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变数:中国数字企业模型及实践

書城自編碼: 355577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战略管理
作者: 董小英,戴亦舒,晏梦灵,陈其伟
國際書號(ISBN): 9787301313718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6.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售價:HK$ 94.8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售價:HK$ 117.6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

售價:HK$ 958.8
2023年《咬文嚼字》合订本(精)
《 2023年《咬文嚼字》合订本(精) 》

售價:HK$ 93.6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

售價:HK$ 321.6
观鹤笔记.全三册
《 观鹤笔记.全三册 》

售價:HK$ 179.3
Hello算法
《 Hello算法 》

售價:HK$ 155.8
变革时代的公司契约:法律能否与时俱进?
《 变革时代的公司契约:法律能否与时俱进? 》

售價:HK$ 93.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5.0
《 创变:数字化转型战略与机制创新 》
+

HK$ 97.5
《 缝合:大数据时代下的资本管理与实践 》
+

HK$ 93.2
《 利润裂变:新阿米巴x合伙人x数字运营 》
+

HK$ 85.1
《 驱动力(经典版) 》
+

HK$ 122.5
《 Facebook:一个商业帝国的崛起与逆转 》
+

HK$ 56.7
《 集体行动的逻辑 》
編輯推薦:
落地性:本书全面地总结了一个组织数字化要兼顾哪些方面,并给出了方法指导
适用性:完全基于中国企业实践开发,比海外咨询公司提出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建议更适合中国企业
作者团队的多元性: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者,保证了内容的严谨性;行业专家、资深数字化实践者,保证了内容的落地性;另有20 省市的CIO联盟及行业协会专业人士,为本书提供数据和案例,保证了内容的适用性 。
內容簡介:
随着国家将新基建列为未来主导我国经济转型与增长的战略引擎和基本国策,企事业单位及政府等各类组织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迫在眉睫。如何变为真正的数字组织?我们需要一个清晰的规划。
《变数:中国数字企业模型及实践》提出了一个结构清晰的数字企业模型,这是真正适合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一套方法、体系和标准。数字企业模型从数字化战略、数字化技术、数字化人才、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决策、数字化生态、数字化创新、数字化资产和数字化绩效等11个维度,立体呈现了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痛点,并预测了未来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发展趋势。虽然本书聚焦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但是其描摹的转型框架和步骤对公共管理部门、非营利组织等都有启示。
本书由学界和业界专业人士共同完成,尤其是所依托的广泛的CIO专家资源,为数字企业模型的落地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本书适合有数字化转型困扰、希望所在组织能追上科技进步与环境变化速度的读者阅读、学习。
關於作者:
董小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导,案例中心学术主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工信部信息通信专家委员会委员,知识管理国家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对科技企业案例有深度研究,发表中英文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六部。
戴亦舒,北京工商大学电商与物流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
晏梦灵,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
陈其伟,高级工程师,独立CIO,拥有三十年从业经历。
目錄
第1章数字化环境001
第2章数字企业模型023
第3章数字化战略053
第4章数字化技术077
第5章数字化人才097
第6章数字化生产133
第7章数字化运营153
第8章数字化营销171
第9章数字化决策195
第10章数字化生态209
第11章数字化创新227
第12章数字化资产243
第13章数字化绩效281
第14章数字化转型案例299
前言动笔写这篇序言时,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全世界,成为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一次重大灾害与挑战,世界各国无不在奋力抵抗。我国政府和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们一方面为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这场艰苦的斗争中感动不已;另一方面也看到数字化技术在抗击疫情中正发挥着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是精准的决策支持。通过大数据技术、移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精准锁定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人员、查看疫情动向、监测体温、分析疫情变化趋势,展开疫情风险动态研判,从而为各种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二是给予医护人员以技术支持。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新冠肺炎CT影像检测,机器人在重症医院送货,等等。动笔写这篇序言时,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全世界,成为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一次重大灾害与挑战,世界各国无不在奋力抵抗。