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做情绪的主人:情绪管理与健康指导手册

書城自編碼: 395540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百科
作者: 周卓平,蒋柯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72024740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306.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古代的谣言与谶语
《 中国古代的谣言与谶语 》

售價:HK$ 112.7
战役图文史:改变世界历史的50场战役 (彩印典藏版)
《 战役图文史:改变世界历史的50场战役 (彩印典藏版) 》

售價:HK$ 147.2
寻路:走向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文库)
《 寻路:走向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文库) 》

售價:HK$ 66.7
短视频Vlog全流程:镜头脚本+运镜技巧+场景主题+后期剪辑
《 短视频Vlog全流程:镜头脚本+运镜技巧+场景主题+后期剪辑 》

售價:HK$ 89.7
英国小史
《 英国小史 》

售價:HK$ 94.3
影响力原则
《 影响力原则 》

售價:HK$ 78.2
德川家康(全十三册)(他用30年活了下来,建立起300年基业)
《 德川家康(全十三册)(他用30年活了下来,建立起300年基业) 》

售價:HK$ 918.9
新知文库·动人的北平
《 新知文库·动人的北平 》

售價:HK$ 34.3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1.8
《人性思维:人性的底层逻辑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看透人性。》
+

HK$ 60.8
《教练式父母:给孩子大一号的爱》
+

HK$ 83.5
《何以为父:影响彼此一生的父子关系》
+

HK$ 47.5
《我们内心的冲突》
+

HK$ 66.1
《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

HK$ 60.8
《墨菲定律(精装纪念版)》
編輯推薦:
控制情绪犹如驾驭一匹烈马,需要技巧、耐心和勇气,更需要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本套手册为您提供系统的关于情绪管理的知识。
內容簡介:
本套手册是浙江省诸暨市总工会“情绪管理师”岗前培训的教材,由十个相对独立的专题式分册构成,这十个专题分别为压力与情绪、常见异常情绪的识别与应对、危机干预、认识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学、情绪与社会交往、婚姻与家庭、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职场中的情绪管理、个人成长与职业赋能。这些专题包括与情绪和情绪管理有关的基本知识和领域知识,通过学习,情绪管理师可以迅速掌握基本的情绪调节知识和技巧。本套手册还适用于普通读者阅读,以了解情绪管理知识。
關於作者:
周卓平,浙江省诸暨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一直致力于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构建“源头参与、基层自治、就地化解”的工会基层治理新模式,积极构建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研究情绪管理在工作、生活、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身心减压舱取得浙江省工业新产品认定,主要负责起草了《职工情绪管理服务站建设和服务规范》的地方性技术规范。
蒋柯,心理学博士,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教授、应用心理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单位专业负责人。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推理与决策的认知行为特征、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与认知逻辑、心灵哲学、进化心理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jiaoyubu 项目以及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0余部。
目錄
第一册《压力与情绪》目录
情绪是什么
解码情绪 3
情绪的来源 6
内源性情绪与心理疾病 9
小结 10
反思·实践·探究10
情绪体验
情绪与需要、动机和行动的关系概述 15
情绪与需要的关系 16
情绪与行动的关系 17
情绪与动机的关系 18
小结 21
反思·实践·探究 22
理解情绪的两个维度
情绪的两个维度 27
情绪的四象限与情绪调节 29
小结 33
反思·实践·探究 34
情绪调节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37
感性与理性二维视角下的人格类型 39
情绪调节的方法 40
小结 44
反思·实践·探究 44
情绪表达与掩饰
情绪和情绪表达 49
情绪识别的重要性 56
判断情绪状态 59
小结 62
反思·实践·探究 63
情绪的发展
情绪起源的未解之谜 67
情绪发展阶段 70
生命早期的情绪发展任务:建立依恋关系 72
依恋风格 75
小结 80
反思·实践·探究 80
情绪的社会化发展
儿童的社会性参照与情绪发展 85
情绪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90
社会经验与学习对情绪发展的影响 93
小结 96
反思·实践·探究 96
青春期情绪发展
青春期情绪发展的挑战与变化 101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建议 106
小结 110
反思·实践·探究 110
情绪与健康
情绪的动机功能 115
情绪与健康关系的五个主题 118
情绪障碍的产生 126
小结 133
反思·实践·探究 133
第二册 常见异常情绪的识别与应对
抑郁的识别
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和抑郁症 3
抑郁障碍的定义、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 5
抑郁症的特殊类型 8
小结 25
反思·实践·探究 25
