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医儿科学·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中文版)

書城自編碼: 343361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张伯礼,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257121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28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72.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牛津分配正义手册
《 牛津分配正义手册 》

售價:HK$ 432.0
全域增长:从战略制定到战术执行
《 全域增长:从战略制定到战术执行 》

售價:HK$ 141.6
澎湖湾的荷兰船:十七世纪荷兰人怎么来到台湾
《 澎湖湾的荷兰船:十七世纪荷兰人怎么来到台湾 》

售價:HK$ 79.2
银元时代生活史
《 银元时代生活史 》

售價:HK$ 105.6
大唐兴衰三百年3:从女主当国到开元盛世
《 大唐兴衰三百年3:从女主当国到开元盛世 》

售價:HK$ 69.6
直击核心:通向卓越教练之路的革命性方法
《 直击核心:通向卓越教练之路的革命性方法 》

售價:HK$ 117.6
高性能储能器件电解质:设计、制备与应用
《 高性能储能器件电解质:设计、制备与应用 》

售價:HK$ 105.6
四时如意 国风纹样线描涂色集
《 四时如意 国风纹样线描涂色集 》

售價:HK$ 59.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59.3
《 推拿学·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中文版) 》
+

HK$ 491.7
《 中医内科学·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中文版) 》
+

HK$ 267.3
《 中药学·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中文版) 》
+

HK$ 226.8
《 中医诊断学·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中文版) 》
+

HK$ 348.3
《 针灸学·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中文版) 》
+

HK$ 210.2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uina,World Textbook Series for Chinese Medicine Core Curriculum(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推拿学) 》
編輯推薦: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中国的。
中医药走向世界系列教材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World Textbook Series for Chinese Medicine Core Curriculum)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World Textbook Series for Chinese Medicine Core Curriculum)丛书总主编为张伯礼院士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医儿科学》由马融教授和韩新民教授主编,国际知名中医专业英语翻译和英语语言专家联合翻译、编校。这是*套基于《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的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具有国际性、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可供世界各国、地区中医教育机构接受中医学专业教育的海外学生,以及国内中医院校留学生使用,亦可为双语教学师生和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提供参考。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13分册)
World Textbook Series for Chinese Medicine Core Curriculum(13 fascicles)
中医基础理论
Funda
內容簡介:
《中医儿科学》 为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套书之一分册。该套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黄帝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13分册,另配有《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1分册。丛书总主编为张伯礼院士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医儿科学》由马融教授和韩新民教授主编。
本教材是在翻译、阅读国外多个国家出版的《中医儿科学》的基础上,与国内各版《中医儿科学》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后,确定的编写大纲及计划,组织国内外17所院校20名专家编写而成。供世界各国家、地区中医教育机构接受中医学专业教育的海外学生,以及国内中医院校留学生使用,亦为双语教学的师生和广大中医爱好者的学习提供参考。其特点是:①突出国际性。在病种的选择、内容的编写及文字语言方面,力求通俗易懂,易译易学,满足国际学生学习的需求,适应国际应用的特点。②保持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尤其在上篇,分中医儿科学学术源流、生理病理病因特点、生长发育与保健、临证概要4章内容,重点论述了儿科学的发展史和基础理论知识,彰显了中医药的优势及儿科特色,强调精品意识。③突出临床实用性。作为世界中医学专业的临床主干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编写内容切合临床实际,突出课程易学,临床好用,充分体现临床实用性特点。④教材的深度广度适宜,充分考虑国际学生的实际基础、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不超过国内本科教材范围,以简单、好学、好用为主。《中医儿科学》 为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套书之一分册。该套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黄帝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13分册,另配有《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1分册。丛书总主编为张伯礼院士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医儿科学》由马融教授和韩新民教授主编。
本教材是在翻译、阅读国外多个国家出版的《中医儿科学》的基础上,与国内各版《中医儿科学》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后,确定的编写大纲及计划,组织国内外17所院校20名专家编写而成。供世界各国家、地区中医教育机构接受中医学专业教育的海外学生,以及国内中医院校留学生使用,亦为双语教学的师生和广大中医爱好者的学习提供参考。其特点是:①突出国际性。在病种的选择、内容的编写及文字语言方面,力求通俗易懂,易译易学,满足国际学生学习的需求,适应国际应用的特点。②保持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尤其在上篇,分中医儿科学学术源流、生理病理病因特点、生长发育与保健、临证概要4章内容,重点论述了儿科学的发展史和基础理论知识,彰显了中医药的优势及儿科特色,强调精品意识。③突出临床实用性。作为世界中医学专业的临床主干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编写内容切合临床实际,突出课程易学,临床好用,充分体现临床实用性特点。④教材的深度广度适宜,充分考虑国际学生的实际基础、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不超过国内本科教材范围,以简单、好学、好用为主。
总之,本教材力求取国内教材之长,保证中医儿科学理论体系的科学、系统及完整性;汲取国外教材之长,病种有别,语言简练,突出国际适应性;并强调临床实践性,以适应国际形势对中医儿科人才的需求。
教材分上下篇系统阐述。上篇中医儿科学基础包括中医儿科学学术源流、生理病理病因特点、生长发育与保健、临证概要4章。下篇中医儿科学临床包括新生儿疾病、肺系病证、脾系病证、心肝系病证、肾系病症、传染病、皮肤疾病、五官疾病、其他病证9章。
關於作者:
总主编:
张伯礼,生于194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内科专家,全国名中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国家重大新药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务院医改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会长。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
