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国医大师验案心悟 国医大师独特临床精粹丛书

書城自編碼: 369113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中医
作者: 周慎,杨维华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71003777
出版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5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生幸好有快乐(一代大师梁实秋至诚分享八十余年的快乐哲学!)
《 人生幸好有快乐(一代大师梁实秋至诚分享八十余年的快乐哲学!) 》

售價:HK$ 64.8
中世纪文明(400-1500年)(格致人文)
《 中世纪文明(400-1500年)(格致人文) 》

售價:HK$ 141.6
女子运动术(维持肌肉是更高级的抗衰!变瘦的同时有效增肌,成为更好的自己!)
《 女子运动术(维持肌肉是更高级的抗衰!变瘦的同时有效增肌,成为更好的自己!) 》

售價:HK$ 69.6
你有多敏感,就有多珍贵
《 你有多敏感,就有多珍贵 》

售價:HK$ 70.8
独立战争与世界重启:一部新的十八世纪晚期全球史(方尖碑书系)
《 独立战争与世界重启:一部新的十八世纪晚期全球史(方尖碑书系) 》

售價:HK$ 141.6
中国绘画史(第三卷)
《 中国绘画史(第三卷) 》

售價:HK$ 357.6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世界名人名传典藏系列)
《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世界名人名传典藏系列) 》

售價:HK$ 60.0
抗癌饮食指导
《 抗癌饮食指导 》

售價:HK$ 9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29.4
《 现代名中医颈肩腰腿痛验治概述 》
+