抑郁和躁狂的应对
药物治疗 30
其他治疗方法 32
心理治疗 35
小结 42
反思 · 实践 · 探究 43
焦虑问题的识别
焦虑、抑郁和恐惧 48
焦虑障碍 53
小结 74
反思 · 实践 · 探究 76
焦虑问题的应对
焦虑产生的原因 79
焦虑问题的治疗 81
焦虑问题的调节 84
小结 92
反思 · 实践 · 探究 93
与情绪相关的行为问题的识别和应对
与情绪相关的攻击行为 97
对立违抗障碍 100
间歇性暴怒障碍 104
其他与情绪相关的行为问题 107
小结 112
反思 · 实践 · 探究 112
与情绪相关的人格障碍的识别和应对
A类人格障碍 118
B类人格障碍 125
C类人格障碍 133
与情绪相关的人格障碍的应对 139
小结 140
反思 · 实践 · 探究 142
第三册《危机干预》目录
认识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的表现 5
心理危机的分类 8
心理危机的特征 15
小结 21
反思·实践·探究 21
心理危机评估
心理危机的判断标准 28
心理危机形成的四个阶段 29
小结 39
反思·实践·探究 39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模式 43
心理危机二线干预模式 47
小结 57
反思·实践·探究 57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
应注意的事项 61
应遵守的原则 62
可选择的方法 62
危机救助人员的自我保护 76
小结 77
反思·实践·探究 77
常见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躯体疾病与心理健康 81
婚姻关系 84
亲人死亡 86
破产或重大经济损失 88
重要考试失败 89
小结 90
反思·实践·探究 90
重大应激事件下的身心反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激影响 96
重大应激事件的身心反应 98
应激反应的“双刃”效应 99
不容忽视的“后”心理健康话题——创伤后应激障碍 102
小结 107
反思·实践·探究 107
理解哀伤
请允许自己悲伤 111
为何迟迟走不出哀伤 114
如何度过哀伤 115
小结 118
危机干预
反思·实践·探究 118
如何发现身边人的危机信号
关注:心理危机的七个迹象 123
应对:我们可以做很多 131
小结 138
反思 · 实践 · 探究 138
哪些话可能挽留一颗绝望的心
可以做些什么 144
应注意的事项:十个“不” 150
不讲“心灵鸡汤”,少打“鸡血” 151
小结 154
反思·实践·探究 154
危机干预者的自我关照
自我关照的必要性 159
自我关照的方法 161
小结 165
反思·实践·探究 166
第四册《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目录
认识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定义 3
心理健康的水平 4
理想的心理健康标准 6
小结 10
反思 · 实践 · 探究 11
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分类
心理困扰与心理障碍 15
精神疾病 17
小结 23
反思·实践·探究 23
精神障碍的病因
遗传因素 27
环境因素 29
心理因素 30
小结 30
反思·实践·探究 30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37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与预后 45
小结 47
反思·实践·探究 47
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 54
抑郁障碍的诊断要点 55
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分析及病因 56
抑郁障碍的干预与治疗 58
自杀 59
小结 60
反思·实践·探究 61
双相及相关障碍
躁狂发作 65
双相障碍 67
小结 68
反思·实践·探究 69
焦虑障碍
恐惧症 73
惊恐障碍 78
广泛性焦虑障碍 81
小结 86
反思·实践·探究 86
强迫障碍
强迫症状 91
强迫症 94
小结 97
反思·实践·探究 98
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 101
神经性贪食 104
小结 109
反思·实践·探究 109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114
创伤后应激障碍 118
适应障碍 126
三类障碍的异同 129
小结 130
反思·实践·探究 130
分离及转换障碍
转换障碍 138
分离障碍 138
小结 140
反思·实践·探究 140
第五册《积极心理学》目录
走进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起源 3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6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8
积极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9
小结 10
反思·实践·探究 11
幸福汉堡模型
第一种:虚无主义型 17
第二种:享乐主义型 18
第三种:忙碌奔波型 19
第四种:感悟幸福型 20
小结 22
反思·实践·探究 22
自我控制力
不同时期的自我控制力 28
影响因素 30
训练方法 31
小结 38
反思·实践·探究 38
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42
心理资本的内涵和作用 44
心理资本的培养 46
“HERO”理论 47
小结 49
反思·实践·探究 50
心理资本的测量
自我报告法 56
观察法或专家评价法 57
对结果变量的测量 57
小结 61
反思·实践·探究 61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66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71
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75
小结 82
反思·实践·探究 82
乐观
乐观理论 89
培养乐观的方法 95
小结 100
反思·实践·探究 100
希望
希望的定义和内涵 105
建立希望的方法 108
小结 111
反思·实践·探究 111
自尊
自尊的定义、影响因素和构成 115
建立自尊的方式 121
小结 129
反思·实践·探究 129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情绪管理
