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互动仪式链(社会学名著译丛)

書城自編碼: 369955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经典名家作品集
作者: [美]兰德尔·柯林斯 著 林聚任 王鹏 宋丽君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100203425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21-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44.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售價:HK$ 82.8
邓小平视察纪实
《 邓小平视察纪实 》

售價:HK$ 117.6
财商养成第一课
《 财商养成第一课 》

售價:HK$ 69.6
腐蚀工程手册(原著第三版)
《 腐蚀工程手册(原著第三版) 》

售價:HK$ 477.6
神话的脉络:中国绘画中的传说建构
《 神话的脉络:中国绘画中的传说建构 》

售價:HK$ 93.6
锦奁曾叠:古代妆具之美
《 锦奁曾叠:古代妆具之美 》

售價:HK$ 153.6
盛世:西汉 康乾
《 盛世:西汉 康乾 》

售價:HK$ 117.6
所有治愈,都是自愈
《 所有治愈,都是自愈 》

售價:HK$ 8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347.7
《 徐贲作品集(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人文的互联网+阅读经典+经典之外的阅读) 》
+

HK$ 125.0
《 译文纪实系列·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 》
+

HK$ 59.4
《 大众的反叛 》
+

HK$ 80.5
《 马克斯 · 韦伯全集 (第17卷) 以学术为业(1917、1919) 以政治为业(1919) 》
+

HK$ 1458.0
《 徐志摩全集(精装全10卷) 》
+

HK$ 76.6
《 走出唯一真理观 》
編輯推薦:
柯林斯认为“互动仪式链”是社会结构的基础,通过提出所谓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试图把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统一起来。这为不少社会学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本书也被认为是西方社会理论新发展的重要成果。
內容簡介:
《互动仪式链》是当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 1941—)积多年研究而完成的一部社会学理论力作。在此书中,他结合相关的社会学理论传统,系统阐述了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渊源、构成要素、运转机制及其应用。通过互动仪式链模型,柯林斯把微观分析又扩展到了宏观层次,从而对社会分层、社会运动与思潮、社会冲突、思想发展及知识分子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柯林斯强调的以微观为基础、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观点代表了学术界的一种新的综合性的理论倾向,为许多社会学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他也澄清了社会学传统研究一直忽视情感的问题。因此,本书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理论新发展的重要成果。
關於作者:
兰德尔?柯林斯,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是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他曾先后在加州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剑桥大学等校任教。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学理论、社会冲突、社会分层、文化、宗教、情感等。柯林斯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著作成果,如《冲突社会学:关于一门解释性的科学》(1975年)、《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1979年)、《韦伯的社会学理论》(1986年)、《理论社会学》(1988年)、《四个社会学传统》(1994年)、《哲学社会学:一种全球知识分子变迁理论》(1998年)等。
目錄
序言
鸣谢
部分 激进的微观社会学
章 互动仪式理论纲领
情境而不是个体作为出发点
相冲突的术语
仪式分析的传统
潜认知仪式主义
功能主义的仪式主义
戈夫曼的互动仪式
准则探寻纲领
文化转向
IR理论在涂尔干宗教社会学中的经典起源
互动仪式对--般社会学理论的意义
……
第二章 相互关注/情感连带模型
第三章 情感能量与短暂情感
第四章 互动市场与物质市场
第五章 内化的符号和思维的社会过程
第二部分 应用
第六章 性互动理论
第七章 情境分层
第八章 吸烟仪式与反仪式:作为社会界限史的物质吸食
