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生有热烈,藏与俗常(对生活热烈又深切的爱,往往隐藏在生活的俗常之中、细微之处)

書城自編碼: 369651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叶兆言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51655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1-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8.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AIGC+机器人:以产业的视角读懂人工智能的未来
《 AIGC+机器人:以产业的视角读懂人工智能的未来 》

售價:HK$ 106.8
示人以真:健康组织这样开展业务
《 示人以真:健康组织这样开展业务 》

售價:HK$ 82.8
格林童话:1812/1815初版合集(权威全译本)
《 格林童话:1812/1815初版合集(权威全译本) 》

售價:HK$ 117.6
思想会·军力:现代战争的胜败解释
《 思想会·军力:现代战争的胜败解释 》

售價:HK$ 117.6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82.8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售價:HK$ 70.8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售價:HK$ 117.6
背影2
《 背影2 》

售價:HK$ 82.8

 

編輯推薦:
★随书附赠叶兆言书法作品和精美书签
叶兆言为读者亲笔题写五款不同的书法作品,随机掉落。
每款书法作品都制成350*500mm尺寸的手书拉页。采用普白水纹纸印刷,质感细腻,柔韧精美,显色鲜活,还原作品真迹的样貌。可用相框装裱进行悬挂,也可修饰书桌,为生活注入书香墨意。
★经典内容,时尚装帧:有面又有料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叶兆言先生就是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一位文章大家。他生于南京,长于南京,在南京的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关于这座城市的传奇。文字平实而通俗,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以戏拟的方式重构历史,用白描的笔法写世俗人生。如同一个真诚而幽默的历史亲历者,与读者没有距离感地分享旧日风情,让读者从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写给每一位在平淡时光中灿烂如春的人
本书是一本叶兆言先生的散文集,从年少记忆、故乡风物、怀念友人、理想情怀、人间烟火五个方面精选了叶兆言先生的四十余篇散文佳作。在先生的笔下,无论是漫谈古城南京、闲话文化名人,还是追怀亲朋好友,都显得学识渊博、坦诚真挚,散发出平和恬淡的儒雅气息。文字平易质朴,与读者没有距离,在生活的俗常之中、细微之处,捕捉对生活热烈又深切的爱。
內容簡介:
本书是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的散文精选集,写给每一位在平淡时光中灿烂如春的人。全书共有五章,分别是: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年少记忆
“心之所至,即为故乡”——故乡风物
“少时乐新知,中年思故友”——怀念友人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理想情怀
“人间烟火气,抚凡人心”——烟火漫卷

在先生的笔下,无论是漫谈古城南京、闲话文化名人,还是追怀亲朋好友,都显得学识渊博、坦诚真挚,散发出平和恬淡的儒雅气息。文字平易质朴,与读者毫无距离,在生活的俗常之中、细微之处,捕捉对生活热烈又深切的爱。
關於作者:
叶兆言
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南京传》,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很久以来》《刻骨铭心》,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陈年旧事》等。
文字平实而通俗,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以戏拟的方式重构历史的,用白描笔法写世俗人生。如同一个真诚而幽默的历史亲历者,与读者毫无距离感地分享旧日风情,让读者从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目錄
章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骑车旅行
对母校的记忆
写小说当毕业论文
当不了和尚
关于流水
又想到了考大学
开始玩电脑
等剃头
第二章 心之所至,即为故乡
怀旧,废墟上的徘徊
文化中的南京
城市的后花园
芥子园在什么地方
纸上的盘门
别萼犹含泣露妍
百年终竟是芭蕉
买了垂丝海棠
说不完的玄武湖
第三章 少时乐新知,中年思故友
闲话刘震云
闲话王安忆
闲话格非
闲话朱苏进
闲话范小青
闲话苏童
苏童和我
张生的小说
陶文瑜的诗
第四章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借书满架
糟践自己
欲望的尽头
想清高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写作是一种修炼
江南文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
想起了老巴尔扎克
《少年维特之烦恼》导言
第五章 人间烟火气,抚凡人心
面对流行
米涨价了
冬天的吃
晒太阳
喝醉酒
太太学烹饪
对女儿的期待
散步
道法自然
想发财
內容試閱
骑车旅行

