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和光同尘:白贲中短篇科幻小说集 科幻世界 中国科幻基石丛书

書城自編碼: 371033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科幻
作者: 白贲
國際書號(ISBN): 9787572702402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高性能储能器件电解质:设计、制备与应用
《 高性能储能器件电解质:设计、制备与应用 》

售價:HK$ 105.6
四时如意 国风纹样线描涂色集
《 四时如意 国风纹样线描涂色集 》

售價:HK$ 59.8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 一本书读懂任正非和华为的心法、做法、战法、阵法、活法,许小年、刘亚东、穆瑞澜、水皮倾情荐读
《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 一本书读懂任正非和华为的心法、做法、战法、阵法、活法,许小年、刘亚东、穆瑞澜、水皮倾情荐读 》

售價:HK$ 93.6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售價:HK$ 86.4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售價:HK$ 82.8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售價:HK$ 95.8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售價:HK$ 153.6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售價:HK$ 59.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1.3
《 弓之力 法庭斗剑三部曲【英】K.J.帕克 科幻世界 世界奇幻大师丛书 》
+

HK$ 56.3
《 机巧伊武 【日】乾绿郎 科幻世界 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
+

HK$ 306.7
《 刘慈欣科幻作品典藏套装 》
+

HK$ 102.2
《 雪崩(精装) 》
+

HK$ 945.7
《 银河帝国大全集(套装共15册)(人类历史不容错过的系列小说) 》
+

HK$ 85.0
《 齐马蓝 》
編輯推薦:
阿吾丁:以手写心,描摹出漫天光怪陆离;化梦为马,圈画下无边幻想之境。

哑蝉:白贲是一个勇敢的探索者,他能轻松驾驭不同的科幻主题,也能娴熟变换多种叙事风格,文字是他探索外部世界的钥匙,而终打开的是关于本心的秘密。
內容簡介:
本书是白贲的个人科幻小说集,从他2017年出道至今创作的作品中遴选九篇成集。包含成名作《十七年》《发条城》,发力之作《天灯》《人间烟火》《镜》《断流》,新作《和光同尘》《平衡球游戏》《失乐园》。
作品风格清新别致,以妙笔探怪诞幻境,以奇思筑科幻奇景,既有飞扬跳脱的少年意气,也有沉稳内敛的人文关照。
關於作者:
白贲,95后,科幻作家,江苏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委员。在重庆大学就读期间,受科幻协会同好的影响,开始科幻创作。获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新人奖,以及晨星奖、华语科幻星云奖等,作品散见于《科幻世界》《银河边缘》《今古传奇·武侠版》等杂志。
目錄
十七年1
天 灯29
人间烟火57
镜103
发条城135
和光同尘177
平衡球游戏207
断 流243
失乐园293
后记:前路迢迢351
內容試閱
前路迢迢
路是从那里开始分岔的。
从一个阳光灿烂的盛夏午后,树木丰茂的寝室楼下,一张科幻协会征文海报前,路开始了分岔。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是一张贴在黑板上的海报,暗蓝的底色,写着简短的征文要求,奖品很质朴,一套《三体》。后来,我也得到了它。
