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当代中国的人民政协

書城自編碼: 363675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409610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33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一卷)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一卷) 》

售價:HK$ 189.6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售價:HK$ 178.8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售價:HK$ 118.8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售價:HK$ 154.8
战争的幽灵
《 战争的幽灵 》

售價:HK$ 105.6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售價:HK$ 225.6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售價:HK$ 78.0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售價:HK$ 8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87.5
《 当代中国的民政(上下) 》
+

HK$ 330.0
《 当代中国妇女 》
+

HK$ 277.2
《 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 》
+

HK$ 330.0
《 中国的土地改革 》
+

HK$ 211.2
《 当代中国的乡村建设 》
+

HK$ 237.6
《 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內容簡介: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走过了几十年光辉历程。作为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充分发挥了团结社会各界、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本书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协的组织机构、日常活动和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全书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统一战线,也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也没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取得的一切成就。
關於作者:
本书编者为《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该编辑委员会是20世纪80年代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立的专门组织编撰《当代中国》丛书的机构,主要任务是实施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的大规模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工程。主要成果是多卷本《当代中国》丛书,共150卷,208册,约1亿字。1999年,《当代中国》丛书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目錄
总序
绪论1

第一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建立及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作用

第一章 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14
第一节 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14
一、革命新高潮,统一战线新形势14
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号召17
三、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民主人士代表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18
第二节 统一思想认识,共商建国大计20
第三节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召开24
一、筹备会概况24
二、商定新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名单27
三、拟定新政治协商会议文件草案29

第二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32
第一节 宣告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性盛会32
第二节 为新中国奠基的三个历史性文件41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41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4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4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与开国大典47
第四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意义49

第三章 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建立及其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的斗争中的作用51
第一节 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及建立工作机构51
第二节 协助政府动员人民开展各项社会改革运动54
一、土地改革运动55
二、协助政府镇压反革命59
三、开展“三反”、“五反”运动61
第三节 动员人民反对美国侵略,保卫祖国安全,发起并推动抗美援朝运动65
一、谴责美国侵略行径,志愿军赴朝65
二、发起并推动抗美援朝运动67
三、抗议美国进行细菌战和强迫扣留中朝战俘,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而努力69
四、组织赴朝慰问工作70
第四节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73
一、推动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73
二、支持缔结五大国和平公约74
三、推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工作76
四、支持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会议77
五、发表《为解放台湾联合宣言》,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79

第四章 为新中国各项事业的创建和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而努力81
第一节 协商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项81
一、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81
二、国家事务中重大事项的协商82
第二节 调整关系,巩固和增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部的团结89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战线内部的阶级关系89
二、人民政协在调整阶级关系中的作用91
三、人民政协在协调党派关系中的作用95
第三节 推动和帮助各界人士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97
一、在变革世界的实践中人人需要改造97
二、组织学习,推动各界人士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99
三、参加社会改革的实践,在实际斗争中改造思想101
第四节 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准备103


第二编
人民政协继续发挥统一战线组织的作用和所经历的挫折

第五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的组织和职能的变化112
第一节 关于召开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的提出和准备112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仍有存在必要112
二、关于召开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的决定113
三、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关于人民政协的性质等问题的讨论115
第二节 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的召开116
第三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主要内容120
一、人民政协的性质120
二、人民政协的任务和共同遵守的准则121
三、人民政协的组织结构123
四、人民政协地方委员会的设置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123

第六章 为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所进行的工作125
第一节 协助政府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125
一、协商有关调整公私关系的方针政策和法规125
二、沟通思想,组织学习,推动工商业者的思想改造128
第二节 协商有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其他方面的重大措施130
一、关于农业合作化的两个文件的协商131
二、关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协商131
三、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草案)》的协商132
四、关于战犯、战俘处理问题的协商133
五、关于宽大处理和安置城市残余反革命分子的协商134
六、关于文字改革问题的协商135
七、关于建立宁夏、广西两个民族自治区的协商136
第三节 政协委员的视察工作138

第七章 知识分子政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贯彻144
第一节 知识分子政策的贯彻执行144
一、知识分子问题的提出144
二、推动和贯彻知识分子政策的一次会议——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146
三、知识分子政策在政协工作中的贯彻落实148
第二节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和贯彻149
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149
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宣传、推动和贯彻152
第三节 整风、反右派斗争和交心运动154
一、帮助共产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及其后果154
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整风交心运动的影响156

