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机理及效应研究(李丽)

書城自編碼: 354113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李丽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361790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9-01

頁數/字數: /
釘裝: 平

售價:HK$ 63.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工作文化史 古代卷
《 工作文化史 古代卷 》

售價:HK$ 81.6
像亚马逊一样思考
《 像亚马逊一样思考 》

售價:HK$ 94.8
中国震撼
《 中国震撼 》

售價:HK$ 86.4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

售價:HK$ 93.6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售價:HK$ 94.8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售價:HK$ 82.8
空腹力(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科学空腹,让身体脱胎换骨!)
《 空腹力(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科学空腹,让身体脱胎换骨!) 》

售價:HK$ 69.6
邓小平视察纪实
《 邓小平视察纪实 》

售價:HK$ 117.6

 

內容簡介:
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有效结合,是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金融与科技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本书从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了两者耦合的机理,测量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程度,考察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效应,并提出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政策建议,为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提供有益的引导。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性、逻辑性强,内容精练,可供金融学专业学生、相关领域研究者学习使用。
關於作者:
李丽,山东农业大学教师,2017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创新,参与多项国家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目前发表相关论文7篇,其中SCI论文3篇,EI会议1篇,北大核心1篇。
代表论文:
[1]Li Li, Wang Renxiang, Li Xican. On Parameters of GM 1,1,β Model and Applied for Forecasting the Added Value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J]. Journal of Grey System, 2014, 264: 75-88.(SCI期刊,IF=0.725)
[2]Li Li, Wang Renxiang, Li Xican. Double Fuzzy C-means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China [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 Fuzzy Systems, 2016, 316 : 2895-2901.(SCI期刊,IF=1.004)
[3]Li Li, Wang Renxiang, Li Xican. Grey GM 1, 1, βk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D Personnel [J]. Journal of Grey System, 2017, 291: 121-135.(SCI期刊,IF=0.725)
参与科研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机理、效率及模式研究”(编号:13BJY023)。
2. 武汉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研究”(编号:2012GKA00307)。
3.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专项项目,“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性研究”(编号:GX2014-1014Y)。
目錄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2
1.2现有研究综述3
1.2.1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关系研究3
1.2.2耦合的概念与应用7
1.2.3现有研究评述8
1.3研究思路与内容9
1.3.1研究思路9
1.3.2研究内容9
1.4主要研究方法11
第2章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理论基础
2.1相关理论分析13
2.1.1创新理论13
2.1.2金融发展理论14
2.1.3自组织理论15
2.2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关系16
2.2.1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内涵16
2.2.2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关系的判定18
2.2.3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系统的自组织特征20
2.3本章小结22
第3章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机理
3.1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要素23
3.1.1耦合主体要素23
3.1.2耦合资源要素24
3.1.3耦合环境要素24
3.2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动因25
3.2.1企业家意识25
3.2.2科学技术资本化26
3.2.3金融宽度延展27
3.2.4政府外部支持27
3.3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演化模型28
3.3.1子系统自催化29
3.3.2子系统交叉催化30
3.3.3耦合系统超循环31
3.4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阶段划分32
3.4.1低水平耦合33
3.4.2拮抗耦合34
3.4.3磨合耦合34
3.4.4高水平耦合35
3.5本章小结35
第4章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测度
4.1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综合评价37
4.1.1金融创新评价体系37
4.1.2科技创新评价体系40
4.1.3评价方法41
4.1.4评价结果46
4.2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51
4.2.1耦合度函数51
4.2.2耦合协调度模型52
4.3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分析53
4.3.1耦合协调度的时间特征53
4.3.2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特征55
4.3.3耦合协调度的预测56
4.4本章小结60
第5章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
5.1理论分析框架62
5.2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64
5.2.1空间自相关分析64
5.2.2空间面板模型设定65
5.2.3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68
5.3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69
5.3.1空间相关性检验69
5.3.2全样本估计结果70
5.3.3分地区估计结果73
5.3.4实证结论76
5.4本章小结78
第6章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对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
6.1理论分析框架79
6.2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82
6.2.1门槛面板模型设定82
6.2.2门槛值确定和检验84
6.2.3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84
6.3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对技术溢出的实证分析87
6.3.1进口技术溢出门槛估计结果87
6.3.2FDI技术溢出门槛估计结果88
6.3.3OFDI技术溢出门槛估计结果90
6.3.4实证结论91
6.4本章小结93
第7章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政策建议
7.1构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平台95
7.2发挥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示范效应96
7.3整合国外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资源98
7.4优化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环境99
7.5本章小结100
第8章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全文总结101
8.2创新点103
8.3研究展望104
附录12004—2014年中国31个省区市金融创新综合评价值105
附录22004—2014年中国31个省区市科技创新综合评价值107
参考文献109前言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依靠科技创新的助推,而科技创新在研发、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同时金融创新的发展也面临科技化程度提升的迫切要求,两者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形成一种动态、复杂的耦合关系。随着我国深化改革创新的推进,如何更加深刻地认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结合的内在作用规律,促进两者相结合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基于此,本书从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了两者耦合的机理,测量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程度,考察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效应,并提出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政策建议,为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提供有益的引导。全书共分为6大部分。
(1)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涉及的相关理论,包括创新理论、金融发展理论以及自组织理论。其次,判定了两者的耦合关系;分析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系统的自组织特征。
(2)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机理。首先,探讨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要素以及耦合的动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两者耦合的演化模型,揭示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如何通过子系统自催化、子系统交叉催化以及耦合系统超循环机制,持续推动耦合系统的整体进化发展。其次,对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指出在两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反馈下,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不断由低水平耦合、拮抗耦合、磨合耦合向高水平耦合阶段发展,最终形成科技金融一体化的有机整体。