几十年来,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开展血管性痴呆(VD)研究,制定了VD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证治方案;明确了中风病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创立了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机制;完成了首例中药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大规模循证研究,建立了中医药循证评价系列方法。三次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提出效应配伍理论和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关键技术;开拓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领域,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倡导中药智能制造推动了中药产业技术升级。总主编:
张伯礼,生于194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内科专家,全国名中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国家重大新药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务院医改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会长。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
几十年来,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开展血管性痴呆(VD)研究,制定了VD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证治方案;明确了中风病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创立了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机制;完成了首例中药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大规模循证研究,建立了中医药循证评价系列方法。三次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提出效应配伍理论和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关键技术;开拓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领域,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倡导中药智能制造推动了中药产业技术升级。
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奖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0项,发表论文35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培养毕业研究生约260余名。所指导的3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荣誉。
学风严谨,富于创新,形成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学的突出特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贡献突出,成绩卓著。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1)、全国先进工作者(2005)、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国家ji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1)等荣誉称号,获何梁何利奖(2006)、吴阶平医学奖(2015)及中医药国际贡献奖(2010)等荣誉。
Dr. Zhang Bo-liis an academician and a China-renowned specialist and academic leader in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a national key discipline recognized as important and receiving support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e is currently the President of th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He is also the Deputy Chief Engineer of the National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pecial Project for "Significant New Drugs Development", a member of the Medical Reform Advisory Committee of the State Council, Vice Committee Director of the Pharmacopoeia Committee,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Advisory Board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Director of the Educational Instruction Committee of the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 Moreover, he holds concurrent posts such as Honorary President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Vice President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Vice President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

For decades, Dr. Zhang has been devoted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by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western medicine, and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M. He carried out studies on vascular dementia VD and formulated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VD patterns and a treatment scheme based on three phases, i.e., stable, fluctuating and aggravated phases. He specified the patterns and manifestations of stroke as well as the dynamic progression of its premonitory symptoms, and developed a comprehensive therapeutic schedule. He created the pharmacological method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and demonstrate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als on nerve cells and the relevant mechanisms. He completed the first large-scale evidence-based study on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Chinese medicinals, and developed a series of methods for evidence-based evaluation on CM. He served as Chief Scientist of the National Program on Key Basic Research Project of China 973 Program for three consecutive terms and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effect-based compatibility as well as the critical technology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als through component-based compatibility. He expanded the research field of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which introduced a large group of mass market medicines, and initiated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of Chinese medicinals which promoted the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of CM industry.