HK$ 267.3
《 中华痹病大全 》
+

HK$ 131.8
《 黄帝内经病证方治辨要 》
+

HK$ 145.2
《 传承岐黄瑰宝 创新发微医理 》
+

HK$ 288.6
《 中医内科学 》
+

HK$ 56.3
《 中医风湿病学(案例版) 》
編輯推薦:
为了更好地弘扬“国医大师”们宝贵的学术经验,启发后学,造福病患,我们和中医药的专家们共同策划,编写了这套《国医大师独特临床精粹丛书》丛书,共3个分册,分别是《国医大师临证心悟》《国医大师方药心悟》《国医大师验案心悟》。
中医医案是医家临床辨治疾病的真实记录,为中医学术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和素材。中医历来重视医案的整理与挖掘。2015年世界传统医药日的主题是“医案的临床应用与标准化”,由此可见当代中医药发展对医案的高度重视。本书主要辑录了“国医大师”本人亲撰,或其随诊门人所撰的大量医案。这些医案,内容十分丰富,覆盖面十分广阔,记录和解析了国医大师诊疗的全过程,体现了国医大师对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凝聚着国医大师的智慧和心血。值得广大中医临床医生和喜爱中医的读者朋友仔细揣摩,举一反三。
內容簡介:
本书共收录国医大师医案500余篇,按专科分为21章,每章再按病证分节,每篇医案基本上分为一般资料、初诊、复诊、结果、按语5个部分,其中初诊按主诉、临床表现、诊断、治法、方药分段记述。全书以简明、实用为特色,选案不求其多,但求其精,要求其能够反映疾病本质,要求其内容详细、具体、全面,以达到指导临床应用的目的。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书中方药的选用,都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对于书中药物的用量与炮制、煎服法,在应用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与年龄作适当调整。
關於作者:
何清湖:中西医专家、中医教育家、养生专家、中医治未病专家,博士、主任医师、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刘建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委员。
周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和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杨维华:知名专家,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中医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目錄
目录
章外感热病科医案
感冒(3案)
1风热犯肺案(颜正华医案)
2阴精枯竭、复感外邪案(班秀文医案)
3肾阳虚损、复感风寒案(班秀文医案)
附:感冒易感者(2案)
1肝旺脾虚、夹有郁热案(路志正医案)
2脾虚湿热中阻案(路志正医案)
外感发热(6案)
1三阳合病、寒温合邪案(郭子光医案)
2暑湿热郁案(方和谦医案)
3暑热之邪郁于气分、兼及营分案(颜正华医案)
4邪热耗伤气阴、直逼营血、邪犯心包案(颜德馨医案)
5湿热中阻、枢机不和、脾虚胃弱、津气两伤案(周仲瑛医案)
6气阴两虚、外感表邪案(方和谦医案)
附:内伤发热(4案)
1太少合病案(郭子光医案)
2少阳郁热案(方和谦医案)
3气虚阳陷入阴、卫表不和案(周仲瑛医案)
4血虚气弱、营卫不和案(郭子光医案)
非典型肺炎(1案)
湿热蕴毒阻遏中上二焦案(邓铁涛医案)
病毒性肝炎(4案)
1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案(路志正医案)
2湿热疫毒壅盛、壅结阳明、腑实热结、热毒化火案(周仲瑛医案)
3肝郁气滞、湿热交阻案(路志正医案)
4肝郁气滞、湿毒夹瘀、脾肾不足案(颜正华医案)
流行性乙型脑炎(2案)
1暑温偏湿案(李振华医案)
2暑温偏热案(李振华医案)
麻疹(1案)
邪毒内陷、郁闭肺卫案(王绵之医案)
结核性脑膜炎(1案)
阴虚水热互结、水气上蒙清窍案(路志正医案)
败血症(2案)
1热毒过甚未得外透、侵犯太阴、心经火炽案(徐经世医案)
2暑温夹湿、气虚瘀阻案(邓铁涛医案)
第二章肺病科医案
咳嗽(3案)
1寒邪滞肺、肺失宣肃、郁而化热案(洪广祥医案)
2表邪恋肺、化热伤津案(任继学医案)
3火郁伤津、肺窍不利案(方和谦医案)
慢性支气管炎(2案)
1痰湿郁肺化热案(裘沛然医案)
2肺脾两虚、痰湿内盛、肺失宣肃案(裘沛然医案)
喘证(3案)
1痰热瘀阻肺、肺脾肾俱虚案(朱良春医案)
