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可信性工程应用与实践:在技术及演进系统中管理可信性的有效方法

書城自編碼: 362502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電子/通信
作者: [加]托马斯·范·哈德维尔, [加]大卫·江
國際書號(ISBN): 9787121408885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8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示人以真:健康组织这样开展业务
《 示人以真:健康组织这样开展业务 》

售價:HK$ 82.8
格林童话:1812/1815初版合集(权威全译本)
《 格林童话:1812/1815初版合集(权威全译本) 》

售價:HK$ 117.6
思想会·军力:现代战争的胜败解释
《 思想会·军力:现代战争的胜败解释 》

售價:HK$ 117.6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82.8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售價:HK$ 70.8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售價:HK$ 117.6
背影2
《 背影2 》

售價:HK$ 82.8
她的罪名
《 她的罪名 》

售價:HK$ 59.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2.5
《 等离子体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

HK$ 131.7
《 5G应用技术与行业实践 》
+

HK$ 62.7
《 工程装备液压系统构造与维修技术 》
+

HK$ 83.8
《 工程装备电控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技术 》
+

HK$ 65.3
《 军事装备测试技术 》
+

HK$ 55.4
《 虚拟仪器系统集成与工程应用 》
編輯推薦:
可信性工程应用与实践:在技术及演进系统中管理可信性的有效方法
5G应用技术与行业实践
AI+电信网络-运营商的人工智能之路
工业互联网核心引擎原理与实现
低功耗验证方法学
內容簡介:
防护涂层的环境适应性可对电子装备可靠服役和寿命保证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复杂、恶劣气候环境地区服役的电子装备。本书以有效评价防护涂层环境适应性水平为目标,以环境试验合理设计为着力点,从防护涂层体系配套要求、防护涂层典型环境失效模式、环境条件分析、自然环境试验技术、实验室环境试验技术、性能参数检测及结果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并给出了电子装备防护涂层环境试验技术相关案例。
本书可供从事电子装备(产品)腐蚀防护设计、防护涂层检验、涂料研发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其他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關於作者:
托马斯·范·哈德维尔拥有38年(截至2012年)在燃气轮机、压气机和其他气体传输和工艺设备等方面的运行和维修经验。他是所有类型设备的维修管理和状态监测专家,同时也是可靠性技术、风险和完整性管理方面的专家。大卫·江已经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行业工作了很多年。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他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贡献给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化工作。大卫在IEC/TC
56的可信性标准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自2006年以来,他协调了IEC/TC
56的可信性研讨会,并协助国际专家在多个国家举办了关于技术系统可信性和相关方法的专题讲座。杨春晖,1985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固体电子学系,1991年研究生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半导体物理与微电子技术,1991年-1997年在工信部电子五所电子技术开发研究室从事传感器应用研究、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任工程师;1998年至今,历任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高工、副主任、主任,从事工程质量保证、系统可靠性仿真、信息系统安全检测、软件评测技术研究,以及项目管理、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国际标准制定等工作。先后主持和完成包括“国家863课题”、”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电子发展基金在内的多项国家、部委和省市级重要科研、工程项目,组织承担或参加工信部两化融合、信息技术产业、新型工业化、软件可靠性等相关领域的专题研究。
目錄
第1章
可信性概述
1
1.1
什么是可信性
1
1.1.1
可信性定义
1
1.1.2
可信性应用
3
1.1.3
工业界对可信性的看法
4
1.1.4
可信性的重要性
6
1.1.5
可信性的历史
7
1.1.6
可信性的发展
9
1.2
可信性概念
11
1.2.1
