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城市与影像

書城自編碼: 402793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影视/媒体艺术
作者: 莫常红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7855029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0.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语义学(下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语义学(下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156.4
迷人的珊瑚礁(迷人的科学丛书)
《 迷人的珊瑚礁(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24.2
夜幕之下.5:极恶都市
《 夜幕之下.5:极恶都市 》

售價:HK$ 63.3
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1843-1949)
《 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1843-1949) 》

售價:HK$ 147.2
暂别(邓安庆全新文集)
《 暂别(邓安庆全新文集) 》

售價:HK$ 89.7
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
《 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 》

售價:HK$ 78.2
超负荷的女性:看见内心的渴望与恐惧
《 超负荷的女性:看见内心的渴望与恐惧 》

售價:HK$ 67.9
数学史(第三版) 国际数学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名著
《 数学史(第三版) 国际数学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名著 》

售價:HK$ 181.7

 

編輯推薦:
* 以空间、影像、技术为切入点,考察城市电影中所折射的城市形象。
* 从城市电影、纪实历史、影像反思等维度,对城市文化、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进行剖析。
* 探讨电影反映城市的物质世界,聚焦电影揭示城市的品格和精神。
* 不局限于发掘影像与现实之间复杂幽微的关系,同时还关注观影者作为主体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
內容簡介:
电影诞生于城市,“持摄影机的人”举着现代化的器具,记录着城市的发展与变化,演绎着城市里的欲望、善恶与人性、人心。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影像提供了一个个可以切片剖析的文本,影像不仅展现城市“岩石”一般有形的建筑,还呈现“血气”一样无形的精神。城市电影为城市造像的同时,无所不在的影像媒介塑造着作为主体的人,塑造着现代社会。
關於作者:
莫常红,重庆忠县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副教授。曾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曾任北京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编审,编辑有“大家小书”“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剧本选”等丛书。著有《调查性纪录片研究》《并非单行道——纪录片拍摄者与被拍摄者关系透视》《食野之蘋》,拍摄有纪录长片《单向街变奏曲》《故乡的元素》。
目錄
上.编 城市电影与北京影像
城市电影的生产与传播
北京影像中的居住空间
影像书写的北京记忆与北京品格
老照片,旧京遗影
明信片上的老北京
画家笔下的北京风俗
刀刻出来的城市和大都会精神
中.编 纪实历史与影像功能
中国诗化纪录片的美学传统
一部影片背后的历史
影像塑造国家的形象
影像守望文学的故乡
影像参与儿童的教育
下.编 纪实类型与影像反思
纪实影像进入历史的方式
文献纪录片的历史维度
自我反射式纪录片对真实的构建与反思
自然纪录片中情的关涉与境的营造
互利还是两伤?
  ——人类学电影中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探讨
空间与技术背景下对身体在场的审视
后 记
內容試閱
自序
城市是母体.影像乃镜像
“每当我从这个角度看下去的时候,我就强烈地感觉到,城市是母体,而我们是生活在她的子宫里面。”在电影《疯狂的石头》的开头,摄影师谢小盟坐着索道俯瞰重庆,耍流氓般地和乘客之一的女人搭讪。从低矮破旧的平房到高耸亮丽的大厦,前后景均展现出一座山城独特的地势与空间,也留下了当代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深深烙印。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人类城市最初的形态,多是以构筑有棱堡形态防御体系的城墙作为城市的标志与界线。“一个定居点不论规模多大、地位多重要、治理多有序,但如果没有正式确定且闭合的城市,它就不能算作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城市。”aa 喜仁龙.北京的城墙与城门[M].邓可,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2.
然而,封建社会终结,工业革命肇兴,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了城市,此前高耸的城墙被夷平,封闭的界线也渐渐消失。
以钢筋水泥作为材料的建筑,给众多现代化的城市带来千篇一律的观感。在相对平坦的地区建设一座城市,怎样才能突出独特的个性?可识别性是凯文·林奇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他看来,路径、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构成元素;而最能予人以深刻印象的景观,莫过于独树一帜的标志。清晰的可识别的标志可以给人以安全感,可以增强人们内心体验的强度与深度。纽约的帝国大厦、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上海的东方明珠、北京的中国尊,就是人们从城市的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得见的标志,它们俨然成为一座城市精神的象征。
爬上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俯瞰城市,游客顿时就会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崇高感”。罗兰·巴尔特分析埃菲尔铁塔带来的变化与影响:“每一位铁塔的游览者都可于瞬息之间将一幅鸟瞰图景尽收眼底,这幅图景,向我们呈现的是被读解的世界,而不只是被觉察的世界,因此它相当于产生了一种新的景象感。”aa 巴尔特.埃菲尔铁塔[M].马尔丁,摄影.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
城市在人们脚下铺展开来,横陈着它内部的结构与脉络,这种“景象感”浪漫而神秘,需要被区分、被认识,重新与历史、记忆联系起来。
然而,只有少数幸运的人能够亲身前往,更多的普通大众只能借助传统的文字与绘画、现代化的摄影与摄像,去替代性地获取亲证带来的愉悦与满足。媒介生成的图案与影像,成为远程可视、跨越时空的“触媒”,协同想象去构造一个“模拟物”。它可能是最标准的身份证照,拥有最好的角度、恰切的光线和宜人的色彩;也可能带着刻板印象的偏见,选择性地遮蔽、选择性地呈现。这给一个街道、一片社区、一座城市塑造出截然不同的形象。
翻看书籍,点击鼠标,摁着遥控器,戴上VR眼镜,城市的影像就奔赴眼前,甚至宛若置身于城市繁华的街道。不夜城闪烁的霓虹灯,高速路奔驰的小轿车,云天里嗡嗡的无人机,堆积着居伊·德波所谓异化的景观,刷新着本雅明有关震惊的体验,更验证了海德格尔关于世界图像的断言:“从本质上看来,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bb 海德格尔.林中路(修订本)[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78.
探源这“图像”背后的生成机制(比如社会心理),考察反映的社会现实(例如人际关系、城市精神),追踪产生的传播效果(包括形塑的社会记忆),是艺术学的领域,也是传播学的工作,更是社会学研究、哲学思考不应忽视的场域。
从艺术学的角度而言,影像一开始就与城市结下不解之缘。电影诞生于城市,“持摄影机的人”举着现代化的器具,记录着城市的发展与变化,演绎着城市里的欲望、善恶与人性、人心。最早的城市影像《火车进站》《工厂大门》还是单镜头,记录了先进的交通工具和工业化图景;到《桥》《尼斯印象》《柏林:城市交响曲》,则回响着未来主义对大机器、工业化诗意的赞歌;而20世纪四五十年代崛起的黑色电影,像《马耳他之鹰》《日落大道》以及后续的《唐人街》《低俗小说》等,湿漉漉的街道,罪恶盈天的犯罪,宛如庞德的诗歌,在黑色的枝条上开放出黑色的花朵。至于科幻电影,像《大都会》《阿尔法城》《人工智能》《黑客帝国》《银翼杀手》等,则为观众展现了有关未来城市、未来生活的丰富
想象。
城市的地标也不约而同地进入了电影,在消费社会中召唤着观众的城市认同与城市归属,参与塑造城市的形象与城市的精神。同是帝国大厦,诺拉·埃夫隆的故事片《西雅图夜未眠》和安迪·沃霍尔的实验片《帝国大厦》反映出不同的艺术追求;而同样以双子塔为背景的《云中行走》和《走钢丝的人》,则真切地体现了故事片与纪录片的差异,并在双子塔于“9·11”事件倒塌之后都成为建筑本身影像式的纪念碑。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影像提供了一个个可以切片剖析的文本,影像不仅展现城市“岩石”一般有形的建筑,还呈现“血气”一样无形的精神。与广袤的乡村相比,城市更加紧凑,人口愈见密集,交通越发便利,社会分工与阶级分化也明显突出。对西美尔而言,城市是异质的,在带来便利和自由的同时,流动人口增多,在市场经济交换原则的
操控下,人与人之间是算计的、世故的、冷漠的,是陌生人一般的次级关系。而在这种社会关系中浸润的个人,摆脱不了人群中的偏执与寂寞,像诗人波德莱尔笔下孤独而沉思的漫游者,“从普遍的一致中汲取独特的迷醉。他很容易地置身于人群当中,尽尝狂热的享乐”aa 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M].亚丁,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42.

