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浦东海派文化论丛

書城自編碼: 401374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地域文化
作者: 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史办公室、上海市浦东新区地方志办公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620243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1.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舌尖上的中国: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生活养生)
《 舌尖上的中国: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生活养生) 》

售價:HK$ 51.8
相泽沙呼作品集(心灵侦探城塚翡翠+城塚翡翠倒叙集)(共2册)
《 相泽沙呼作品集(心灵侦探城塚翡翠+城塚翡翠倒叙集)(共2册) 》

售價:HK$ 204.7
食光中的论语——孔府菜的美味秘境
《 食光中的论语——孔府菜的美味秘境 》

售價:HK$ 78.2
全球价值链测度理论、方法与应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 全球价值链测度理论、方法与应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

售價:HK$ 172.5
神秘文化与先秦两汉诗学
《 神秘文化与先秦两汉诗学 》

售價:HK$ 148.4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南:理论·方法·案例
《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南:理论·方法·案例 》

售價:HK$ 147.2
俾斯麦与德意志崛起(牛津大学课堂讲义,带你重新审视俾斯麦与德国近代史!德裔英国历史学家埃里克·埃克,用全新的视角,重新为你解读德意志统一的神话!世界历史)
《 俾斯麦与德意志崛起(牛津大学课堂讲义,带你重新审视俾斯麦与德国近代史!德裔英国历史学家埃里克·埃克,用全新的视角,重新为你解读德意志统一的神话!世界历史) 》

售價:HK$ 68.8
现代工笔重彩画技法解析
《 现代工笔重彩画技法解析 》

售價:HK$ 102.4

 

編輯推薦: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基石。《浦东海派文化论丛》汇集了一批史志、档案专家和文史爱好者的研究成果,分为掌故旧闻、传统产业、聚落民俗、文脉绵长四个篇章,对海派文化进行了多角度解读和诠释,旨在带领读者领略海派文化魅力,打造海派文化品牌。
內容簡介:
《浦东海派文化论丛》汇集了一批史志、档案专家和文史爱好者的研究成果,分为掌故旧闻、传统产业、聚落民俗、文脉绵长四个篇章,对海派文化进行了多角度解读和诠释,旨在带领读者领略海派文化魅力,打造海派文化品牌。
關於作者:
主编龙鸿彬,在浦东党史办工作多年,熟悉浦东党史、浦东海派文化,史料丰富、权威。文章作者绝大多数都是多年工作在地方史志、档案方面的专家和文史爱好者。书稿由浦东新区地方治办公室、浦东新区党史办编,执行主编:龙鸿彬。
目錄
序 浦东与早期海派文化散记 / 柴志光1
第一部分 掌故旧闻
首创浦东同乡会 / 吟 文
高桥海滨浴场往事:沪上海滨浴场梦 / 周向雨
浦东城市近代化进程中的璀璨一页
——童世亨与他创办的浦电 / 施 雯
穆湘瑶的大桥梦到铁路情 / 柳和城
陈桂春与百年浦东医院 / 施 雯
早期黄浦江港埠码头的发展 / 龙鸿彬
从《申报》中探寻浦江建桥之缘起 / 一 尹
高桥农村改进会创立始末 / 李楠君
第二部分 传统产业
江东妙境属川沙 钟灵毓秀凝匠心
——川沙手工业翘楚“三刀一针”掠影 / 姚 玲
外滩建筑群背后
——一群走出田野的浦东川沙工匠 / 潘建龙
上海建筑界杰出代表杨斯盛 / 郭秉诚
营造起家房产发家的顾兰洲 / 张银根
浦东“大佬倌”雕砌老上海的天际线 / 陈茂生
金鸿翔和他创办的鸿翔时装公司 / 姚 玲
川沙人张焕英和他创办的“上海老饭店” / 姚 玲
精心培育结硕果
——聊一聊南汇水蜜桃 / 乔 漪
夏日炎炎 绿玉沁心甜
——聊一聊南汇西瓜 / 边 柘
高桥松饼“进城”记 / 周向雨
第三部分 聚落民俗
浦东地区过年习俗 / 顾锦标
志书中的浦东春节习俗 / 乔 漪
浦东民间婚嫁习俗 / 顾锦标
浦东传统七夕习俗 / 陈志强
浦东沿海特色的哭嫁歌 / 陈志强
张景乔与浦东天主教 / 闻 史
浦东历史上闻名的四座道教宫观 / 李文祺
乡味 乡愁 乡情 乡韵 / 黄 震
“浦东”名称出现年代新考 / 周敏法
古南汇嘴与新场繁华 / 孟 渊
新场地名与盐业文化初探 / 孟 渊
浦东特有的老地名:灶、团、墩 / 黄 川
第四部分 文脉绵长
近现代浦东报人 / 鹿 鸣
开创一代修志新风的民国《川沙县志》 / 张建明
从浦东走来的流行音乐大师陈歌辛 / 黄玉昌
海派书画与浦东书画家 / 徐文昶
行走在古诗词中的南汇 / 陈志强
春润浦江 年丰德韶
——纪念沪书表演艺术家施春年先生 / 管鑫杰
浦东童谣 / 一 尹
其土·其噱·其糯
——浦东非遗的方言特色之我见 / 张 坚
诗性风土志 上海竹枝词
——从馆藏两书看上海的竹枝词文化 / 夏晓平
后记
內容試閱