可信性原理和实践
11
1.2.2
可信性概念实现
13
1.2.3
可信性知识库
13
1.3
实现可信性的系统方法
14
1.3.1
系统的定义
14
1.3.2
可信性的生命周期方法
16
1.3.3
方法和过程应用
16
1.3.4
硬件方面
18
1.3.5
软件方面
18
1.3.6
人的方面
19
1.4
商业视角的可信性管理
19
1.4.1
业务生命周期和市场相关性
19
1.4.2
可信性管理的目的
20
1.4.3
市场需求的变化
21
1.4.4
演进系统的可信性标准化
22
1.4.5
环境可持续性
23
1.4.6
可信性与资产管理
23
参考文献
24
第2章
可信性生命周期方法
26
2.1
生命周期方法概述
26
2.1.1
为什么使用生命周期方法
26
2.1.2
系统生命周期模型
27
2.2
在商业环境中的可信性应用
30
2.2.1
对商业环境的影响
30
2.2.2
可信性关注管理支持
31
2.2.3
可信性应用关注技术解决方案
31
2.3
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方法
36
2.3.1
管理可信性项目框架
36
2.3.2
确定可信性项目目标和任务要求
37
2.4
剪裁过程
38
2.4.1
剪裁可信性项目
38
2.4.2
特定项目应用的剪裁
39
2.5
项目风险管理
40
2.5.1
可信性应用的风险管理
40
2.5.2
风险管理过程
40
2.5.3
可信性风险问题的范围
41
2.5.4
可信性风险问题和解决案例
42
2.6
评审过程
45
参考文献
46
第3章
可信性要求规范
47
3.1
启动可信性项目
47
3.1.1
从技术系统的何处入手
47
3.1.2
理解系统
48
3.1.3
定义系统目标
50
3.1.4
识别系统的性能与功能
52
3.2
将可信性纳入系统
54
3.2.1
需求定义
54
3.2.2
需求分析
55
3.2.3
建立运行场景
57
3.2.4
确定可信性要求
58
3.3
制定可信性规范的框架
60
3.3.1
可信性规范的基本依据
60
3.3.2
可信性特性的评价
62
3.3.3
规定系统可信性的过程
64
参考文献
65
第4章
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可信性工程
67
4.1
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可信性工程
67
4.1.1
概述
67
4.1.2
架构设计
68
4.1.3
功能的设计和评价
69
4.1.4
系统设计文档
75
4.1.5
系统设计和子系统开发
75
4.2
可信性工程设计问题
76
4.2.1
安全性设计
76
4.2.2
以可信性为中心的设计
80
4.2.3
结构设计
83
4.2.4
生命周期费用
86
4.3
系统实现和实施的可信性工程
87
4.3.1
系统实现
87
4.3.2
产品验证
88
4.3.3
系统集成
89
4.3.4
系统安装/迁移
89
4.3.5
系统确认/验收
90
4.4
可信性工程清单
91
参考文献
91
第5章
软件可信性
95
5.1
软件可信性的挑战
95
5.1.1
软件可信性启示
95
5.1.2
理解软件和软件系统
96
5.2
软件可信性工程
97
5.2.1
系统生命周期框架
97
5.2.2
软件可信性项目管理
97
5.2.3
软件生命周期活动
98
5.2.4
软件可信性特性
99
5.2.5
软件设计环境
100
5.2.6
软件需求和影响因素
100
5.2.7
软件故障分类
101
5.3
软件可信性策略
102
5.3.1
软件故障避免
102
5.3.2
软件故障控制
102
5.4
软件可信性应用
103
5.4.1
实现可信性的软件开发实践
103
5.4.2
软件可信性量度和数据收集
104
5.4.3
软件可信性评估
105
5.4.4
软件测试和量度
107
5.5
软件可信性改进
110
5.5.1
软件可信性改进方法
110
5.5.2
软件复杂性简化
111
5.5.3
软件容错
111
5.5.4
软件的互操作性
112
5.5.5
软件重用
112
5.5.6
软件可靠性增长
113
5.5.7
软件维护和改进
114
5.5.8
技术支持和用户培训
115
参考文献
115
第6章
可信性信息管理
117
6.1
理解可信性信息
117
6.2
可信性信息管理框架
118
6.3
建立可信性信息系统
119
6.3.1
可信性信息系统要求
119
6.3.2
FRACAS
121
6.3.3
维修和后勤保障系统
122
6.3.4
故障管理系统
123
6.3.5
可信性评估信息
124
6.3.6
信息留存、检索和传播
126
6.3.7
知识开发
127
6.4
经验教训
128
6.4.1
从经验中学习
128
6.4.2
网络可信性案例研究
128
6.4.3
超越数字看问题
130
6.4.4
适应变化及变化的环境
131
6.4.5
利用绿色技术
133
参考文献
135
第7章
运行期间可信性保持
137
7.1
概述
137
7.2
运行的考虑
137
7.3
运行框架
138
7.3.1
可信性的系统运行目标
138
7.3.2
系统运行过程概述
138
7.3.3
运行过程的实现
140
7.3.4
维持可信性的过程方法
140
7.4
运行期间的可信性量度
143
7.4.1
可信性量度概述
143
7.4.2
组织或终端用户的量度
144
7.4.3
平均失效率量度
145
7.4.4
统计的失效率量度
146
7.4.5
可用度和可靠度
147
7.4.6
可靠性分析技术
148
7.5
可信性数据源
148
7.5.1
数据采集
148
7.5.2
国际标准信息
149
7.5.3
OREDA
150
7.5.4
燃气轮机
151
7.5.5
基础设施
158
7.5.6
电信和互联网
158
7.6
运行期间分析可信性示例
159
参考文献
159
第8章
维修性、保障性和维修工程
162
8.1
概述
162
8.2
维修性
163
8.2.1
什么是维修性
163
8.2.2
设计期间的维修性
164
8.2.3
如何量度维修性
165
8.3
