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写给青少年:春秋战国士的故事(梁启超写给青少年的尚武精神之书)

書城自編碼: 362398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民间文学
作者: 柒年 编 译组,梁启超
國際書號(ISBN): 9787561571576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6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们八月见
《 我们八月见 》

售價:HK$ 46.0
东线炼狱 : 德国反坦克兵的东线日记 : 1941—1942
《 东线炼狱 : 德国反坦克兵的东线日记 : 1941—1942 》

售價:HK$ 94.2
献给皇帝的礼物:Wedgwood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
《 献给皇帝的礼物:Wedgwood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 》

售價:HK$ 127.4
东京札记
《 东京札记 》

售價:HK$ 151.0
大学问·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 大学问·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

售價:HK$ 139.2
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
《 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 》

售價:HK$ 57.8
佛教文化十八讲
《 佛教文化十八讲 》

售價:HK$ 89.7
背弃圣约:处于考验中的美国公民宗教(社会学名著译丛)
《 背弃圣约:处于考验中的美国公民宗教(社会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46.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2.2
《 格林童话全集(精装版) 》
+

HK$ 97.5
《 莽原(上、下)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第七辑 》
+

HK$ 51.8
《 伊索寓言(精装版) 》
+

HK$ 48.8
《 蚂蚁漩涡(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第七辑) 》
+

HK$ 93.8
《 创世纪(老挝文版) 》
+

HK$ 59.0
《 文学苏州 》
編輯推薦:
赵氏孤儿、完璧归赵、荆轲刺秦……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诠释了“重然诺,重义务, 轻死生”中国传统侠士精神,帮助青少年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力量。
內容簡介:
本书原为梁启超所著《中国之武士道》,是其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期间,发现中华国运衰微的内在症结是民族精神的孱弱,有感而著,收录43篇春秋战国士人传记,并作点评。本书的译注者为一批初高中学生,他们将原文翻译为白话文,并在每篇添加“少年说”,帮助读者去理解故事背景。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民族的未来的少年,不但要有健全的体魄,更要锻炼强大的内心,本书以当代青少年的视角重新诠释古老中国对武士道的理解,以帮助青少年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力量。
關於作者:
本书原为梁启超所著《中国之武士道》,是其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期间,发现中华国运衰微的内在症结是民族精神的孱弱,有感而著,收录43篇春秋战国士人传记,并作点评。本书的译注者为一批初高中学生,他们将原文翻译为白话文,并在每篇添加“少年说”,帮助读者去理解故事背景。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民族的未来的少年,不但要有健全的体魄,更要锻炼强大的内心,本书以当代青少年的视角重新诠释古老中国对武士道的理解,以帮助青少年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力量。
目錄
杨度序/ 1
蒋智由序 / 32
自序/ 43
凡例/ 65