我国政府和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们一方面为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这场艰苦的斗争中感动不已;另一方面也看到数字化技术在抗击疫情中正发挥着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是精准的决策支持。通过大数据技术、移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精准锁定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人员、查看疫情动向、监测体温、分析疫情变化趋势,展开疫情风险动态研判,从而为各种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二是给予医护人员以技术支持。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新冠肺炎CT影像检测,机器人在重症医院送货,等等。
三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供应链高效协同。疫情期间对战略物资和医疗物资的需求供给发生剧烈变化,需要供应链变得更加高效,一些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辅助供需双方短时间内高速对接并匹配资源。例如,航天云网连接相关机构和企业,迅速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组织开展医疗卫生用纺织品防疫物资的供需对接,着力解决防疫物资保障工作中缺材料、缺设备、缺专家和产能低的问题;在航运界,以中远海运为代表的多家航运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使客户快速了解供应链、物流状态的变化,做到及时、透明、可控,并积极开展全程在线交易、无接触可视化服务,使客户享受在线订舱、全流程电子化等一站式线上服务。数字化能力强的企业还具备快速转产能力,如比亚迪紧急制订口罩生产计划并投入生产,以3天出图纸,
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的速度,很快做到日产口罩500万只。
四是在线工作成为常态。在居家隔离期间,很多企业通过使用在线办公平台和会议平台,启动在家办公模式,无论员工身处哪个城市,都可以保持工作状态。根据艾媒咨询统计,2020年12月,远程办公企业超过1?800万家,远程办公人员超过3亿人。
五是在线教育成为重要模式。疫情期间,上千万大中小学生通过网络上课,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没有在线教育平台做支持,居家生活将会在无聊与乏味中度过。
六是国家将新基建列为未来主导我国经济转型与增长的战略引擎和基本国策,为数字经济发展和高质量经济体系建设确立了基本方向。新基建将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比如以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基建的战略将通过政策 市场双轮驱动的模式,在空间拓展和模式创新上,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回转空间和韧劲。与此项战略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是2019年11月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鼓励勤劳致富,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这是党中央首次在公开场合将数据从技术中独立出来,使其单独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并按贡献参与分配,说明数据在驱动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价值,并在国家层面得到正式确认。
如果说17年前的非典将数字化生活变成了常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则将数字化工作变成了常态。在突发危机事件面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人们试图以数字化模式开启与病毒在速度和广度上的竞赛。实践证明,数字经济发展对提升社会治理和决策的整合度与精准度、产业运行效率和供需匹配能力、人们的沟通效率和知识传播效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推出《变数:中国数字企业模型及实践》一书,试图在推进我国企业向数字化转型方面,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从学术上讲,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是全球性的前沿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普及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通信能力的不断提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应用。与过去20年的信息技术相比,数字化具有两个核心特征:一是数据的同质性,二是可重程设性。数据的同质性使得数字信号均采用01离散二进制编码的信息,均可脱离存储、传播、处理、显示等技术的束缚进行整合(如电视视频、无线电音频均可以在互联网一个页面上呈现),所以,我们在手机或者电脑上,可以同时看到文字、音频和视频信息,而以前这些信息分别从纸媒、收音机和电视机中才能获得。可重程设性是指数字信号与实体设备的分离使得重新编程成为可能,比如在使用智能手机时,我们发现很多操作系统和App是在不断迭代的。以前信息化应用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软件系统在计算机上实现业务流程、生产体系或办公系统的信息搜集、处理、发布和决策支持;但是在数字化环境下,人、生产设备(如数控机床)、生产体系、服务过程(如可视化的物流服务体系)、生产产品(如智能终端)、生活需求匹配(如智能打车系统)、交易活动(如手机支付)等都可以被数字化,并在数字化环境下被不断拓展、深化和细化。
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并不仅仅与技术企业相关,而是与社会、区域、组织(包括所有行业不同类型的组织)和个人发展密切相关。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的核心任务,更是传统企业需要面对与解决的核心课题。数字化技术已经改变了消费者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交方式,因此,传统机构的转型与变革迫在眉睫。