浦东与早期海派文化散记
海派文化有一特点,不固守于一法,不禁锢思想,不断创新求发展。唯有思想的解放,才能突破陈法而获得新发展。

过往人们对新事物或新风尚,称为时髦。早期,浦东近靠大都市,浦西的时髦之风对浦东的影响力是很强的。浦西的新事物、新风尚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有时一种时髦刚由浦东人仿而行之,浦西则又有新的“花样”出现了。浦东有一首歌谣叫《学时髦》,十分形象地描述了这种现象。歌谣云:“乡下姑娘要学上海样,学死学煞学不像。学来稍有瞎相像,上海已经换花样。”
海派文化在浦东的传播是潜移默化的。一种新时尚刚兴起时,大家会感觉新奇,到大多数人接受了,就习以为常了。上海一些区域中有大量的外国侨民,他们的日常生活里都会用到一种叫“花边”的家具装饰品,后来富裕的中国人家庭也用之,需求量一时大增,而此物的生产加工也随之一时在浦东兴起,随之浦东也有极少数人家开始使用此装饰品。黄炎培主纂的《川沙县志》第十四卷《方俗志》中记载云:“毛巾而外,厥惟花边,俗称做花。最盛时,全境一年间,工资几及百万圆。女工每人每日二三角、四五角不等。”这种装饰品除销售市区外,还出口海外。20世纪70年代在川沙县有关乡镇还有手工制作花边的,称之“做网花”。
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在上海市区,而其对浦东的影响或者说传播,有一个很重要的桥梁起着作用,那就是人员的流动。那时,浦东人在上海市区打工谋生者有几万人。黄炎培主纂的《川沙县志》记载道:“壮强男子多往沪地习商,或习手艺,或从役于外国人家。”20世纪70年代,笔者所在的生产队,有50多户人家,当时有10余家的男主人(大多50余岁)在浦西市区工作,他们多是从十四五岁时就去浦西做学徒工。这是海派文化习俗传播到浦东地区的很重要的纽带之一,他们在礼拜天回家时多会带来许多浦西的新闻、浦西的物品,在衣着上也不免带有一点“洋气”,农村人称他们有“上海人派头”。这里所谓的“派头”,就是与众不同,这在当时相对闭塞的环境中,显得尤为凸出。在20世纪前50年间,浦东人在市区做工最多的是泥水匠、木匠,浦东人开设的营造厂有几十家,经商办实业的也很多。浦江两岸人员的流动十分频繁,渡口众多。浦东人也善于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组织了浦左同人会,后改名为浦东同乡会,集资组建上南、上川两家交通有限公司,建造了上南铁路、上川铁路,大大方便了城乡往来交通。交通的便利给海派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具有现代意义的学校、医院、公园、银行等也在浦东不断兴建。

