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视觉艺术管理概论

書城自編碼: 363763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任珊珊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574620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6.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高颜值创意饮品:咖啡 茶饮 鸡尾酒 气泡水
《 高颜值创意饮品:咖啡 茶饮 鸡尾酒 气泡水 》

售價:HK$ 71.8
慢慢来,好戏都在烟火里
《 慢慢来,好戏都在烟火里 》

售價:HK$ 59.8
一间自己的房间
《 一间自己的房间 》

售價:HK$ 47.8
波段交易的高级技术:股票和期权交易者的资金管理、规则、策略和程序指南
《 波段交易的高级技术:股票和期权交易者的资金管理、规则、策略和程序指南 》

售價:HK$ 94.8
人,为什么需要存在感:罗洛·梅谈死亡焦虑
《 人,为什么需要存在感:罗洛·梅谈死亡焦虑 》

售價:HK$ 81.6
锁国:日本的悲剧
《 锁国:日本的悲剧 》

售價:HK$ 93.6
AI智能写作: 巧用AI大模型 让新媒体变现插上翅膀
《 AI智能写作: 巧用AI大模型 让新媒体变现插上翅膀 》

售價:HK$ 70.8
家庭养育七步法5:理解是青春期的通关密码
《 家庭养育七步法5:理解是青春期的通关密码 》

售價:HK$ 59.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3.5
《 艺术鉴赏 》
+

HK$ 103.3
《 美国三维设计基础教程---美国艺术与设计专业品牌教材-W 》
+

HK$ 115.1
《 计算机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凌彦) 》
+

HK$ 59.4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大赛案例版) 》
+

HK$ 113.9
《 土壤学(第二版) 》
+

HK$ 62.5
《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新世纪版)) 》
編輯推薦:
本书有丰富的图像和案例,在为本专业在校生阐释理论的同时,也为行业内从业者提供实操性指导。
內容簡介: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视觉艺术管理进行研究,旨在为本专业在校生提供学科理论的同时,为行业内从业者提供实操性指导。本书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视觉艺术管理领域:关注艺术本体、艺术机构的组织与管理、艺术市场的发展与变化、艺术品的创作与传播过程……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与之紧密相关的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画商、收藏家、博物馆、美术馆、拍卖公司、画廊、艺术金融服务等;而与视觉艺术关系密切的文化产业领域,如艺术产业园区、文创产品产业等也在本书的探讨范围之内。本书力图借助丰富的案例、图像,尽可能全面、生动地呈现视觉艺术管理领域的核心问题。
關於作者:
任 珊 珊,女,山东烟台人,1984.1
专 业 研 究 方 向:艺术管理
工 作 和 教 育 背 景
? 2010.09—至今 湖北美术学院 美术学系艺术管理教研室 讲师
? 2007.09—2009.10 英国斯塔福德郡大学 设计管理专业 硕士
? 2003.09—2007.07 山东工艺美学院 艺术设计学专业 本科
? 2016.12-2017.6 英国华威大学艺术学院文化政策研究中心 访问学者
? 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美学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会员
主 讲 课 程
《艺术市场调研方式与方法》、《艺术管理概论》、《外国美术史》等
近 年 论 文 发 表
? 2014.2 《艺术管理学科本土化进程中西为中用的教学模式》,《学院美术》总第65期
? 2013.12 《当艺术教育遇到数字化时代——英国国家美术馆视觉导览系统引发的思考》, 《美的视野论文集》,ISBN978-7-5629-4043-2
? 2012.8 《高速传送带上的印度当代艺术》,载《江苏画刊》2012年第08期。
目錄
绪论 / 1
章 视觉艺术管理的理论源流与历史 / 9
节 视觉艺术管理学科的理论源流 / 9
第二节 视觉艺术管理的历史沿革与职能分化 / 12
第二章 视觉艺术管理的学科基石 / 31
节 视觉艺术管理的研究内容 / 32
第二节 视觉艺术管理的研究方法 / 33
第三节 视觉艺术管理的学科基础 / 34
第四节 视觉艺术管理高等教育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 39
第三章 视觉艺术管理的多元化环境 / 43
节 视觉艺术管理的宏观环境 / 45
第二节 视觉艺术管理的微观环境 / 59
第三节 艺术组织对环境的反应 / 61
第四章 视觉艺术经济 / 63
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产业的规模发展状况 / 63
第二节 视觉艺术的供需关系 / 66
第三节 视觉艺术投资 / 72
第四节 视觉艺术经济与社会 / 77
第五章 视觉艺术生态中的人力资源 / 81
节 视觉艺术创作中的人力资源 / 82
第二节 视觉艺术消费中的人力资源 / 84
第三节 视觉艺术管理与传播中的人力资源 / 87