Dr. Zhang has won 7 national awards including the first prize for national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10 first-prize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awards for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350 papers and over 30 monographs or textbooks. He has mentored and cultivated more than 200 postgraduates.

Dr. Zhang is widely recognized for his prominent contributions in advancing CM. Since 1991, he has been granted a special government allowance by the State Council. He has been conferred with many honorary titles and awards, including National Advanced Worker 2005, Outstand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 2001 and National Young and Middle-aged Expert with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1991 as well as the Ho Leung Ho Lee Prize 2006, Wu Jie-ping Medical Research Award 2015 and International Award 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Medicine 2010.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简介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ducational Instruction Committee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

The Educational Instruction Committee EIC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 WFCMS is an international advisory, decision-making, and guiding institution concerning Chinese Medicine CM education under WFCMS. It carries out important work and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CM education, consultancy and coordination, and its headquarters are located in Tianjin, P. R. China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secretariat is the standing office of EIC.
The purposes of the EIC are to increase understanding between international regions and CM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advocat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ithin CM educational communiti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M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CM education industry, in order to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world CM personnel training.
The mission of the EIC is to gener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CM education; to promote and ensure a healthy and well-ordered development of CM educa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industry standard of CM education released by WFCMS; and to conven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s, symposia and exhibitions.
The mission also is to set up a website on international CM education and provide consultancie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construct a platform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advocate the unique features and domination of various countriesregions; to strengthe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mong CM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regions; to publish academic articles on CM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o study the rules and experiences about CM education in respective countriesregions, to encourage CM educational reform and innovations, and to study international CM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CM education in the world, the EIC organizes international CM education training, teacher training, teacher exchanges, further education, and remote education. It actively cooperates with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WFCMS in level examinations and qualification approvals.
EIC commits itself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f CM education, to improve global CM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o accelerate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CM sciences in the world.
主编:
马融,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政府授衔中医小儿神经内科专家等称号。
目錄
上篇中医儿科学基础
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学术源流
第一节 古代中医儿科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现代中医儿科学发展成就
第二章生理病理病因特点
第一节生理特点
第二节 病理特点
第三节病因特点
第三章生长发育与保健
第一节年龄分期
第二节生长发育
第三节儿童保健
第四章临证概要
第一节诊法概要
第二节辨证概要
第三节治疗概要
下篇中医儿科学临床
第五章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新生儿黄疸
第二节脐部疾患
第六章肺系病证
第一节感冒
第二节咳嗽
第三节肺炎喘嗽
第四节哮喘
第五节反复呼吸道感染
第七章脾系病证
第一节呕吐
第二节泄泻
第三节便秘
第四节腹痛
第五节厌食
第六节积滞
第七节疳证
第八章心肝系病证
第一节夜啼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
第三节儿童多动症
第四节儿童抽动症
第五节自闭症
第六节惊风
第七节癫痫
第九章肾系病证
第一节尿频
第二节遗尿
第三节水肿
第四节血尿
第五节五迟五软
第十章传染病
第一节麻疹
第二节风疹
第三节猩红热
第四节水痘
第五节手足口病
第六节流行性腮腺炎
第七节百日咳
第十一章皮肤疾病
第一节脓疱疮
第二节荨麻疹
第三节尿布疹
第四节湿疹
第五节乳痂
第六节接触性皮炎
第十二章五官疾病
第一节鹅口疮
第二节口疮
第三节乳蛾
第四节过敏性鼻炎
第五节结膜炎
第十三章其他病证
第一节发热
第二节川崎病
第三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四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第五节紫癜
第六节性早熟
第七节小儿肥胖症
第八节汗证
第九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附篇
方剂索引(按字母排序)
儿科常用推拿穴位与手法
內容試閱