海派文化对浦东人的衣、食、住、行、玩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使许多浦东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多少显示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上海人派头”。以住宅为例,在浦东地区几乎每个集镇都有着中西合璧式的民居建筑,在大市镇如高桥镇、周浦镇等镇上这种建筑均有10多处,县城里这类建筑也不少,乡间也有零星分布,这些建于20世纪前50年间的民居,大多是由在浦西经营的浦东营造商及其他浦东商人在家乡建造的。这种别具一格的建筑物无不具有许多西洋建筑的元素,在传统的中国式建筑群中显得十分耀眼。仅笔者所在的一个小镇——顾路镇,这样的建筑就有4处,至今还保存有2处。高桥镇义王路1号的仰贤堂、西街160号的钟惠山宅院、钟家祠堂、杜家祠堂藏书楼、陆家嘴中心绿地陆家嘴东路15号的陈桂花春宅颍川小筑、川沙城操场街48号的陶桂松宅、北市街19号的丁家花园、康桥镇川周公路2607号的翊园、南汇城的潘氏宅、新场镇新大街283号的张氏宅、大团镇永春北路88弄28号的徐氏宅、周浦镇顾家宅弄66号的沈家宅院、川沙新镇大洪村杨家宅22号的唐家宅院、龚路老街东街20号的张贤生宅院、原钱仓路316号的吴氏宅院、泾南路50号的李氏宅院等,这些建筑可谓是海派建筑中的典型代表。
在这些建筑上我们可看到许多西洋建筑物的元素,如马赛克地坪、壁炉、外墙山花、仪门罗马立柱、贴面瓷砖、西式花玻璃等,原本属于西洋建筑中的工艺做法和建材,被运用到浦东的一些民居建筑上,这其实是西洋文化在中国建筑物上的一种体现。
浦东是建筑之乡,上海滩当时有三支建筑主力军:浦东、宁波、苏北,浦东以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位居其首,上海中心城区的优秀历史建筑中,有许多出自浦东建筑工匠。如王松云的王发记营造厂于1906年承建的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朱顺生的利源合记营造厂承建的大世界、麦琪公寓,顾兰洲的顾兰记营造厂承建的怡和洋行、太古洋行大楼、先施公司大厦、英国领事馆,陶桂松的陶桂记营造厂承建的永安公司新大楼(七重天)、外滩中国银行大楼、美琪电影院,江裕生的江裕记营造厂承建的外滩德国总会、华安大厦(现华侨饭店)、八仙桥青年会、衡山路美童公学、德华银行、谦和洋行,姚锦林的姚新记营造厂承建的法国总会、中孚银行大厦、中央造币厂,康金宝的新金记康号营造厂承建的中国银行大楼、五洲药房大厦,张毅的久记营造厂承建的中汇银行大楼、东方旅馆、大上海电影院,周瑞庭的周瑞记营造厂承建的礼查饭店、苏联领事馆、扬子大楼、新闻报馆,谢秉衡、张裕田、乐俊堂联办的裕昌泰营造厂承建的工部局大楼、亚细亚大楼、友利银行大楼、怡和洋行大楼,陆根泉的陆根记营造厂承建的南洋公学办公厅大楼、百乐门大楼,等等。浦东营造商还承建了大量的石库门住宅、工厂用房、政府办公大楼、桥梁等建筑工程。有人称之为“浦东鲁班造上海”。
浦东人在为大都市提供服务上也紧跟时尚的步伐,如浦东花木地区不少人种植花卉,四季不断向浦西市民提供各种鲜花;钦公塘一带的农户饲养奶牛,为浦西提供牛奶。这些现代化生活的物品需要,也为浦东人增加了经济收入来源。1932年,几位有经济实力的浦东人在高桥长江口边开设了海滨浴场,后由上海市有关机构管理,建为海滨健乐园,园内设有网球场、篮球场、划船池、海边浴场等,为浦西人士提供了一个消暑游泳、郊外健身游玩的好场所,到浦东海边去游泳,成为浦西中产有闲市民的一项时髦活动,演艺界一批名人也纷纷到高桥游玩。为方便游客,在交通上有专门渡轮和公共汽车接送,还修筑了一条从黄浦江高桥轮渡码头至海滨浴场的公路——海高路,游客从外滩铜人码头乘渡轮至高桥码头,再坐汽车至海滨浴场,浴场设有饭店、客房。1936年《申报》多次报道海滨健乐园的消息,还发表了游记《仲夏午之游》。有的旅游杂志为此还出版了专刊。《良友画刊》也发表了一组海滨浴场照片。