表情的含义 133
基本情绪 137
情绪的功能 139
情绪调节策略 143
小结 149
反思·实践·探究 149
第六册《情绪与社会交往》目录
认识情绪
情绪的本质 4
情绪的周期性 7
情绪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8
小结 13
反思·实践·探究 14
认识情商和情绪弹性
什么是情商 17
情商的内涵 20
情商的培养与提高 23
什么是情绪弹性 26
情商与情绪弹性 29
小结 30
反思·实践·探究 31
情绪管理
什么是情绪管理 35
情绪管理的分类 35
情绪管理的作用 38
情绪管理的方法 43
小结 49
反思·实践·探究 49
负面情绪的认知与管理
什么是负面情绪 53
焦虑 53
愤怒 60
嫉妒 68
抑郁 72
小结 84
反思 · 实践 · 探究 85
缓解情绪压力的法则
拒绝完美主义,允许自己不完美 89
睡眠能缓解压力和情绪吗 97
运动的拯救 103
屏蔽身边的负能量 107
小结 113
反思·实践·探究 113
第七册《婚姻与家庭》目录
解密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的内涵 3
生活中的情感依恋风格 7
安全亲密关系的法则 15
小结 20
反思·实践·探究 21
婚姻幸福的奥秘
什么是婚姻 25
评估婚姻现实的六个维度 28
婚姻中的沟通技巧 33
“性福”生活的秘密 44
追求幸福婚姻的方法 51
小结 62
反思·实践·探究 63
平衡家庭关系
家庭安位的重要性 67
婆媳难题的解答策略 68
有温度的亲子沟通 74
构建家庭的边界感 84
小结 93
反思·实践·探究 93
家庭暴力与应对
家庭暴力 97
情感勒索 104
SOS策略 115
小结 120
反思·实践·探究 120
第八册《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目录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认识亲子关系 3
亲子关系的类型 6
和谐亲子关系的表现 9
小结 16
反思·实践·探究 16
父母的过度焦虑是亲子关系的最大“杀手”
认识父母的过度焦虑 21
父母过度焦虑的原因 22
父母过度焦虑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30
小结 38
反思·实践·探究 38
尊重与信任是和谐亲子关系的前提
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 43
好关系源于彼此的信任 53
小结 62
反思·实践·探究 62
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是亲子关系的保障
母子依恋: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67
父亲在场:不可或缺的父爱 77
夫妻关系:给孩子爱的港湾 85
小结 89
反思·实践·探究 89
有效的沟通让亲子关系更有温度
倾听:沟通的“起跑线” 93
共情:沟通的“连接器” 102
夸奖:沟通的“润滑剂” 108
小结 116
反思·实践·探究 117
第九册《职场中的情绪管理》目录
职场中的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的含义 3
职场中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4
情绪管理的相关理论 11
小结 15
反思·实践·探究 15
职场中情绪问题的共性与特性
职场中情绪问题的共性 19
职场中情绪问题的特性 26
小结 28
反思·实践·探究 29
自我情绪的识别与应对
情绪的自我意识 33
识别情绪状态 36
了解自我情绪风格 46
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与技巧 47
小结 66
反思·实践·探究 67
他人情绪的识别与应对
正确识别他人情绪的影响因素 71
正确识别他人情绪 79
应对他人情绪的方法 86
小结 102
反思·实践·探究 103
职业情景中的情绪调节案例
公交车司机面临的主要工作挑战与
情绪问题 107
医护人员面临的主要工作挑战与情绪问题 120
警察面临的主要工作挑战与情绪问题 131
公务员面临的主要工作挑战与情绪问题 141
同行、上下级之间遇到的情绪问题 152
小结 172
反思·实践·探究 172
第十册《个人成长与职业赋能》目录
认识自己的情绪
情绪觉察 3
情绪的表现风格 6
如何管理愤怒 11
小结 19
反思·实践·探究 19
走进高品质情绪
高情绪能力的特征 23
情绪管理的四要素 26
增强情绪弹性 32
小结 39
反思·实践·探究 40
拥抱真实的自己
寻找真实的自己 43
疗愈坏情绪 53
缓解压力 61
小结 69
反思·实践·探究 69
平衡工作与生活
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73
养成“五心”的工作心态 77
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90
小结 94
反思·实践·探究 95
破译幸福密码
幸福的五大误区 99
寻找生活的意义 114
提升幸福感从学会感恩开始 120
高心理资本的四个关键 125
小结 130
反思 · 实践 · 探究 130
內容試閱
序言
“枫桥经验”作为基层治理的民间试验,其时代意义得到了有效的总结和提炼,但应该如何在理论上论证“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在逻辑上的融贯性?如何实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性表达?社会治理表达了自上而下的应然逻辑,基层治理则表达了自下而上的实然逻辑。这两种思路如何在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中实现统一?在新时代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背景下,如何实现政府、社区、基层组织以及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联动机制?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在社会治理理论建构的基础上,运用应然逻辑来理解“枫桥经验”的历史内涵,运用实然逻辑来解释基层治理的实际问题,以情绪调节为切入点,以矛盾调解为抓手,构建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基层治理的数智化工作模式。唯有如此,才能在理论研究中体现社会服务的职能,在社会服务中实现理论研究的价值。
一、“枫桥经验”的历史积累与现实担当