2中气不足、肾虚不纳案(周仲瑛医案)
3肾阴亏虚、阴不敛阳、气失摄纳案(班秀文医案)
哮病(7案)
1风邪犯肺、痰湿内阻、气道挛急案(晁恩祥医案)
2痰热蕴肺案(李振华医案)
3痰瘀阻肺、久郁化热、气道壅塞、肃降失常案(洪广祥医案)
4脾胃虚弱、肾不纳气、肺失宣肃案(路志正医案)
5肺肾俱虚、痰浊交搏、肃降失司案(颜德馨医案)
6脾肾阳虚、又感外邪、引动内饮案(裘沛然医案)
7阳气虚弱、痰瘀伏肺案(洪广祥医案)
咳嗽变异型哮喘(1案)
风邪犯肺、气道不畅、肺失宣降案(晁恩祥医案)
重症肺炎(1案)
痰热闭肺、逆传心包、肝风内动、邪闭正脱案(周仲瑛医案)
间质性肺炎(2案)
1外邪袭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案(王绵之医案)
2痰浊蕴肺、络脉瘀滞、肺失肃降案(朱良春医案)
支气管扩张(3案)
1肝火犯肺、灼伤血络案(洪广祥医案)
2肝肾阴亏、相火灼肺案(裘沛然医案)
3气阳虚弱、痰浊郁肺案(洪广祥医案)
自发性气胸(1案)
气虚痰阻案(洪广祥医案)
肺性脑病(1案)
痰瘀交阻、蒙蔽心脑案(颜德馨医案)
第三章心病科医案
原发性高血压(7案)
1肝阳上亢案(阮士怡医案)
2肝阳偏亢、心神少宁案(张镜人医案)
3痰火内盛案(周仲瑛医案)
4阴虚阳亢、阴损及阳、气虚血瘀案(颜德馨医案)
5肝肾不足、阴虚及阳案(周仲瑛医案)
6肾阳亏虚、肝失温养、风木内动、气血失调案(周仲瑛医案)
7脾虚痰瘀案(邓铁涛医案)
胸痹(4案)
1气滞血瘀、胸阳不振、心脉失养案(路志正医案)
2寒凝心脉、气滞不通案(裘沛然医案)
3营卫不和案(程莘农医案)
4气血两亏、心脉不畅、心失所养案(裘沛然医案)
冠心病心绞痛(5案)
1肝胆郁滞、少阳经枢不利、痰瘀痹阻案(路志正医案)
2胸阳不振、气虚水瘀互结案(张学文医案)
3气虚血瘀案(阮士怡医案)
4气虚痰瘀阻脉案(郭子光医案)
5气虚痰瘀阻脉案(邓铁涛医案)
冠心病心肌梗死(3案)
1痰湿内阻、心气失宣、心络瘀滞案(张镜人医案)
2气阴不足、瘀毒内结、损伤心络案(任继学医案)
3心肾阳虚、痰瘀内阻案(邓铁涛医案)
冠心病介入术后(2案)
1气滞血瘀案(陈可冀医案)
2脾肾阳虚、痰瘀内阻案(邓铁涛医案)
心肌病(4案)
1痰瘀交阻、胸阳痹阻、气血阻滞、脉络不通案(颜德馨医案)
2气阴两虚、痰瘀阻脉案(邓铁涛医案)
3少阴寒化案(郭子光医案)
4少阴热化案(郭子光医案)
风湿热(1案)
阴虚内热案(路志正医案)
风湿性心脏病(3案)
1气血两虚案(邓铁涛医案)
2气虚兼痰瘀阻络案(邓铁涛医案)
3气阴两虚兼血瘀案(邓铁涛医案)
病毒性心肌炎(4案)
1气阴两虚、余邪不尽案(张琪医案)
2脾土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兼瘀血阻络案(裘沛然医案)
3心阳不足、痰湿内阻、气滞血瘀案(裘沛然医案)
4心阳不振、心阴亦亏、脾胃失健案(裘沛然医案)
心悸(7案)
1心气心血俱虚、痰浊挟瘀内阻案(裘沛然医案)
2心气虚亏、心阴不足案(何任医案)
3气阴两虚、心神不宁案(路志正医案)
4气阴两虚、痰瘀内阻案(邓铁涛医案)
5阳失斡旋、心气不足、气血瘀滞案(颜德馨医案)
6脾胃虚弱、胆气不宁、心神失养案(路志正医案)
7脾胃气虚兼痰瘀阻滞案(李振华医案)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案)
1心肾阳虚、气弱血寒案(郭子光医案)
2心阳失展、瘀阻水停案(朱良春医案)
充血性心力衰竭(7案)
1气虚血瘀案(陈可冀医案)
2气阴衰竭、浊水停聚、瘀血阻滞、格阳于下案(郭子光医案)
3气阳不足、瘀阻心脉案(邓铁涛医案)
4肾阳虚衰、寒水射肺案(路志正医案)
5阳虚气弱、格阳于上、寒水停聚案(郭子光医案)
6阴盛阳虚、格阳于外、水停血瘀案(郭子光医案)
7阳气欲脱、瘀阻心脉案(任继学医案)
多发性大动脉炎(1案)
寒遏阳气、凝滞血液、血瘀经络、脉道失畅案(颜德馨医案)
第四章脾胃病科医案
神经性厌食症(1案)
肝郁脾虚、肠胃失和案(颜正华医案)
神经性贪食症(1案)
脾胃虚弱、肝郁血滞案(张琪医案)
呃逆(1案)
气虚气郁、瘀痰阻络案(郭子光医案)
食管贲门失弛症(1案)
痰气郁阻案(李玉奇医案)
胃痛(5案)
1肝火犯胃案(李振华医案)
2湿热中阻案(徐景藩医案)
3脾虚肝郁、胃腑壅滞案(李振华医案)
4阴虚湿热案(徐景藩医案)
5脾胃虚寒、肝胃不和案(李振华医案)
胃痞(4案)
1肝郁气滞、胃失和降案(颜正华医案)
2痰湿内停、气机阻滞案(颜正华医案)
3脾虚气陷案(颜正华医案)
4脾虚肝郁、胃失和降案(李振华医案)
慢性胃炎(8案)
1肝胃不和、气郁化热案(徐景藩医案)
2肝郁气滞、病久入血案(徐景藩医案)
3脾胃不和、瘀热中阻案(张镜人医案)
4脾湿胃热案(张琪医案)
5胆腑湿热、气机郁结、胆胃不和、胃气上逆案(徐景藩医案)
6中虚气滞、痰饮内停案(徐景藩医案)