在海派文化对浦东不断影响的同时,浦东人对海派文化中的新事物的接受也十分敏捷,并且许多浦东人在海派文化氛围的营造中也不知不觉地担当了重要角色。如果说上海滩石库门民居、中西合璧式建筑物和众多的“洋房大楼”是海派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那么,浦东建筑工匠便是一支建造海派建筑的生力军,是海派文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海派文化起源于上海,它是由上海这块特定的环境区域和特定时代里形成并蔚为成一种独特的形态,它不仅有物质的基础支撑,而更多的是观念上的海纳百川和吸纳世界上一切文明的胸怀,是不断向现代化文明社会不断迈进过程中的一种社会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内容十分宽泛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先进文化。
在海派绘画中,浦东的钱慧安擅长人物、仕女,也作山水、花卉,画风气度饱满,静逸中透露和谐,用笔严谨工细,设色素雅华滋,他是豫园书画善会的首任会长,在海派绘画谱系中被尊为“班首”,著有《清溪画谱》。跟其学画者有沈心海、曹华、徐小仓、曹钟秀、石钟与、谢闲鸥等,有“钱派画家”之称。
出生于浦东周浦镇的王一亭,他不仅是一位大商人,更是一位书画家,他与吴昌硕结谊一生,是第二代海派画家中的重要人物。他在工商界也大名鼎鼎,同时又是一位慈善家。在海派书画家中有两位著名人物也与浦东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位是赵之谦,他与川沙城的金石学家沈树镛有着很深的友谊,两人间有着许多书信往来,探讨考证金石书法。赵之谦在诗、书、画、印上堪称大家。两人在北京居住期间,赵之谦为沈树镛刻治的印章就有20多方。沈树镛与赵之谦在书画鉴赏上有许多共同点。
另一位是黄宾虹。他与翻译家傅雷(1908—1966)有着20多年的交往。傅雷对黄宾虹的国画十分推崇,撰鉴赏评论,开画展宣传。傅雷在《观画答客问》中对黄宾虹的绘画造诣予以很高的评价。他说:“常人专宗一家,故形貌常同。黄氏兼采众长,已入化境,故家数无穷。常人足不出百里,日夕与古人一派一家相守;故一丘一壑,纯若七宝楼台,堆砌而成;或竟似益智图戏,东捡一山,西取一水,拼凑成幅。黄公则游山访古,阅数十寒暑;烟云雾霭,缭绕胸际,造化神奇,纳于腕底。故放笔为之,或收千里于咫尺,或图一隅为巨幛,或写暮霭,式状雨景,或咏春朝之明媚,或吟西山之秋爽:阴晴昼晦,随时而异;冲淡恬适,沉郁慷慨,因情而变。画面之不同,结构之多方,乃为不得不至之结果。《环流仙馆》与《虚白山衔璧月明》,《宋画多晦冥》与《三百八滩》,《鳞鳞低蹙》与《绝涧寒流》,莫不一轻一重,一浓一淡,一犷一纤,遥遥相对,宛如两极。”傅雷与黄宾虹还有许多通信论及绘画。傅雷的一位表妹顾飞拜黄宾虹为师学画,成为沪上女画家。黄宾虹还曾到浦东顾家观赏桃花。
民国时期上海滩曾一度流行的广告月份牌画十分引人注目,当时这也是一件非常时髦的事。它把绘画艺术与商业经营紧密结合起来,产生了良好的广告效应,而它的绘画艺术本身也是西洋画与中国画的一种成功的融合,由此而产出新的绘画艺术形式。因其目的是商业广告,画面迎合市民的喜好,是画家们需要把握的尺寸,从这一点来讲,广告月份牌画是十分亲民的。当时有一批著名的月份牌画家,他们也是中国最早的商业美术家。浦东的金梅生即是其中之佼佼者。他擅长画着中国戏装的美女。1931年他建立了自己的画室。
上海自开埠以后,中西文化不断相互交融,至20世纪初,海派文化的环境氛围已基本形成,吸引了一批美术家到上海定居生活和发展,一些留洋的美术青年也到上海,上海成为美术界的东方重镇。而浦东也走出了艾中信、江丰等一批重量级的美术家。