第八章 调整关系,加强团结159
第一节 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160
一、一个扩大的、团结前进的委员名单160
二、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与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同时召开161
三、政协全国委员会增设新的工作机构163
第二节 三年经济暂时困难时期贯彻“弛”的方针164
一、推动和运用“神仙会”方法进行形势教育和思想教育164
二、结合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广泛听取意见,沟通政策思想,改善关系167
三、对非共产党的政协委员、各界有代表性人士及其家属给予各种生活照顾169
四、协商讨论右派分子的摘帽和在非共产党人士中进行甄别平反问题170
第三节 采取措施进一步调动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性171
一、加强联络工作,密切与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的联系,增强团结,调动他们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171
二、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中调动各界人士的积极性173
三、对特赦人员进行安置175
第四节 贯彻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178
一、关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发展的讲话和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部署178
二、“左”倾错误思想对政协工作的影响180

第九章 十年动乱中的人民政协182
第一节 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182
第二节 周恩来采取措施保护民主人士184
第三节 政协工作初步恢复187
一、组织民主人士学习、参观187
二、组织纪念活动和参加重大节日活动188
三、协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188



第三编
人民政协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第十章 人民政协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4
第一节 人民政协恢复工作194
一、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政协开始恢复工作194
二、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195
三、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政协工作逐步恢复196
四、积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学习讨论198
第二节 人民政协工作的新阶段198
一、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新形势下提出新的方针和任务199
二、政协工作为三大任务服务取得显著成绩201
第三节 适应新形势,修改政协章程208
一、认真组织章程修改工作208
二、新章程的重要特点209
第四节 认真贯彻“十六字方针”,加强与民主党派的联系211

第十一章 开创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218
第一节 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新阵容的产生218
一、协商通过参加单位和委员名单218
二、选举产生新的领导机构219
第二节 进一步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221
一、定期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和常务委员会议、主席会议221
二、组织和参加各种民主协商会223
第三节 发挥人才聚集的优势,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献计出力224
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主动献计献策225
二、组织委员参观视察,促进地区经济建设227
三、通过多种方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28
第四节 大力推动为政协委员落实政策的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231
第五节 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促进祖国和平统一234
一、发扬爱国精神,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贡献235
二、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开展多种形式的联络工作,广交朋友,宣传政策236
三、通过各种活动,增进海峡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同胞情谊237
第六节 开展人民外交活动,增进同各国人民的友谊237
一、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人民外交活动,联系范围不断扩大238
二、积极宣传国家的各项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239
三、在对外交往中注意体现政协的特点,不断扩大政协的影响240


第四编
政协全国委员会的经常性活动

第十二章 各工作组的工作248
第一节 工作组的创建248
第二节 工作组的工作概况249
一、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工作组250
二、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工作组251
三、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开始后的工作组253
第三节 新时期工作组的活动内容256
一、采取宣传和学习相结合的方针,宣传、贯彻国家宪法、法律和各项方针、政策,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256
二、反映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256
三、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57
四、开展法制宣传,协助法制建设258
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联络,增强团结,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服务259
六、开展“三胞”联谊工作和对外友好活动260

第十三章 提案工作263
第一节 提案工作的历史概况263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提案工作264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提案工作265
三、新时期的提案工作265
第二节 新时期提案工作的发展266
一、进一步明确了提案的性质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67
二、建立了提案工作常设机构——提案工作委员会,提出对委员提案实行“三不限制”的原则268
三、密切同承办单位和政协委员的联系,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推动提案的办理和落实268
四、加强了政协内部工作的配合和协作,使提案工作与工作组的活动相结合,并密切了与地方政协的联系269
五、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案工作的制度化建设269
第三节 提案在新时期的作用270

第十四章 学习、教育和宣传工作273
第一节 学习工作273
一、学习工作是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273
二、学习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277
三、学习工作的基本经验281
第二节 统一战线系统的最高学府——中央社会主义学院283
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建立和发展283
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恢复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86
第三节 爱国统一战线的喉舌——《人民政协报》288

第十五章 文史资料工作293
第一节 文史资料工作的开创293
第二节 文史资料工作的任务294
一、文史资料的征集294
二、文史资料的整理研究297
三、文史资料的编辑出版工作299
第三节 文史资料工作的方针301
第四节 文史资料工作的作用303


第五编
人民政协地方委员会

第十六章 政协地方委员会的沿革309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309
第二节 政协地方委员会313

第十七章 政协地方委员会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319
第一节 协商委员会的活动319
一、协商并提出对同级人民政府的建议319
二、接受与反映人民的意见322
第二节政协地方委员会的重要会议和调查研究工作325
一、开好政协各种会议,协商地方重要事务326
二、深入调查研究,主动献计献策329
第三节 政协地方委员会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发展过程333