保障性
167
8.3.1
什么是保障性
167
8.3.2
设计期间的保障性
168
8.3.3
运行期间的维修保障
169
8.4
维修工程
169
8.4.1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169
8.4.2
维修优化
171
8.4.3
设施和设备的改进和更新
172
8.4.4
备件供应
174
8.4.5
视情维修
176
8.4.6
管道的风险评估
181
8.5
维修性与可靠性、可用性相结合
185
参考文献
187
第9章
可信性保证
190
9.1
建立可信性保证框架
190
9.1.1
理解商业和技术方面的保证
190
9.1.2
系统性能可信性保证框架
190
9.1.3
系统性能保证的协同
191
9.2
保证策略的演进
194
9.2.1
从历史经验中学习
194
9.2.2
可信性保证措施
197
9.3
系统可信性保证的生命周期方法
198
9.4
从商务角度看可信性保证
200
9.4.1
声明系统可信性的保证
200
9.4.2
维持系统可信性的保证
200
9.5
保证案例
201
9.5.1
什么是保证案例
201
9.5.2
保证案例研究
202
9.6
软件保证
203
9.6.1
软件保证概述
203
9.6.2
技术对软件保证的影响
203
9.6.3
软件保证的挑战
204
9.6.4
网络安全的影响
205
9.6.5
软件保证实践
208
参考文献
208
第10章
可信性价值
211
10.1
可信性的价值
211
10.2
价值创造的概念
211
10.3
价值链的过程
213
10.4
可信性价值框架
215
10.4.1
框架概述
215
10.4.2
价值的场景
216
10.4.3
创造价值的过程
217
10.5
可信性价值实现
221
10.6
价值实现保证
223
10.7
价值基础设施
224
10.7.1
可信性价值的表达
224
10.7.2
通用价值的基础设施
225
10.7.3
资产管理
226
10.7.4
管道示例
226
参考文献
228
附录A
术语表
229
A.1
概述
229
A.1.1
术语和定义
229
A.1.2
概念图
229
A.2
系统和可信性相关术语的概念图
230
A.3
可靠性相关术语的概念图
231
A.4
维修相关术语的概念图
231
A.5
术语和定义
231
附录B
可信性应用的系统生命周期过程
238
B.1
概述
238
B.2
系统概念/定义阶段的过程
239
B.2.1
概念/定义的数据要求
239
B.2.2
概念/定义关键过程活动的描述
240
B.3
系统设计/开发阶段的过程
240
B.3.1
设计/开发的数据要求
240
B.3.2
设计/开发关键过程活动的描述
241
B.4
系统实现/实施阶段的过程
243
B.4.1
实现/实施的数据要求
243
B.4.2
实现/实施关键过程活动的描述
243
B.5
系统运行/维修阶段的过程
245
B.5.1
运行/维修的数据要求
245
B.5.2
运行/维修关键过程活动的描述
245
B.6
系统改进阶段的过程
246
B.6.1
改进的数据要求
246
B.6.2
改进关键过程活动的描述
246
B.7
系统退役阶段的过程
247
B.7.1
退役的数据要求
247
B.7.2
退役关键过程活动的描述
247
附录C
系统可信性规范示例
249
C.1
概述
249
C.2
识别系统
249
C.3
描述系统目标
250
C.4
识别满足系统目标所需的功能
250
C.5
描述功能
250
C.6
识别影响功能的条件
251
C.7
实现所需功能的技术方法的评价
253
C.8
描述系统运行中涉及的硬件、软件要素和人机交互
253
C.9
确定运行场景
254
C.10
描述满足系统目标的系统架构
255
C.11
明确可信性要求
256
C.12
系统可信性规范说明文档
258
附录D
可信性工程清单
260
D.1
系统生命周期项目的应用清单
260
D.2
技术设计的应用清单
263
D.3
系统中使用外包产品的应用清单
266
附录E
LNG运输船BOG再液化系统可靠性改进
267
E.1
研究目标
267
E.2
系统描述
268
E.3
可靠性和可用性预计
268
E.4
可靠性和维修性数据
269
E.5
利用可靠性框图进行分析
269
E.5.1
无冗余时的结果
269
E.5.2
有冗余时的结果
271
参考文献
273
附录F
压气机站
內容試閱
译者序
可信性是指“需要时产品按要求执行的能力”,是用于描述产品性能中与时间相关特性的集合性术语。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产品和系统的新特性、新需求不断涌现,为尽快满足客户新需求与提高产品和系统的适用性,研究对已有技术系统进行改进升级的演进系统已成为必然趋势。手机、发动机、通信网络、石化生产线等技术系统通过演进能够迅速提升系统性能和服务性,大幅降低成本,快速满足工商业等市场需求。这类系统具有随时间改变的特性,在演进过程中,其按要求执行任务的能力也将发生变化。换言之,系统的可信性将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如何保证其可信性成为了“新”“旧”共存系统必需考虑的问题。
通常,可信性是在系统生命周期内通过有效的活动策划和实施来实现并产生价值的。对于“新”“旧”共存系统而言,一方面子系统可能处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或被不同的团队管理;另一方面系统的规模不一,复杂性各异;此外,各利益相关方难以从整体上理解系统的平衡协调,这一切使得其可信性的实现难度更甚于新研制的系统,俨然已成为业界一大难题。国际上,为解决这类问题,早已设立了可信性方面的标准并在关键领域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国内,相关概念、模型和标准的推行也有相当一段时间,但可信性工程仍处于研究阶段,仅靠抽象的标准并不能为实践提供系统的指导。
在2018年召开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可信性技术委员会(IEC/TC