从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动力上看,人们是否愿意积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取决于人们对社会技术交互变迁前景的认知与预判。习惯于现状和追求稳定性的人,可能对技术的迭代更新很不适应;而对新技术持开放和乐观态度的人,则更愿意拥抱技术变革带来的改变,也甘于承受变革带来的阵痛。从国家和企业战略上讲,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是新经济诞生、增长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在国际竞争中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
但是,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也充满着困难和风险,如战略风险、技术风险、人才风险和业务风险等。战略风险包括企业如何判定新技术与未来业务发展的关系,如何判定新技术的战略价值,选择在什么时机、哪些业务中采纳新技术,投入什么样的资源,等等。技术风险则不仅来源于新技术的种类太多,而且更是因为新技术迭代更新的速度很快、技术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技术应用的业务场景并不明确等。人才风险体现在新技术对人才素质和学历的要求很高,而人才又非常稀缺且大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区域,中小企业不容易获得相匹配的人才资源等方面。在业务风险上,互联网企业是天然的技术爱好者,它们通过网络优势获得了客户的各类流量入口,对依赖传统渠道的企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它们还凭借大数据资源对客户需求做出精准分析和预判,掌握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需求与偏好,而这些信息对传统制造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始着力投入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研究团队与锦囊专家经过将近两年的合作,在选题确定、文献调研、指标体系设计、案例访谈、问卷调查等各种研究方法基础上,通过多次迭代和修改,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企业模型,并在2018年年底发布了包含数字企业模型、数据调研和企业案例的《中国数字企业白皮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与企业家的交流和反馈中,我们明显感知到大家迫切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为此,研究团队成员牺牲了2019年春节假期,全力以赴甚至有的成员带病坚持工作,终于在2019年4月完成全书的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带着使命感、责任感、情怀和CIO(首席信息官)们的期待来完成这项研究工作的。与以往其他著作相比,这本书主要有两个特点:
(1)核心作者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背景。也就是说,本书是大学与企业合作完成。核心作者中,既有人在信息化领域耕耘30年,不仅撰写过大量中国企业信息化转型案例,而且与Gartner、麦肯锡和IDC等机构有过多次合作,对CIO战略领导力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也有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新锐年轻学者,比如北京工商大学电商与物流学院戴亦舒老师的博士论文以数字化创新为研究主题,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晏梦灵老师在数字化成熟度方面有长远的研究计划。更有在信息化、数字化领域耕耘多年的首席信息官,比如陈其伟老师是独立CIO,拥有30年的从业经历,先后在惠普(青岛)、博士伦(中国)、华胜天成等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担任供应链主管和CIO,近年来专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也是IDC中国数字化转型大奖2017、2018和2019年度的外部专家评委。李然辉是国际数据管理协会会员,CDMP认证的数据管理专家,中国企业数据治理联盟成员,从事数据管理工作10年以上,拥有丰富的数字资产管理体系搭建、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数据资产运营、数据治理等领域的管理实践经验。史凯是具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背景的数字化转型专家,为华为、戴姆勒等众多企业转型做过咨询。锦囊专家创始人李圆和秦丽等团队成员在企业数字化和信息化案例报道和调研方面有近20年的经验积累,具备敏锐的媒体视角和观察力。
(2)重视概念、框架、数据和案例。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作为新的课题,其知识体系尚未建立和稳定,这给本书的写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也在推进当中,其发展充满着动态性。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团队力求在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现在与未来中保持平衡,这样做大大增加了研究的跨度和难度,使研究团队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是,我们希望数字企业模型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理论架构和概念体系,在对关键概念、模型、方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和案例提供鲜活的素材,帮助读者在解决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挑战与困难时,既掌握为什么(why)方面的知识,又掌握如何做(how)的信息。