“枫桥经验”是浙江省诸暨市(原诸暨县)枫桥镇的干部群众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探索并实践的一种基层群众自治方略,在不同时代表达了不同的实践主题。1963年11月,毛泽东对“枫桥经验”作出批示,“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暨创新‘枫桥经验’大会”上指出了新时期践行“枫桥经验”的重要意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2022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2023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市枫桥镇,参观了枫桥经验陈列馆,再次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围绕“枫桥经验”的学术研究层出不穷,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知网检索结果,截至2023年6月,围绕“枫桥经验”的研究文章有3 500多篇。通过主题词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基层治理”等构成了“枫桥经验”研究的中心主题。同时,“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创新”等主题也逐渐增加。这些研究体现了“枫桥经验”群众路线的历史传承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一套结合数智化技术,构建全民参与、全天候守护的群防、群治的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模型已经初步建立。
二、社会治理的应然逻辑与“枫桥经验”实然逻辑的逻辑环路
关于“治理”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时任德国总理勃兰特(Willy Brandt)发起倡议成立了“全球治理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社会治理”(social governance)替代“社会管理”(social management),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从传统的一元、线性的管理模式向多元、系统化治理范式转变的巨大决心”。
国内其他学者进一步指出,社会治理是党和政府、各种社会组织、公民等多种主体在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为实现公共利益,围绕社会事务管理而发生的博弈、协商、合作等互动过程,包括治理理论、治理技术和治理手段等多层面的统一。
相应地,基层治理的实践凸显了心理学转向与数智化赋能的新时代特征。心理学介入基层治理的研究与实践,助力了基层治理实践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发挥了心理学的学科优势和咨政建言的智库作用。数智化赋能通过协同化、平台化、规范化和安全化发展的实施框架,促进了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使基层治理的效能得到提升。
通过文献检索与实践调研,我们发现,在社会治理的理论阐述与基层治理实践之间存在两套独立的逻辑体系:自上而下的社会治理的应然逻辑,自下而上的基层治理的实然逻辑。
社会治理的应然逻辑体现了自上而下的从认知到实践的政策引领路径:第一,社会治理的战略目标是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二,社会治理的工作方略是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第三,通过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平台,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基层治理的实然逻辑则表现为基于数智化技术的基层人际调解实现策略:第一,“枫桥经验”是社会治理的基层实践模式;第二,基层治理的核心内容是矛盾调解;第三,及时调节当事人的情绪是化解矛盾的关键;第四,数智化技术可以促进实际情景中情绪调节功能的实现。
以往的理论研究与基层治理实践往往存在这样一些问题。首先,在研究层面,没有形成从社会治理到“枫桥经验”的逻辑闭环。围绕社会治理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政策、法律问题,采取自上而下的应然逻辑视角,缺少自下而上的实然逻辑的考量;对“枫桥经验”的研究则更多聚焦于行政工作和具体措施,缺少自上而下的应然逻辑的理论引领。其次,在实践层面,研究机构、企业与政府三方主体常常各自为政,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合作。这使得:(1) 理论研究的问题导向不明确,不能满足政府的需求;(2)社会服务缺少理论支撑,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3)基层组织没有有效落实和充分实现政府的工作目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探索一条贯通从社会治理的应然逻辑到基层治理的实然逻辑的理论与实践的闭环路径,诸暨市总工会会同高校和企业,构建一个三方联动的基层治理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作为研究机构的高校运用应然逻辑来阐释“枫桥经验”的历史内涵;在实然逻辑的实践进路上,作为基层治理实践机构的企业以情绪调节为切入点,以矛盾调解为抓手,开发数智化技术辅助的情绪调节系统,构建数智化基层治理工作模式。在理论研究中体现社会服务的职能,在社会服务中实现理论研究的价值。在这个三方联动的平台上,我们计划落实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目标。
第一,在概念、目标、方法和实践四个层次上,融合了社会治理的应然逻辑与基层治理的实然逻辑,将自上而下的理论引领与自下而上的实践路径有机结合,形成逻辑闭环。循环一通过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满足普通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的需求;循环二适用于“信访办”“矛盾调解中心”等场景,用于化解实际矛盾;循环三进行基层治理实践的理论提升。
第二,联合政府、高校和企业等资源,形成“政策解读、理论研究与产品开发”的协同,实现“产学研循环迭代模式”。在新时代数智化背景下来考察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基层治理联动机制,形成多元互动的立体研究格局,突破之前研究的单向度局限。
