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规训与抵抗:当代美国诗歌的城市书写

書城自編碼: 379775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虞又铭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7817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6.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勇往值钱:做自己人生的CEO
《 勇往值钱:做自己人生的CEO 》

售價:HK$ 68.8
里山资本主义:不做金钱的奴隶,做个安心的里山主人(献礼大地)
《 里山资本主义:不做金钱的奴隶,做个安心的里山主人(献礼大地) 》

售價:HK$ 67.9
欧洲雇佣兵研究(1350-1800)
《 欧洲雇佣兵研究(1350-1800) 》

售價:HK$ 74.8
费里尼的电影
《 费里尼的电影 》

售價:HK$ 102.4
第一性原理:21堂科学通识课(《奇怪的知识增加了》作者马库斯·乔恩全新力作)
《 第一性原理:21堂科学通识课(《奇怪的知识增加了》作者马库斯·乔恩全新力作) 》

售價:HK$ 90.9
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薄荷实验)
《 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薄荷实验) 》

售價:HK$ 112.7
爱的重构:让自己成为家庭幸福掌舵人
《 爱的重构:让自己成为家庭幸福掌舵人 》

售價:HK$ 112.7
春雨杏花急急落,车马春山慢慢行(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汪曾祺、沈从文、梁实秋等17位名家写给现代人的诗意生活美学之书)
《 春雨杏花急急落,车马春山慢慢行(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汪曾祺、沈从文、梁实秋等17位名家写给现代人的诗意生活美学之书) 》

售價:HK$ 59.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8.6
《中国新诗的形式与历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
+

HK$ 105.6
《新诗学案》
+

HK$ 145.1
《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品格》
+

HK$ 77.5
《一怒之下:与D.H.劳伦斯搏斗(杰夫·戴尔作品系列)》
+

HK$ 90.0
《九家读杜诗》
內容簡介:
本书从历史纵向的角度对20世纪美国诗坛的客体诗派、纽约诗派、后现代诗歌以及少数族裔诗歌在城市书写上的不同表现进行了梳理,始终将特定诗人的诗学风格与其笔下的城市场景结合起来加以论述,充分注意到诗学研究的具体性。作者提出,尽管角度与风格大有差异,但当代美国诗人大多放弃了宏大的精神建构,而回归经验的具体性,从细微处察看人的异化,揭示来自社会的隐蔽的控制力量,自觉反观自身经验的被塑形状态,直面解构的难度。这些创作与诗学探索,成功地突破了包括庞德、艾略特诗风在内的传统诗学范式的束缚,成就了自身更具针对性的社会观照。
關於作者:
虞又铭,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2013-2014),致力于英语诗学、比较文学、戏剧学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T.S. 艾略特的诗学世界》,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文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等学术刊物,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上海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上海市教 委科研创新课题、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课题等,参与担任《穿越前沿》《安魂曲》(《戏剧艺术》三十周年论文集)以及《对流》杂志(法国)的主编工作,译介发表外国戏剧、学术批评文献近二十种,另有译著《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英国历史》(English History in Shakespeare)将于2023年出版。
目錄
前言:20世纪美国诗歌城市书写的兴起 1
关于引用体例的说明 1

第一章 “客体派”诗人的左倾城市批判 1
第一节 威廉斯:不彻底的左派与城市经验的激活 2
第二节 奥朋:存在主义左派诗人对城市的细节凝视 19
第三节 祖科夫斯基:马克思主义者的拼贴式城市批判 38
本章小结 57

第二章 纽约诗派与城市经验之流 60
第一节 奥哈拉:“闲言碎语”体与都市生活之流的保持 60
第二节 闭合与敞开:后现代浪漫派阿什贝利的城市经验 81
第三节 戏谑者科克:城市书写与“是其所是” 98
第四节 斯凯勒:视角交叠中的自我与城市 113
本章小结 126

第三章 解构之难:日常生活之压迫性的深化体认 129
第一节 经验能否自由:后现代诗歌中“冷化”的日常场景 129
第二节 肯尼思?哥尔德斯密斯:被自然化的城市经验 146
第三节 表现主义城市与当代诗歌的现实讽喻 162
本章小结 179