作为本次研究项目的发起者和负责人,我与锦囊专家创始人李圆有多年合作经历,双方有共同使命感和价值观,并对她及其团队的创业勇气、情怀、追求非常钦佩。锦囊专家的支持是此次研究得以实施和深入的重要条件。李圆团队所拥有的广泛CIO专家资源使研究团队有机会与企业数字化第一负责人直接交流,分享案例和经验教训,这对本书贡献很大。她和团队的核心成员秦丽等人在本书写作中投入了很多心血,参与问卷调研、企业走访、案例采访、稿件汇总编辑等工作,对本书给予了大力支持,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令人感动。我们深知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大幕刚刚拉开,我们的研究还有很多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一方面我们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恳请各方面专家的批评指正。
本书也是光华思想力项目课题之一。光华思想力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智库平台,旨在立足新时代中国,遵规范的学术标准,循前沿的科学方法,做世界水平的中国学问。光华思想力扎根中国大地,紧紧围绕中国经济和商业实践开展研究;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市场规律和趋势,服务企业前沿实践;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商学教育,支撑中国实践,贡献中国方案。
全书的分工情况如下:董小英、戴亦舒,第1、2、3、4、6、9、11章,负责全书体系设计、数字企业模型的设计与修订、问卷设计与修订、案例结构优化等工作;晏梦灵,第7、8、10章,负责问卷设计与更新、数据处理和参考文献工作;陈其伟,第5、13章;李然辉,第12章;史凯,参与第4章部分修改工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叶丽莎、胡燕妮、廖琳负责资料搜集、翻译和整理工作;博士生赵乘、本科生刘之铭负责数据处理、图表展示工作;锦囊专家秦丽全程统筹书籍图表格式,编辑团队付媛媛、李国欢、徐达等参与了案例的采访与撰写工作;设计团队的陈姣、李怡茹等辅助参与了本书中部分图表以及调研方面的设计工作。
作者特别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经济与管理图书事业部林君秀主任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特别是徐冰副主任作为我们近年来出版的著作《华为启示录:从追赶到领先》(2018)、《思科实访录:从创新到运营》(2018)、《中关村模式:科技 资本双引擎驱动》(2017)的主要责任编辑,不仅为书籍的名称、内容、封面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同时也对全书文字修改润色投入大量心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的作者还特别感谢我们的家人对研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使我们得以利用大量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放弃对家人的陪伴,心无旁骛地工作。
作者特别感谢以下专家及CIO们对本书核心理论及案例的大力支持:黎江、孙惠民、刘东、颜艳春、李红、赵德旭、姜琦、孙为平、柳骏、令狐荣茂、谷云松、马玉铭、王文辉、路晨曦、刘京、徐伟、徐泰伟、耿峰、王亚楠、谢磊、毛健、王永红、夏循华、刘佑兴、郭智勇、杨通鹏。
2020年8月28日于北大燕园
內容試閱
动笔写这篇序言时,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全世界,成为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一次重大灾害与挑战,世界各国无不在奋力抵抗。我国政府和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们一方面为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这场艰苦的斗争中感动不已;另一方面也看到数字化技术在抗击疫情中正发挥着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是精准的决策支持。通过大数据技术、移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精准锁定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人员、查看疫情动向、监测体温、分析疫情变化趋势,展开疫情风险动态研判,从而为各种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二是给予医护人员以技术支持。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新冠肺炎CT影像检测,机器人在重症医院送货,等等。
三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供应链高效协同。疫情期间对战略物资和医疗物资的需求供给发生剧烈变化,需要供应链变得更加高效,一些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辅助供需双方短时间内高速对接并匹配资源。例如,航天云网连接相关机构和企业,迅速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组织开展医疗卫生用纺织品防疫物资的供需对接,着力解决防疫物资保障工作中缺材料、缺设备、缺专家和产能低的问题;在航运界,以中远海运为代表的多家航运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使客户快速了解供应链、物流状态的变化,做到及时、透明、可控,并积极开展全程在线交易、无接触可视化服务,使客户享受在线订舱、全流程电子化等一站式线上服务。数字化能力强的企业还具备快速转产能力,如比亚迪紧急制订口罩生产计划并投入生产,以3天出图纸,
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的速度,很快做到日产口罩500万只。
四是在线工作成为常态。在居家隔离期间,很多企业通过使用在线办公平台和会议平台,启动在家办公模式,无论员工身处哪个城市,都可以保持工作状态。根据艾媒咨询统计,2020年12月,远程办公企业超过1?800万家,远程办公人员超过3亿人。
五是在线教育成为重要模式。疫情期间,上千万大中小学生通过网络上课,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没有在线教育平台做支持,居家生活将会在无聊与乏味中度过。