第三,以情绪调节为技术切入点,创建一种具有现场针对性的矛盾调解程序。根据公安系统的统计数据,80%的治安刑事案件都源于当事人过激情绪引发的冲动行为。本研究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采集、判读和监控方面的优势,及时开展数智化情绪调节,在基层工作现场及时识别和化解矛盾。
三、建构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
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将通过三个层次的工作循环来建立社会治理的应然逻辑与基层治理的实然逻辑之间的联结。
“循环一”探索个体情绪与认知、情绪与健康的社会心理机制,开发数智化情绪调节产品,探索通过大数据与信息化技术助力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实然途径。“循环二”探索基层治理的实际工作在社会治理总体目标中的现实意义,考察基层治理现实状况,解读矛盾调解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然逻辑;界定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提高生活品质的实然举措。“循环三”实现基层治理实践的理论提升,梳理“枫桥经验”的历史内涵及其与时俱进的演化进程,解析新时期“枫桥经验”的智慧化进展。三个循环以数智化情绪调节为切入点,以矛盾调解为抓手,实现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即通过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合作,形成“研究—产品—服务”的循环迭代,达成社会治理中多元主体在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基础上,为实现公共利益,围绕社会事务管理而发生的合作互动,包括理论研究、产品开发和基层治理实践等多种内容的统一。
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联合了政府、高校和企业的资源,构建了一个综合政策引领、研究指导与社会服务的互动共建平台。基于这个平台,通过四个工作系统实现理论研究与社会服务的统一。四个工作系统在逻辑上有先后顺序,在时间上同步开展,其中从系统一到系统三构成了一个自身迭代与升级的循环。社会服务是这个循环的核心内涵。
系统一,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建设。开发并建设“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的A、B、C三级“情绪管理服务站”,制订三级站点的技术标准、工作内容与责任界定;广泛收集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数据;通过“情绪管理服务站”向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系统二,数据分析与问题呈现。对“情绪管理服务站”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与分析处理,用于科学研究;向政府、社会治理管理者呈现心理健康地图或情绪地图,辅助政府决策;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心理健康科普,培养公众的健康素养;面向个人呈现个人心理体检报告。
系统三,人员培训与社会服务。基于系统二的数据,实现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的迭代与升级;开发培训课程以及评价标准,进行情绪管理师的培训与考核;制订情绪管理师的资质认证与从业管理标准;情绪管理师在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的辅助下开展智慧化的社会心理服务。
系统四,成果输出。形成课题的最终成果,包括教材、专著、研究报告、论文以及专利等。
诸暨市总工会联合省内知名高校以及地方企业,共同搭建了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以诸暨市为落脚点,在政府机关、高校等单位开设了试点工作站,面向社会开展及时性、智能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通过试点工作站,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尝试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突破传统的政府购买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单向输送形式,通过“研究—产品—服务”循环迭代的模式,探索一条贯通基础理论研究、产品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实践路径。第二,通过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建立心理健康大数据系统。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大数据实现全网接入,全面反映当地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施政参考。第三,把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做成全国样板,形成可以复制的标准化运行模式。
这项工作的筹备从2019年开始。目前已经完成的前期工作有:(1)“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的理论建构;(2)与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企业联合开展情绪管理师的培训,已经完成158名学员的培训与考核;(3)与协作单位共同开发的“情绪调节舱”通过省级新产品论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经投入量产;(4)三级“情绪管理服务站”的组织架构搭建完成,在法院、工会等机构中开始运行。
我们预期,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进入常规化工作以后,可以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全面描绘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绘制心理健康地图,为社会治理提供全域数据;建立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的技术架构,开发适应国情、民情和市场需求的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培训情绪管理师,并形成考核标准与管理制度;形成标准化的、可复制的“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四、情绪管理师培训手册