第四章 歧视的隐化:少数族裔诗歌的城市揭露与颠覆 181
第一节 兰金与威尔逊:档案化日常场景与族裔歧视的隐蔽漫延 181
第二节 郊外与城市张力中的“拖延”诗学——C.S. 吉斯科姆的族裔书写 192
第三节“幽默”场景与当下华裔诗人的族裔书写 203
本章小结 213

结语 215
参考文献 218
內容試閱
前言:20世纪美国诗歌城市书写的兴起
20世纪美国诗歌的成熟与发展,发端于庞德与T.S. 艾略特,但其后的方向却有着极大转变。美国性,在诗歌创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一个新大陆上,却用着继承下来的语言进行创作,美国诗人总是不得不在语言、形式以及主体等问题上作出艰难的抉择。在英格兰、法国、德国或者意大利,‘伟大作品’在多少个世纪的积累中为诗人建立了谱系,这些作品也构成了民族文学的‘经典’。”那么,缺乏诗歌传统的美国诗人,在摆脱欧洲影响、建立自身的过程中,都做过哪些尝试?恰如批评者所言,“缺少一个现成的文学传统,美国诗人在寻找他们的灵感与影响源时走得很远、路也走得很宽。惠特曼在流行言说、报刊杂志、街头俚语中为他的诗歌寻找材料。现代主义者在埃及神话、印度的《奥义书》、中国的象形文字中寻找资源。近来,随着诗人在各种音乐(爵士、蓝调、饶舌)、各种视觉艺术(行动表现主义、波普艺术)、各种替代性的哲学及精神传统(禅宗、美国本土神话)中为自己的作品找到灵感,兼容杂糅变成为一种标准而不再是个案。”但在笔者看来,于古老文明、音乐、艺术、哲学传统中寻找突破的美国诗歌,还有一个重要的向度,即对城市的描写。这一方面是指诗人对城市当中发生的一切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是指他们在城市场景中寄托着对诗歌、艺术与哲学的探索。
对城市的关注,对街头场景的各种聚焦,首先是使诗歌创作“回到”美国的一个自然选择。美国诗歌必须描写美国,这对于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而言,是一个如此简单的道理,但却又是一个不容易完成的任务。回顾20世纪上半期的美国诗坛,威廉斯是唯一能与庞德、艾略特掰掰手腕的诗人,但当时的诗坛却被庞德与艾略特纵横古今的、沉浸于想象世界的、偏重于欧洲景象的笔触所垄断。虽然看到诗坛风气难以撼动,执着的威廉斯还是在批评文章、传记等文字中反复呼吁,美国诗歌必须回到当下。“诗歌当中并没有任何现成的诗歌艺术。在美国讨论诗歌艺术纯粹是一种愚蠢行为,除非某种艺术出现在了美国。如果我不能言说我所了解的在此处存在的事物,那么当然,我也就不能讨论其他任何地方的艺术。”对于老朋友庞德,威廉斯总还是保持着克制的态度,在表达自己诗学主张的过程中他主要是将艾略特当作了标靶。威廉斯甚至用过“原子弹”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艾略特学院气十足的写作对诗坛起到的破坏作用。“在我们内心有一种热度,一种内核,一种追求,我们积聚着力量朝着在本地化环境中重新找到原始冲动——所有艺术的基本原则——的方向前进。我们的工作在艾略特的才华的大爆发之下,停顿了下来,然而它把诗歌送回到了学院。我们不知道怎么应对他。”威廉斯要求写作回到当下、加强具体性的呼声,在今天诗歌批评界的回顾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迟到的肯定,而在诗歌创作界,它其实早已激起了许多共鸣。查尔斯?雷兹尼科夫(Charles Reznikoff)、乔治?奥朋(George Oppen)、路易斯?祖科夫斯基(Louis Zukofsky)、罗伯特?克里利(Robert Creeley)等等不同年龄辈分的诗人,均与威廉斯的主张有所契合。通过对艾略特的不同形式的批评,他们要求美国诗歌中止天马行空的象征性描写,回到美国的现实生活细节。