那个2016年的夏天,我大二。因为多看了海报一眼,因为无所事事,我尝试写了一篇勉强叫小说的东西,就此加入了科幻协会。我的人生也就此分岔出一条属于科幻的道路,从那天开始,我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步履不快,好在还算坚定。
加入重庆大学科幻协会后,我开始广泛地阅读国内外的科幻作品,也慢慢地形成了自己对科幻审美的理解。自此,我才知道半年前那篇所谓的“人生部科幻小说”,不过是蹩脚的自娱自乐而已。就这样,我带着新的理解,继续在这条路上往前走,尝试提笔创作真正的科幻小说,边看边学,也边写。
大三和大四两年,我依然热心参加协会举办的征文活动,拿了一些奖项;也陆续开始向学校之外的征文比赛和发表平台投稿,尽管没什么成绩,但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当一条路上有了更多的人陪你一起走的时候,你会发现,路边的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意义。
那两年,路上是科幻世界,路的尽头也是《科幻世界》。会这么说,是因为那两年我的作品始终没有达到《科幻世界》的上刊标准,这四个字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路牌。一直到大学毕业,我都没能在《科幻世界》发表作品。
但我仍要感谢。正是在这期间,我开始与职业编辑沟通交流,不再一门心思只为自己而写。这一过程中,科幻世界的拉兹老师和迟卉老师都帮了我很多。原本我的构思习惯是中长篇的故事体量,也就没法写出合格的短篇。多亏了编辑老师们的锤炼和鞭策,我才
渐渐地意识到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之间的本质区别,也慢慢地摸索出创作短篇的门道。毕业之后,脚下的这条路被我走出了些新的色彩。还在大学时,我会“为赋新词强说愁”地尝试一些现实主义的题材,比如《发条城》。可事实上,那只是我一厢情愿地闭门造车,难登大雅之堂。进入社会之后,我慢慢地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现实,可到这时,我却由衷地爱上了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或许正因为身处现实,才更需要仰望星空。日常烦琐的工作已让我疲惫和厌倦,创作起来又何必再落窠臼呢,你说对不对?
生活的匮乏和无趣真是我的缪斯。
经过这一转变,我反而惊喜地发现《科幻世界》向我敞开了大门。《十七年》《镜》《天灯》等作品,都写于那个时期。说到这里,我想有必要提一句,这种转变并不是因为《科幻世界》对作品题材的倾向性或者喜好,仅仅是因为我阅历尚浅,笔力弱,还不足以驾
驭真正的现实主义题材。当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时,路自然变得好走了。
再后来,路就走到了现在,走到了你的面前,我的脚下。你赶时间吗?如果不的话,倒不妨和我一起回头看看这一路上历经的风景。或许足够投缘,你会产生跟我类似的感觉,觉得这九道风景,各自都不太一样。如果能有一两处博得你的欢喜,那于我而言真是荣
幸之至。
不一样的风景,有人会觉得好,有人会觉得不好,各有千秋。但当它们一起呈现的时候,我想无论是你还是我,都会产生一种想理清其中脉络的愿望。它不太清晰,好在仍有迹可循。记得曾跟朋友们聊过这个,在一个叫“连山群”的微信群里,我跟杨晚晴等作者探讨过各自创作的母题,并意图破题。
这对我来说并不容易,因为自己写的小说都有着不同的题材、气质、风格甚至叙事结构,正如你所看到的。“我小说的母题是什么?”当时的我也困惑了,这个问题真的能找到答案吗?直到朋友点拨我:“我们谈的不是主题,而是母题。”
那时我才领悟过来,或许我们探讨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无关创作思路和手法,而是在构思阶段就根植于思维深处的一种潜在倾向。因此它能够凌驾于故事题材和技术设定之上,甚至凌驾于行文情绪之上,以遗世独立的姿态,感染和拨弄我笔下诞生的世界。
一个词跃入我的脑中,执念。
执念,没错,就是执念。换一种更形而下的描述,就是追。
