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書城自編碼: 362865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國際書號(ISBN): 9787517711704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知宋·宋代之军事
《 知宋·宋代之军事 》

售價:HK$ 94.8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售價:HK$ 81.6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售價:HK$ 180.0
从自察到自救:别让情绪偷走你的人生
《 从自察到自救:别让情绪偷走你的人生 》

售價:HK$ 90.0
晚明的崩溃:人心亡了,一切就都亡了!
《 晚明的崩溃:人心亡了,一切就都亡了! 》

售價:HK$ 71.8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传(精装插图版)
《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传(精装插图版) 》

售價:HK$ 81.6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售價:HK$ 57.6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售價:HK$ 58.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3.2
《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概念、范畴与逻辑 》
+

HK$ 68.2
《 中国儿童发展报告 2017: 反贫困与儿童早期发展 》
+

HK$ 75.0
《 中国城市水效管理:地方实践与启示 》
+

HK$ 195.0
《 中国城市水效管理 》
+

HK$ 78.3
《 当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与政策 》
+

HK$ 114.6
《 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
編輯推薦: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国内教育学、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研究促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重要参考资料。
內容簡介:
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与方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评估工作,在广东、四川、贵州、河北4省6市县的31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社会试验项目,探索主要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和学校教育质量及领导治学理念提升的有效的干预措施。此外,还组织专家团队对试验过程和项目效果进行了科学客观的第三方监测评估,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本书就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国内教育学、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研究促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文集。全书共10篇研究报告,分别研究了中职学生的发展现状、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衔接机制、校企合作、东西部协作以及国际经验,还研究了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之策,探讨了影响学生选择普通高中还是职业教育的相关因素,*后介绍了美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经验和正在做的相关尝试。
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够引发社会各界人士更加关注职业教育和职校学生,引发更多人参与探讨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也希望能够对推动职业教育相关问题的解决、相关政策的改革与完善贡献一份力量。
關於作者: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宗旨为“支持政策研究、促进科学决策、服务中国发展”。自1997年成立以来,基金会已成为集交流、培训、研究和社会试验于一体的高端智库型基金会。基金会承办年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组织“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等培训班,撰写“中国发展报告”,开展“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社会试验,都取得丰硕成果,成为连接民间与政府、国内与国外的一个重要桥梁。
目錄
目录

摘要 赢未来—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报告
——基于30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调查研究
一、具体干预举措/
二、干预效果评估/
三、政策建议/

章 我国中职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二、调查问卷分析/
三、成效与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第二章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挑战及应对
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就业的基本螺旋关系/
二、人工智能时代的职业分类及其发展趋势/
三、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的结构性挑战/
四、应对人工智能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政策建议/

第三章 普通高中还是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机会与高中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
一、引言/
二、背景和基本的事实/
三、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教育回报率/
四、高考机会影响高中阶段就学决策的理论分析/
五、大学入学机会与高中就学决策:实证分析/
六、大学名额与职业高中入学率/
七、讨论/

第四章 产业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优化及课程设置的政策
一、产业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优化和课程设置的困境表征/
二、产业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优化和课程设置的建构规约/
三、产业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优化和课程设置的路径重构/

第五章 校企合作、财政与职业教育发展
一、引言/
二、我国技能形成体系和校企合作的发展阶段/
三、校企合作的单一化发展模式/
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
五、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选择/

第六章 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经验、问题与建议
一、背景与政策/
二、实施与模式/
三、经验与问题/
四、展望与策略/
五、思考与建议/

第七章 控辍保学与职业教育发展
一、我国义务教育成就、挑战与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特点/
二、职业教育发展与控辍保学:理论基础/
三、职业教育发展与控辍保学:国际经验/
四、职业教育发展与控辍保学:中国实践/
五、总结与政策建议/

第八章 终身教育视野下中国职业教育衔接机制的困境和路径
一、中国职业教育衔接机制的困境表征和原因剖析/
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对职业教育衔接机制的时代价值/
三、面向终身教育的中国职业教育衔接机制的路径探思/

第九章 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
一、高中阶段普职比/
二、可迁移能力培养/
三、开发资格框架/
四、学徒制——校企合作成功范例/
五、职教绿色技能开发/
六、结论/