第十八章 政协地方委员会的各项重要工作338
第一节 促进人民大团结,巩固人民民主专政338
一、团结地方各界人士,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338
二、调整关系,促进团结341
三、落实各项政策,加强爱国统一战线346
第二节 组织学习,推动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348
一、学习组织机构的情况349
二、学习的形式、内容和参加者349
三、学习的方针和方法351
第三节 组织各界人士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353
一、组织推动各方面人士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353
二、组织推动各方面人士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357
第四节 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开展宣传联谊活动和“三引进”工作361
一、解除顾虑,广交朋友,积极开展“三胞”联谊活动361
二、为“三引进”牵线搭桥362

结束语364

附录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大事年表369
附录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438
附录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447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451
附录五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457
附录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名单472
附录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历届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委员名单480
附录八 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557
附录九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560
后记567
內容試閱
绪论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结成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一个重要法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把这种多党合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在4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革命统一战线,也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也没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一切成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同1946年在重庆召开的旧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旧政协)有本质上的区别。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会议之所以成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国民党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那次会议也使人民懂得,只有推翻他们,其他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3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了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中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周恩来也明确指出,政协是沿用了旧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但以它的组织和性质来说,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会,决不是发源于旧的政协。为了说明人民政协的产生经过,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从旧政协到中国人民政协这一段历史背景。
(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在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庆贺这百余年来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时刻,一些有识之士却是亦喜亦忧。是战争,还是和平?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还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一句话,“中国向何处去”,已日益紧迫地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
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顺应历史潮流,早在抗战胜利前夕就制定了“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日本宣布投降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就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致电蒋介石:“请你立即废止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毛泽东又于同日重申:“中国共产党正是坚持这个主张,这就是‘联合政府’的主张。实现这个主张,就可制止内战。”中国共产党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以及和平建国的方针,体现了战后全国人民的利益,得到了广泛的拥护。
各民主党派一方面欢呼胜利,另一方面又担心内战。中国民主同盟8月15日《在抗战胜利中的紧急呼吁》一开始就说:“抗战胜利了,国内一切更复杂更麻烦的问题都来了”,“假如我们在欢呼胜利的时候,能够冷静一点,也许一切复杂的情形可能简单化,也许一切麻烦的情形可能轻松化,否则不是不可能演变得更纠纷更严重的。”因此,他们提出:“我们现在的口号是民主统一,和平建国。”这实际上代表着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愿望。
国民党战后的基本动态是,急于抢占抗战胜利果实,积极准备发动内战,但要立即发动全面内战,又有许多实际困难。第一,内战政策,必将违背饱尝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渴求和平的根本意愿。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已有一亿人口,近百万正规军,两百万民兵。第三,当时的美国政府试图促成国共握手言和,组成以国民党为主体的“联合政府”,然后帮助国民党在“联合政府”中逐步挤垮共产党,达到扶持蒋介石傀儡政权,实现美国控制中国的战略意图。第四,当时国民党内部也有一部分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民主进步力量以及主和人士,赞成同中国共产党实行和平谈判。因此,蒋介石于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致电延安,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对于蒋介石的“邀请”,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谈判,并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国民党在内外压力下,愿意通过和平谈判,有条件地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也就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的地位,形成国共两党及各民主力量合作的和平发展新阶段。