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一对“四〇后”的时代记忆

書城自編碼: 384178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纪实文学
作者: 黄介山 张明非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858009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8.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8.8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3.6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5.7
化妆品学原理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HK$ 57.3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8.3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HK$ 57.3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7.3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12.7

 

編輯推薦:
本书是“老五届”(指1966年“文革”爆发时的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知识分子群体的代表性回忆录。这一群体经历特殊,命运大起大落,鲜为人知。有人将这一群体的命运概括为:“文革”前的骄子,“文革”中被作为“棍子”,被“发配”后的“弃子”,改革开放后的才子,退休后的赤子。本书作者夫妇所回忆的大半生经历为这一群体真实而鲜活的个案代表。书中聚集和展现了作者交往过的一批大师级学者、优秀学人、慈善家等的风采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如革命文人张知辛(作者父亲),古典文学研究界重要学者陈贻焮、傅璇琮、裴斐,语言学家王泗原,编辑学家周振甫,教育家马保之,历史学家钟文典,翻译家贺祥麟,慈善家田家炳等。黄介山,广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张明非,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夫妇二人为同学、同事,于1967年北大中文系毕业,在包钢教育Bu门工作十几年后入职广西师大,工作至退休。两人在广西师大的行政管理和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成绩和贡献,是广西师大受人尊敬的老领导、老专家。作为教育工作者,同时作为广西师范大学曾经的校领导和学科建设带头人,两位作者在书中回忆了在内蒙古包钢和广西师范大学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一对“四〇后”的回忆性散文集。
作者回顾了夫妻二人从学生时代到年逾古稀的人生历程,着重记述了在广西师范大学近40年的学习、工作、生活及感悟,追忆了十多位深刻影响作者人生并对广西师范大学有杰出贡献或给予大力支持的前辈及友人,其中大多是享有盛名的著名学者和慈善家。书中回忆了夫妻俩人到中年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得以全力以赴投入实现“四化”的伟业,也追忆了各自的父母、故乡、童年,撷取了家庭及晚年生活的一些片断,从中可大略窥见一对“四〇后”伉俪的人生轨迹及心路历程。本书以两位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人生轨迹折射出时代风云和社会变迁,在“四〇后”特别是“老五届”这一群体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關於作者:
黄介山,男,1943年12月生,江苏南通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分配至包钢工作。先后任包钢六中教师、包钢教育处副处长,兼任包钢一中校长。1983年调至广西师范大学工作,1991—2004年任校党委书记,其间兼任校长近五年。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受聘教育Bu第七届国家督学。主编《新时期党建学》《新世纪高校党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公民道德建设读本》等著作。发表《高校政治思想工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关于高校用人机制改革的思考》等论文十余篇。
张明非,女,1943年12月生,籍贯湖南澧县,生于重庆、长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1979年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曾任包钢一中、包钢师专教师。1982年到广西师范大学任教至今。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文史馆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原副会长。撰有《唐音论薮》《唐诗在变革中走向辉煌》《唐贤三昧集译注》《古典文学论丛》等专著6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广西优秀专家、广西高等院校教学名师等称号。
目錄
自 序

燕园留痕
情系北大——写在北大百年校庆
参加湖北江陵“四清”
在北京延庆参加农村“社教”
戴橘红色校徽的日子
我的同窗好友刘蓓蓓

塞北苦乐年华
在草原钢城包头的那些岁月
难忘的记忆 不变的情怀——写在包钢一中建校50周年

南国岁月如歌
教育Bu部长们在广西师大
在党委书记、校长任上
我信奉的工作理念与处世原则
无怨无悔的选择
广西首个中文博士点——广西师大文学院古代文学学科
王城校区的一段往事
我与干训部首届学员的缘分
为广西师大出版社喝彩助威

缅怀学术前辈
感念恩师北京大学陈贻焮教授
一生为学术的语言学家王泗原先生
学者典范、编辑楷模周振甫先生
古代文学界的一代宗师傅璇琮先生
我与古典文学专家裴斐教授的交往

追忆良师益友
令我崇敬和感动的田家炳先生
马保之先生晚年在广西师大执教
著名翻译家、诗人贺祥麟教授
卓有成就的历史学家钟文典教授
德高望重的系主任林宝全教授
天妒英才——痛悼杰出的建筑设计师黄伟