执念是《十七年》中“我”背朝孤独地独自寻找,寻找孤独的源头,终于看到了命运的终结和归宿所指,却发现那是受寿命限制无法抵达的远方。
执念是《镜》中“我”从履行任务转变为反抗命运的徒劳拼搏,像光在透镜和棱镜中不断折射和散射,“我”渐渐沾染了戾气和杀戮,终回到原点。
执念是《断流》中知识分子对防治灾难和造福民生的坚持;转去古代,是楚人对人定胜天的不懈追求;落到细微处,又是吴琼迟迟不肯与父亲和解的执拗。
执念是《人间烟火》中老陆良为了改变不公而义无反顾地献身,是文景和小冬对老人无尽的惦念;是《失乐园》中克莱门佐近乎自毁地追寻真相,也是他对父亲和费南达尔的念念不忘;到了《天灯》里,执念的主体变成了一整颗星球的文明,他们为了目睹春天,为了改造家园,展开了一场逾越千年的、与自然的斗争。
执念是《发条城》中井言海面对无形恐惧和制度对意志的消磨时,近乎螳臂当车般的片刻奋武,又无疾而终。值得一说的是,在这篇小说中,小人物的武器只有执念,可到了后连执念都被宏大消解。不是因为抗争着什么才绝望,而是根本找不到需要妥协的对象。
至于《和光同尘》,其中的执念有一部分当然在于“我”对于知觉进化的追逐,但更深层次里,恐怕还是寻求世界的接纳,寻找自己这样一个“非人”在世界中的归属和位置。与之相应,“我”对人世的若即若离,疍民在海洋中与大陆上的流离失所,都因此有了情感依托。
执念往往伴随着抉择的做出,自此一往无前。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在这一语境下,执念就成为一种身不由己的英雄主义,一种加缪口中甘之若饴的荒谬。因为身不由己,所以执念带来的往往是无奈和沮丧;可又因为是英雄主义,所以这种无奈被灌注了磅礴的生命力与张力。它是小人物的决绝,是一粒铜豌豆,是铜豌豆卷入时代齿轮中迸溅出的火星——可以燎原的荒谬。
何谓荒谬?举个例子,《十七年》中承载文明的世代飞船叫“弥尔顿号”。弥尔顿,也就是史诗《失乐园》的作者。事实上,在我的构想中,“弥尔顿号”就是小说《失乐园》里“天体大发现”计划的一部分,是新教为了获取资源而向宇宙深处派遣的航舰。《失乐园》故事中普莱塔里的模拟生态圈,就是“弥尔顿号”上生态圈的雏形。也就是说,“弥尔顿号”的本质是一艘采矿船。整船的人们为了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虚无目标,背井离乡,向深空远航。所以参宿四爆炸后,“弥尔顿号”在转向之余还不忘收集超新星爆炸留下的碎片和元素。《十七年》里两人的所有对话,不过是主观臆造的美好幻想。
何谓荒谬,这就是荒谬。
可荒谬就一定代表悲哀吗?或许也不尽然。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得知“弥尔顿号”上的微型文明只是为了资源采集而存在,认为《十七年》里的执念毫无意义,甚至讽刺。但《十七年》中的“我”和老人都不知道这一点,从他们的视角看,这种执念真的没有意义吗?我想这个问题只能交与读者了。
在你看到的这几个中短篇小说中,或许有的执念体现得不那么明显。但在我完成的长篇小说《时雨》里,你我都会发现,执念的存在简直如影随形,这边按下去了,那边又会涌上来。它驱使着所有角色在时代的浪潮中挣扎,或向前,或向后。
执念没有褒贬,无处不在。作为母题来讲,执念不似命运般宏大,又不似欲望般狭隘,所以能承载足够多的题材,足够多的世界。
不过,路既然走到此处,我想多少还是需要回到上面提及的诉求,“破题”。路往前走,破题可能就成了下一段旅程的主题了。话听起来有些拗口,但也恰好构成一个有机的循环:立题—破题—立题—破题—立题……让这条路变得迢迢无尽,前行不止。
我站在这个路口,想回溯路开始分岔的地方,想感谢重庆大学科幻协会,感谢协会的指导老师李广益,感谢《科幻世界》杂志社和杂志社的编辑老师们,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感谢陪伴过我的人们,感谢生活和每个春夏秋冬。
当我们回望来时的路,会发现每一个曾经彳亍的路口和坎,都变成一个个熠熠生辉的新的开始。当然,这里,也是个开始。现在,让我转过头来感谢你,感谢打开了这本书的你和你们。感谢相遇,感谢每一个你的陪伴,尽管只是短暂的陪伴,到这里就要告别了。不过,如果有缘,相信你还有机会在这条路上偶遇我新的足迹,也就是重逢。
重逢,多么美好的字眼。期待重逢。