第九章 作为社会产物的个人主义和内在性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內容試閱
《互动仪式链》是当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1941-)积多年研究新推出的一部社会学理论力作。在此书中,他结合相关的社会学理论传统,系统阐述了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渊源、构成要素、运转机制及其应用。
  柯林斯通过提出所谓的“互动仪式链”(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理论,试图把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统一起来。他认为,社会学应研究从微观到宏观的一切社会现象,但微观现象是基础,宏观过程是由微观过程构成的。而在微观过程中,互动仪式(IR)是人们基本的活动,是一切社会学研究的基点。他指出,小范围的、即时即地发生的面对面互动,是行动的场景和社会行动者的基点。它也将揭开大规模宏观社会变迁的一些秘密。故认为微观社会学旨在分析微观情境的结构及其向宏观结构的转变。
  因此,柯林斯提出,微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情境结构及其动力学。人们的一切互动都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其中至少包括由两个人组成的际遇(encounter)。故局部情境是社会学分析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但柯林斯指出,微观情境不是指单个的人,而是经由个人所形成的社会关联或网络。因此,其理论的出发点之一是研究情境而不是个体,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由情境所构成的。而且,每一个人都生活于局部环境中;我们关于世界的一切看法,我们所积累的一切素材也都来自于这种情境。故柯林斯强调,“微观社会学解释的核心不是个体而是情境”,“互动仪式和互动仪式链理论首先是关于情境的理论”。
  柯林斯还提出,宏观社会现象可以看做是由一层层微观情境构成的;微观情境的相互关联形成了宏观模式。即宏观过程来自于互动网络关系的发展,来自于局部际遇所形成的链条关系——互动仪式链。
  具体来说,柯林斯认为社会结构的基础是“互动仪式链”。他提出,这一互动链在时间上经由具体情境中的个人之间的不断接触而延伸,从而形成了互动的结构;当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际遇过程,并使这些际遇发生的自然空间扩展之后,社会结构就变得更为宏观了。
  柯林斯指出:整个社会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长的互动仪式链,由此人们从一种际遇流动到另一种际遇。或者说,一切社会生活都是由人们所构成的生态学,人们不断组合与改变着景观。人们不同水平的际遇形成了不同的互动仪式。由此我们可以预测将会发生的事情:在不同情境下所形成的团结性有多大;将会建立起什么类型的象征符号以及它们如何跟特定的人群相关联。当具有一定符号资本和情感能量的互动者离开一种际遇后,将会产生出进一步互动的社会动机流。
  从古典社会学家涂尔干开始,社会学就非常重视对仪式的研究。特别是欧文?戈夫曼,他具体从微观互动的角度研究了大量日常生活中的仪式问题。“互动仪式”一词就主要来自戈夫曼,是指一种表达意义性的程序化活动。这类活动对群体生活或团结性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如涂尔干早就提出,宗教仪式具有整合作用。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仪式,仪式的类型反映了社会关系的类型。例如在传统社会,人们的活动是高度仪式性的,但在现代社会,则是低度仪式性的。仪式类型的不同,所反映出的群体成员类型和群体意识也不同。
  但无论是涂尔干还是戈夫曼,他们只是强调了仪式的概念及其社会功能,并没有系统阐述仪式作用的机制。所以,系统探讨互动仪式的作用机制,是柯林斯在本书中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其主要的成果。他提出,互动仪式的核心机制是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认为仪式是一种相互专注的情感和关注机制,它形成了一种瞬间共有的实在,因而会形成群体团结和群体成员身份的符号。他说:互动仪式理论的核心机制是,高度的相互关注,即高度的互为主体性,跟高度的情感连带——通过身体的协调一致、相互激起/唤起参加者的神经系统——结合在一起,从而导致形成了与认知符号相关联的成员身份感;同时也为每个参加者带来了情感能量,使他们感到有信心、热情和愿望去做出他们认为道德上容许的事情。
  仪式是人们的各种行为姿势相对定型化的结果。人们做出这些姿势,以形成和维持某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故柯林斯认为社会中的大部分现象,都是由人们的相互交流,通过各种互动仪式形成和维持的。例如,会话是一种仪式。因为会话跟人们在一起唱歌一样,有共同关注的话题,并共同创造了一种会话的实在,具有共同的情感。对会话者来说,讨论的问题是否是真实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之间有共同关心的问题,而且任何一方都不能打破他们共同建立的会话现实。否则,会话将难以持续下去。