第十章 职业教育的质量改进与均衡发展
——美国劳动力职业技术教育计划的经验教训
一、引言/
二、美国的职业教育/
三、提高计划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四、激励提供者/
五、改善学生的决定/
六、结论和提醒/┃
內容試閱
全球经济正处在大变革时代,数字经济日益崛起,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发展重点,对各国人力资本的培育提出了新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各国共识。当前我国GDP增速逐渐放缓,经济进入新常态,人口红利也逐渐消失。我国经济增长更多地转向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和人力资本积累,更多地依靠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改进。在此背景下,发展职业教育非常必要且重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更是助力脱贫攻坚、推动社会公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虽然近年来我们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旨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但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职业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办学理念落后,“双师型”技能型教师短缺,校企合作不尽如人意,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等。
针对上述突出问题,为了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与方式,近些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下文简称“基金会”)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评估工作。2013年12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委托,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落实效果”第三方评估。当时的评估结果和基于评估结果提出的政策建议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肯定,并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
2016年9月,为了进一步解决职业教育现存问题,探索主要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和学校教育质量及领导治学理念提升的有效干预措施,基金会制订了“中等职业教育赢未来计划”(以下简称“赢未来计划”)。在广东、四川、贵州、河北4省6市县的31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社会试验项目。干预措施具体包括“新航向”中职学校教育骨干培训计划、“职引未来”学生训练营、课堂新动力计划、“师生共进”全员德育计划、赢未来奖学金和奖教金计划、“赢机遇”中职学生创业培训计划、赢未来网络平台。基金会课题组还组织专家团队对试验过程和项目效果进行了科学客观的第三方监测评估,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由于基金会过去几年的研究和评估主要聚焦于职业教育领域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且更多地是关注中等职业党校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等少数问题,基金会课题组想进一步从更宏观的层面、多角度对职业教育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因此,2019年基金会诚挚邀请国内教育学、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研究促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之道。在过去几个月,基金会课题组共委托10个专家团队撰写了10篇研究报告,分别研究了中等职业党校学生的发展现状、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衔接机制、校企合作、东西部协作以及国际经验,还研究了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之策,并探讨了学生选择读普通高中还是职业教育背后的影响因素,职业教育在控辍保学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后介绍了美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经验和正在做的相关尝试。
这10个研究报告初是作为2019年12月5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的主题为“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基金会主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摩根大通协办)的背景报告。现将这10篇和基金会研究成果的摘要编选成册以飨读者。每个专家团队撰写的报告为本书的一个章节。各章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章介绍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状况。本章基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于2015年末在全国范围内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收到的55412份问卷数据和实地考察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情况整体好转,学生个性化发展更突出,认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生普遍懂得感恩,师生关系更为平等;学生个性活泼,兴趣广泛庞杂,活动参与度较高;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对本专业兴趣浓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对德育课程满意度较高。与此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部分学生遵纪守法观念模糊,网络法律意识薄弱;学生成长过程中被层层筛选,自信心和意志力略显不足;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对未来发展迷茫;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较弱,对文化基础课程抵触情绪严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容易被忽视,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家庭关爱缺失,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度较低;社会环境复杂,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此,本研究建议:应全员参与全面建设,将德育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更新德育课程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合力;学校与企业合作,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建立综合性德育评价体系,增强德育评价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第二章研究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挑战及应对。本章首先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对就业的螺旋式影响机制为理论基础,分析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尽管破坏或替代了大量职业工种,但是也会互补性地提升劳动者完成工作任务的效率,并创造新的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职业。然后,分析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广泛应对职业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职业教育中高等职业纵向衔接的冲击,即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大学之间如何更好地衔接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二是对职业教育横向复合结构的冲击,即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之间如何相互配合、不同职业技能之间如何组合以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三是对职业教育内外协同结构的冲击,主要是指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地方政府等主体如何协同配合以提升职业教育创新力。后,为了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优势,提出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要持续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入学体制机制;二是要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现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前沿基础理论知识储备,优化技能复合结构;三是要构建新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关系。