(3)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测度。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4年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首先,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金融创新水平与科技创新水平分别进行综合评价;其次,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设定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评价标准;最后,对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各地的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还亟待提升,从时间特征来看,全国已有超过13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磨合耦合阶段,但高水平耦合省区市数量较少;从空间特征来看,耦合协调度在地理分布上总体上呈现从东部地区向中部、西部地区阶梯式递减的态势,并显示出明显的局部空间集聚特点。
(4)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从区域发展的角度,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由于空间溢出的存在,两者耦合不仅影响本地区经济增长,还通过“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对邻区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作用。为此,利用空间面板模型,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全国层面看,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地区层面看,东部地区“竞争效应”的存在使得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集聚效果加强,本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并没有有效带动邻区经济的增长;中部地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示范效应”较好地引导了周边省市的发展;西部地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整体耦合能力有待提高。
(5)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对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从对外开放的角度,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是技术溢出中重要的“吸收能力”变量。为此,运用门槛面板模型,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对技术溢出的作用。结果发现:对于进口技术溢出、FDI技术溢出以及OFDI技术溢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都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只有当耦合协调度超过门槛值0.634时,技术溢出才能有效推动本国的技术进步,而目前我国跨过门槛值的省区市并不多。
(6)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指出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
本书有三点研究特色与创新点。首先,从复杂系统的角度研究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机理,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从区域的角度测量了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为各地的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最后,从耦合效应的角度拓展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研究空间,增强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对现实的指导价值。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问题的研究将会持续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本书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包括: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历史演进研究,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行业异质性和企业异质
內容試閱
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依靠科技创新的助推,而科技创新在研发、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同时金融创新的发展也面临科技化程度提升的迫切要求,两者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形成一种动态、复杂的耦合关系。随着我国深化改革创新的推进,如何更加深刻地认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结合的内在作用规律,促进两者相结合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基于此,本书从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了两者耦合的机理,测量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程度,考察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效应,并提出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政策建议,为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提供有益的引导。全书共分为6大部分。
(1)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涉及的相关理论,包括创新理论、金融发展理论以及自组织理论。其次,判定了两者的耦合关系;分析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系统的自组织特征。
(2)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机理。首先,探讨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要素以及耦合的动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两者耦合的演化模型,揭示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如何通过子系统自催化、子系统交叉催化以及耦合系统超循环机制,持续推动耦合系统的整体进化发展。其次,对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指出在两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反馈下,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不断由低水平耦合、拮抗耦合、磨合耦合向高水平耦合阶段发展,最终形成科技金融一体化的有机整体。
(3)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测度。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4年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首先,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金融创新水平与科技创新水平分别进行综合评价;其次,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设定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评价标准;最后,对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各地的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还亟待提升,从时间特征来看,全国已有超过13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磨合耦合阶段,但高水平耦合省区市数量较少;从空间特征来看,耦合协调度在地理分布上总体上呈现从东部地区向中部、西部地区阶梯式递减的态势,并显示出明显的局部空间集聚特点。
(4)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从区域发展的角度,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由于空间溢出的存在,两者耦合不仅影响本地区经济增长,还通过“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对邻区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作用。为此,利用空间面板模型,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全国层面看,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地区层面看,东部地区“竞争效应”的存在使得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集聚效果加强,本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并没有有效带动邻区经济的增长;中部地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示范效应”较好地引导了周边省市的发展;西部地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整体耦合能力有待提高。
(5)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对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从对外开放的角度,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是技术溢出中重要的“吸收能力”变量。为此,运用门槛面板模型,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对技术溢出的作用。结果发现:对于进口技术溢出、FDI技术溢出以及OFDI技术溢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都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只有当耦合协调度超过门槛值0.634时,技术溢出才能有效推动本国的技术进步,而目前我国跨过门槛值的省区市并不多。
(6)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指出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
本书有三点研究特色与创新点。首先,从复杂系统的角度研究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机理,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从区域的角度测量了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为各地的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最后,从耦合效应的角度拓展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研究空间,增强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对现实的指导价值。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问题的研究将会持续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本书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包括: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历史演进研究,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行业异质性和企业异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