亲恩似海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永远怀念父亲张知辛
百年芳华——母亲何蕴之的传奇人生
我的父母亲

往事拾零
依依故乡情
威海的世外桃源生活
古稀之年的自驾旅程

序跋评论
黄修己《我的“三角地”》序
李翰《汉魏盛唐咏史诗研究》序
秦焕艺《漓水吟怀》序
《古典诗词百首鉴赏》后记
《唐音论薮》后记
何开粹《桂林赋》评赏

附 录
黄介山:虚怀若谷,心系家国
美丽师者——记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张明非
內容試閱
令我崇敬和感动的田家炳先生
黄介山

我于1997年有幸拜识香港著名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至今已有20个年头。这期间,除了书信和电话往来,我曾九次与田先生会面。在与他的交往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高山仰止、德高望重的长者。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常令人感动不已。
最令人感动的,当然是他把自己一生积累的巨额财富全部捐给了社会慈善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田先生的财富来之不易,是他艰苦奋斗、倾注毕生心血的结晶。他祖籍广东梅州大埔县,早年丧父,16岁便漂洋过海,远赴越南、印尼打工、经商、办厂,经过多年艰苦创业,终于脱颖而出,取得骄人业绩。20世纪50年代回到香港发展,兴办田氏化工企业,再造辉煌,成为著名的“人造革大王”。 1982年,香港总督为他特颁英皇荣誉奖章,以表彰他对香港经济繁荣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但实业的成功,并非田先生的终极目标,报效国家、造福于民才是他的最大心愿。在驰名商界、富甲一方之后,他对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倾注了极大的热忱。90年代,以自己拥有的绝大部分资金超过10亿港元创建田家炳基金,用于资助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内地的教育事业。迄今已资助了90多所大学、160多所中学、40多所小学和20余所专业学校。其中在全国30多个省区市的45所高校捐资建设了教学大楼,用于兴办田家炳教育书院或师资培训中心;捐资助办了80余所田家炳中学和30多所小学。2012年,他再次将名下剩余资产,即价值20亿元的4座工贸大厦捐交田家炳基金会,以每年约7000万元的租金用于资助教育事业。
鉴于他的业绩和善举,1994年经国际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皇亲自为他颁授了MBE勋章;2010年香港特区政府首脑为他颁发了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同年香港亚洲电视台举办首届“感动香港人物”评选,他当选感动香港十大人物之一。田先生获得这些荣誉都是理所当然、实至名归。
田先生是广西师大的老朋友,1998年曾慷慨解囊,向广西师大捐赠600万港元(按当时汇率即超过600万人民币)。按教育bu规定,自治区政府又配套500万元人民币,总投资超过1100万元,兴建了田家炳教育书院大楼。他还担任书院的名誉院长,一直关注着它的建设和发展,曾三次莅临我校,与教师座谈,为学生做报告。他的崇高品德和人生故事感动了无数师大人,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敬佩和爱戴。
我首次见到田先生是1997年秋,经四川师范大学王均能校长引荐,应邀到他的家乡广东梅州市大埔县参加其捐建的多项工程的竣工或奠基仪式,同时向他当面申请对我校的捐助。我们几所大学的校长与他一同从广州乘飞机去梅州,一路上大家都有点行李,我还多提了一幅我校拟建田家炳教育书院大楼的设计效果图,还有一个装着钟乳石的纸箱。田先生是年近80的长者,理所当然是被照顾对象,但他两次要抢着为我拿东西,说自己空着手不好意思。初次见面,这样一件小事,我就很受感动,细微之处可以看出田先生周到细致、关心他人的品格。