第三章研究了高等教育机会对初中毕业生是选择就读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的决策的影响。本章首先考察了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经济回报,发现高等教育机会是影响初中毕业生选择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时的重要因素,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的高考录取指标对于各省份学生就读普通高中决策的影响。然后利用省级数据,给出了大学名额影响高中阶段就学选择的实证证据。结果表明,大学(特别是好大学)的名额对于“中等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决策有着显著影响。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家庭作为教育的需求方,是根据不同类型教育的回报率差异及其自身的状况作出选择。后本章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四章关注的是产业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优化及课程设置的政策。本章研究发现,当前职业教育课程范式存在一定程度的抱残守缺的课程理念、拿来主义的惯性思维、被动规划导向的课程目标和二元对立的课程实施等困境,未能建构系统化的课程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完整的职业素质。为此,产业升级时代职业教育课程范式必须继往开来、不断创新,即课程理念要从局部设计转向系统设计,课程目标要从内容学习转向策略学习,课程结构要从学科逻辑转向行动逻辑,课程内容要从面向对象转向面向过程,课程实施要从教师讲授转向学生行动,课程评价要从结果评价转向行动过程评价。因此,必须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体系。
第五章研究了校企合作、财政与职业教育发展。本章首先将职业教育领域的校企合作纳入我国技能形成体系的框架中进行分析,概括出当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具有合作企业类型单一、合作深度与广度不高、低成本合作居于主导地位等特点。然后聚焦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企业特征、院校特征和区域特征对校企合作创新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厘清校企合作所需的组织和制度条件。在此基础上,后初步讨论促进校企合作创新的政策选择。
第六章围绕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精准扶贫的背景与政策、实施与模式、经验与问题等方面进行剖析。本章选取职业教育东西部地区协作项目“职业教育东西部扶贫协作滇西模式”和“职业教育东西部扶贫协作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地区模式”两个合作模式,揭示了影响东西部协作扶贫项目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树立现代大区域观和大职教观、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协作配套法规制度建设、完善东西部区域协作运行机制、搭建职业教育东西部区域协作平台、完善职业教育东西部区域协作的经费保障等对策建议。
第七章关注的是控辍保学与职业教育发展。本章通过文献检索以及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数据库数据的分析,首先发现当前我国初中生辍学的决定因素来自供需双方。从需求方来看,初中生辍学已由早期的经济因素为主转向非经济因素(成绩、心理压力等)为主,同时社会大环境对辍学高风险人群的“拉力”也持续增加。从供给方来看,高度竞争性的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体系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过早地将学生“推”出校外。然后发现职业教育发展与控辍保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晰,这给政策导向造成了困难。后通过梳理国内外发展职业教育实现控辍保学的具体做法,总结出控辍保学与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八章研究的是终身教育视野下中国职业教育衔接机制的困境和路径。本章研究发现,衔接困境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障碍。究其原因在于,教育体制僵化、教育制度固化、保障机制缺位、衔接模式错位以及信息技术壁垒等导致职业教育衔接的灵活性、顺畅性、长效性、有效性和稳健性不尽如人意。然而,社会变迁、产业经济转型、居民消费升级、职业内涵变迁、新兴信息技术普及等促使职业教育的终身性、实用性、全民性、广泛性和灵活性特征日益凸显。为此,亟待建立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国家学分积累系统,并深化改革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和衔接手段,从而构建职业教育终身衔接的顶层设计、质量保障、长效依托、衔接渠道和有效模式。
第九章从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角度进行了详细阐述。本章认为建设并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回答如下几个迫切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职业教育目标、职业教育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方式、职业教育如何促进可持续社会发展。本章基于比较研究,发现目前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中等职业教育将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迫切要求重视职业教育学生基础能力和可迁移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适应变化的需求;开发国家或地区资格框架,可以为人们职业流动和学习进步提供工具或路径;通过制度设计,可以保证学徒制满足学徒和企业需求;我国职业教育急需开设绿色专业,来落实所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十章介绍了美国职业教育相关项目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本章讨论了当今美国正在推广运用的旨在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三种方法。与雇主密切合作的培训计划能确保培训与职业相关联,并确保学生知道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是雇主希望他们具备的技能。尽管直接聚焦提高培训质量的方法很重要,但采取对学生的激励措施和对培训机构的激励措施也能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供关于学校和职业就业的更充分信息有助于职业教育体系更好运行。美国目前也在实施旨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其他可行性方法。比如,传统注册学徒计划、尝试将学徒概念纳入高中阶段。“高质量青年学徒计划”的四个核心要素包括:在熟练雇员导师监督下的有偿在职学习、相关的课堂教学、针对既有技能和能力标准的持续评估、终获得一份行业认可的便携式证书和高等教育学分。还比如,一些州和地区已经制订了以职业途径和其他原则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示范计划。有些学者提出的“繁荣之路网络”包括四项原则:敬业的雇主、及早和持续的信息感知和披露、教育和雇主的中间衔接、矢志不渝的各州领导人和有利的政策环境。
以上是本书各章内容简介。我们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够引发社会各界人士更加关注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学生,引发更多人参与探讨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能够对推动职业教育相关问题的解决、相关政策的改革与完善贡献一份力量。
另外,特别声明,每篇报告的观点谨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观点。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课题组
2020年2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