自古以来,中医药就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健康观念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在促进健康保健及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中医药海外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但是中医药教育在海内外的发展并不平衡,水平也参差不齐。在此背景下,遵循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世界中医学本科(CMD 前)教育标准》,编写一套供海内外读者学习使用的中医药教材,有助于更好地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一周年之际,《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即将付梓问世。本套教材发轫于2008年,两次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专项立项支持,由张伯礼教授担任总主编,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为平台,汇聚海内外专家,遴选海内外范本教材,进行诸章节的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制定编写大纲,数易其稿,审定中文稿。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支持下,遴选了具有丰富的中医英语翻译经验、语言造诣高并熟知海外中医教育的海内外专家对此套教材进行了翻译和英文审校。十年磨一剑,细工出精品。编者们将本套教材定位于培养符合临床需求的中医师,重点阐述了国外常见且中医药确有疗效的疾病防治,有利于全面、系统、准确地向世界传播中医药学,堪称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典范之作。
欲诣扶桑,非舟莫适。本套教材的出版,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培养中医药人才,有助于推进中医药海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世界民众健康福祉,必将在世界中医药教育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
王笑频司长
2018年7月于北京

前 言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致力于引领和促进世界中医药教育的健康发展及世界中医药人才的规范培养。早在成立之初,就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领导下,组织海内外专家分析世界中医药教育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世界中医药教育的建议与对策。起草了《世界中医学本科(CMD 前)教育标准(草案)》,2009 年5 月经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第四次理事会认真论证和审议,发布了《世界中医学本科(CMD 前)教育标准》。
世界中医学教育正在快速蓬勃发展。中医药课程是实现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但各国中医学教育发展不平衡,各教育机构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差异较大,且核心内容不尽统一,故有必要确定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为使世界各国(地区)中医教育机构通过教育实践,实现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依据《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结合中医学教育特点和职业需要,参考世界各国(地区)中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了《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和《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并启动《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的编译工作。本套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13分册。
教材编译的工作基础
2012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了《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编译指导委员会,审议了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编译原则和要求,与会专家对编译原则和要求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通过综合各位专家建议,于2012-2013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资助和参与下组织开展了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外教材比较研究;在充分分析、总结各国教材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各课程研究团队组织起草了课程教材目录和章节样稿,并寄发到世界各国相关专家审议,收回专家反馈意见和建议94条,涉及教材内容、语言翻译、体例格式等方面。秘书处组织专家根据研究结果对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编译原则和要求进行了认真修订等。以上工作为编译《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材的定位
当前本科教育仍是各学科专业教育的基础主体。同时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还应服从、服务于已发布的相关中医学专业教育标准,以及综合考虑各国中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临床实际需要等。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以下简称教材)的适用对象定位为世界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同时兼顾研究生教育及中医医疗人员自修参考;教材的知识范围以满足培养胜任中医临床需要的准中医师为度,同时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为知识延伸提供参考。读者对象为海外中医药院校的学员,海外中医药从业人员,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和内地高校中医药英语班学员。
教材的编译原则
本套教材的编译坚持了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普适性,先进性,安全性,规范性,权威性等原则。