骑车旅行是十几年前的旧事,好汉不提当年勇。如今重新谈起,不是卖弄,很有些顾影自怜,因为十几年前,身体实在太好了。往事不堪回首,现在的自己都快属于老弱病残了。
骑车旅行的起因自然是想玩。那时候正上大学,精力旺盛得没地方发泄,口袋里却没钱。穷大学生想玩,只有苦玩这条路。我次骑车走长途是去无锡,是一个人独行,和女朋友约好了在无锡见面。女朋友当时还在苏州,从苏州去无锡,一个小时的火车就可以到。她当然是坐火车去。
南京到无锡的距离是二百二十公里,初的计划是两天到达,中途在溧阳歇脚。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曾在溧阳插过队,后来又在溧阳县城一家小工厂当工人,听说了我的计划,立刻表示帮我解决在溧阳的住宿。大学同学之间的可爱处,就是相互之间有一种义不容辞的帮忙义务。我那位大学同学说:“你放心去好了,我先写封信去,再给你写张条子,到时候你去找他,就住他们家。这人跟我哥们。”
于是便出发,这么长的旅程,自然是赶早。前一天夜里,因为太激动了,翻来覆去不肯睡。先是想路上应该怎么样,到后来就是担心自己不睡好,影响第二天的旅行。越想睡越睡不着,迷迷糊糊到早晨四点钟,翻身下床,刷牙洗脸,精神抖擞地上了路。
是暑假里,满天的星星意味着是个大晴天,我像箭一样地往城外冲,那速度就像是参加比赛。大学读书期间,我坚持每天打两小时排球。我是班上的体育明星,中文系的铅球和跳远冠军。
一个人在马路上骑车,除了骑快,反正也没什么别的消遣。到天亮的时候,我算了算已骑的路程,自己也感到吃惊。我在一个叫作天王的小镇吃了两碗光面。光面是一种价格便宜的面条,吃完了,马不停蹄地又上路。我发现自己正在创造奇迹,计划中是下午才能到溧阳,可是按照目前的速度,在中午之前,我便能到达溧阳。溧阳是在去无锡的一半路程上,如果中午到溧阳,那为什么不一鼓作气赶到无锡呢。
让人感到兴奋不已的,是自己一点儿也不感到累。从南京往溧阳走,很多地方都是丘陵,一路得不停地爬坡。爬了坡,自然还得下坡,为了赶速度,上坡拼命蹬,下坡还嫌不快,脚上不时地再加一把劲,这样自行车的惯性就更大,一下子冲出去多远。
到溧阳是中午十一点,我拿着同学的那张纸条,找到了要找的人。果真是一位热心的年轻人,二话不说,就拉我去吃饭。我也不懂得客气,好像找到他仅仅是为了吃饭,坐下来就吃,而且一定吃饱。吃完饭,热心的年轻人又让我再吃西瓜,并劝我不要赶无锡,天太热了,当心中暑。
我感谢了热心的年轻人的好意,在竹躺椅上躺了一会儿,又吃了半个西瓜,情绪昂扬地上了路。一切顺利,天很热,我一路不停地灌水,汗没完没了地涌出来,摸摸自己的额头,毛乎乎的都有了一层盐粉。到晚上八点钟,我竟然骑完了二百二十公里的全程,冲进了灯光闪烁的无锡城。
次骑车旅行尝到了甜头,不可能见好就收,回到南京以后,心里兴冲冲甜滋滋老想着下一次。刚开学,明年暑假里骑车去什么地方的宏伟计划已经定好了,而且约好了伴侣,两个人一起去。巧就巧在这一年内,我居然瞎猫撞上了死耗子,发表了五篇短篇小说,口袋里顿时有了几个钱,骚得不行,等不到第二年的暑假,便逃学上了路。
这一次的时间好,是三月底,一路春色。因为是逃学,玩起来更有一番情趣。这次的目标是去富阳,然后沿富春江往前骑。我们先花两天时间骑到了杭州,记得当时正下着小雨,远远地看见高楼大厦多起来,马路上逐渐有了穿着时髦衣裳的女郎,我们终于出其不意地看见了美丽的西子湖。两个人骑车旅行比一个人有趣得多。两个人尽管一路神聊,话多了,时间便会不知不觉过去,不知不觉就已经骑出去了许多路。骑车旅行弄不好就会变成单纯的体力劳动,两个好朋友一起骑车出门,这才有可能使骑车旅行真正成为一种乐趣。我们这次旅行,再也用不着像我上次那样,以赶路为主要目的,我们可以一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有时候到了一个并不是怎么有名的小县城里,我们可以临时决定就在这里住下来,我们掏出学生证,向那些便宜的小旅馆的主人说明我们是穷大学生,反正将就一夜,怎么便宜怎么好。好心的小旅馆主人常常只收我们一半的钱。
一切都安顿好了,我们换上拖鞋,在小县城里无目的地东游西逛。小县城里的馆子很便宜,我们把住旅馆省下来的钱,再扔到那些便宜的小馆子里。当年浙江的一些小县城的小馆子,如今想起来就让人怀念,花两三块钱可以酒足饭饱,美美吃一顿,喝得醉醺醺,沿着小县城的石子路,晃悠悠地回小旅馆,那快乐的滋味,连做梦也不会遇到。