六是国家将新基建列为未来主导我国经济转型与增长的战略引擎和基本国策,为数字经济发展和高质量经济体系建设确立了基本方向。新基建将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比如以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基建的战略将通过政策 市场双轮驱动的模式,在空间拓展和模式创新上,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回转空间和韧劲。与此项战略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是2019年11月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鼓励勤劳致富,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这是党中央首次在公开场合将数据从技术中独立出来,使其单独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并按贡献参与分配,说明数据在驱动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价值,并在国家层面得到正式确认。
如果说17年前的非典将数字化生活变成了常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则将数字化工作变成了常态。在突发危机事件面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人们试图以数字化模式开启与病毒在速度和广度上的竞赛。实践证明,数字经济发展对提升社会治理和决策的整合度与精准度、产业运行效率和供需匹配能力、人们的沟通效率和知识传播效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推出《变数:中国数字企业模型及实践》一书,试图在推进我国企业向数字化转型方面,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从学术上讲,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是全球性的前沿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普及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通信能力的不断提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应用。与过去20年的信息技术相比,数字化具有两个核心特征:一是数据的同质性,二是可重程设性。数据的同质性使得数字信号均采用01离散二进制编码的信息,均可脱离存储、传播、处理、显示等技术的束缚进行整合(如电视视频、无线电音频均可以在互联网一个页面上呈现),所以,我们在手机或者电脑上,可以同时看到文字、音频和视频信息,而以前这些信息分别从纸媒、收音机和电视机中才能获得。可重程设性是指数字信号与实体设备的分离使得重新编程成为可能,比如在使用智能手机时,我们发现很多操作系统和App是在不断迭代的。以前信息化应用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软件系统在计算机上实现业务流程、生产体系或办公系统的信息搜集、处理、发布和决策支持;但是在数字化环境下,人、生产设备(如数控机床)、生产体系、服务过程(如可视化的物流服务体系)、生产产品(如智能终端)、生活需求匹配(如智能打车系统)、交易活动(如手机支付)等都可以被数字化,并在数字化环境下被不断拓展、深化和细化。
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并不仅仅与技术企业相关,而是与社会、区域、组织(包括所有行业不同类型的组织)和个人发展密切相关。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的核心任务,更是传统企业需要面对与解决的核心课题。数字化技术已经改变了消费者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交方式,因此,传统机构的转型与变革迫在眉睫。
从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动力上看,人们是否愿意积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取决于人们对社会技术交互变迁前景的认知与预判。习惯于现状和追求稳定性的人,可能对技术的迭代更新很不适应;而对新技术持开放和乐观态度的人,则更愿意拥抱技术变革带来的改变,也甘于承受变革带来的阵痛。从国家和企业战略上讲,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是新经济诞生、增长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在国际竞争中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
但是,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也充满着困难和风险,如战略风险、技术风险、人才风险和业务风险等。战略风险包括企业如何判定新技术与未来业务发展的关系,如何判定新技术的战略价值,选择在什么时机、哪些业务中采纳新技术,投入什么样的资源,等等。技术风险则不仅来源于新技术的种类太多,而且更是因为新技术迭代更新的速度很快、技术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技术应用的业务场景并不明确等。人才风险体现在新技术对人才素质和学历的要求很高,而人才又非常稀缺且大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区域,中小企业不容易获得相匹配的人才资源等方面。在业务风险上,互联网企业是天然的技术爱好者,它们通过网络优势获得了客户的各类流量入口,对依赖传统渠道的企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它们还凭借大数据资源对客户需求做出精准分析和预判,掌握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需求与偏好,而这些信息对传统制造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始着力投入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研究团队与锦囊专家经过将近两年的合作,在选题确定、文献调研、指标体系设计、案例访谈、问卷调查等各种研究方法基础上,通过多次迭代和修改,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企业模型,并在2018年年底发布了包含数字企业模型、数据调研和企业案例的《中国数字企业白皮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与企业家的交流和反馈中,我们明显感知到大家迫切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为此,研究团队成员牺牲了2019年春节假期,全力以赴甚至有的成员带病坚持工作,终于在2019年4月完成全书的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带着使命感、责任感、情怀和CIO(首席信息官)们的期待来完成这项研究工作的。与以往其他著作相比,这本书主要有两个特点:
(1)核心作者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背景。也就是说,本书是大学与企业合作完成。核心作者中,既有人在信息化领域耕耘30年,不仅撰写过大量中国企业信息化转型案例,而且与Gartner、麦肯锡和IDC等机构有过多次合作,对CIO战略领导力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也有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新锐年轻学者,比如北京工商大学电商与物流学院戴亦舒老师的博士论文以数字化创新为研究主题,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晏梦灵老师在数字化成熟度方面有长远的研究计划。更有在信息化、数字化领域耕耘多年的首席信息官,比如陈其伟老师是独立CIO,拥有30年的从业经历,先后在惠普(青岛)、博士伦(中国)、华胜天成等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担任供应链主管和CIO,近年来专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也是IDC中国数字化转型大奖2017、2018和2019年度的外部专家评委。李然辉是国际数据管理协会会员,CDMP认证的数据管理专家,中国企业数据治理联盟成员,从事数据管理工作10年以上,拥有丰富的数字资产管理体系搭建、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数据资产运营、数据治理等领域的管理实践经验。史凯是具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背景的数字化转型专家,为华为、戴姆勒等众多企业转型做过咨询。锦囊专家创始人李圆和秦丽等团队成员在企业数字化和信息化案例报道和调研方面有近20年的经验积累,具备敏锐的媒体视角和观察力。
(2)重视概念、框架、数据和案例。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作为新的课题,其知识体系尚未建立和稳定,这给本书的写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也在推进当中,其发展充满着动态性。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团队力求在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现在与未来中保持平衡,这样做大大增加了研究的跨度和难度,使研究团队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是,我们希望数字企业模型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理论架构和概念体系,在对关键概念、模型、方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和案例提供鲜活的素材,帮助读者在解决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挑战与困难时,既掌握为什么(why)方面的知识,又掌握如何做(how)的信息。
作为本次研究项目的发起者和负责人,我与锦囊专家创始人李圆有多年合作经历,双方有共同使命感和价值观,并对她及其团队的创业勇气、情怀、追求非常钦佩。锦囊专家的支持是此次研究得以实施和深入的重要条件。李圆团队所拥有的广泛CIO专家资源使研究团队有机会与企业数字化第一负责人直接交流,分享案例和经验教训,这对本书贡献很大。她和团队的核心成员秦丽等人在本书写作中投入了很多心血,参与问卷调研、企业走访、案例采访、稿件汇总编辑等工作,对本书给予了大力支持,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令人感动。我们深知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大幕刚刚拉开,我们的研究还有很多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一方面我们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恳请各方面专家的批评指正。
本书也是光华思想力项目课题之一。光华思想力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智库平台,旨在立足新时代中国,遵规范的学术标准,循前沿的科学方法,做世界水平的中国学问。光华思想力扎根中国大地,紧紧围绕中国经济和商业实践开展研究;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市场规律和趋势,服务企业前沿实践;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商学教育,支撑中国实践,贡献中国方案。
全书的分工情况如下:董小英、戴亦舒,第1、2、3、4、6、9、11章,负责全书体系设计、数字企业模型的设计与修订、问卷设计与修订、案例结构优化等工作;晏梦灵,第7、8、10章,负责问卷设计与更新、数据处理和参考文献工作;陈其伟,第5、13章;李然辉,第12章;史凯,参与第4章部分修改工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叶丽莎、胡燕妮、廖琳负责资料搜集、翻译和整理工作;博士生赵乘、本科生刘之铭负责数据处理、图表展示工作;锦囊专家秦丽全程统筹书籍图表格式,编辑团队付媛媛、李国欢、徐达等参与了案例的采访与撰写工作;设计团队的陈姣、李怡茹等辅助参与了本书中部分图表以及调研方面的设计工作。
作者特别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经济与管理图书事业部林君秀主任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特别是徐冰副主任作为我们近年来出版的著作《华为启示录:从追赶到领先》(2018)、《思科实访录:从创新到运营》(2018)、《中关村模式:科技 资本双引擎驱动》(2017)的主要责任编辑,不仅为书籍的名称、内容、封面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同时也对全书文字修改润色投入大量心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的作者还特别感谢我们的家人对研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使我们得以利用大量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放弃对家人的陪伴,心无旁骛地工作。
作者特别感谢以下专家及CIO们对本书核心理论及案例的大力支持:黎江、孙惠民、刘东、颜艳春、李红、赵德旭、姜琦、孙为平、柳骏、令狐荣茂、谷云松、马玉铭、王文辉、路晨曦、刘京、徐伟、徐泰伟、耿峰、王亚楠、谢磊、毛健、王永红、夏循华、刘佑兴、郭智勇、杨通鹏。
2020年8月28日于北大燕园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