7胃阴不足、气滞热郁案(徐景藩医案)
8阴虚阳亢、内风暗动、肝气犯胃、肝胃郁热案(徐景藩医案)
消化性溃疡(3案)
1肝胃郁热、瘀血阻络案(李振华医案)
2脾胃气虚、瘀血阻络案(李振华医案)
3脾胃虚寒、气血瘀滞案(李振华医案)
胃下垂(3案)
1脾虚气滞、中气下陷案(颜正华医案)
2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水饮内停案(颜正华医案)
3气阴两伤、胃失和降案(颜正华医案)
腹痛(5案)
1湿热阻滞、灼烁胆腑案(何任医案)
2中阳受损、阳虚生寒、寒凝经脉案(徐景藩医案)
3虚寒阻络案(任继学医案)
4中阳式微、肝气不疏、津液亏乏案(任继学医案)
5肾阴不足案(班秀文医案)
泄泻(9案)
1湿热内阻、气血不和案(刘志明医案)
2脾运失职、升降失常、脾虚生湿酿痰案(徐景藩医案)
3疏泄太过、气阴两虚、脾病及肾案(徐景藩医案)
4肝脾不和案(路志正医案)
5气滞瘀结案(任继学医案)
6脾胃气虚、健运失职案(李振华医案)
7脾肾两虚、运化不力案(徐景藩医案)
8气陷血亏、兼夹湿毒案(何任医案)
9脾肾阳虚、中气下陷案(李振华医案)
便秘(11案)
1大肠郁滞案(李玉奇医案)
2肝气郁结、肝胃不和案(方和谦医案)
3肝郁脾虚案(路志正医案)
4湿浊中阻案(路志正医案)
5气血亏虚、大肠传导无力案(路志正医案)
6脾气虚、肠道闭阻案(邓铁涛医案)
7脾虚湿浊内停、气机阻滞案(路志正医案)
8脾虚气滞、阴亏肠燥案(颜正华医案)
9脾胃虚寒、升降失常、大肠传导失职案(朱良春医案)
10中焦虚寒、阳虚不运、大肠传导失职案(路志正医案)
11五脏俱伤案(任继学医案)
便血(2案)
1肝风内动、肝失藏血案(郭子光医案)
2气虚阳弱、血渗肠间案(方和谦医案)
溃疡性结肠炎(4案)
1大肠郁滞案(李玉奇医案)
2湿热蕴结案(李玉奇医案)
3脾虚气血不足、脂膜内损、营卫不和案(徐景藩医案)
4肺脾两虚、湿热蕴结、脂膜受损案(徐景藩医案)
克罗恩病(1案)
脾气虚弱、湿阻气机案(方和谦医案)
第五章肝病科医案
胁痛(1案)
肝郁气滞、湿热交阻案(路志正医案)
黄疸(3案)
1湿热黄疸、湿重于热案(李振华医案)
2肝脾不和、邪滞经脉案(方和谦医案)
3脾肾阳虚、寒湿郁遏案(路志正医案)
阻塞性黄疸(1案)
湿邪阻滞、郁热内蕴、脾受木侮、阴液受伤案(徐经世医案)
脂肪肝(1案)
脾虚痰阻夹瘀案(李振华医案)
肝硬化(2案)
1湿毒内蕴、水饮内停案(颜正华医案)
2脾虚肝郁、血瘀水聚案(邓铁涛医案)
肝性脑病(1案)
湿浊瘀毒内蕴、心神受扰、神明失主案(周仲瑛医案)
第六章肾病科医案
水肿(3案)
1脾气虚弱、湿浊内生、蕴久化热案(裘沛然医案)
2脾气亏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案(路志正医案)
3脾肾阳虚、水湿停运案(颜正华医案)
急性肾炎(2案)
1风热犯肺、肺气失宣案(任继学医案)
2脾虚湿盛案(颜正华医案)
慢性肾炎(3案)
1湿热下注、伤及气阴、肺肾同病案(周仲瑛医案)
2肺中燥热、肾阳不足、上热下寒、气化不利案(张琪医案)
3脾虚肾亏、湿浊壅盛、蕴久化热案(裘沛然医案)
肾病综合征(1案)
脾肾两虚、气不化湿案(周仲瑛医案)
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案)
肾阴亏虚、下焦不固案(裘沛然医案)
肾小球节段硬化性病变(1案)
邪热迫血妄行案(裘沛然医案)
微小病变肾病(1案)
肾虚、气阴不足案(邓铁涛医案)
糖尿病肾病(3案)
1气滞水蓄、三焦气化不通案(张琪医案)
2肾虚阴伤、湿热内郁、久病络瘀案(周仲瑛医案)
3脾肾两虚、湿浊瘀血互结案(张琪医案)
狼疮性肾炎(1案)
脾肾两虚、水湿内停案(裘沛然医案)
紫癜性肾炎(3案)
1毒热蕴结、迫血妄行案(张琪医案)
2血热内瘀案(张琪医案)
3湿热蕴结、伤及血络案(张琪医案)
IgA肾病(3案)
1热迫血行、伤精耗气案(裘沛然医案)
2阴虚血热案(张琪医案)
3气阴两虚案(张琪医案)
泌尿系感染(5案)
1湿热下注、热留伤阴案(路志正医案)
2气阴不足、脾肾两虚、湿热稽留案(路志正医案)
3脾虚湿困案(邓铁涛医案)
4肾亏脾弱、湿热留滞案(何任医案)
5肾阳不足、脾气失约、膀胱气化不利案(张琪医案)
尿道综合征(1案)
阳气不足案(张琪医案)
淋痹(1案)
湿浊蕴结、伤及气阴、兼肾虚血瘀案(邓铁涛医案)
尿血(2案)
1瘀血阻络案(张琪医案)
2肝肾阴虚、相火偏胜案(张大宁医案)
尿频(1案)
心肾两虚、心肾不交案(张琪医案)
遗尿(1案)
脾肾亏虚、固涩无权案(邓铁涛医案)
乳糜尿(2案)
1脾虚气陷、清浊泌别失常、脂液下流案(周仲瑛医案)
2脾肾两虚、兼湿热内阻案(裘沛然医案)
肾衰竭(4案)
1热毒蕴于血分、损伤及肾案(张琪医案)
2肾脾两虚、毒瘀互结案(刘尚义医案)
3肾阴不足、邪浊稽滞案(何任医案)
4肾虚血瘀、湿浊内蕴案(张大宁医案)