怀旧,废墟上的徘徊

人之本性,难免喜新厌旧,怀旧却会有别样风光,会很时髦,会显得很有文化。十多年前,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健老师曾经非常认真地问我,《南京人》中提到的那位老先生是谁,说这老先生的话很有道理,一针见血。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南京人》是我的一本旧书,他问的这番话是小说家笔法,是我伪造的,所谓老先生并不存在。董健老师很失望,做学问的人总是严谨,他向我打听出处,大概也是想在文章中引用,听我这么一说,只能叹气摇头。
我编造的这番话是什么呢,为什么董健老师会感兴趣?在《南京人》这本书中,我提到了民国年间有位老先生,说北京是个官场,就看谁官大;上海是个洋场,就看谁钱多。因此要做官,必须去北京;要挣钱,必须去上海。南京这地方什么都没有,做不了官挣不上钱,只能退求其次,老老实实做学问。老先生是文学加工的产物,结果董健老师信以为真,很多南京人也引起了共鸣。常常有人当面夸我,说这话有道理,说到了节骨眼上,说出了南京人的性格特点。有些在官场上混得不得意的人,甚至因为这番话,要与我结交,要跟我一起喝酒。
多少年来,作为一名小说家,我一直以偏重怀旧被读者所认同。不知不觉就成了遗老遗少,你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青年作家,已有人写文章将你归类老作家老夫子行列。浑水摸鱼的怀旧让人多少占了些便宜,当然,有时也吃亏,毕竟老了会有过气之嫌。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怀旧可以用来励志,励志不等于得志,仅靠怀旧在文坛上打拼,显然没太大出息,也不可能会有更好出路。俗话说,老而不死是为贼,一味怀旧,注定死路一条。小说家怀旧与史学家不一样,小说家可以想象,可以合理想象,甚至可以不合理想象。只要说得好,胡说八道并没有太大关系。
小说家们虚构人物,设计好故事,在史学家眼里是一堆幼稚笑话,错误百出漏洞无数。但是大家目的并无二致,都是温故而知新,就好像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小说家也好,史学家也好,很少无缘无故地去怀旧。区别就在于方法不同,手段各异,真实标准不一样。
怀旧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小说家手中的利器,如何利用怀旧,怎么利用怀旧,有很多学问可以做。作为一名小说家,我想不妨思考两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怀旧。简单地为怀旧而怀旧,显然会有创作上的风险,小说家的怀旧总是别有用心,怀旧必须要有情怀,要有理想,要有起码的人文关怀。第二,必须告诉读者,小说中的怀旧往往是虚构,文学的真实从来就不等同于历史的真实。换句话说,民国年间南京有没有那么一位老先生可以不重要,原话是否如此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接近真相。我的关于南京人的性格描写,显然带有理想成分,也就是说希望南京人是那样,我只是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南京人。
事实上,我们都明白那些基本的道理,都知道天下乌鸦一般黑,都知道真相并没有那么美好,南京人与北京人上海人并没有那么大差异。现实是残酷的,很难让人满意,哪儿的人都想当官,哪儿的人都想挣钱,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说到底还是个文学人物,无怀氏之人与,葛天氏之人与,如果我们真相信五柳先生们确实存在,那也太天真了。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会有些差距,古人衔觞赋诗,只不过是为了以乐其志,也只能以乐其志,这一点,
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先生早已经说得很清楚。南京夫子庙的秦淮河边有个桃叶渡,说起来,也是一个著名去处,有历史有来头。喜欢书法的人都知道,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叫王献之,字写得比他爹还好。这个王献之风流倜傥,有位爱妾叫桃叶,住在河对岸,他常常亲自在渡口迎送,并为之作了首《桃叶歌》: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
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历史上的传说往往不靠谱,不知猴年马月,有好事的人怀旧,在秦淮河边竖了一块石碑,基本上就把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故事给落实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都这么说,大家也就深信不疑,都相信桃叶渡就在秦淮河边。明朝有位诗人叫沈愚,觉得这事不能这样以讹传讹,下功夫去考证,得出桃叶渡绝不可能在秦淮河的结论,确切地点应该是在长江北岸的“桃叶山”下,那里的古渡口才是原址所在,因此也写了一首诗:

世间古迹杜撰多,离奇莫过江变河,
花神应怜桃叶痴,夜渡大江披绿蓑。

沈愚搁在历史上没名气,这首修正考订桃叶渡的小诗,自然没什么影响,知道的人也不多。结果就是,同样是怀旧,大家对真相都不感兴趣,王献之《桃叶歌》中明明白白写着渡江,短短一首诗中有三个“江”字,却非要视而不见,认定桃叶渡就在秦淮河边,就在今天大家都错误认定的那个地方。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怀旧中,真假有时候并不重要,将错就错也没什么大不了。我们为什么会这样选择,这样的选择又会有什么样后果,这才是重要的。选择性的怀旧完全有可能塑造出一个新的城市形象,毫无疑问,南京是一个滨江城市,然而它的城市建设,有意无意地总是沿着秦淮河在展开。多少年来,长江沿岸基本上都是破烂不堪,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开江边,始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滚滚长江显得有些宽大,好像小桥流水才更适合南京,“夜泊秦淮近酒家”成为这个城市好的写照,醉生梦死灯红酒绿,很自然地就成为标签,结果便是,像刘禹锡这样的大诗人,完全可以不用亲临南京,完全可以不用体验生活,就能轻而易举地写出脍炙人口的《金陵五题》。刘禹锡在这五首小诗前面有自序说明,强调自己并没到过南京,他的怀旧基本上就是凭空捏造。桃叶渡与南京的关系大可一说,事实上,它不只是一个文人与爱妾的八卦,而且与这座城市的命运息息相关。一种风流吾爱,六朝人物晚唐诗,南京人喜欢说六朝古都,所谓古,也是怀旧的意思。可惜这个旧太遥远,说来说去,都是些不靠谱传闻。
南京几乎找不到什么货真价实的六朝文物,原因同样可以从桃叶渡说起。当然,这个桃叶渡不是秦淮河边那个伪造的假古董,而是长江对面的桃叶山古渡。想当年,隋炀帝杨广曾在此练兵。那时候的杨广年轻有为,还没被封为太子,他在桃叶山下秣马厉兵,目的就是为了消灭南朝。结果大家也都知道,在桃叶渡那端,杨广虎视眈眈地做着准备,而在大江这边,陈后主仍然在醉生梦死,“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很快隋兵渡江,六朝灰飞烟灭。“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隋文帝下令杨广将南京这个城池给废了,于是该烧的烧,该毁的毁,这也是为什么南京这个古城很难见到六朝文物的真实原因。很长一段时间,南京真的就这么被毁了,它归镇江所管辖,城市地位大大下降。
一个城市繁华起来了,一个城市破落衰亡了,总会有这样那样原因,怀旧的目的可能就是为了探索这些原因。南京的繁华是它曾经是古都,南京的破落衰亡也是它曾经是古都,繁华的原因同样可以成为萧条的原因。对桃叶渡遗址的怀旧,有助于我们用一种别样的眼光打量南京,我们回忆往事,徘徊在历史的废墟上,感慨六朝繁华,流连吴宫花草和晋代衣冠,说来说去,所有的怀旧和追古,结果还是为了抚今,为了讨论当下。事实也是这样,对于这座城市的凝视,如果我们的目光始终只盯着秦淮河,只是关心它的兴衰,只是在意它的发展,显然远远不够。
南京作为一座古城,承受了很多次浩劫,遭遇了一次又一次人为的厄运。如果说隋朝的故事太遥远,不妨说说比较接近的,譬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距离今天也不过二十年,二十年算什么呢,弹指一挥间。那些年,南京出了一位臭名昭著的砍树市长,这位市长是林业大学的毕业生,对种树没兴趣,伐起木来却是一把好手,作为一名大权在握的城市父母官,他恶狠狠地砍去了许多树,理由非常简单,为了亮化这个城市,为了彰显繁荣的商业气氛。在这位市长的脑海里,一个现代化城市,首先应该是灯火通明,繁华就是灯红酒绿,繁华就是高楼大厦。民国政府时期的南京,有一位叫傅焕光的先生,主持首都的园林工作。在他的指挥下,城市的马路两旁共栽了一万多株法国梧桐。七十年以后,这些参天的大梧桐成为地标,让南京成为一座引以为骄傲的绿色城市。可是在后来的这位砍树市长统治期间,在一个短短瞬间,说砍就砍了。“拔本垂泪,伤根沥血”,整个城市伤痕累累,真所谓顷刻间“生意尽矣”。有记者很认真统计,被砍去的梧桐多达三千多棵。在城市记忆中,这是非常惨痛的一次。它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伤害和影响,难以估量。