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的建构与工作的核心环节是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第一,这是技术与人员能力结合的必然要求。虽然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高度依赖技术,但技术的有效应用和服务质量的保证最终取决于情绪管理师的专业能力和技术熟练度。因此,对情绪管理师进行系统培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步骤。
第二,这是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服务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绪管理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通过培训,可以确保情绪管理师掌握最新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术,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整体质量。
第三,这是心理健康服务的适应性与灵活性的要求。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需要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技术和服务需求。培训可以帮助员工适应这些变化,使他们能够有效利用新技术和方法。
第四,这是基层治理体系创新与发展的要求。情绪管理师的培训与管理不仅是提升当前服务质量的手段,也是推动整个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创新与发展的驱动力。只有情绪管理师不断学习和成长,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才能不断优化和进步。
第五,这是社会治理伦理保障与合规性的要求。在心理健康领域,尤其是涉及数据和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时,遵守伦理标准和法规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情绪管理师进行培训和管理,可以确保情绪管理师在工作中遵循正确的伦理准则和法律要求。
总而言之,情绪管理师的培训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质量,使得情绪管理师能够更有效地帮助个体处理情绪问题,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幸福感,而且还可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需求。随着心理健康服务趋向数智化,情绪管理师必须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对个人而言,培训是提升专业技能和拓宽职业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和新的心理健康挑战的出现,情绪管理师通过培训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提供适应时代需求的心理健康服务。
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是,我国接受过心理学专业知识训练、具备专业心理学技能的人才严重匮乏。为了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将非专业背景的人员培养成合格的情绪管理师,培训必须具备一系列关键特征。首先,培训内容必须高效且聚焦,专注于关键技能和知识,尤其是实际的情绪管理技巧、基本心理健康知识及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的使用。其次,培训应采用模块化和逐步学习的方法,分阶段介绍不同的内容,以便学习者能够有效吸收并应用这些知识。再次,培训必须注重实践导向,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通过模拟练习和角色扮演等手段,让学习者在安全环境中练习所学。最后,加强互动和提供反馈也是培训的关键。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活动,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并为其提供及时的反馈以加强学习效果。线上视频课程对于忙碌的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它为学习者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培训后的持续支持和资源提供,如线上论坛和定期进修课程,有助于学习者持续更新技能和知识。此外,培训还必须特别强调伦理和隐私的重要性,确保所有学习者都能理解并遵守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专业标准。通过这样全面且细致的培训,我们能够高效地培养出能在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情绪管理师。
为了实现这样的培训目标,我们组织专业人员编撰了这套用于培训情绪管理师的《做情绪的主人—情绪管理与健康指导手册》。我们希望这套指导手册能够体现以下两个学术理念。
第一,从社会治理研究角度来看,情绪管理师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与实践者。他们的工作体现了从应然逻辑和实然逻辑两条路径解析社会治理政策与基层治理实践之间的技术性区分与逻辑勾连。在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的助力下,情绪管理师的工作将社会治理中多元主体之间复杂互动的方式串联成完整的逻辑环路,为从个体行为研究介入政府施领研究提供了可能的理论与技术路径。