肾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1案)
风湿热浊下注、脉络瘀滞、气机不利案(郭子光医案)
第七章血液病科医案
缺铁性贫血(1案)
心脾血虚案(郭子光医案)
巨幼细胞性贫血(1案)
肝脾血虚气弱案(郭子光医案)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案)
脾肾两虚案(邓铁涛医案)
再生障碍性贫血(4案)
1正虚气弱、运血无力、瘀阻气机、生化受阻案(颜德馨医案)
2脾虚血弱案(徐景藩医案)
3肾虚精亏案(郭子光医案)
4肝肾不足、气血两伤案(周仲瑛医案)
白细胞减少(1案)
肝肾不足、脾虚挟湿案(裘沛然医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案)
1络热血瘀、迫血妄行、痰热壅肺、肺失清肃案(周仲瑛医案)
2脾虚失统、气血亏虚案(李振华医案)
3心脾两虚、肝肾不足、气血亏耗案(周仲瑛医案)
4气虚血少、摄血无力案(方和谦医案)
5气虚阴亏案(李振华医案)
6肝脾虚损、统血失权、血不归经、瘀滞化热案(郭子光医案)
7肾精虚损案(任继学医案)
8肝肾亏虚、阴血不足、血失归藏案(周仲瑛医案)
血小板增多症(3案)
1肝热亢旺兼风热案(郭子光医案)
2热瘀营血、肝肾阴虚案(周仲瑛医案)
3气虚血瘀案(周仲瑛医案)
POEMS综合征(1案)
脾肾两虚案(何任医案)
第八章内分泌科医案
消渴(1案)
阳虚水泛、气不化津案(路志正医案)
糖尿病(1案)
肾阳虚衰案(任继学医案)
单纯性肥胖(1案)
脾胃气虚、痰湿阻滞案(李振华医案)
痛风(5案)
1浊毒瘀结案(朱良春医案)
2湿浊化热、瘀血阻络案(朱良春医案)
3湿热痹阻案(李济仁医案)
4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湿热阻滞案(路志正医案)
5脾虚湿热下注案(李振华医案)
尿崩症(1案)
肺胃热炽、耗伤津液、肾阳衰微失于固摄案(张琪医案)
瘿瘤(2案)
1气郁痰结案(方和谦医案)
2肝气郁滞、痰湿挟瘀、凝阻经络案(张镜人医案)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案)
肝气郁结、脾虚失运案(张琪医案)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案)
1脾肾阳虚、血运瘀阻案(张琪医案)
2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血脉瘀阻案(张琪医案)
单纯性甲状腺肿(1案)
气郁痰阻案(段富津医案)
亚急性甲状腺炎(1案)
热郁上焦、痰凝气结案(方和谦医案)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1案)
真元亏损案(任继学医案)
特发性水肿(1案)
脾气亏虚案(任继学医案)
第九章风湿科医案
痹病(6案)
1风湿阻络、脉络不和案(李济仁医案)
2风寒湿痹案(李济仁医案)
3寒湿痹阻案(任继学医案)
4寒湿内蕴、闭阻经络、气血瘀滞案(李振华医案)
5湿热痹阻案(李济仁医案)
6湿热痹阻案(路志正医案)
类风湿关节炎(3案)
1风寒入络、痹阻不通案(张琪医案)
2风寒湿痹案(李济仁医案)
3气虚血少、筋脉失濡案(路志正医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2案)
1热毒浸淫、由气入血、瘀热交结案(颜德馨医案)
2肝肾阴虚案(禤国维医案)
白塞病(3案)
1心脾积热案(路志正医案)
2湿热内蕴、心肝郁热案(张学文医案)
3湿毒内蕴、气阴两伤案(路志正医案)
皮肌炎(1案)
气阴两虚、湿热郁结肌肤、痹阻经络案(邓铁涛医案)
硬皮病(1案)
气阴两虚案(邓铁涛医案)
干燥综合征(2案)
1气阴两虚案(路志正医案)
2脾肾阴虚、阴津亏耗、络脉痹阻案(朱良春医案)
第十章肿瘤科医案
肺癌术后(2案)
1癌毒犯肺、痰瘀阻肺、气阴两伤案(周仲瑛医案)
2气阴两虚、痰热壅肺案(周仲瑛医案)
食管癌术后(2案)
1浊毒瘀结案(朱良春医案)
2余毒未清、气阴两伤、痰热胶结案(周仲瑛医案)
胃癌术后(1案)
瘀热夹湿、脾胃气虚案(张镜人医案)
结肠癌术后(1案)
脾肾两虚、湿浊凝聚案(刘志明医案)
肝癌术后复发(1案)
肝气郁滞、湿热瘀毒内结、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案(周仲瑛医案)
膀胱癌术后(1案)
肾虚阴伤、热毒积留下焦、湿热浊瘀互结案(周仲瑛医案)
恶性淋巴瘤(1案)
气阴不足、邪浊滞留案(何任医案)
卵巢肿瘤术后(1案)
正虚邪滞案(何任医案)
乳腺癌术后(1案)
血瘀气滞、水湿潴留、瘀热入络案(周仲瑛医案)
舌癌术后(1案)
正虚湿毒未撤案(干祖望医案)
內容試閱