城市在增长,在不断翻新,有关城市的影像也在花样迭出,层层叠加。一方面,《城市之光》《小偷家族》中弥漫着人性的光辉,《柏林苍穹下》表现了天使对人间真情的迷恋,《触不可及》融汇了对残障人士跨越种族的博爱。另一方面,《巴黎屋檐下》则体现了人类对一纸金线的无穷追逐;《落水狗》的故事交织着邪恶与正义、忠诚与背叛;《搜索》反映了媒体的异化,以及消费社会对人性的诱惑;《开往春天的地铁》凸显出都市里的地铁承载着朦胧的爱情,更承载着难以拂却的忧伤。自然,更多的城市影像,无论是虚构还是纪实,无论是搭景拍摄还是采撷外景,都可能回应着现实城市区隔的空间与异质的人群,也并非黑白分明、判若鸿沟,而是展现了现代化都市海纳百川、拼贴杂糅的品格。
对城市的书写,对城市的镜像,已经数不胜数了。本书集中的十几篇文章,从版画到明信片,从故事片到纪录片,都是围绕城市影像与纪实影像展开的点滴思考。将之抛入这个缤纷的世界,在人潮人海中任其沉浮。茫茫人间,于千万人中遭逢一位朋友,于几十年里结缘一次邂逅,这就是城市可能赐给我们的命运。或许,它能够引得有心人偶一驻足,回眸,相视而笑。
是为序。
莫常红
2024年于北京回龙观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