第六章 视觉艺术组织的架构与管理 / 93
节 视觉艺术组织的规划与决策 / 93
第二节 视觉艺术组织的使命与宗旨 / 99
第三节 视觉艺术组织框架的架构与设计 / 100
第七章 视觉艺术机构的财务管理 / 105
节 视觉艺术机构财务工作的主要性质 / 105
第二节 募款与筹资 / 106
第三节 视觉艺术机构内部财务管理系统的建构与提升 / 108
第八章 视觉艺术的市场化运作 / 113
节 视觉艺术市场的结构与产业类别 / 113
第二节 作为商品的视觉艺术品 / 123
第三节 视觉艺术授权市场 / 124
第九章 视觉艺术营销与观众开发 / 133
节 视觉艺术的品牌化 / 134
第二节 品牌的视觉艺术化 / 139
第三节 藏家维护与观众开发 / 145
第十章 数字化与新媒体在视觉艺术管理中的运用 / 147
节 数字时代下的视觉艺术市场 / 148
第二节 数字时代下的视觉艺术机构 / 155
第三节 人工智能可以颠覆艺术世界吗 / 163
参考文献 / 165
结语 / 169
內容試閱
2009年,我进入湖北美术学院执教艺术管理专业,至今正好十个年头。初入职场的课我仍然记忆犹新。当时为新老师开展高校教师职业辅导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但是老先生在那个时候并没有与我们探讨高深的学术思想,而是说:“你们在座的年轻人现在都如一张白纸,但是等到五年之后,你就会发现坐在你旁边的其中一些人跟你拉开了差距;而十年后这个差距会更明显……”这里我也把这段话送给年轻的朋友们。事实上正是如此。这十年,当时在座的很多同事和朋友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重要的成绩,而自己经年累月却似乎陷入一种迷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虽然略有调侃之意,但这正是目前我所处的专业研究状态。随着更为深入的专业接触,你会发现艺术管理是一门极其博大而复杂的综合学科,正是因为其复杂性,关于本专业的探讨和质疑一直不绝于耳:“艺术管理”的重心是“艺术”还是“管理”?“艺术管理”是否等同于“管理艺术”?“艺术管理”是否有系统的理论支撑?“艺术管理”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学生会不会学而不精、浅尝辄止?复合型学科是否等同于“万金油”?这些疑问十年来时刻困扰着我,同时也都是我努力想要寻求突破的重要目标。
近年流行的“1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的定律,提醒我们大多数人所谓的天资卓越都需要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不用计算“1万小时”究竟等于多少天、多少年,事实上,这更代表一种状态—专注的阅读、思考、研究、实践。我们的先辈们说“十年磨一剑”;20世纪9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和埃里克森一起提出了“十年法则”,这都在说明思考和学习持续积累的重要性。因此,本书的写作也是对自己十年积累的一个呈现,是对视觉艺术管理的整理和思考。在写作思路上,本书兼顾了知识点的整理和作者观点的呈现,因此或许阅读感受会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一方面,补充目前已出版作品中忽视或不够系统的视觉艺术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融入了自己对视觉艺术管理知识体系的建构思考,以及对正在发生的艺术现象的评价。其编写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创建一个专业思考的平台,如对着一个可以对坐共话的朋友—共同探讨视觉艺术管理的发生、源起,还有无可限量的未来……
十年来,我的研究兴趣一直是在艺术管理基础学科建制的领域。很多朋友和前辈都曾善意地建议我放弃基础学理研究:这是一个艰辛的领域,且很难获得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II
前有群星熠熠的理论积累,后有坐冷板凳的孤寂。近发生的一件小事再次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价值。我们的一位非常认真、优秀且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直就读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暑假获得了一个展览项目执行的实习岗位,开学后他很兴奋地说:“老师,我觉得自己这一个月学习到的东西,比这些年加起来还要多。”作为老师的我又欣慰又惭愧:欣慰在于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不断求索的精神,惭愧在于他所暗示的 “这些年加起来的无用知识”很多都是我们在课堂上传授给他们的。也多次有业界的朋友笑问:“你们教了一学期的艺术管理学,怎么学生连个博物馆基础实操都不会,连个展览执行都做不好?”事实上,艺术管理学跟大家所理解的项目策划或者展览执行不完全相同,这是一个理论性极强的领域。我们必须梳理清楚其历史沿革、理论脉络的发展、学科的构成部分;我们研究究竟是哪些元素构建起了艺术管理学的基础,而“学”是我们研究的重中之重。一个学科体系的建立必然是逻辑严密、系统清晰、论证严谨的,而基础学科问题研究正是这个学科的根基。只有学科体系构建清晰了,基础搭建完成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们艺术行政管理及艺术市场中面临的很多不健全、不规范等问题。