“中医看名医,西医看名院”,这是我在做中西医文化比较研究时总结的两者差异之一。西医看病,看重的是医院的级别和排名;中医求诊,看重的是医生的个人名声和威望。这个现象其实折射出更深层次的本质差别:西医更倚重技术进步,中医更强调个人经验。国医大师熊继柏认为,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核心的中医诊疗过程,特别强调个体化差异,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需要医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敏捷的思辨能力,要做到精准辨证比西医更难,其思辨过程比西医更复杂。因此,名中医的成才周期较之西医更长,“中医越老越吃香”的大众认知,有内在的科学道理。当前,国家特别重视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传承研究,设立的专项有:“名老中医工作室”“学术流派研究”以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传承”等,给予的研究经费支持力度都很大。国医大师孙光荣撰文指出:当代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是中医学术发展的活水源头。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部门共同组织评选的“国医大师”,他们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至少在50年以上,长期坚守在中医药临床工作一线,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德艺双馨,在全国及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毫无疑问,“国医大师”是当代中国名老中医群体中杰出的代表!
为了更好地弘扬“国医大师”们宝贵的学术经验,启发后学,造福病患,我们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策划,历时两年余编写了这套《国医大师独特临床精粹丛书》丛书,共3个分册,分别是:《国医大师临证心悟》《国医大师方药心悟》《国医大师验案心悟》。
“国医大师”大部分都是临床专家,在临床上各有专长,长期的临床积累,加上勤奋思考,“国医大师”们对临床诸多病种,从病因病机到诊断治疗,以及预防调护,都有诸多独到地认识和体会。《国医大师临证心悟》主要辑结了“国医大师”们对内、外、妇、儿、五官科各科不同病证的独到临证心得及感悟。以病证为纲,每一病证下汇聚“国医大师”的临证体会,读者既可以学习到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方法,又可以通过“国医大师”们的“学术争鸣”,启迪思维。
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四诊合参,确定病性与病位,辨析病理,确定治法,方随法出,因方遣药,这是一名真正的中医医师的诊疗思辨过程。“理、法、方、药”俱备,这是中医诊疗的基本要求。其中,方和药是中医诊疗的终落脚点,方药是中医治病的“弹药”。“国医大师”们都谙熟经典,对“经方”的运用得心应手,并且在“博极医源”的同时,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独创了诸多经验方剂,对某些药物及药对的运用,也“别出心裁”。《国医大师方药心悟》分册主要汇集了“国医大师”们对经方、验方、成方及药味使用心得,这些具体经验在临床中都可直接借鉴运用。
中医医案是医家临床辨治疾病的真实记录,为中医学术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和素材。中医历来重视医案的整理与挖掘。在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文献启发下,屠呦呦历经191次实验,在1971年提取出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死亡率,这中间亦离不开她查阅大量文献,借鉴了古代用药的经验,离不开医案的贡献。2015年世界传统医药日的主题是“医案的临床应用与标准化”,由此可见当代中医药发展对医案的高度重视。《国医大师验案心悟》主要辑录了“国医大师”本人亲撰,或其随诊门人所撰的大量医案。这些医案,内容十分丰富,覆盖面十分广阔,记录和解析了国医大师诊疗的全过程,体现了国医大师对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凝聚着国医大师的智慧和心血。值得广大中医临床医生和喜爱中医的读者朋友仔细揣摩,举一反三。
国医大师孙光荣在思考分析当代中医教育现状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新一代中医医师存在明显的“三个不足”和“三个不突出”,即:中医药文化素养不足、中医药基本理论修养不足、解决中医临床的能力不足及“中医人”的标识不突出、中医临证思辨特点不突出、中医临床疗效的贡献率不突出。国医大师们的成长成才经历为新一代中医师学习奋斗树立了榜样和标杆。从与我们同时代的国医大师们的丰富学术宝库中汲取独到经验,为我所用,是我辈中医提升中医药文化素养、提高中医临床解决问题能力的蹊径。然而,当代“国医大师”们目前都年逾古稀,甚至是耄耋老人,还有部分先生已经逝世。对他们丰富的临床经验进行抢救性挖掘和传承,是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已有一些针对“国医大师”临证经验挖掘的专著出版,但像本套丛书这样,从病证、方药及医案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展开研究的丛书还是鲜见。我们相信本套丛书的出版将为弘扬“国医大师”的精彩学术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此,要特别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教授在丛书编纂出版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由于“国医大师”们的学术经验和学术内涵广博丰厚,我们所辑选的这些内容,只是国医大师丰富临床经验中的很少一部分,挂一漏万之处在所难免。加之我们自身的学术水平有限,有些按语、评语或有牵强之处,不能精准阐释国医大师们的“匠心独运”之处,还请“国医大师”们给予包容。“医者意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每一位读者在学习、思悟、运用国医大师的独到学术经验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心得,编者所不能完全解读的学术精髓,可以由万千读者来丰富补充。但我们的目的和大家一样:学中医,用中医,爱中医,传承中医,发扬中医。
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清湖
2021年6月·长沙