思想性。中医学历来重视思想性的传承,大医精诚、倡导仁爱,注重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树立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仁爱思想,这是中医学医德修养的核心,也是一名合格中医师的必备品质。
科学性。教材应正确反映中医学体系内在规律,中医概念、原理、定义和论证等内容确切,符合传统文献内涵,表达简单、明确、规范,避免用带有背景知识的词句。中医学理论内涵植根于中医学理论发展史中,尊重中医学理论的传统内涵,才能正本清源,使教材体现稳定性和延续性。
系统性。系统承载中医学理论,完整构建中医学核心知识体系,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资源要求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循序渐进,做好课程间内容衔接,合理整合,避免交叉重复等。
实用性。教材着力服务于临床,阐释基本理论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内容要选择中医的优势病种,以及被广泛应用的中药、针灸、推拿等处理方法,学以致用。实用性是教材的价值所在,在进行理论讲解时注重介绍各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治疗,经典课程的学习重视其临床指导作用及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等。
先进性。教材注重反映中医学的发展水平,引入经过验证的,公开、公认的科学研究或教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等内容,展示中医学的时代性特征。如温病学课程中介绍人类防治禽流感、非典型性肺炎等研究的最新情况,针灸学课程中介绍了腧穴特异性研究进展等。教材的先进性是一个学科生命力的体现。
安全性。教材对治疗方法、技术的介绍重视安全性和临床实际,要求明确适应证、禁忌症。如针灸学课程中重视介绍相关穴位适应证、安全操作等,中药学课程介绍中药相关的科学炮制、合理辨用、明确剂量、汤剂煎煮及服用方法、濒危禁用药物的替代品等,推拿学课程中介绍推拿手法的宜忌等。教材知识内容选择应以服务临床应用为基础,重视安全性,各种表达力争严谨、精确,符合各国(地区)法律要求。
规范性。教材统一使用规范术语,文字通俗易懂但不失中医本色,语言翻译做到信、达、雅,采用现有的国际标准中的规范表述,翻译力争达到内容的准确性与语言的本土化兼顾,同时还重视知识版权的保护。
普适性。教材服务于中医教学,内容经典,篇幅适当,外延适度,尽可能符合各国教学实际。在版式、体例、表达等方面采用国际通用编写体例,避免大段叙述并及时进行小结。重视使用知识链接的表达方式,使教材版式活泼,在增加教材知识性同时不影响主体知识,如临床课程可适量链接增加西医基础知识,推拿课程增加介绍国外的整脊疗法等。加强图例、表格等直观表达方式的应用,简化语言叙述,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4. 教材的编译过程
2015年,根据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编译人员遴选条件,各国中医药教育机构专家积极申报,共收到推荐自荐表313份(境外89份)。最终确定教材主编28名、副主编64名。参与此套教材编写的专家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新西兰、马来西亚、荷兰、希腊、日本、西班牙、中国香港和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共计290人,其中59名境外专家中有26人担任主编或副主编。参加机构包括7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及研究院(所),其中境内34个机构,境外40个机构。
2015年召开的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主编会议和编写会议,明确了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总体编译要求,深入研讨和合理安排了各课程编委对相关课程教材的编写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明确了教学大纲、编写大纲及相关课程交叉内容的界定,以及教材编译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等。之后又召开了主编进度汇报会和教材审稿会,经过20个月的辛勤努力,汇集世界中医教育专家智慧,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安全性、规范性、权威性的第一套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中文版于2016年10月召开的定稿会上定稿。
2016年10月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翻译会召开,会上聘任了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的英文版主译。
主译人员的遴选,是根据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翻译人员遴选条件,经推荐和自荐,充分考虑申报者在专业领域的学术地位、影响力、权威性,以及地域的代表性,经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认真研究,确定各课程教材主译49人,其中博士39人,硕士8人,本科2人。他们来自9个国家地区,其中境外主译38人,美国就有24人参与此项工作,境内主译也大多具有海外教学经历,长期从事中医专业相关英语教学和翻译,经验丰富。
这套教材的出版具有重要意义。抓住了中医药振兴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服务于中医药走出去,促进共建共享,推动中医药为实现WHO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崇高目标而做出贡献。同时,该套教材的出版发行,也有利于中医药国际标准的推广和普及,也较好适应了全球范围内以预防为主,维护健康为重点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适应了世界对中医药需求增长的形势。因此,本套教材必将有助力于世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被更广泛地认识、理解和推广应用,惠及民众,造福人类。
书将付梓,衷心感谢海内外专家学者的辛勤工作,群策群力,认真编译,保障了核心教材顺利出版发行。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天津中医药大学对本书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感谢所有做出贡献的同道朋友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单宝枝教授为本套教材尽力颇甚,贡献尤殊!

张伯礼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总主编
2018年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