第二,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情绪管理师的工作体现了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的实现路径。这就是将人群的多种行为模式进行了数理—逻辑化表征,为个体行为研究联通群体行为研究提供可能的技术路径。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助力下的情绪管理,意味着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技术化解释,也就是将人的心理与行为看作在社会背景下展开的一系列逻辑运算;异常的心理与行为表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的底层认知机制与逻辑计算模型有偏差。因此,纠正个体的底层认知机制和逻辑计算模型就可以实现对个体异常行为的矫治。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对情绪管理师的工作性质进行了模块化设计。相应地,我们为每一个模块编写一本指导手册,这就形成《做情绪的主人—情绪管理与健康指导手册》的基本架构。这套指导手册一共十册,分别对应十个模块,讨论情绪管理师培训与工作中最可能遇到的十个典型主题。每一册都遵循统一的编写体例,除了理论叙述的正文内容之外,还设计了“知识卡”“小贴士”等知识点和技术提示的内容。在章节排列方面,我们充分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通过适当调整段落,减少阅读者的认知负荷。在版面设计方面,每一页刻意留白,启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及时做批注或笔记;每一册书对应4课时线下培训,以及8—10个视频课程,每个视频课程时长约15分钟。书与视频课程一起构成了具有新时代特征的融媒体。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给读者创造一种全新的、轻松的阅读体验。
在《做情绪的主人—情绪管理与健康指导手册》这套书中,十个模块即十册内容的组织逻辑体现了从基础知识到专业技能、从理论探索到实际应用的连续性。初始模块如第一册《压力与情绪》和第二册《常见异常情绪的识别与应对》着重于建立基本的情绪管理理论框架和技能,为读者提供心理健康的初步认识。随着内容的深入,第三册《危机干预》和第四册《认识心理疾病》开始聚焦于更具挑战性和专业性的主题,加深了对复杂情绪状态和心理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中后期的模块如第五册《积极心理学》、第六册《情绪与社会交往》和第七册《婚姻与家庭》转向具体的社会情境,探讨情绪管理在个人生活领域的实际应用,使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此外,这套指导手册特别强调个人与社会角色的平衡。例如,第八册《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第九册《职场中的情绪管理》,不仅关注个人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还关注家庭和职业环境中的有效交流与应对策略。第十册《个人成长与职业赋能》则聚焦于情绪管理师自身的持续学习和职业发展,强调了情绪管理作为一种持续的成长和学习的过程。这套指导手册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可以为情绪管理师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还可以为情绪管理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长远发展提供帮助。
《做情绪的主人—情绪管理与健康指导手册》的编撰团队是一群拥有丰富心理学研究和教学经验的专家。他们有的在高校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有的承担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管理职责,还有的在企业、医院以及专业咨询培训机构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专家的学历层次高、专业知识深厚,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一定能为读者提供既科学又实用的指导。
编撰者编写的内容不仅体现了他们精深的心理学学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还体现了他们对提升公众心理健康水平的深切承诺。无论是在高校和医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还是在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从事管理和实践工作,这些编撰者编写的内容展现了他们在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领域的专业性和创新能力。他们的专业背景和综合实力确保了这套指导手册内容的广泛性和多元性,使其能够覆盖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
我们还想再一次强调的是,《做情绪的主人—情绪管理与健康指导手册》的编撰与出版,体现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创新,即在政府、高校与企业三方联动的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平台上,尝试基层治理的创新。这种尝试既体现了政府的政策引领,又夯实了基层的实践基础,充分利用政府、高校和企业的相关资源,紧密联结研究、产品、社会服务等各环节,通过产品的社会应用反过来赋能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形成“研究—产品—服务”循环迭代的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这套指导手册总主编周卓平、蒋柯;副总主编陈莉、孙雨圻、唐鸣。全十册,各册编撰者:第一册是黄睿智、蒋柯;第二册是谢晓丹;第三册是王志琳;第四册是王啸天、沈慧清;第五册是孙雨圻、朱莎莎;第六册是孙雨圻、胡可;第七册是陈莉、邹洋;第八册是梅思佳;第九册是林春婷、胥良、刘鸿娇;第十册是陈莉、邹洋。每一册的编撰者除了编撰书稿之外,还录制了视频课程。在编撰书稿和录制视频课程的过程中,刘小月、梁琪参与PPT的制作和统稿等工作。这套指导手册由孙雨圻统稿,视频课程由陈莉统稿。
最后,感谢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王蕾女士、谢冬华主任为书稿写作提出宝贵意见,以及在编校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
编 者
2023年11月16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