这位市长终受到惩罚,被判处了死缓,与这次砍树毫无关系,只是因为贪污受贿。我们今天可以公开议论,数落他的不是,申讨他的过错,并不是这个人错误地砍了树,因为砍树罪有应得,而是因为他已经失势。如果说隋炀帝当年奉父之命,将南京城池毁尸灭迹,还是出于什么政治目的,是统治者大一统江山的需要,那么今天这位利令智昏的砍树市长,除了愚蠢和无知,真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在这样一个愚蠢和无知的市长主政下,古城南京的城市现代化规划,其糟糕程度可想而知。
南京作为一座经常被血洗被征服的城市,它的忍受程度,相对于其他城市,要强大得多。逆来顺受是这个城市的基本特点之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然而在现代都市的建设中,老百姓通常都是无能为力,种树或砍树,文物古建筑是不是要保留,肉食者谋之,当官的说了算,有权的人拍拍脑袋就可以决定。当然,大家心知肚明,不仅有过许多次被屠城的南京如此,中国的城市建设都有可能是这样,所谓问责制度有时候在执行中打了折扣。
一个现代化城市,保持着适当的陈旧很有意义。再以同样让人感到骄傲的古城墙为例,因为日晒风吹雨打,因为战争,因为一场又一场的政治运动,南京的明城墙到处都可以见到残缺。没有残缺就不是古城,断壁残垣有时候是一道非常好的风景,可以作为好的历史标本。南京明城墙历经沧桑,有的是在太平天国攻城时被炸坏,有的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野蛮拆除,根据修旧如旧的恢复原则,如果不能恢复原样,就应该保持不变。多少年来,对于古城墙修建,我一直持保护态度,一直反对粗暴简单的修复和重建。十多年前,在一个讨论明城墙如何保护的专家会议上,我曾向有关领导提出抗议,说对古城墙的破坏,今天的新
建正在起着非常糟糕的破坏作用。大段大段新城墙拔地而起,成为十足的假古董,这不是在创造历史,而是在破坏历史。
新修的城墙和城门看上去惨不忍睹,城砖是新烧制的,上面竟然还印着公元某年字样。南京市民和西安市民打嘴仗,争论哪家的城墙更好更古老,人家就把图片发出来示众和讥笑。这种对文物缺乏起码尊重的复古,把南京这座历史悠久古城折腾得不伦不类。我们都知道,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相对的,古城墙可以是一个城市的宝贵财富,同时,注定也是一种束缚,它对现代化交通,对城市市民出行,会有非常大的影响。早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为了疏通交通,城市规划者就不止一次在城墙上打过主意。
事实上,南京市民今天早已习惯的那些被动过手脚的古城门,譬如玄武门,譬如中山门,还有仪凤门,早就不是原物,都是经过了加工和改造。现在重新回顾它们,差不多已快一百年时间,想当年,人们对历史文物的认识,远不能和后来相比,然而考察当时的改造工程,和今天对照,仍然要高明许多。首先从美观上来说,各种比例关系还是对的,城门变高了,城楼也相应做了一些改变,看上去还不是太离谱。不管怎么说,仍然还是和谐的,大家也还能接受。改革开放以后的这几十年,南京市政府开始有钱,明城墙保护的投入大大增加,决策者的重点只是一门心思要把早已断裂的城墙重新连接起来。所谓保护,变成了重修围墙,就好像一个土财主暴富了,赶紧要用高墙将豪宅围起来。结果便是让人哭笑不得,中华门的东西两端,原有的豁口确实连起来了,变成一个整体,变成一个空中通道,上面可以行驶电动观光车,每辆车可以坐上十几个观光客。在一个现代化都市里,怀旧常会被这种非常浅薄的观光所替代,观光客需要的是热闹,是偷懒和舒适,而我们的决策者很在乎这种热闹,很
在乎这种不动脑子的偷懒和舒适。
