯乐本应盼着侵略者晚些来到,但他却盼着他们能来的快一些。为什么呢?因为他在上海把钱花光了,如果日本人占领了青岛,老婆就会带着孩子来上海找他;而老婆来了,老婆带的体己钱也就到了。这种民族大义和个人企图的悖反,也即大和小的悖反,就使作品在整体上出现了啼笑皆非的荒诞。接着,他带着家庭由上海又逃到武汉。他逃跑的足迹,就是侵略者的铁蹄接着踏来的地方,也算对大和小合拍的讽刺。
能把幽默上升到结构层面的作品寥寥无几,《马伯乐》算一个。
葛浩文是懂萧红的,是懂萧红创作的历程和变化的。他在创作《马伯乐》续篇的四个章节时,紧紧把握了这部作品的灵魂:幽默和荒诞。于是,他让马伯乐带着一家人又从武汉逃到了重庆。这是萧红在现实中的足迹,也是马伯乐继续荒诞的跟随。重庆是当时中国的陪都。在《马伯乐》续篇里,葛浩文出色地写出了一个民族首都的生活的喘息(日军对重庆的大轰炸,从全国各地逃来不计其数的难民),而马伯乐的喘息,又与生活和民族的灾难多么不搭调啊。一片乱象和哀嚎之中,马伯乐整天想的是如何卖包子,把包子卖给难民和底层劳动人民,相当于审时度势,发一点国难财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卖几个包子,还能发财到哪里去呢?而且,任何事情都有两种可能性,包子或者卖出去,或者卖不出去;如果包子卖不出去呢?马伯乐也不发愁,他自己把它们吃了。大轰炸间隙,马伯乐喜爱躲开太太和家庭去街上闲逛。闲逛之中,路过一个礼拜堂,碰到一些山东老乡,相同的乡音之中,马伯乐感叹自己多舛的命运并不独特,难民便当得心安理得;闲逛的时候,他碰到一对日本夫妇,接着认识了另一个日本女人绿川英子,开始跟她学世界语;妄想用世界语来推广世界和平,这与当时的环境又是多么格格不入啊。一次出来闲逛,他把二儿子约瑟丢了。马伯乐声嘶力竭地喊叫和寻找,原来约瑟掉进了日本飞机炸出的大弹坑里。个人与民族的命运,总算在这里碰撞了。葛浩文是懂幽默的,通过这些人物关系、故事和情节的演进,马伯乐的命运一步步得到了荒诞的提升。
作品的结局是最难写的。马伯乐的出路在哪里?是这部作品在结构上的重中之重。葛浩文尊重萧红对作品架构的整体设想,让马伯乐带着二儿子约瑟从重庆又逃到了香港。因为从作品第一部和第二部前九章的框架考察,萧红对作品整体设想的关键词是:逃。萧红自己的足迹,也是从重庆去了香港。马伯乐和约瑟逃到香港之后,又经历了种种荒诞的事情。在种种荒诞中,葛浩文突然转折和正经了,让马伯乐和萧红在纪念鲁迅逝世四周年的集会上见到了。这真是神来之笔。逝去的萧红,怕也不会想到在续篇里又与她作品里的主人公重逢吧?葛浩文在结尾处的最后一笔也力透纸背,将民族命运和个人命运合拢。但马伯乐结局究竟如何,留给读者自己寻找答案。
还有语言,萧红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家,那时的语言特质含生活语言、文字语言和文学语言,均与现在的大陆、台湾和香港有所不同。续篇的文字,却一板一眼地回到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与萧红的文字水乳交融。这,显示了续者和译者深厚的国学功底。
《马伯乐》(完整版)这部作品是幽默的。大家知道,喜剧的底色一定不是喜剧而是悲剧,幽默的底色一定不是嬉笑而是悲凉。萧红写作状态最好的时候,是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临终前回溯自己短暂的一生,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好在几十年后,还有一个研究者和译者,一直在表达对她及她作品的深情厚谊。正如葛浩文先生在序中所说,如萧红地下有知,当明白这情谊用心良苦。
惺惺相惜,说的是一种境界。对创造同一部作品的两个不同的作者而言,生活和文学的认识,能站立在同一个层面上,实属难得。
萧红尊重的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诚哉斯言。
相惜不易。相惜是一种力量。

2018.7.16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