我们所需做的步是拓展情感概念。通常的用法是将情感当作体验,它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突然的和激烈的。“不要这么情绪化”是根据这一概念而提醒的建议。众所周知的情感是富戏剧性的:恐惧、惊骇、愤怒、尴尬以及高兴等等。某些人和某些文化被认为太“无情了”(如在20世纪后期对“祖先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白人新教徒”文化的毁谤)。但是,戈夫曼与加芬克尔迫使我们认识到,也存在平淡无奇的情感;它们是渗透在社会生活中的持久的、潜在的氛围或情感状态。例如,加芬克尔的惯常现实,是以感受为特征的——我强调这是一种感受而不是明确的认知——“这里没有发生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从行动者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无趣味的情感;但是如果加芬克尔是正确的,那么就是有相当多的工作产生了平常性的感觉,而且,使我们自己无法觉察到这类工作本身。惯常现实就是成员的成就。
  在戈夫曼和涂尔干看来,日常生活的持久的感觉更加明显。这些理论强调团结,成员身份感,以及在戈夫曼来说的某人的自我感。如果事情进展顺利,就会有平稳持续的感情;尽管在某些重要的情形中,可能会产生“高昂的”感受,或者“低沉的”、压抑的气氛。团结感、道德情操、将自己融入情境的热情,或相伴随的热情,以及另一方面的消沉、疏离、尴尬——这些都被认为是持久的情感类型。加芬克尔的惯常性仅仅是处于加减尺度中间的一般的情感属性。
  我的目的并非要参与术语的争论。按照刚才所讨论的关于激烈的或分裂性情感的方式来定义情感,对我们而言是无用的。无论我们称呼它们什么,我们也必须能够讨论长期的情感状态,甚至包括某些非常宁静、平稳,以至无人觉察的情感状态。在理论术语上,它是重要的持久的情感(我把它作为情感能量进行讨论,EE)。但是,我也将试图说明,激烈的、短期的情感相对于长期情感的背景而言是很容易解释的。
  事实上,研究者都承认,在所有的社会中均可以发现四种情感,而且或许可以认为它们是基本情感(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概述,参见Turner 2002,68-79)。这四种情感是愤怒、恐惧、喜悦、悲伤/沮丧。哺乳动物与人类共同拥有恐惧和愤怒的基本情感。对人类而言,这些情感的生理基础在扁桃腺,它是大脑早期进化的一部分。然而,喜悦则并不以特定的大脑区域为基础,而是延伸出来,不仅来自原始的扁桃腺,而且还来自较晚进化的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的区域;也就是说,喜悦的生理基础很广泛,包括大脑中涉及人类的符号功能的主要区域。悲伤也是如此,它没有对应的明显特定的大脑区域;它在生理上,是通过神经传递素的失败,以及内分泌系统中荷尔蒙的流动而出现的,
  喜悦与悲伤可以用多种术语来表达:高兴、兴高采烈、热情、兴奋——与其相对的是沮丧、阴郁和消沉。这些是与基本的心理一生理模型相联系的,我将称之为高的情感能量与低的情感能量。从IR理论的观点来看,这两种情感在大脑中缺乏特定的区域并不令人奇怪。它们是特别的情感与认知的人为混合,意味着大脑认知区域的整体运行。高与低的情感能量来自于交流姿态和情感节奏的连带,这些对于人类的主体间性而言是独特的;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它们共同紧密地编织成人类的自我。因此从更狭隘的观点来看,可能会被认为是高兴的表现——作为一个短暂的情感体验——是作为持续时间与强度等级不同的情感能量的长期状态而延续的。EE提供了能量,并不只是为了身体的活动(例如在极度高兴的时刻情感的公开爆发).而首先是为了在社会互动中采取主动的行动,投入热情,引导建立情感连带的水平。同样地,当悲伤或消沉是长期的情感状态时,它们就成为一种动机力量,降低了活跃的程度,不仅带来身体的倦怠和退缩(其是无法清醒),而且使社会互动变得被动、拖沓和敷衍了事。
  在IR理论中,情感能量是由充满了情感性情境的符号所传递的,它跨越了不同的情境。所以EE是人类利用符号进行谈话和思考时符号唤起的核心部分。生理学的研究发现进一步支持了IR理论:“高兴”作为狭义的短期体验,EE作为广义的长期状态,都不是来自冲动的大脑的特定部分,而是大脑的认知与情感功能的全面活动。同样,“悲伤”,从广义与长期的角度即为低的EE,是整个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总体降低。说符号承载着EE.这不仅是一种比喻。生理学支持了社会学观点。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