二十年前,我曾经陪同汪曾祺先生登中华门城堡,登高望远追古抚今,他老人家很感慨,说这地方非常好,太好了,比天下关的山海关还要好。他老人家说得不错,中华门城堡确实是个好地方,可是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现在的这一段城墙完全变成了怪物,惨不忍睹,断裂的城墙连起来了,原本没有城门的地方,非常丑陋地出现了几个门洞。打一个比方,通常城门与城墙的关系,它们的比例应该是一个竖着的草鸡蛋,窄窄的,细细的,现在为了通行汽车,变成了一个个扁胖的城洞,仿佛一个洋鸡蛋,不是竖着,是横卧在那,远远看过去非常滑稽,非常难看。不能容忍的是,这样的门洞还不止一个,在一段不是很长的距离中,比例严重失调的门洞竟然有好几个。再也没有什么破坏比这个更让人痛心,为了城市的安全,一段城墙上只有一个门洞,这是基本的道理,像现在这样接二连三,在短短一条连轴线上,一个接着一个,仿佛河岸边的螃蟹洞,完全是莫名其妙,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汪曾祺先生见到这一幕,他会怎么说,他又会发出什么样的感叹?在城市决策者眼里,
汪先生会有的观点根本不重要,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况且,文化人的观点也不可能铁板一块,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我们都知道,很多错误决定和馊点子,本来就是那些没文化的文化人想出来的杰作。
有一年,台湾的张大春来南京做图书宣传,我有幸作陪,一位本地读者站起来指责,说我只知道躲在秦淮河边一味怀旧,对南京的砍树毫无表示。他认为作家在这件事情上是有责任的,有义务反对,作家是灵魂工程师,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路见不平,拍案而起拔刀相助。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感受深的不是这样提问对不对,而是和他一样,对城市的砍树,对古城墙的破坏,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怨恨。我想起了那次南京明城墙保护专家会议,当我提出抗议以后,参加会议的领导只是笑着点头,然后非常平静地总结陈词,说叶先生的话很有意思,但是,我可能要很遗憾地告诉他,南京的这个城墙,我们还是要修的,还是要把它给连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世界上长的城墙,是独一无二。
怀旧向来都是纸上谈兵,不妨再接着聊几句苏州。1129 年的南宋期间,金兵南下,苏州古城毁于战火。其后一百年间,废墟中的苏州不断恢复和发展,当时的郡守李寿朋让人在石碑上绘制了《平江图》,它是我国现存早的一幅古代城市规划图。观察这幅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茫茫太湖在城西,大海在城东,湖水自西而来,经苏州城潺潺东流,后进入大海。要强调的一点是,古城内一条条河道都是人工开凿,它们构成了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水陆相邻,河街并行”,既成为古代苏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常态,同样也是此后江南水乡城市的基本样板。
通过怀旧,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可以造福市民很多年。苏州城多少年来能够独领风骚,与当初良好的城市规划分不开。有时候,一个城市遭遇了灭顶之灾,成为一片废墟,只要获得机会,计划得当,完全有可能再次重生。世界上很多著名城市都是这样,不破不立,一张白纸能画美的图画。仍然是以江南城市的“前街后河,家家临水”为例,在古代中国,它是一种合理的城市形态,因为合理,可以经历千百年而不变,譬如南京内秦淮河边众所周知的“河房”,这种传统民居早已为大家所熟悉,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就曾经写道 :