我从大埔回来后,田家炳基金会正式复函我校,允诺捐赠600万港元兴建广西师大田家炳教育书院大楼(按教育bu规定,当地政府再拨付相同数额配套经费)。未料,不久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香港经济遭到突如其来的冲击,田先生也遇到重大经济损失,以致一时难以支付对几所学校的捐助资金。为了按期如数兑现捐助承诺,他毅然决定卖掉自己居住多年的别墅,去租住一处只有120多平方米的房子。之前,我访美途经香港时曾去拜访田先生,到过他坐落在麻实道富人区的这一宅院。那是一栋豪华的别墅,建筑面积有四五百平方米,附有宽敞的庭院,院内花木葱茏,十分幽静,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实在是难得的好住处。当时,他写信告诉我这一打算,我读信后马上打电话给他,想阻止他这一计划。我说:“田先生有困难,可以推迟拨款,甚至可以减少捐助,千万不要卖房。”他回答说:“我答应了的事,一定不能变,讲诚信是立人之本。”我又说:“田先生,您去住120平米的房子,比我们的教授住得还小,您子子孙孙一大家,回来聚会都显小。”他说:“我的孩子一起回来的机会也不多,在香港100多平方的住房也不算小啦。谢谢你的关心,这个事情不能变,我已经决定了。”我放下电话后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此后,别墅出售,给有关学校包括我校的捐款按时如数拨付,而田先生一直居住在那套租赁的房子里。
田先生第一次来广西师大是参加1998年6月21日教育书院大楼的奠基仪式。他提前一天到达桂林,我和市政协副主席马勇及师生代表前往机场迎接。时值雨季,一连十多天阴雨绵绵,我们都以为天晴无望,奠基仪式只能冒雨举行了。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居然云开日出,天色放晴,让人喜出望外。田先生来到师大,数千名学生手持花束夹道欢迎,彩旗飘扬,鼓乐齐鸣,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奠基仪式热烈而隆重,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吴恒和教育厅、桂林市的领导出席了欢迎大会。会上,由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致欢迎辞,桂林市市长蔡永伦也致辞欢迎,桂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雷熹平宣布授予田家炳桂林市“荣誉市民”称号,并颁发证书。年过八旬的田先生面色红润,神清气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时隔两年,在他亲自培土奠基的地方,已矗立起一座高8层、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的“凸”字形大楼。它集教学、科研和管理于一体,气势宏伟,分区明确,功能齐全,是当时我校最高大、最现代的建筑。田先生兴致勃勃地再次来到我校参加田家炳教育书院的落成典礼。2000年6月25日的《广西师范大学校报》刊发了庞乃耀的《巍巍丰碑耀苍穹》一文,报道了当时的盛况:
“5月19日是举行大楼落成典礼的日子……当田家炳先生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振潜、甘幼平,教育厅厅长余益中等领导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时,在道路两旁的欢迎队伍顿时沸腾了起来,乐队奏起了迎宾曲,舞队跳起了秧歌舞,腰鼓队把鼓打得震天响,手拿鲜花、彩绸的同学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欢迎!欢迎!’田先生迈着稳健的步伐,不断地挥手致意,有时还双手合十,表示真诚的谢意。当他走过一道彩虹门,看见眼前矗立着一座崭新的大楼,上面赫然写着:‘田家炳教育书院’七个大字时,大楼的两旁高高地悬挂着一副长联:‘炳星照临琼楼耸拔共交辉桂海凭添物华田氏功高德重,师长专力弟子勤勉同开创黉宫再建勋业杏坛鼓劲弦繁。’他的情绪骤然激动起来,两眼闪着晶莹的泪花。”
落成典礼结束后,田先生在区、市和校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书院大楼。他虽已81岁高龄,但身体非常健康,精力非常充沛,从底层一步一步地走上七楼平台,一层一层地仔细观看。他每上一层都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他看着这些有礼貌的学生,非常高兴,不断地与他们合影留念。他对大楼的设计、建筑和使用情况都感到满意,他一再对我说:“把大楼建设得这么漂亮,我应该感谢你们。”他兴之所至,还欣然命笔,题了一首诗:“懿欤书院,矗立漓江,黉宇高耸,富丽堂皇。独秀峰下,贤哲满堂,莘莘学子,书声琅琅。敦品励学,毋怠毋荒,建国大业,应共鼎扛。”这首诗感情真挚,不仅反映了他对教育书院大楼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学子们的殷切期望。