孔子:夹谷会盟/ 001
曹沫(曹刿):仗剑一怒,定国安邦/ 007
弘演:纳肝为棺/ 011
鬻拳:国王你别进城/ 014
先轸、狼瞫:太后你错了/ 017
郑叔詹:下油锅?让我把话说完/ 022
先縠、栾书、郤至:为了祖国,前进! / 025
庆郑、魏绛:有罪不逃刑/ 029
李离:坚守本职/ 035
锄麑、奋扬、子兰子:大侠必守大义/ 038
卞庄子、华舟、杞梁及其母:活着就要捍卫名誉/ 042
晏婴:用生命捍卫原则/ 047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两桃杀三士/ 053
北郭骚及其友:我挺你,死挺! / 058
史官的信仰,用生命去捍卫/ 062
邢蒯瞆及其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064
赵氏孤儿:程婴、公孙杵臼的生死抉择/ 067
伍子胥、江上渔父、溧阳女子:载入史册的逃亡/ 073
申包胥:何谓爱国? / 079
要离:刺客信条/ 084
子囊:严于律己/ 088
雍门子狄:何以赢得敌人尊重/ 091
田基:坚守道义/ 095
成公赵:行刺也要讲究道义/ 097
申鸣:当忠孝难两全/ 101
豫让:忍艰难,成大义/ 104
墨子、孟胜、徐弱:非攻的胜利/ 111
聂政、聂荣:温厚善良也能成就侠义/ 119
赵武灵王:史上位霸王/ 127
蔺相如:完璧归赵/ 139
侯嬴、信陵君、朱亥:招贤救赵/ 150
毛遂自荐/ 161
鲁仲连:强的反秦政宣言/ 167
王歜:不向威胁屈服/ 179
虞卿、平原君:友谊也是大义/ 182
缩高:义拒信陵君/ 187
刺客的朋友圈/ 191
张良:尚武精神的黄昏/ 209
西楚霸王:成败反思录/ 212
田横及其客:忠义高于生命/ 224
樊哙:有勇有义为上将/ 229
贯高、田叔、孟舒、赵午:从容就义/ 236
朱家、剧孟、郭解:侠之典范/ 244
外一篇 鲍叔、管仲、召忽:武之体,士之义, 道之智/ 260
译者简介/ 265
內容試閱
从历史传统中找到精神力量
近两年,应上海泽邸教育创始人周俊(Mike)之邀,我每年以“华夏壮游”导师的身份,带领一群少年进行中国历史文化游学之旅:从东岳泰山、曲阜孔庙,经嵩阳书院、洛阳龙门、函谷关、西安、张掖汉长城,到嘉峪关外的敦煌沙漠。在泰山之巅的万丈霞光中、九嵕山下的莽莽飞雪里、敦煌沙漠满天星斗下、嘉峪关前风云奔涌时,我常伫立,感到几千年文明正越过关河磅礴而至,往圣先贤,似乎影影绰绰漫步在华夏世界的天空,俯视着我们。仰观星空,我时常想, 今天的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德性来继承祖先用血汗护佑的这片土地?
“华夏壮游”是一个教育项目,由此,我也逐渐关注和研究起青少年教育。随着观感的增加,我日益感觉有一种动力在胸口冲撞。梁启超曾言:少年强则中国强,而我看到了太多的羸弱。少年何以强?国何以强?我想,教育无疑是基础性的方面,也是本书出版之缘起。
这里先说一段往事,是我早注意到教育问题的开始。
1.两代人原地踏步
20 多年前,一篇名为《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报道在中国掀起轩然大波:1992 年夏天,一群中日少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大草原举办夏令营。活动中,中国学生在生活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表现与日本学生相比存着显著的差距。《夏令营中的较量》引起“中国孩子在世界上是否具备竞争力”的忧思。
当然,这篇文章后来引起很多争议。例如,有人一触即跳,骂此文“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也有人认真考据了诸如书包背没背等一些细节,指出报道不够严谨。但总体而言, 我认为报道的结论仍是成立的。
当年看到这篇报道时,我还是初中生,一读之下大有知耻而后勇的震动。不过后来又乐观地设想,中国虽然现在贫穷落后,但是以我们的聪明才智,我相信20 年后包括教育在内各方面应该都会超过日本,那时觉得,20 年是不可想象的漫长。
光阴逝水,20 多年过去了。我却悲哀地发现,教育的进展并非如我设想。
有一篇类似报道,很有典型性:2015 年10 月,100 多名15 岁左右的“90 后”“00 后”中国学生,到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一家著名的国际私校进行海外学习,恰逢一批日本同龄学生也在该校进行同类活动,中日学生再次相遇。令人惊讶的是, 在这次的“较量”中,中国学生在吃苦耐劳、日常行为习惯等方面依然逊色于日本学生。
在公共场所,中国学生说话很大声,有时甚至突然间提高自己的声音分贝;日本学生没有活动时会安静地看书,但中国学生不是看电脑就是玩手机,或者大声讲话。在锻炼学生生存能力和冒险精神的野外活动中,日本学生无一例外地全部参加了包括野营、高空攀登在内的所有项目,多名中国男生被高空攀登项目吓住了,申请不参加。
在澳方房东看来,中国孩子被宠坏了,完全不懂得基本的生活常识:他们不会用工具不会叠被子,上厕所把马桶搞脏了不会擦干净。这些孩子家庭富裕,把住家房东当作保姆、司机、清洁工。中方孩子认为住家房东就应该提供酒店式服务, 而对他们的付出则缺乏感谢的意识。