另外,这么多的声音也印证了我们的艺术管理研究必须考虑到实操层面的诉求,毕竟我们的学生终都是要从事专业领域中的某项具体工作,而职位需要他们掌握相关的技能且能迅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艺术世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矛盾:向左则过于曲高和寡、不切实际;向右就很容易将专业教学导向纯粹的经验技能传授,从而过分着眼于当下,无可持续发展的眼界和思维。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尽力想在理论和实操中寻求一个平衡点,但是这十年中一直没有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状态,这也导致了本书的书写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过这些问题也恰恰是想要与业界同仁共同商讨的。因此还是努力试图把已积累的一些资料和经验整理并呈现出来,以期与大家更进一步讨论,从而得到更为客观的知识体系。余生我们都会致力于艺术管理专业的研究和学习,因此还有足够的时间来探索和进步……
艺术管理专业的研究首先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在艺术大繁荣的背景下,美国首先出现了以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为首的艺术管理学科建设。20世纪中叶的美国正处于社会思潮变革的重要时期,出现了民权运动、女权主义、同性平权、越战、反战、性解放、水门事件、总统遇刺、经济衰退、垮掉的一代等运动的思潮。大混乱中,这些变革为矛盾中孕育而生的艺术搭建了创新的温床。美国现存美术馆中有近25%建造于这一时期,当代艺术市场在美国呈现井喷式发展:大量艺术组织被建立并逐渐形成了相应的管理制度;艺术基金会建立并完善;商业巨头热衷于艺术品投资;很多大企业纷纷设立艺术管理委员会,致力于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艺术中心从欧洲转向了美国。可以说,艺术管理来源于社
III
会需求,艺术市场的繁荣导致了早期专业人才的紧缺,当艺术家与财富共同聚集于纽约时,这样的一个新兴专业自然就产生于这个城市。
同样,艺术管理也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艺术市场大繁荣而被引入国内的艺术教育体系中的,同时也是近二十年我国发展较快的新兴专业,它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创新型人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本专业的大多基础理论都来自西方研究体系,在我国本土植入后,各大高校在自身的培养方案建构中都有不同的诠释,对这个专业的区分也存在一定的混淆,不同学院的相关专业名称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式,例如,艺术管理、创意产业管理、视觉文化产业管理……新兴的学科更需要科学而健全的理论架构及相关数据统计,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努力尝试整理适合我国环境的教学资料,系统调研了中外开设视觉艺术管理和视觉文化产业管理相关课程的学校,并根据调研结果及我国相关院校实际教学资源与培养偏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我国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
目前,本领域内的从业人员大多是跨专业转行,教育背景多为艺术创作或是工商管理方向,仅有少部分接受了艺术管理高等教育。现有的行业构成导致了很多业界人士或是对艺术管理实践经验缺乏,或是对本土化环境不适应,或是对行业战略发展判断不够准确。因此,必须加强学科体系化意识,进行系统研究来推动专业建设。视觉艺术管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将成为本书思考的侧重点。视觉艺术领域中的艺术管理多关注艺术本体,关注艺术机构的组织与管理,关注艺术市场的发展与变化,关注艺术品的创作与传播过程,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与之紧密相关的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画商、收藏家、博物馆、美术馆、拍卖公司、画廊、艺术金融,等等;而与视觉艺术相关的文化产业管理更主要的是关注艺术周边,例如,艺术产业园区、文创产品产业、媒体、旅游等。这些都将成为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
为了上述目标,本书主要的研究将涉及以下几个领域。
,与视觉艺术相关的人文学科研究—这其中包含艺术史、美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法学等相关理论,从宏观视角思考影响视觉艺术管理发生与发展的根本源头。
一个学科的建立必须有完整的学科理论支撑,这恰恰是艺术管理学科目前较为欠缺的。自产业革命与市场变革环境下发生的艺术管理,很多早期理论都是建立在经验和实践基础之上的,是典型的经验科学,这在早期的应用研究中十分必要;然而,发展至今,艺术管理作为一个专业学科,需要完成学术传承和专业可持续发展,那就必须系统地梳理学脉和学理。因此,对艺术管理学的思考,首先起于“学”,研究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学科的影响。“史学”会成为研究要义:所有学科的发展都无法摆脱其所处的社会、