梨花似雪柳如烟,
春在秦淮两岸边;
一带妆楼临水盖,
家家分影照婵娟。

张岱《陶庵梦忆》对河房也有精彩的描述:

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际、便淫冶,房值甚贵,而寓之者无虚日。画船箫鼓,去去来来,周折其间。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夏月浴罢,露台杂坐。两岸水楼中,茉莉风起动儿女香甚。女各团扇轻纨,缓鬓倾髻,软媚着人。

时代毕竟是发展的,用现代化的目光来考量,这种已经成为传统的沿河建筑,无疑有着巨大的环保问题。过去可以千百年不变,现在还真不能不变。朱自清先生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提到河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这是非常客气的说法。事实上当时的污染已相当严重,沿岸河房对环境已经造成了很大的破坏。1927 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请来一位叫墨菲的美国人进行城市规划,在墨菲的主持下,编撰了一本厚厚的《首都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将首都南京建设成为全国城市之模范,并且要与欧美名城相媲美。这本书的序还特别强调,“此次计划不仅关系首都一地,且为国内各市进行设计之倡,影响所及至为远大”。可惜因为抗战爆发,这本吸收了古今中外城市设计先进理念的《首都计划》,更多的只能是一纸空文,对于一个喜欢怀旧的作家来说,它留下太多让人唏嘘之处。
如何保留明清风格的城南,如何整饬河岸,如何规划未来,如何雨污分流,《首都计划》中都有详细说明。结果却是再一次叹息,南京的城市建设并没有按照这个计划去做,江南的许多城市也都没有参照。早知当初,何必今日,在过去很多年里,这本计划书根本不存在,因为南京早就不是什么首都。历史的发展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十世纪的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由于战争,由于政治运动,停滞了很长时间,不仅是停滞,甚至还会倒退。
然后改革了,开放了,步伐突然加快起来,紧接着便是河道被堵塞,被填埋,被过度开发,这样做省事,快捷,不负责任,虽然后果很严重。经过野蛮拆迁,经过轻率新建,南京不再是南京,苏州不再像苏州,很多不像话的工程,很多长官意志,被当作教训,被当作学费,轻轻一笔也就敷衍过去。
怀旧仅仅作为一种时髦没有意义,怀旧从来都不是简单守旧,从来都不是庸俗复古。一个真心喜欢怀旧的人,往往会是个理想主义者。历史经验值得注意,历史教训必须吸取,温故可以知新,怀旧能够疗伤。怀旧不应该成为简单的目的,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文化层面上。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怀旧也许只是想提醒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只是为了继往开来,因为没有过去,也就没有了未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