对澳大利亚住家的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25 个澳大利亚住家,在一分到五分的评分中,有4 个家庭在被问到是否愿意再接待中国学生时,分别给出了零分和一分,有18 个家庭的答案是四分和五分,但所有的家庭都表示愿意接受日本学生;有9 个家庭给中国学生“房间和卫生间的保持整洁度” 一栏打了一分。
这里我并不想指责这些学生,错不在他们,而在他们的成长环境。
不幸的是,这种观念在中国社会非常普遍。许多家长有 一种不让孩子自立的潜意识,他们替孩子失去了勇气:怕孩子吃苦受累、怕孩子吃到变质食品、怕孩子在外面生病、怕孩子在野外不安全、怕孩子没有自主选择能力、怕孩子受伤害……于是,一切包办,从袜子内裤,到吃饭穿衣,再到课外辅导班,到大学选志愿,后,甚至交男女朋友都需要督促了。
把孩子当温室花草长期溺爱的结果,往往是培养出弱者。强者只能产生于“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的成长环境, 这种环境一面是艰难困苦,一面是生自内心深处要克服它的力量。
当我们看到“啃老族”、精致利己、被动学习、身体羸弱、意志薄弱的“巨婴”,不必感到困惑,前因后果昭昭注定。
2.海外华人缘何缺乏竞争力
国际化的今天,富裕家庭的孩子普遍选择出国留学。故今天欧美社会的华裔群体可谓优势家庭的集合体。然而,华裔的竞争力却普遍比较弱,背后原因仍是成长环境的问题。
在北美,亚裔父母疯狂为孩子补习功课,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美国学界的各种理论和实证研究显示:亚裔父母“推娃”的成功仅止于亚裔孩子学业成绩的优秀,背后却是综合性的“发育不良”。
亚裔学生可谓北美学术模范生,然而,学术成绩的优秀不能代表一切:他们并不受常春藤等美国名校青睐,同时, 亚裔进入职场高层的比例是各个族裔中的,此外亚裔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是高发。
亚裔父母“推娃”使得很多亚裔孩子如愿进入了名校,常春藤亚裔学生比例高达25%。但这些凤毛麟角的亚裔生的表现却差强人意。
EIC 教育报告称:2013 年常春藤只有75% 的中国学生能够顺利毕业,这比常春藤的平均毕业率低了20%。而根据韩国一份统计,在1985 年到2007 年,排名前14 的美国大学中的1400 个韩国学生,中途放弃学业的高达44%。
亚裔学生不仅辍学率较高,心理问题也很严重。2009 年耶鲁大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耶鲁大学45% 的中国学生有抑郁的症状,29% 的中国学生有焦虑的症状;美国大学生的平均抑郁比例是9%,平均焦虑比例是9.5%。
由Ascend 进行的调查统计发现,2015 年,在五大高科技公司,Google、HP、 Intel、 LinkedIn 和 Yahoo,亚裔员工占据了27% 。但是,大部分亚裔处于经理层和专业技术职位, 进入高管层的不到14%。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7 年数据显示,亚裔被高科技行业雇佣的比例,占据了硅谷50% 的职位,但是,白人占领了83.3% 的更高层次的工作。
亚裔的教育优势为何没能延伸到职场?美国工作生活政策中心(CWLP)2016 年专门做了调查,25% 的亚裔认为是种族歧视,而只有4% 的白人认为是种族歧视。48% 的受访者认为,的障碍是亚裔不具备美国主流文化认为的领导力。勤奋努力、专业能力强,但不适合担任管理者,这是长期以来在北美人们对亚裔的刻板印象,也是亚裔职场晋升的“天花板”。
有美国研究者认为:“亚裔父母太过强调学术是通向成功的路径,而忽略了对职场晋升更重要的因素,即领导力的培养。”事实上,职场晋升85% 是考察领导力这种“软”技巧, 只有15% 是可以量化的专业能力。圣地亚哥分校经济学教授Valerie Ramey 认为:亚裔学生普遍专注于学习和考试,由于没有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生活,因此他们缺乏心理、情绪上的成长体验,这不利于培养好的性格和领导力。
对华人学生来说,如果家庭的小环境没有给予孩子勇气和力量,教育机构的中环境没有给予孩子领导力的培养,社会的大环境也没给予他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那么,对此, 我们能做些什么?
3.历史传统的悠长投影
我们需要厘清思路,回到教育的本质。
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的根本之问。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则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综合体现。
要培养举人、进士,清华、北大、哈佛毕业生,这是一种答案;要培养自食其力的、有益于社会的、幸福的人,是另外一种答案。把培养目标设定在18 岁,跟设定在35 岁是完全不同的。
极度重视考试而完全无视领导力教育,是东亚教育理念的根本缺陷。而这个缺陷,是由历史传统形成的。
人类社会有一个冰山结构:经济活动是表层,深层是制度,比制度更深层的,则是历史传统。他们一层层向上决定,就像海底的冰山决定着海面以上的部分。