前言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评选并公布国医大师名单。他们是德高望重、学验俱富的中医大家,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都在50年以上,都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或省级名中医,他们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卓越的学术成就,独到的临床经验,精湛的医疗技术,在中医业内有口皆碑,影响深远,为中医药学术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记录临床疗效的载体是医案,尤其是国医大师的医案,其内容之丰富,覆盖面之广阔,记录和解析了国医大师诊疗的全过程,体现了国医大师对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凝聚着国医大师的智慧和心血。
本书中所收录的国医大师医案,主要为国医大师本人亲撰,或为其随诊门人所撰,皆能如实反映大师精湛的学术、独到的经验之处。对于国医大师和文献资料的原著作者将这种日积月累所得到的经验和心得和盘托出,便于读者的继承应用,使中医学术薪火相传,真是难能可贵,特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共收录国医大师医案500余篇,按专科分为21章,每章再按病证分节,每篇医案基本上分为一般资料、初诊、复诊、结果、按语5个部分,其中初诊按主诉、临床表现、诊断、治法、方药分段记述。全书以简明、实用为特色,选案不求其多,但求其精,要求其能够反映疾病本质,要求其内容详细、具体、全面,以达到指导临床应用的目的。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书中方药的选用,都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对于书中药物的用量与炮制、煎服法,在应用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与年龄作适当调整。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及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不少专家教授对编写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谨表感谢。由于对国医大师的医案进行整理研究,本身难度很大,加之这些医案只是国医大师广博丰厚临床经验中的很少一部分,挂一漏万之处在所难免,并且时间仓促,有些按语多有牵强,加之我们自身的学术水平有限,肯定存在很多错误和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老中医们谅解,也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湖南省中医究院附属医院 周慎 杨维华
2021年4月于湘江之滨