文化、政治环境,以史为鉴,才能更清晰、准确地挖掘学科发展的真实轨迹。人类的活动轨迹在百万年前即存在于地球上,而目前有证据可考的视觉艺术的发生不过几万年的时间,这其中巨大的时间差是由何种原因造成的?是不是说,人类只有在满足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能产生艺术创作的能力?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从已存世的考古发现来分析,人类活动中产生有意识的艺术活动的前提至少应该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人类的智慧达到一定的程度,这是个人发展的必备要素;其次,就是人的生存环境进入一种较为稳定、安全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族群效应的诞生。由此可见,艺术的发生必须建立在有一定智慧能力的群体之中。而在管理学的视角之下,群体的聚集就会产生组织,而组织是管理行为诞生的首要条件。那么是否认为艺术从产生开始就有了艺术管理的行为?当然,在没有充分证据支持的前提下,这里下此论断还为时过早。另外,社会发展、政治变革对艺术管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所有的问题都必须通过完整而系统的史料、文献整理来探求—艺术管理的产生原因、产生时间及发展轨迹等,这些是艺术管理学科的基础支撑。
此外,艺术管理的研究也需要充分考虑文化与艺术的关系。艺术管理刚被引进国内的早几年,学者在进行研究时会有意识地区分“文化管理”与“艺术管理”的研究领域,以确保艺术管理研究的独立性与纯粹性。而目前艺术管理专业在国内相关高校中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具备了专业发展的独立性,艺术管理也成为国家艺术理论下的独有专业门类,这个时候反而应该从宏观上观察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探讨在国家文化政策发展大环境下艺术管理未来的发展走向。此外,作为一门复合型综合应用类学科,艺术管理的研究也需要借助相关社会学科的研究成果。因此,在对艺术管理概念进行梳理的前期,从社会科学发展的宏观理念上对本专业进行先行思考和界定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经济管理类学术领域研究—从目前较为完善的经济学、管理学研究体系中汲取营养,将与文化艺术相关的交叉部分进行系统梳理。
无论艺术管理研究重心之争是落于“艺术”还是“管理”,所有艺术管理学者都没有否认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对于艺术管理专业研究的重要影响。艺术管理行为的发生必然会牵扯到艺术组织、规划、策划、把控、执行、人力资源、环境监测、风险评估等大量经济学、管理学所涉及的内容。针对艺术这一独特的门类,如何执行管理行为,如何权衡经济发展与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如何理解艺术道德与市场标杆,如何在金融市场上设计适合艺术品运作的合理产品……没有完善而丰富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是无法解答相关话题并进行有效的规划和运营的。
管理学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一般意义上的管理行为主要是在特定的场域下发生。实施管理行为的人员通过有目的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行为,有效整合资源,实现组织核
心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地完善既定的活动过程。因此,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且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而且一定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开放式的环境本身就会使组织面对千变万化的环境,而艺术的发生又尤其复杂。然而研究艺术领域中执行有效的管理领导行为是无法用简单的管理理论来套用的,这也是社会急需培养艺术管理专业类人才的原因。例如,如何了解艺术机构中各职能之间的关联性,如何分析艺术发生与传播环节中人力、物力等资源的特征,从而达到对艺术这一特殊专业门类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与协调等问题,都将与一般意义上的管理行为有较大出入。但我们可以通过解读发展较为成熟的经管类学科的一般性原理,去推导艺术管理的执行方式,这是我们进行相关研究的原因。
第三,新形势下的学科研究—将数字化、新媒体等新的艺术现象纳入本教材的研究中。
艺术和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两种重要方式,在艺术史的发展轨迹中,重大艺术现象的发生往往是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展开的。一般情况下,技术的进步也将带来人们对美的更高追求。作为社会人的艺术家,其敏锐度决定了艺术创作思维和观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当笔墨过渡到数字时代,日常生活方式正在极速被改变,数字化技术也必然影响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及创作方式,从而影响甚至改变艺术的发展方向。技术的变革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语言体系,传统以手绘为核心的绘画主要依赖于笔、墨、纸、砚等实物载体,而在计算机时代,算法代替创意,显示器、鼠标、打印机代替笔墨,作品的呈现以虚拟形态而非物质形态展现:模拟幻象、三维影像、云数据……新兴艺术形态无疑是颠覆性地影响着当代艺术的发展走向。