在华夏文明鼎盛的春秋时期,曾十分重视领导力教育, 那时贵族的培养目标是“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是养成君子, 而不是考大学。《孙子兵法》章中曾指出领导力的5 个标准: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识只占到了五分之一, 其他则关乎品格、纪律、荣誉。这是自由竞争的春秋时期的观念。
然而秦汉之后,天下一统,竞争消除,六艺废弛,战国以前培养人才的理念也就逐渐被废弃了,对领导力的理解、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从统兵的能力逐渐变成考试能力。与之伴随的是武德衰落,雷海宗先生在《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兵》一书中指出,东汉以后,华夏即成失去武力的民族。
我在拙著《至简中国史》(第二版)中描述中国历史变迁对社会精神的影响,也写过这样一段:
当帝国制度确立后,历史真的终结了。汉武帝身后两千年间,中国历史往复循环,上演的都是同一个剧本,长生殿上王侯将相、石壕村里凄凉老翁,只是换了不同的演员。模式一成不变,只是细节上有些修改,诸如,三公九卿制变成了三省六部制,举孝廉变成了考进士,太尉府变成了枢密院又变成了军机处之类。春秋漫长、浩浩阴阳移,经过了这几乎停滞的两千年之后,中国的面貌已经大变,《左传》中的勇武士人变成了《儒林外史》中的精明市侩,《诗经》里敢爱敢恨的少女变得三寸金莲、人比黄花瘦,亲自冲锋陷阵的国君变成了养在深宫里的金丝雀,文武全才的公孙鞅变成了吟诗作赋的士大夫,只有极少部分人,还能在穿越千年永久不变的方块字中找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帝国往复循环,推倒重来,一直到清朝中期,英格兰破门而入, 才将中国卷入了另一个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历史大转型。
教育-考试体系在这个民族精神被矮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力。一千多年来,科举体系选拔考试专家,平民一朝越过龙门便可以迈入统治集团。考试专家不需要什么武德,他们的梦想是像范进那样,多像曾国藩那样,成为技术官僚,升官发财,封妻荫子。重视考试,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
如果说明清时期仍然有杰出人物,那也是写入史册的历史名人,如果把目光投向普通人群,各种小说笔记字里行间的普通人实际上多是未能中举的范进,以及他周边那些种田的、扒粪的乡民,他们未必缺少天赋,但在那种禁锢性社会环境中,后只是悄无声息地生生死死,绝大多数的人生并没有什么闪耀时刻。如果说中国古代的圣贤教育尚有经验可取,那么中国古代的平民教育则几乎一无是处。
在西欧,由于封建自由的长期存在,赳赳武夫式的教育理念从未断绝,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体育精神这些时髦概念实际是古典武德的现代变体。丘吉尔说“勇敢是一切美德的基础”,英国伊顿公学(Eton)毕业生在战争中的伤亡率远高于普通士兵,这些理念实际上与孙武子的思想暗合, 都是领导力的柱石,也是常青藤等一流高校如此重视体育项目的原因所在。范进中举的那个时代背景,大致相当于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时期。自由和竞争的环境呼唤武德。我们看英国的社会史和各种小说杂记就会发现,大量普通人奋斗进取,正汇成满天繁星,纺织工人可能变成小发明家,他们的儿子可能成为律师和议员,村学顽童也可能在几年后进行航海冒险,在地球的另一面变成农场主或者贸易商。张居正摧残天下书院时,英国的牛津改革家们正在为自由竞争的社会培育元气。200 年之后,工业革命就产生了,而同期的东方古老帝国则探索出了更为精致的统治技术:文字狱。
东西方历史大分流,国运上下,普通人的命运系于其中。
历史投影影响至今,让中国家长特别注重考试成绩,而缺乏人生哲学层面的思考和实践。教育目标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裂痕已经十分明显。
1904 年,梁启超流亡日本时,已经发现了社会生态的差距, 他目睹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升腾勃发,而有感于中国之积弱不振,悲愤地感慨:
泰西日本人常言,中国之历史,不武之历史也,中国之民族,不武之民族也。呜呼,吾耻其言,吾愤其言,吾未能卒服也!
知耻而后勇的结果是,振笔而作《中国之武士道》,以求刷新国人的精神世界。
如果把这种精神落实到教育领域,我们可以总结为:培育人格、恢复武德。当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 当另有其落地思路,此处不赘。
4.雪藏在先秦史中的精神力量
关于今日华人在海外如何定位,常听到 “融入主流社会” 的论调(甚至是擦洗自己的东方文化背景以融入主流社会), 但实际上华人身份是无法消除的。正确的方向和姿态应当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华人以自信的姿态创造出有益人类发展进步的普世成就。
当然必须强调,各美其美绝不是中体西用,绝不排斥向西方学习;各美其美是自信,不是自大。
近代中国人的心态,在自大与自卑之间震荡,很难摆正。
鲁迅晚年写文章,论断“汉字不灭、中国必亡”(1936 年《病中答救亡情报访员》),这是文化自信心彻底崩溃的产物。