当然,以威廉斯为代表的“客体派”(objectivist)将笔触聚焦于城市场景——特别是美国的城市场景,不仅仅是出于诗学上的加强美国性的考虑,事实上也是时代使然。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让美国诗人的眼光不得不聚焦于美国的现实。相对于旅居欧洲的艾略特的精英主义立场,威廉斯、祖科夫斯基、奥朋等三位“客体派”诗人均是左派意味十足的作家。他们在左派立场上远不是整齐划一的,但对于无产阶级生存状态的关注却是共同的。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三人的诗作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一幕幕细致的城市场景,因为城市正是资本主义运转最直接的体现之处。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场经济危机虽在社会层面起到了难以估量的破坏作用,但却给“客体派”诗人对美国本土题材、本土现实的关注意外增加了一层诗学合法性。所以,即便是一向关注诗歌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的诗评大家查尔斯?奥提瑞(Charles Altieri)先生也特别申明,这一阶段的诗歌创作与时代不可分离:“全世界范围的大萧条及其给艺术家带来的面对经济问题的要求,是一个明显因素”,“我们不得不探询,诗人如何寻找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这些方法仍然给予他们权力,让他们通过作品来追求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在第一章当中,我们就将对威廉斯、奥朋、祖科夫斯基的诗作进行解析,梳理他们的诗学诉求与左翼关怀之间各具特点的组合。这个得到批评界关注的话题,并未得到完全的厘清。比如威廉斯笔下在街头行走的无产阶级,有时被视作直接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被压迫者,有时又被视作体现了关于阶级与个人的“难以调和的矛盾情感”。威廉斯在城市场景中究竟寄寓着怎样的阶级态度?这种态度与其诗学理念有何内在关系?同样的,奥朋与祖科夫斯基的城市场景,在书写方式与社会关怀上有何特殊之处?这些问题将在第一 章中得到分别的梳理。
第三,城市书写在美国诗歌中的加强,还在于美国城市特别是纽约在20世纪令人惊讶的发展。当城市本身发展为一种奇观般的存在、一种既超越个体认知又塑造着个体认知的力量时,它自然也就成为诗人们关注与反省的对象。2015年,美国诗人肯尼思?哥尔德斯密斯(Kenneth Goldsmith)出版了《纽约:20世纪的首都》(New York: Capital of the 20th Century)一书,这部九百多页的“巨著”以挪用、复制、引用的方式汇集了来自其他文本的无数片断,呈现了纽约城成为世界性奇观的文本过程。哥尔德斯密斯是以一种回望的方式来进行审视,而成名于20世纪50年代的“纽约诗派”则是以亲历者的角色来表达他们在纽约复杂的城市体验。弗兰克?奥哈拉(Frank O’Hara)、约翰?阿什贝利(John Ashbery)、肯尼思?科克(Kenneth Koch)长期生活在纽约,也常常以纽约的都市场景来寄托他们对价值与意义的看法,呈现他们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观察以及他们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和“客体派”类似,纽约诗人对于艾略特的诗风也不认同。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聚焦于艾略特少有触碰的纽约场景,更是因为他们反感艾略特全知全能型的架构视角。纽约诗人放弃了对意义的把控、对意象的建构、对体系的热情,对此诗学立场,奥提瑞以“本体论特征”的放弃来加以概括,而玛乔丽?珀洛夫(Marjorie Perloff)则有《弗兰克?奥哈拉:画家群中的诗人》(Frank O’Hara: Poet among Painters)一书来论证纽约诗人对“表层”的喜欢与他们所受到的艺术影响的关系。不过,纽约诗人玩世不恭的对“表层”的把玩,他们在诗学范式上的推进,根本而言体现的是对城市经验复杂性的尊重。反叛与沉沦、商业与艺术、平凡与不凡,对于纽约诗人来说,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不再是高下立分的对峙。他们要展现的是界限消弭之后方才出现的别样真实。这正是本书第二章所力图阐明的。