新媒体带来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传播形式。新媒体主要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创新形式,以图像、影像、网络、计算机终端等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早已经成为现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这些新兴创作方式是否具有一般规律?它们对艺术圈的生态环境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新媒体的交互性、跨时空性、数字化记录与大众化,对艺术的传播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更为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与轨迹对于我们研究艺术管理在新时代下的专业发展又增加了很多难度。但是作为一个面向未来的学科,有必要将新媒体艺术和新媒体影响下的艺术发生纳入当代艺术管理的研究中,合理利用新媒体对艺术创新的刺激作用,同时兼顾对技术与美感的多方面研究。
第四,艺术实践与现象案例分析—融入近10年发生的相关案例分析,尽量系统地呈现对本领域研究素材的整理。
艺术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很多正在进行本专业学习的年轻人来说,还没有大量的机会可以参与艺术项目管理实践中,即使有实习经历,也往往是基础执行类的工作,无法系统深入地了解和跟进。
因此,案例分析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补足这一短板。案例分析即个案研究,早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的,后被哈佛商学院广泛应用于培养管理经理人的教育实践中,进而逐渐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案例分析方法。好的案例可以分解出一个或多个问题,在对其进行深度解读、系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分析、比较、研究等方式解析其实践经验,进而总结出一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是对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因此,本书在编纂过程中,除了一些经典案例外,同时也融入了近10年内正在发生的一些艺术现象。这些发生中的事件或许无法像一般性理论一样将观点、原理直接呈现出来,但是正是因为其具有不确定性,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创造。艺术世界永远不缺少声音,相关案例层出不穷,但是能用于教学的案例却凤毛麟角,主要原因是这些案例或多或少缺乏典型性、针对性、实践性。因此,在艺术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选择是一件非常重要且烦琐的工作。
教材中出现的案例,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针对性,针对章节目标及读者的接受度来进行收集,且案例中的典型现象和问题还能够反映出相关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有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二是典型性,所选的案例要能够代表行业或艺术组织发展的真实状况,特别是能代表艺术组织在当下甚至未来发展的状况,帮助学生和读者理解艺术组织独特的管理方式及运作模式。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尽可能客观地去选择案例,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成功与失败兼顾,国内与世界兼顾,充分考虑案例的多样化。三是实践性,选择的案例须是当前艺术组织关注的热点,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快速融入艺术组织的运营方式中。当然,案例往往是相对独立的且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如果没有一套辅助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单纯的案例教学就会出现不完整和无法连贯思考的问题,因此有效的案例学习还是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功底基础之上,写作过程中也会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内容比例安排。
在上述四大思路下,本书主要设置了10个章节:前四章从宏观角度梳理了艺术管理的学科基础;后六章主要对艺术管理领域将会面临的工作区间进行了细分阐述。、第二章主要追溯艺术管理的发展过程,系统梳理艺术管理的发展历史及学科理论体系,力求寻找艺术管理学科建立的根基;第三、第四章从较为宏观的视角来看艺术管理学科发展所面临的大环境,以及国内的视觉经济发展状况,为视觉艺术管理在国内的发展构建一个行业背景;第五至第七章从管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视觉艺术管理组织内管理的相关实施方式,将现代管理理念运用到视觉艺术这一特殊领域中;第八、第九章关注艺术市场发展现状,汇总视觉艺术市场在当今社会的运用形式;第十章根据现在数字与新媒体的发展状况,探讨互联网背景下艺术管理在未来的发展方式的可能性。
本书的写作初衷主要是想与以下三个群体产生对话。