这样在和平条件下实现国家的社会政治改革,当然有利于全国人民的休养生息。退一步看,即使由于国民党不放弃内战方针而使谈判破裂,中国共产党也可以利用与国民党的这一政治斗争,充分表明共产党人以大局为重的胸怀和主张和平的诚意,从而揭露国民党的和平伪装。如果国民党仍要一意孤行地发动全面内战,它就在全国以至全世界面前输了理。这样也可以教育人民,团结同盟者,澄清国际舆论,争取政治上的主动。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代表团飞抵重庆。这是出于国民党意料之外的,正如张群在谈判中所说:“商谈内容,在你们所提的办法是事先经过你们党内决定……而我方事前党内并未有任何讨论,也未准备任何方案与中共谈判。” 9月3日中共代表团主动提出11项具体谈判方案后,9月4日蒋介石才正式指定张群、王世杰、邵力子、张治中为国民党方面的谈判代表。此后,以中共提出的方案为基础,国共双方代表进行商谈。凡是双方同意的,就把各自意见的要点记录在案;凡是一方不同意的,就继续谈判。到9月下旬,经过八次正式会谈,双方基本达成协议。但是,国民党迟迟不肯在协议上签字。这是因为国民党另有打算。原来就在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的第二天,国民党就密令各战区印发蒋介石的《剿匪手册》,随即以数十万军队向晋东南和华北解放区发起进攻,企图以军事上的压力迫使中共在谈判桌上让步。但是,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都被解放区军民所击退,解放区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有力地支持了中共在谈判桌上的斗争。10月10日,国民党终于在《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上签了字。这个协定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国共双方互相让步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从战后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实际出发,在坚持保护人民基本利益的原则基础上,同意在蒋介石领导下长期合作,实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国民党在国内外和平民主力量的压力之下,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客观现实,不得不同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不得不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是,也不得不同意进行一些民主改革。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以平等的身份共商国是这一事实本身,向全国和全世界表明:中国的事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能解决,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事实上已成为不可能了。《双十协定》的签订,推迟了全面内战的爆发,有利于人民休养生息,顺应了战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强烈愿望,受到全国人民的普遍欢迎。同时,《双十协定》决定以政治协商会议的形式,为多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提供了新的舞台。在《双十协定》的鼓舞下,中国民主同盟、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致公党等民主党派的活动日趋活跃。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也相继成立。很明显,在此后的政治斗争中,谁能团结广大人民并得到各民主党派的支持与合作,谁就将取得胜利。重庆谈判已经拉开这场政治斗争的序幕,政治协商会议则把它推向高潮。
(二)
《双十协定》签订后,10月18日,苏南、皖南、浙东、浙西四个解放区的新四军就开始撤往长江以北,向全国人民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履行协定的诚意。可是,国民党却既不想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和平建国”,也不想作丝毫的民主改革,至于什么时候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从未认真考虑。就在《双十协定》签订后的第三天,蒋介石立即颁布内战命令,要求其部属“遵照中正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频频向解放区挑衅。内战一触即发,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11月2日,民盟发言人为制止内战发表谈话,提出“政府应该在十天以内正式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国家的一切问题都应该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 11月19日,在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成立的“陪都各界反对内战联合会”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起来反对内战,并呼吁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到达重庆,要求国民党政府立即无条件停止内战,加紧筹备和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2月27日,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也发表声明,一致认为,“必须在国民政府之下建立一个团结而民主的中国,必须由民主分子广泛参加国民政府的所有一切部门,而且必须停止内战。”在国内外的巨大压力之下,蒋介石才被迫于12月31日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日期。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参加这次会议的有5个方面38位代表。中国国民党代表(又称政府代表)8人:孙科、吴铁城、陈布雷、陈立夫、张厉生、王世杰、邵力子、张群。中国共产党代表7人: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中国民主同盟代表9人:张澜、罗隆基、张君劢、张东荪、沈钧儒、张申府、黄炎培、梁漱溟、章伯钧。中国青年党代表5人:曾琦、陈启天、杨永浚、余家菊、常乃惪。社会贤达9人:莫德惠、邵从恩、王云五、傅斯年、胡霖、郭沫若、钱永铭、缪嘉铭、李烛尘。
经过5方面代表共同商定,政治协商会议的议程为改组政府、施政纲领、军事、国民大会、宪法草案共5项,并分设5个相应的小组进行协商。政治协商会议原定当月23日结束,由于五项议题都争论得非常激烈,会议经过3次延期,才就各项议题勉强达成协议,于1月31日举行的大会上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5项决议。
政治协商会议的全部过程,实际上就是代表当时中国社会的左、中、右三种政治力量,围绕上述五个问题进行较量的过程,斗争的焦点是军队问题和政权问题。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企图通过政治协商会议,迫使中国共产党屈从于国民党的“法统”,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实现国民党独裁的一统天下。