在海派文化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历史现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那便是上海的新闻报刊和图书出版业,在20世纪20、30、40年代可以称为十分繁荣。如以“趣味性”为特点的小报前后多达上千种,这些小报曾发表了数量可观的通俗文学作品。这些海派通俗文学作品十分受普通市民欢迎。其中,海派小说也分不同的读者群,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市民和处于底层的平民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上是有差异的,而小报的通俗性正适合平民的需求。海派通俗小说知名作家群中有两位浦东人。一位是王小逸,浦东川沙人,笔名有捉刀人、春水生、爱去生、何家支、乙未尘等。他在30多家小报上发表连载小说近百部,他自己也曾办过小报。1930年王小逸出版长篇小说《春水微波》。该小说曾在周瘦鹃创办的《紫罗兰》半月刊上连载。王小逸出版的小说还有《神秘之窟》《同功茧》《陌上花开》《明月谁家》《石榴红》《骚来女士外传》《姊妹淘》《歪嘴吹灯录》《野花香》《野来香》《王公馆》《众生相》等。
浦东另一位知名海派通俗小说作家是张舍我。张舍我的著作有《戏剧构造法》《短篇小说作法》《舍我小说集》《张舍我说集》等。他在1923年3月25日《最小》第13号上发表《什么叫做“礼拜六派”?》,3月29日又在《最小》第15号上发表《“礼拜六派”哪里去了?》。《最小》是一份创刊于1922年的文艺刊物,系两日刊。该刊以文章短小精悍而出名,深受读者喜爱。张舍我是“鸳鸯蝴蝶派”作家。该派有一份重要的刊物《礼拜六》,故又称“礼拜六派”。
20世纪前50年,在浦东区域内也办有多种报刊,如《川沙报》《川沙县公报》《川沙民报》《浦东报》《浦联报》《民声报》《民报》《川沙民众》《中山月刊》《浦东中学杂志》《东报》《新南汇报》《南汇民报》《浦东潮》《新浦东》等。在浦西由浦东人创办的报刊也有许多种,如李平书创办于1907年5月17日的日报《上海》,顾佛影创办于1924年6月7日的二日刊《显微镜》,张子恂、王小逸创办于1923年4月21日的旬刊《浦东旬刊》,蔡钓徒任主编、创办于1928年1月23日的三日刊《龙报》,孙寒冰创办于1937年的月刊《文摘》,傅雷创办于1945年9月30日的半月刊《新语》,王艮仲创办于1946年6月1日的半月刊《中建》,等等。浦东人在上海滩还创办有中医、建筑等方面的专业刊物。这些都说明浦东人始终有着积极创新、务实勤奋、认真精致、敢为人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海派文化的思想精髓。
有关浦东与早期海派文化的事和人还有很多,上述所列之事和人,只是笔者对早期海派文化的一种肤浅理解。对于浦东与早期海派文化的探讨和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以系统开展。其实,浦东与浦西仅一江之隔,浦东沿黄浦江地区早已是上海市区的组成部分,如从区域角度来研究海派文化,浦东地区无疑是一个重要区域。而浦东人对早期海派文化的形成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海派文化中的经商文化,浦东的“菜刀”与“剪刀”在上海滩可谓是家喻户晓。德兴馆的李林根、有“海派女装之王”之称的金鸿翔、棉纱大王穆藕初等,他们都对早期海派文化的形成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李平书、朱其昂、朱其诏、黄炎培等人物,也都可以从海派文化的角度去分析研究他们在上海滩的影响力和作用。

2023年秋于浦东有无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