章 外感热病科医案国医大师验案心悟感冒(3案)
1风热犯肺案(颜正华医案)
患者,男,77岁。
【初诊】2008年3月29日。
[主诉]鼻塞、咳嗽反复半个月。
[临床表现]患者诉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头痛半月余。刻下恶寒,头痛,鼻塞、流黄浊涕,干咳,偶有黄痰、但不易咳出,夜间喘憋,气粗,口干咽痛,劳累后汗出,吹风易感冒,大便干,三四日一行,纳差,眠安。舌质红、苔微黄腻,脉浮滑。
[诊断]感冒,证属风热犯肺。
[治法]辛凉解表,清肺透邪。
[方药]荆芥穗10g,桔梗6g,前胡6g,苦杏仁10g,紫苏子6g,紫菀12g,陈皮10g,冬瓜子30g,瓜蒌30g,决明子30g,连翘10g,款冬花10g,枳壳10g,菊花10g,甘草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结果】患者服上药7剂后,感冒症状基本消失,又继服5剂后痊愈。
【按】〖=11K(〗此案证属风热犯肺,痰热内蕴。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风热灼液为痰,故痰色黄难以咳出。鼻为肺窍,肺气失宣,且津液为风热所熏灼,故鼻塞流黄浊涕。风热上犯头咽,灼伤津液,则头痛、口干、咽痛。宜治以辛凉解表,清肺透邪,用银翘散为基本方。方中荆芥穗、菊花、连翘发散风热;桔梗、苦杏仁一升一降,宣肃肺气,和谐有序;前胡、紫苏子、紫菀、陈皮、款冬花止咳化痰;瓜蒌、冬瓜子、决明子润肠通便。纵观全方,诸药配伍精巧,组方灵活有序,共奏疏风解表、止咳化痰之效。〖=〗
参考文献
吴嘉瑞,张冰.国医大师颜正华感冒治验举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5):700701
2阴精枯竭、复感外邪案(班秀文医案)
患者,男,24岁。
【初诊】1994年5月22日。
[主诉]头痛发热2日。
[临床表现]2日前参加篮球赛之后,又以冷水沐浴,睡至半夜发热恶寒,头痛如破,两太阳穴剧痛,头重不欲举,全身酸痛,腰痛如折,胸腹灼热,下肢不温。舌质边红、苔薄白,脉伏不起。脉之所以不起,正气先虚,舍脉从症,以外感风热论治。用辛凉解表法,以桑菊饮与银翘散合剂出入。药服2剂之后,仍然发热昏沉,全身骨节疼痛,舌质红、苔薄白,脉象沉伏。虽然症脉不符,但确属外感之症,何以药后罔效,是症重药轻?抑或辨证有差?乃询之家属,追查病史,始知当晚入睡之时,曾过性生活,半夜醒后,即感头晕头痛,发热恶寒,全身困倦,四肢乏力,症状乃在行房劳累之后发生。
[诊断]感冒,证属阴精枯竭,复感外邪。
[治法]扶正疏解。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黄15g,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桑叶10g,蒺藜10g,防风10g,苦丁茶10g,甘草5g。
【结果】连服3剂之后热退,头痛头重消失。继以龙眼叶、鲜桃叶水煎当茶以清余邪,旋后以异功散、人参养荣汤调治10余日而收功。
【按】〖=11K(〗此案初治选方,忽略病乃房事所得,用药只清解外邪,不顾精气亏虚,故疗效不满意。随后询之家属,知其为房事之后发生,乃以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以固本;加桑叶、防风以清润疏解,祛邪而不伤阴;蒺藜、苦丁茶两药,甘苦凉温同用,散风清热而醒头目之功倍增;生甘草能解毒而调和诸药。用药过程,标本兼顾,以本为主,以虚为主,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故收效如期。〖=〗
参考文献
班秀文,班兆根.房事外感论治[J].广西中医药,1994,17(6):2324
3肾阳虚损、复感风寒案(班秀文医案)
患者,男,28岁。
【初诊】1954年1月25日。
[主诉]恶寒鼻塞多时。
[临床表现]患者夜来连续2次行房之后,即感腰脊酸软,头晕头重,两目昏花,恶寒肢冷,鼻塞,虽盖厚被而不温,神疲乏力。诊时面青唇白,语言低沉,但尚能对答清楚,脉虚细弱,舌质淡嫩、苔薄白。
[诊断]感冒,证属肾阳不足,复感风寒。
[治法]益气温阳为主,以祛外邪。
[方药]仿参附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出入:附子(先煎)10g,细辛(后下)3g,党参20g,防风10g,秦艽10g,当归10g。2剂。并隔姜灸百会、神阙、中极、足三里各穴10分钟。
【二诊】四肢稍温,头晕头重减轻,脉细,舌质淡、苔薄白。守上方去防风、秦艽,加龙眼叶10g,桃叶10g。
【结果】3剂药已,精神好转,头晕重减轻,药既中的,仍守上方再服3剂,旋后饮食调养而恢复健康。
【按】〖=11K(〗夫妻房帏之事,本是人之常情,但过之则有伤身体。此例患者,在寒冬之时,一夜连续行房2次,肾阳受伐,复感风寒之邪,故畏寒肢冷,头晕头重,神疲乏力。治之当以扶阳为主,以党参、附子之温补,配隔姜灸百会、神阙、中极、足三里,则扶正回阳之力倍增;酌配细辛、防风、秦艽以祛外邪,表里并治,以温里为主。方中之所以配用当归、龙眼叶、桃叶,旨在化瘀导浊,且能防温药之燥。药症合拍,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班秀文,班兆根.房事外感论治[J].广西中医药,1994,17(6):2324
附:感冒易感者(2案)
1肝旺脾虚、夹有郁热案(路志正医案)
患者,男,31岁。
【初诊】2004年11月24日。
[主诉]容易感冒1年余。
[临床表现]患者1年多来觉体质下降,易疲劳,反复感冒,每见咽痛,发热38℃~39℃。近半年来晨起常脐下疼痛,继而腹泻,泻后痛减,遇冷尤甚。食纳正常,小便调。面部及口唇周围起有红疹多年,时觉刺痒。平素嗜食辛辣及饮冷。舌体稍瘦、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滑小数。
[诊断]证属肝旺脾虚,夹有郁热。
[治法]崇土抑木,佐以清热。
[方药]痛泻要方化裁:防风10g,蝉蜕12g,白芍12g,陈皮12g,白术12g,薏苡仁20g,花椒3g,蒲公英12g,藿香梗(后下)10g,梅花12g,牡丹皮10g,黄连6g,乌梅9g,甘草6g。14剂。
嘱忌生冷、油腻、炙烤,慎起居,畅情志。
【二诊】2004年12月17日。诉心情较前舒畅,腹泻得止,后食辛辣复发。见效守方,前方去藿香梗、蒲公英,加枳椇子10g,仙鹤草15g。
【结果】2005年3月随访,患者间断服用二诊方2月余,往年冬季感冒2~3次,今冬已安度。
【按】〖=11K(〗患者生冷辛辣过度,致湿热中生,邪热循经上犯唇面发为红疹;脾喜燥而恶湿,湿热中阻致脾土受伤,肝木横犯,木旺于晨而见五更痛泻。方中白芍、陈皮、白术泻肝实脾,防风、蝉蜕宣散浮火又具风能胜湿之意,薏苡仁除湿,黄连、蒲公英、牡丹皮清热,梅花疏肝理气,藿香梗醒脾和中,乌梅柔肝缓急,花椒温运脾土,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因前法已获效,去藿香梗以防燥烈伤阴,湿热见退而去蒲公英,加枳椇子解酒毒,仙鹤草敛肠止泻治脱力。〖=〗
参考文献
边永君,王秋风,路洁,等.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反复感冒经验[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2):253254
2脾虚湿热中阻案(路志正医案)
患者,女,19岁。
【初诊】2004年8月18日。
[主诉]反复腹泻易感冒10余年。
[临床表现]患者自幼体弱,近10年来进食稍不慎则腹泻,常有阵发性胃脘痛,大便黏滞不爽,手足汗出多。近日觉皮肤瘙痒。有肠痈史5年,反复发作。4年前患反复瘾疹,服补肾益寿胶囊而愈。月经正常。舌质红、苔白微干,脉细滑左小弦。
[诊断]证属脾虚湿热中阻。
[治法]祛湿清热理脾。
[方药]藿香(后下)10g,佩兰10g,厚朴10g,紫苏叶(后下)10g,薏苡仁18g,大腹皮10g,茵陈12g,山楂(炒焦)12g,麦芽(炒焦)12g,神曲(炒焦)12g,桔梗10g,陈皮10g,茯苓20g,苍术(炒)12g,枳壳(炒)12g,六一散(包)20g,大黄炭(后下)2g。
【二诊】药进7剂后复诊,诉大便仍发黏,但较前通畅,胃痛未作,仍皮肤瘙痒。舌质尖红、苔薄黄,脉细滑尺稍沉。患者将赴外地上学要带中成药,因前进芳香化浊、清热祛湿之剂,诸症得缓,唯舌质红而尖稍绛,有化热之势,故予藿香正气胶囊加越鞠保和丸缓缓调理,二药交叉服用。
【三诊】2005年1月28日。诉半年来未患感冒,胃痛偶作,时嗳气,大便黏滞,手足多汗。肠痈发作数次,疼痛可忍而未用药。舌质尖红、苔薄白,脉右细滑左小弦。拟和胃降浊,清肠导滞。药用藿香梗10g,荷叶梗10g,厚朴花12g,陈皮10g,苍术(炒)12g,当归10g,白芍12g,牡丹皮10g,大腹皮9g,槟榔9g,大黄炭(后下)2g,薏苡仁20g,桃仁10g,甘草6g。间断服药以善后。
【结果】后随访已如常人。
【按】〖=11K(〗患者自幼体弱,易患感冒,手足汗多,易发腹泻,似为脾弱表虚之证,然其有肠痈、胃脘痛、瘾疹等宿疾,伴大便黏滞不爽,舌质红、苔白微干,脉细滑左小弦,皆饮食不慎、素嗜辛辣厚味,导致脾虚湿热中阻,故用藿香正气散加消积导滞之品化裁而获效。〖=〗
参考文献
边永君,王秋风,路洁,等.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反复感冒经验[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2):253254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