《十七年》
我从长达十七年的梦中醒来了。
这是醒来后我脑海中的个念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是的念头——我只知道这个。
至于我究竟是谁、身在何处,一时之间并没有头绪。我坐起身,好一会儿才勉强适应了周围的黑,隐约能看见这是一个逼仄的空间。正是这种看见,让我能把物理上无光的昏晦和沉睡中毫无时空感的黑暗区分开,确认自己真的醒来了。长久的沉睡让我的思维异常迟缓,每次醒来都如同一次新生——是的,每一次——我记起来了,这是一种周期性的沉睡。
我伸手在周围摸索,摸到了一个棍状物体,那应该是一个火折。
记忆随着触感复苏,指引着我划开火折,跳跃的火光烫开了屋子里的黑,我看见自己坐在一个石砌的方槽内,砌石凉如寒玉。苏醒之后,体温缓缓回升,我已经受不了石槽的寒冷,慌忙爬了出去。在我的石槽旁并列着两个同样规格的槽,里面躺着一对漂亮的男女,哦,
那是我的父母。
父母正在沉睡,他们与我一样——准确地说,我的整个种族都是这样,定期沉睡着。周期都是质数,而且彼此的周期都不一样。
我的沉睡周期是十七年,那父母的周期是多少呢?让我想想。
饥饿,剧烈的饥饿感像秋千一样,跟着呼吸的节奏在胃里用力地荡。沉睡已经结束,所有的身体机能都渐渐恢复了,生物本能的一切需求同时袭来,交织折磨着我。我趴在地上借着火光寻找,很快摸到了苔藓和一些其他蕨类,我抓起它们疯狂地吞咽,好歹恢复了一些体力。
我再一次好好地看了看我的父母,才发现他们的手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顺着他们的指向找到了放在高处的一个盒子,盒子里放了很多坚果和浆果干。用麻布包着的炭粉可以让盒子尽量保持干燥,可还是有不少干果发霉了,想来已经放了许多年。我吃掉所有能吃的果子,力量和记忆都开始回到这具身体里。我细细打量着这个地方,粗糙的石壁上歪歪扭扭地刻了许多图案,这是父母留给我的地图,标出了所有食物资源。我拆开干燥用的炭包,把麻布铺在墙壁上,用炭粉把地图拓了下来。这时我才发现,地图旁还刻下了一串串小字,那是父母留下的、无微不至的叮嘱。关爱只能以这种方式留下。
很快我就感到一阵窒息,封闭空间中的空气本就不多,火折燃烧更是消耗了氧气。我带着地图向外走去,拨开虬结在台阶上的根须,来到了室外。
走出去的一瞬,我闻到了世界:不是洞穴中霉变和腐败的腥臭,而是干燥空气的清爽、抽芽植物的花香和泥土的芬芳。长久处于黑暗中的眼睛一时无法适应外界的光,缓了一会儿才能稍微睁开。回过头去,原来沉睡的地方是一处地下洞穴,洞穴上方长着一株茁壮的猴面包树,枝干粗壮高大,结满了果实。我衔起磨尖了的石片爬上树,用石片割开一个个果实,大快朵颐。
长年的沉睡给了我用不完的精力,只要满足了进食的需求,我就能一直运动。跳下了树后,我把果实里的种子种在大树周围,便向前走去。我不知道前面会是什么,但我无所谓,因为距离下一次沉睡还有约两年的时间——我的种族都是这样,随机的质数沉睡周期,然后两年的苏醒时间,接着继续沉睡。
我不知道我们有多长的寿命,没有谁知道,漫长到决绝。
苍茫的大地,龟裂而斑驳,只有我踽踽独行。的陪伴是偶尔路过的风滚草,蜷曲着滚动,慵懒地播种。这片大地是如此干旱,风滚草只好从土里收起自己的根,团成一团随风滚动,直至寻找到宜居的环境,再重新扎根。我与它们一样,它们寻找的是家园,我寻找的是同类。
这个念头提醒了我,风滚草的漂泊是为了寻找宜居之处,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而湿度越高气压越低,也就是说风吹向的地方是湿润的。那里有更多的食物,也有更多同类聚居的可能。
我追逐着风滚草,沿路饿了就吃一些黄栀和沙棘,渴了就摘一些仙人掌的果实。走了半天的时间后,我看到了前面的绿洲。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