今天汉字还健在,而中国也还健在。其实日文和日本也一样。历史已经证明鲁迅错了。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向西方学习,并不需要以破除日本身份认同为先。对于自身的历史传统,只是转换性创造,茶道、剑道、和服、樱花如今依然在, 并没有妨碍日本的现代化。
但鲁迅式打烂传统的思维方式至今盛行。与此同时,美美与共的思维方式则并未确立。
为什么?可能主因在于中国传统中“美”的遗产并没有被很好地提炼、总结和应用,无以与世界文明并存。
但是这5000 年文明史,多少亿人努力过的土地,没有积累下尚值得挖掘的精神资源吗?没有值得一顾的遗产吗? 没有仍然能给我们带来力量的传统吗?没有值得捍卫的价值吗?
并不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需要基于重新理解历史。
现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国学热,多是简单复古,其实只在表层。
今天我们需要对汪洋大海般的历史文化进行梳理,提炼出其中的洋流脉络、提取出其中的能量。一本书不够,这是一个生态系统重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还需要生活方式的配合。
其中,士人精神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点。这个点跟上文谈及的领导力有关,跟我们探讨的教育理念也有关。正如哈佛大学校长吉尔平·福斯特所言,领导力来自人文社科,尤其是历史阅读。
华夏民族本是黄河边一个小族群,2000 年时间中不断开疆拓土,在战国末年已成东亚大陆霸主。其中,文明繁盛期即在春秋战国时。
文明繁盛反映在每个人的精气神中。春秋时的《左传》出现过400 多个人物,既有王侯,也有普通樵夫村妇,大都质朴刚健、轻生重道,没有一个临阵叛逃、屈膝投降的,没有一个汉奸。
梁启超辑录的《中国之武士道》,正是集中描绘中国古代士人的精神。书中选取了七十多个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作为“中国武士道”精神的体现者,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身份、地位迥异,有侠客也有刺客,既有君主、将军、宰相、太子这样的显贵高官,也有地方官员、陪臣、谋士、士兵, 还有仆人、渔夫、民妇、屠夫等社会下层的普通人。他们重朋友、重道义、重名誉、重然诺,轻生死、淡功名、有血性、有个性, 除暴安良、扶危济困、急人所难、行侠仗义,可杀而不可辱,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梁启超认为自有正史开始的五百年间,卓越的尚武人物不计其数,他从“穆然以思”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民族之武, 其初之天性也;中国民族之不武,则第二之天性也”。
梁启超眼中的中国武士道,不是某种身份如武士、侠客、刺客,也不是某些行为如生猛、鲁莽、讲义气、敢拼命,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刚健昂扬、积极果敢、有原则、有坚持、不苟且、不猥琐的生活态度。
这种精神可以在任何时代创造文明,墨子在今天可能是任正非,管仲在今天可能是格林斯潘,鲁班在今天可能是袁隆平,扁鹊在今天可能是屠呦呦,白圭在今天可能是马云。其作用机制就像新教精神催生资本主义,儒家伦理涵养日本企业经营。
基于“如何找到精神力量”的思考,上海泽邸教育近几年研发了多个教育项目,诸如,英雄之旅、华夏壮游、七年中文、BSC 少年军团,等等,这些项目都指向培育孩子的精神与格局,奠定其一生的精神之锚,对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拥有强大的内心尤其重要。
2018 年冬天的华夏壮游行程中,我跟Mike 设计出了一个项目:组织同学们翻译梁启超《中国之武士道》为白话文,并添加若干内容重新出版,定名为《写给青少年 春秋战国 士的故事》,于是有了读者面前的这本书。
我在《至简中国史》版中曾言,将来要翻译《中国之武士道》,此书同时是我个人的诺言兑现。
本书译者是一些中学生(有几个已经进入美国的大学), 他们接受着前沿、现代的教育,而今他们在书中表达的是对中国古典的关怀。本书写给青少年,相信可以给他们带来共鸣,共同探索立身哲学。此外,我们还特邀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光义博士、“985”阅读馆创始人李韦烨先生两位方家担任主编,为本书酌定内容、优化质量。
教育是国家兴盛之本。1870 年普法战争胜利后,老毛奇元帅说:“普鲁士的小学教师赢得了萨德瓦战役。”“人皆可以为尧舜”,中国社会发展不应靠人海战术去堆积、指望人多了总有奇才,而应提升全社会的教育水平,人人散作满天星。这才是真正的人口红利。如果有一天,我们回顾往事, 觉得在中国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培育过一些人才、点燃过一点星火,则幸莫大焉。重新出版《中国之武士道》就是这条路上的一个脚印。
弘亿  
2020 年3 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