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中间派”发生了分化,青年党和一部分所谓的社会贤达人士,已成为国民党的附庸。民盟和社会贤达中的左翼人士,由于痛恨国民党的独裁、内战政策,要求和平、民主和自由,逐渐认识到只有和中国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才能实现自身的政治目标。因此,在政协会议上,民盟和中共代表达成默契,遇有重大问题事先交换意见。在具体问题上,民盟能够站在较为公正的立场,赞成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张,希望实现和平建国的局面。其他民主党派,如民主建国会、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筹备会等,虽然没能参加政协会议,但他们都很关心会议的进程,并多次向会议提出他们的主张和建议,起到了很好的配合作用。国民党内部的民主进步力量,也以个人或组织(如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的身份,同国民党极右派进行斗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从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结合,最大限度地团结民主进步力量,同国民党顽固派及其附庸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力争通过政治协商会议,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一个真正的民主联合政府,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建国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之下,政治协商会议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五项决议,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有相当的差距。但是在和平前提下同国民党进行政治斗争,可以避免战争的破坏,保护生产力,全国人民可以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总的说来,是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仍不失为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光辉成果。为此,中国共产党给予政治协商会议及其五项决议以高度的评价,认为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民主革命一次伟大的历史的胜利”,“由于这些决议的成立及其实行,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即将开始脱离国民党一党专政,而走上国家制度民主化的第一步”,并且表示,中国共产党始终一贯忠实于自己的诺言,对政治协商会议的一切决议,将以最忠诚的态度,在各解放区与解放区军队中加以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这种真诚的态度,表现了它真正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受到普遍的赞扬。
对于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本来并无诚意,他们以为只要抱定“让政不让军,让中央不让地方,让现在不让将来”的宗旨不放,拉拢中间势力,压迫中共交出军队,交出解放区,暂时安排几名中共领导人参加政府,就可以继续维护国民党的统治。但是,政协决议却规定,军队实行军党分立、军民分治,成为联合政府的军队;地方要实行分省自治,解放区仍将继续存在。而且,中共同民盟合作,又争得了在改组后的政府中的否决权。这显然不符合国民党的意旨。因此,蒋介石一方面虚伪地表示:“今后中正无论在朝在野,均必本着公民应尽的职责,忠实的坚决的遵守本会议一切的决议”,另一方面加紧部署兵力,准备向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1946年3月,国民党召开六届二中全会。国民党反动派公然推翻政协决议。接着,蒋介石又在国民参政会四届二次会议上说:“政治协商会议在本质上不是制宪会议,政治协商会议关于政府组织的协议案,在本质上不能够代替约法”,“如政治协商会议果真成为这样一个性质的会议,我们政府……是决不能承认的。”同年7月,国民党为了假借民意维护其独裁统治与内战政策,单方面决定了召开所谓的“国民大会”,尽管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坚决反对,但国民党一意孤行,终于在11月15日召开了这个完全由一党操纵的“国民大会”。至此,不仅政协决议被彻底撕毁,连和谈大门也被国民党完全关死。
(三)
国民党撕毁政协决议,表明了全面内战即将开始。3月27日,三人会议军事调处执行部达成“东北停战协定”。时隔5天,蒋介石就扬言:“军事冲突的调处,只在不影响政府接收主权,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前提之下进行”,接着便首先在东北点燃了内战战火。国民党军队占领解放区四平、长春等40多座城市之后,又向中原解放军进攻,终于发动了全面内战。
内战爆发后,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由以政治斗争为主转移到在政治和军事两条战线上同时展开。在军事战线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用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摧毁其赖以进行独裁统治的军事力量和整个国家机器,为成立真正的民主联合政府扫清障碍。在政治战线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阶层人民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内战、反独裁、反卖国的和平民主运动,为国民党反动统治敲响了丧钟,两条战线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推动革命斗争不断胜利发展。
1946年6月至1947年2月,国民党的军队先后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巧妙地避开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的锋芒,主动放弃一些城市和地方,诱敌深入,在运动过程中抓住有利战机,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被挫败后,又发起向延安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一面通过运动战挫败疯狂进攻的敌人,一面组织大量部队不失时机地开始了向国民党空虚的中原腹地的战略进攻。1947年6月30日,解放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反攻,迫使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变为全面防御。同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表著名的“双十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和八项基本政策。12月,毛泽东已经预言: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解放战争的发展过程,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意料。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全面展开,广大农民迸发出空前的劳动热情,迅速发展生产,保障前方物资供应,同时掀起参军参战、保卫土地革命成果、保卫解放区的热潮,有力地支持了解放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由于穷兵黩武的巨大消耗,使经济走上绝境,通货恶性膨胀,加以政治腐败,贪污成风,人民群众不堪国民党政府的残暴统治和压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更进一步发展起来。各民主党派和进步团体也日益认清国民党的真实面目,旗帜鲜明地站到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一边,形成了一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牵制和削弱了国民党进行内战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国民党政府已经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军事、经济和政治诸方面的严重危机,互相影响,日益恶化,已处于朝不保夕、摇摇欲坠的境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则迅速壮大,人民解放军已经具备了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各民主党派及全国人民已经坚信:旧中国必然灭亡,新中国即将诞生。召开一个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已经刻不容缓地提上了决定国家命运的议事日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