田先生亲临我校,是大学生受教的难得机会,当我提出希望他给学生做一场报告时,他不辞辛苦,慨然应允。落成典礼结束的当天下午,在王城校区大礼堂,一千余名学生聆听了他的谆谆教诲。他从三个方面侧重讲道德修养:一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注意修身立品,品行端正了,才会有人格的力量。二是要处理好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德与能都重要,但德是第一位的。三是要乐于奉献,为社会多做贡献,不能只图索取,不思回报。这些看似普通的道理,经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以亲身体会娓娓道来,格外亲切,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年轻学子的心田。
报告结束,田先生还留下时间请同学提问,现场的录音记录下了他朴实而精彩的回答和师生们热烈的反应:
问:您为什么不把钱留给自己,而都捐给社会?
答:我常常觉得几十年里,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一切所需衣食住行,都是人家给我的,我只是拿出点钱而已。我看到许多爱国之士或革命家为着我们国家独立富强、社会进步,不惜付出很大代价,甚至献出自己生命,而我只是将自己剩余的钱拿出来,根本算不了什么。(热烈鼓掌)
问:我很佩服您的人格,可商场如战场,如有的人把您的诚实当作您的弱点,您怎么办?
答:这问题很有意思。人家对我怎样,我完全不计较,我计较的是自己应该怎样做。若他确确实实把我当成一个傻瓜,我终止和他做朋友就是了,我不会报复什么的。
问:您觉得最苦的是什么?最幸福的又是什么?
答:要说“最苦”的事,老实说我脑子里没有这两个字,原因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如我在香港现在还是坐巴士或地铁,我也排队,我在排队时就想到有些人还要走路,上坡下坡,有的肩上还要挑东西,比起他们来,我不是很幸福吗?所以我脑子里根本没有“苦”字。(长时间热烈鼓掌)至于最幸福的事,我认为精神上的享受比物质上的享受更需要。我觉得最幸福的是得到社会人士对我的尊敬,到处都是朋友,所交的朋友都觉得我是个好人,跟我来往、和我做生意不会吃亏。所以人人都乐于跟我来往,这是我感到最幸福的。(鼓掌)
毫无疑问,正是田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及一生恪守诚信的高尚品德,赢得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尊敬、信赖和爱戴。
巍然屹立的田家炳书院大楼一直见证着这位慈善者的功德。近20年来,一届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从这里走向社会,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在这里接受培训。田家炳基金会与我校教育书院合作举办的幼儿园园长培训等项目,也在这里启动。
田先生的美德不仅反映在捐资助学这件大事上,也因小见大,体现在日常的许多小事中。
1998年11月29日,我访美途经香港作短暂停留,下飞机已是晚上8点多钟,当即与田先生联系去拜访他,随同前往的有我校国际交流处处长徐德强。事前问清了乘车前往需要40分钟,不料路上不顺,未能及时到达。待敲门见到田先生时,他和夫人已在院门口等了一阵。我想,凭他的年龄和资历,完全没有必要在门口迎候我这样一个晚辈,当时我内心的感动和歉疚是不言而喻的。后来,他在桂林期间,曾和我谈到对子女的培养教育,自己特别注重以身作则,比如凡有客人来访,临走一定亲自送到门口。事实证明,他言传身教的良苦用心已得到应有的回报。前两年我收到他亲笔撰写的回忆录《我的幸福人生》一书,其中写道:
“我的家庭生活最难得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互相尊重,全家上下保持着欢乐的气氛。我的慈善事业也一直得到家人的全力支持,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家庭。我生平以‘己立才能立人’告诫自己,上梁不正下梁歪,为五儿四女树立好榜样。九名子女虽然没有创下更大事业,但他们也自幼养成谦恭诚挚的待人接物态度,知书识礼,从不娇生惯养,事事坦坦诚诚,全家充满爱心。这点自觉比我在财富上的成就更具意义,也是不少朋友以为是我最令人羡慕的一环。”
田先生待人平易、谦逊。在我写给他的多封书信中,有的并无要事,只是表达我和学校对他的感谢和问候,并注明不要他作复,可他还是每信必回。每每收到他的亲笔信,我都既高兴,又觉得不安,怎么能劳烦这位工作繁忙而且年事已高的长者呢?因此,2000年以后我不再轻易给他写信,而是改用电话问候,但有两次竟然是田先生先打来电话贺年,令我十分过意不去。尤其没有料到的是,2014年秋天,95岁高龄的田先生又给我寄来了一封亲笔信,时隔10余年,当我再次看到他那熟悉而且依然刚劲有力的字迹,内心的震动和感动无以言表!