总体而言,“纽约诗派”在城市书写中表现出的是乐观的情绪,他们有意识地背离着意义的固化,调侃着自己在城市经验中的被动,但也自信于城市生活的复杂状态所能带来的可能性。这种城市经验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崛起的“语言诗派”那里,开始被抛弃。从第三章对罗恩?西利曼(Ron Silliman)、克劳迪娅?兰金(Claudia Rankine)、罗伯特?费特曼(Robert Fitterman)等人的论述我们就可看出,诗人们不再确信写作对于现实的超越。相反,他们越来越意识到,通过日常生活之流,城市的运转悄无声息地、波澜不惊地把控着人们的思维与行动。所谓的解构、解放只是自我欣赏,所谓的复杂性与可能性在相当程度上也都是给定的。所以相对于“纽约诗派”,后来的诗人对于日常生活的书写逐步抛却了它迷人的、深邃的面向。安德鲁?爱泼斯坦(Andrew Epstein)颇为精辟地指出,“尽管对日常生活高度关注,但现代主义者还是抱有一种更为明显的史诗眼光,他们更着意于日常生活的神话维度,着意于显灵的、特殊的瞬间,着意于打断而不是探究日常习惯。”我们并不是说“纽约诗派”属于现代主义,而它之后的美国诗歌进入到后现代阶段——笔者无意在此确定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美国诗歌史上的准确界线,事实上,这些概念本身仍旧是模糊的。但爱泼斯坦在趋势上的概括,的确适合用来观察“纽约诗派”与其之后的美国诗歌在日常生活描写上的差异。不过,当爱泼斯坦提出语言诗人西利曼的诗作“就是‘关于’日常性本身”这样略显保守的观点时,笔者实难苟同。因为从语言派诗歌开始,诗人更为直接地、原始地呈现日常生活,不是因为他们自己厌倦于诗歌对意义的生产,而是因为他们看到日常生活在隐蔽地、不倦地对意义进行控制。“纽约诗派”之后的诗作,不是要保持日常生活之流自身的丰富,而是要以慢镜头、放大镜来侦查其中实施着隐蔽控制的异化力量。第三章所述的西利曼、兰金等诗人辑录的日常生活实录,哥尔德斯密斯挪用的广播电台的“交通播报”,均是被送上手术台的异化样本,诗人们邀请读者一起观察城市的运转对于个体“润物细无声”的渗透。
第四,城市书写对于当代美国少数族裔的诗歌创作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政策、官方立场上的种族歧视已经结束,但这并不等于族裔歧视的消除。从当代少数族裔诗人的写作来看,他们感受到的是更为隐蔽的、经过了各种伪装的族裔歧视,而它们会渗透、出现在从坐飞机到超市结账的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族裔诗人把这些日常生活片断陈列在诗中,让我们仔细端详族裔话语的变形。在这方面,克劳迪娅?兰金与罗纳尔多?威尔逊(Ronaldo Wilson)均是值得关注的代表性作家。以族裔歧视的新局面为背景,第四章还将聚焦少数族裔诗人目前抵抗歧视与偏见的解构立场。多萝西?J.王(Dorothy J. Wang)的《思其在:当代美国亚裔诗歌中的形式、种族与主体性》(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周小京(Xiaojing Zhou)的《美国亚裔诗歌中的伦理与诗学的他异性》(爱荷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均对少数族裔诗歌中的解构技巧及其族裔旨归作了深刻揭示。沿着这一思路,本书第四章也将对新近诗作中的解构立场及其他抵抗形式予以梳理。
综括以上浅论,从诗学上的对当地性的强调、经济危机带来的时代关注、城市的奇观式发展、族裔歧视的隐蔽化,我们都可以看到城市书写在当代美国诗歌中兴起的必然性、多面性以及所经历的变化。本书各章选取在城市书写上着墨甚深也颇具显著特征的诗人,观照他们在不同语境中的城市体验与写作策略,力求使当代美国诗歌的这一面向得到较为全面、具体的展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