一是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特别是视觉艺术管理专业在校本科生或是跨专业择校的低年级
艺术管理硕士研究生。
上文中提到,作为新兴学科的艺术管理,在世界各大高校中的开设情况有很大不同。有些学校更加偏重于商科,艺术管理专业会设置在公共政策和管理学院,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有较高要求。在这一类型的学校中,除了开设艺术管理核心课程外,还会设置财务、统计等课程。还有些学校会更重视艺术性,将艺术管理开设在艺术学院,例如,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英国圣·马丁学院、金·史密斯学院等,学生更被重视的专业素养是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会参与很多艺术实践和艺术组织策划活动。另外一些高校还会更注重艺术能带来的社会教育性,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将艺术管理设置在教育学院,关注艺术对社区和社会文化的教育传播等非营利机构的管理与影响……这些不同的分类方式导致了艺术管理学的教材论著内容的差距会较大,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当这些概念被引入我国的高校教学中时,它们不能完全契合我国本土的文化生态和艺术运营模式,因此不能完全适合我国特定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管理教学。虽然目前国内已经有几本很优秀的艺术管理教材,但是对单纯的视觉艺术所进行的探讨还比较少。因为长期工作过程中的积累总结,我想通过这本书的编写与从事美术相关艺术管理专业学习的同学们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探讨;本书可以作为了解视觉艺术管理学科规律的专业入门级读物。
二是视觉艺术组织(画廊、拍卖行、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产业园等)从业者。
虽然艺术管理在视觉艺术行业中呈现极大的复杂性,但是基本可以概括为营利型和非营利型两种组织形式。营利型艺术组织的管理重点更倾向于利润的获取,例如,画廊、拍卖行等,组织的核心宗旨是通过艺术品交易获取更大利润,其发展状况需要研究参照艺术市场的理论与发展规律。非营利型艺术组织致力于为公众利益服务,例如,美术馆、博物馆等,其也会参与市场行为,但是这些机构参与市场行为所赚取的利润主要是为了维持日常开销及开展公共教育与推广活动。本书的研究会同时兼顾这两种类型的组织,内容主要围绕艺术管理理论与实践、艺术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经营与维护、文化政策与法律法规等展开,关注时下正在发生的行业动态。艺术管理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新专业,这其中还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难题,期待通过本书提出一些业界相关的问题与思考,与行业同仁建立联结,产生对话。
三是想要了解艺术管理特别是视觉艺术管理在中国发展状况的读者。
艺术管理关注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这也决定了其行业发展的小众性。但信息时代带来了大众传播,艺术更为深入地走向了公众平台,会有更多的欣赏者。期待通过本书的内容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专业领域,了解一个艺术组织背后的故事。使大家了解一个美术馆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吸引关注度;一个新的展览开幕式都经历了哪些流程;展品是如何运输的,观众的安全又是如何被保证的;一个艺术组织如何拿到来年的资金支持;稳定的艺术赞助者
是怎样的存在;画廊新晋艺术家的作品如何卖个好价钱;拍卖行是如何维持藏家关系,又是怎样寻找新的藏家的……这些都是艺术管理者的工作范畴。艺术家的创作必须是自由的,天马行空、大胆跳脱都是艺术的无限魅力,而艺术管理者的工作却是将艺术有序化,把艺术作品纳入一套严谨、有序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中,帮助艺术家与艺术作品实现价值化的传播,同时也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思想和文化价值。诚然艺术管理的专业落脚点在管理上,但是其自始至终都是围绕艺术来运作的,也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大家了解艺术生态与生存环境,特别是我国独有的文化范畴下的相关问题。
总之,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视觉艺术领域,写作的目的主要是想呈现笔者所理解的视觉艺术管理学科的框架。核心的思考在于努力尝试建构系统化、整体化的视觉艺术学科研究,探讨我国目前视觉艺术管理领域需要建构什么样的知识谱系,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基础概念性问题;努力摆脱一味的模仿性研究,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并引发学界同行的共鸣,而不是单纯地对西方学术模式及问题的尾随式研究。本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每位读者批评指正,对艺术管理的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