田先生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对各校报送的援建教学大楼设计方案都要仔细审阅,逐一提出改进的建议。他曾三次审阅我校田家炳书院大楼的设计方案,并给我寄来20余条由他亲自书写的改进意见。经我推荐,田先生捐赠桂林四中250万元,市政府按一比一拨给配套经费,兴建教学大楼,并命名为“桂林田家炳中学”。对该校的建筑设计方案,他也多次提出修改意见,并希望我督促实施,如新旧楼之间要用雨廊连接,每层楼必须设有厕所,以方便学生,等等,这些意见都很合理,充分体现了田先生关心师生的以人为本的精神。
田先生一生恪守勤、俭、诚、朴的中华传统美德,生活节俭,布衣素食。每次来我校,总是要求接待工作尽量从简,唯恐给学校添麻烦。他第一次来时我校还没有像样一点的接待场所,所以安排田先生一行下榻桂山大酒店,他认为太铺张了,一再要求住在校内。考虑到客人来访的方便,为他订了套间,他更是说浪费,甚至要求更换。告知房价优惠,比较便宜,这才作罢。田先生直到现在还一直租住公寓,没有专车,出行常乘地铁或巴士,每月的生活费控制在3000元以内。他说:“我在衣食住行方面,常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勉,在事业和回馈社会方面,则以‘比下虽有余,比上仍不足’来自勉。”这朴实而富有哲理的话语,可谓掷地有声!对物质需求及事业追求截然不同的两种标准,折射出他崇高的精神境界,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两种标准,他实实在在践行了一生。
田先生的可贵品格还表现在他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上。他不顾80多岁高龄,常年东奔西走,不知疲倦地在祖国各地实施助教兴国的义举。我曾在包头钢铁公司教育处工作10多年,经我推荐,田先生向包钢第十三中学捐资200万元(市政府也按规定配套200万元)。2006年7月,我应邀陪同他参加该校的“田家炳先生捐资暨田家炳中学命名仪式”。在此次活动中,不仅又一次领略到田先生高尚的人格和严谨的作风,而且目睹了他忘我工作的情景,从而更增加了对这位长者的了解和由衷敬佩之情。
田先生是7月3日傍晚从深圳飞抵呼和浩特的,4日上午和下午分别参加了呼市及所属武川县的两所中学的捐资活动,5日一早又访问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然后马不停蹄地驱车于中午12时许赶到包头。饭后稍事休息,下午就出席包钢十三中的捐资暨更名庆典。在会上,田先生谢绝了主持人劝他坐下讲话的请求,坚持站在讲台上做了近半个小时的演说。他不用讲稿,从容自如,娓娓道来。他虚怀若谷的精神、语重心长的讲话,使在场的师生无不为之动容。会后,他不顾疲劳,顶着似火骄阳来到教学楼建筑工地考察,接着又出席了包头市举办的晚宴和文艺晚会。回到住地已是10点多钟,但他仍不肯休息,照例要约见或接待朋友和来访者,直到深夜方才就寝。第二天一早,他又乘车赶赴巴彦淖尔市参加捐资活动。如此风尘仆仆,来去匆匆,对于年近90的他来说,其辛劳可想而知。
我原以为这样紧张的行程是一种偶然,哪里知道如此快节奏的工作竟是他多年的一种生活常态。在包头时,田家炳基金会萧开廷先生递给我一张田家炳先生及田家炳基金会2006年5月—10月重要行程表,从表上可以看出,田先生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事后,我根据这张日程表粗算了一下,5月至10月,田先生共有76天,即近一半时间是在内地各地奔波,或洽谈捐助事宜、访问资助的田家炳中学和高等学校,或参加捐资仪式及田家炳基金会发起的各种研讨会,足迹遍及全国11个省区市。此外,我手头还有一份田先生2001年9月至11月的内地活动表,每天的日程从早到晚也都排得很满。多年来,他一直为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四处奔波,不辞辛苦。这样千里迢迢,长途跋涉,即使是年轻人也会感到疲劳,甚至难以做到,年过八旬的田先生却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完美。这种精神怎能不令人感动呢!
一般人都知道,常年超负荷工作,自然不利于健康。其实,田先生本人又何尝不懂得这个浅显的道理?但当我劝他要注意劳逸结合,当心身体时,他却对我说:“我也知道太劳累对身体不利,我的几个子女也都对此不放心,可是没有办法,我总觉得应该多做一点,抓紧做,要不有个三长两短,做不了啦,岂不损失更大?”可见,田先生工作的紧迫感来源于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刻的忧患意识。他还几次和我谈起,看到一些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滑坡的现象,心里觉得很难过,为此深感忧虑。他认为道德建设要从青少年的教育抓起,成人要做榜样。他和田家炳基金公司之所以将学校作为捐助的重点并且大力倡导和出资举办品德教育研讨的年会,其原因也正在于此。对这一点,在拜读了他的回忆录《我的幸福人生》一书后,我对他晚年不顾年事已高仍四处奔波的良苦用心有了进一步了解。他在书中写道:
“我从不顾高龄,万里长途跋涉,为的是争取多与素未谋面的各地政府领导、教职员及学生见面,让大家能体谅我的捐资苦心,明白我为捐资竭尽所能的精神,勉励大家共同重视教育工作,更希望以自己的行动感染其他人,收抛砖引玉之效。”
不知不觉,田先生已为慈善事业奔忙了30个年头。2012年6月23日,田家炳基金会在香港举办成立30周年庆典,已经退休的我应邀与校党委书记王枬教授一起前往参加。这次应邀参加庆典的200多名嘉宾中有来自大陆和港澳台的近30所师范院校的领导与学者。庆典当日,田先生用整个上午的时间分别会见了五所高校的代表,其中就有广西师大。当时王枬书记一行因绕道南宁,尚在赴港途中,只有我一人如期到达。我知道许多学校的代表对与田先生会见都求之不得,不好意思一人独享这难得的机会,于是向萧开廷先生提出可将此机会让给其他学校,得到的答复是:“计划不变,一个人还可以多交谈一点嘛!”待见到田先生时,他显得很高兴,亲切地拉我在他身边坐下,长时间握着我的手,详细询问我和学校的情况,关怀之情令我感到十分温暖。
在庆典的晚宴上,已93岁高龄的田先生精神矍铄,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他照例不用讲稿,思维清晰,语言流畅。接着,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特首董建华致辞祝贺。然后由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代表分别发言。遵照庆典组织者的安排,我作为内地的代表谈了自己的感言,讲了一番心里话:“田家炳基金会成立30年来,竭尽全力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影响深远,功不可没。基金会所彰显的社会责任感与慈善精神,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已成为引领人们走向崇高的标杆,在全社会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在与田先生交往中,我深切感受到他身上洋溢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他誉满神州而又为人谦和;敢于竞争而又笃守诚信;勤俭节约而又乐善好施;严于律己而又宽以待人;讲求原则而又慈祥可亲。凡是和他接触过、交往过的人,可以说,无一不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对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产生由衷的敬意。”我还谈到了田先生为支付捐款而出售自己居住的别墅去租赁住房的事。他的事迹和品格使在场的人无不深受感动,我一讲完,大家报以十分热烈的掌声。
田先生向来很重情谊。年迈以后毕竟不宜外出,又不免念及老朋友。2016年5月,他特地邀请了最早结识的内地几位高校老校长到香港聚会。除我之外,还有华中师大王庆生、陕西师大赵世超、四川师大王均能、贵州师大吕传汉四位校长,并邀请明非与我一同前往。16日下午我们一起前往田先生府上拜访。其长子、田家炳基金会主席田庆先故意测试他的记忆力,逐一问他来者是谁,他一一回答。问到我时,他还多说了一句:“黄校长,我第一次见到你,是从广州去我老家,路上我要帮你提点东西,你不肯。”我笑着说:“是的,是的,田先生您记忆力真好!”
在同田先生的亲切交谈中,时间不知不觉很快过去了。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我心中默念,再过四年,我们就可共庆田先生的百岁华诞,我衷心祝愿他老人家福寿绵长,健康快乐,阖家幸福!
回到桂林,我不止一次通过他的子女和基金会开廷先生询问田老先生的近况,每每听到他身体尚健就感到莫大的安慰。2017年12月,田庆先一行前来桂林,出席两广田家炳中学的年会,并到访我校。作为他们的老朋友,我陪同参加了有关活动,包括与我校党委书记邓军、副校长孙杰远的亲切会见。师大与基金会商讨了有关项目合作事宜,双方表示,今后的交流协作必将进一步拓展。
未料刚过半载,2018年7月10日下午,开廷的微信突然传来田家炳先生于当天上午与世长辞的消息。同田先生生前交往的许多往事一幕幕出现在脑海里,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敬爱的田先生,您所开创的捐资助学慈善大业就像浩渺苍穹中璀璨夺目的田家炳星那样千秋辉映;您毫不利己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一定会青史留名,万古流芳!
(写于2016年12月,2018年7月修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