56)工作会议上,我与该书的作者Thomas
Van
Hardeveld(时任IEC/TC
56主席)进行了交流。他作为资深专家,多年来参加过大量可信性咨询和培训,主持和参与编制许多标准,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他向我推荐了由他和David
Kiang合著的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Dependability
Engineering: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managing
dependability
in
technological
and
evolving
systems一书。该书完整地阐述了可信性技术体系,说明了可信性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制定标准的思想和方法,对过程中出现的争议也毫不避讳。
可以说,该书将常用应用领域中的成熟经验和盘托出,不拒其繁、不舍其微,完全可以用于指导技术演进系统可信性的实现,正是可信性工程实践者们所需的良师益教。我们将其翻译成中文,进一步传播作者的观点和方法,希望帮助国内从业者们理解可信性的相关标准,并应用到可信性工程的研究和实践中,以便从系统生命周期的角度来处理可信性问题,并应对未来技术对可信性的挑战,创造可信性价值。
本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全国电工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维修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翻译,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五研究所原所长孔学东研究员担任顾问进行指导。杨春晖、纪春阳把控全书的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问题并指导统稿,于敏和许少辉负责翻译的总体工作,于敏还完成了全书的统稿。其他各章节翻译分工情况如下:于敏(第1、9章,附录A)、曾乐天(第2章,附录B)、许少辉(第3章,附录C)、陈平(第4章,附录D)、尚京威(第5章)、冯晓荣(第6章)、李萍和郭伟全(第7章,附录E、F)、刘务(第8章,附录G、H)、陈静(第10章)。
本书能终完成,首先要感谢孔学东研究员,他在翻译策划之初就给出了指导性建议。他提出应以系统论为基础理解全书的架构,在分析可信性标准体系和全书逻辑关系时需参考原作者的经历,并且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厘清本书内容是如何应用到可信性工程中去的。孔研究员还全程参与研讨及修改,多次解答审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他经验丰富、论断严谨,以专业的视角提供了很多有益的修改建议,让译者受益良多。其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SAC/TC
24主任委员王积鹏研究员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SAC/TC
24副主任委员江帆研究员为我们提供了指导,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的翻译工作将举步维艰。还要感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王毅、郑丹丹以及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辑牛平月女士,他们为本书的审校和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后,感谢译校组的每一位成员,正因为你们从始至终的坚持和努力,本书才得以终顺利翻译出版。
在译校的过程中,译校组对关键术语的翻译虽然进行了多次讨论、推敲,但部分术语可能仍然存在较大争议,需特别说明:(1)“enhancement”在GB/T
36615—2018《可信性管理管理和应用指南》中指生命周期中的“改进”阶段,本书参照此标准将其译作“改进”(在工程实际中,该阶段更有“优化”或“强化”之意),但对于其他情形,则根据上下文可能会译为“增强”等,如服务增强;(2)“evolving
system”可译为“演进系统”,也可指“型号的改进”或者“系统的升级换代(如4G、5G)”,为保持全文一致,统一译为“演进系统”;(3)“life”一词可译为“生命”或“寿命”,在本书中根据习惯并保持全文一致,当与“周期”相关时统一译为“生命周期”,若与“延寿”等情况相关时则译为“寿命”;(4)“measure”一般可译为“量度”或“度量”,在本书中,当其关注点在“量”时译为“度量”,当其关注点在“度”时译为“量度”;(5)“requirement”在术语标准中一般译为“要求”,如:GB/T
2900.99—2016
《电工术语
可信性》,但在非标准文本中有时译为“需求”,如:需求定义、需求分析等,因此,该词根据上下文并考虑中文表达习惯,有时将其译作“需求”。同时,为使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该书,保留了英文参考文献和中英文对照的索引表。
本书的翻译工作是在译者繁忙的科研以及各项业务工作之余完成的,历时近两年,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更是通过网络会议加大了译校工作的力度,促成本书尽快完稿。由于时间仓促和译者经验不足,翻译中难免有谬误之处,敬请读者原谅和指正。任何意见、建议和探讨都欢迎发邮件至:yumin@ceprei.com。
杨春晖
2021年3月31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