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沈从文家事(极具民国范儿的大师私家掌故)

書城自編碼: 194179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文学家
作者: 刘红庆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307307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66/32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5.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Python推荐系统实战:基于深度学习、NLP和图算法的应用型推 荐系统
《 Python推荐系统实战:基于深度学习、NLP和图算法的应用型推 荐系统 》

售價:HK$ 113.9
尤斯伯恩儿童科普通识读物:这些工作太酷了
《 尤斯伯恩儿童科普通识读物:这些工作太酷了 》

售價:HK$ 66.7
暗黑历史书系·民族史诗(全6册,纸上纪录片,图文轻历史,探寻传奇背后的广阔世界。16开全彩印刷,200余幅精美图片)
《 暗黑历史书系·民族史诗(全6册,纸上纪录片,图文轻历史,探寻传奇背后的广阔世界。16开全彩印刷,200余幅精美图片) 》

售價:HK$ 538.2
从塞北到西域:重走沙漠古道
《 从塞北到西域:重走沙漠古道 》

售價:HK$ 124.2
近世社会的形成:宋代的士族与民间信仰(壹卷论世衡史系列)
《 近世社会的形成:宋代的士族与民间信仰(壹卷论世衡史系列) 》

售價:HK$ 112.7
丝绸之路十三人 : 从张骞到左宗棠
《 丝绸之路十三人 : 从张骞到左宗棠 》

售價:HK$ 89.7
推荐系统全链路设计:原理解读与业务实践
《 推荐系统全链路设计:原理解读与业务实践 》

售價:HK$ 113.9
病玫瑰:疾病与医学插画的艺术
《 病玫瑰:疾病与医学插画的艺术 》

售價:HK$ 227.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8.5
《 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
+

HK$ 125.8
《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平装)(109岁的周有光先生从未发表的长篇回忆录,资中筠、葛剑雄、易中天等众多学界名流鼎力推荐!) 》
+

HK$ 73.6
《 沈从文与我 》
+

HK$ 141.6
《 星星.月亮.太阳——胡适的情感世界(增订版。恋爱中的胡适,星星月亮的爱、恋、嗔、痴,第一本全面梳理胡适情感历程的著作) 》
+

HK$ 76.7
《 沈从文妙语录 》
編輯推薦:
沈从文长子沈龙朱首次披露沈家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一本真切、坦白的私家历史:自杀疑团、夫妻琐事、父子冲突、沈家与张家、荒唐的纪念……
□亲人为何误解却最终理解了大师的精神世界
□沈从文仅存于世的摄影作品,数十幅首发珍贵图片
內容簡介:
“听沈龙朱聊往事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他说的故事,有的是我知道的,有的是我隐约知道的,还有更多的细节是我从来不知道的。从细节中,呈现一个更微观的沈从文,恍惚是我命该如此的一个与沈从文的约定。”
学者谢泳说:这本书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记,也不是学院里的高头讲章,但我以为是近年沈从文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不仅有新材料,更有观察作家的新角度。沈从文的家事,过去虽有涉及,但本书最为全面也最细致。我想,本书可能会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本重要著作。
關於作者:
沈龙朱沈从文长子。1934年11月20日,生于北京府右街附近达子营。1957年被划为右派。1979年初,“右派”问题获得纠正。他在沈从文身边生活时间很长,参与《沈从文全集》编辑工作,对父母有独特的理解。
刘红庆
作家,1966年生于太行山。先后就读于晋中师专、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近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推广。著有《向天而歌》《佛心学侠》《侯宝林:江湖江山各半生》等。
目錄
第一辑 童年说趣
1、一家人四种话,还不包括黑话·爸爸妈妈被窝里最暖和
2、沈从文夸女孩子用“俏啵啵”·家里有禁书,不禁看
3、父亲在孩子面前“炫耀”自己勇敢
4、父亲在家里自嘲当年“狼狈相”
5、父亲的蹭饭经历,我们当故事来听
6、父亲摹拟母亲口琴声像是吹军号
7、小时候故意把昆曲唱得滑稽些
8、父亲的警告语是“耳朵”·弟弟比哥哥受表扬的机会多
第二辑 亲戚说情
1、新发现的世系沈家历史可上溯二十余代
2、“凤鸣岐山”或者“岐山回凤凰”都昭示着吉祥
3、三位曾祖母之谜·真正的曾祖母,给了沈家苗族身份
4、骁勇的爷爷谋杀袁世凯没有成功
5、或热心文化或置身行伍:文伯伯和武叔叔
6、拜黄永玉为师学艺考美院·可能得罪了表哥黄永玉
7、父系是“湘军”中坚,母系是“淮军”领袖
8、外公的文化情怀与外婆的奢华嫁妆
9、四姐妹都嫁了名人·很多的舅舅都有出息
10、九如巷永远牵挂着张家的孩子
第三辑 昆明说云
1、沈从文写信给四岁长子曲线劝妻·张兆和下决心南行
2、两台“消化机”在无限艰难的社会里成长
3、父亲用欣赏风景保护孩子们的对世界的美好印记
4、北门街·午觉总睡不着,一睡就睡过头·“乒嘣”
5、躲空袭·看两架飞机在滇池上空较量
6、龙街名流冰心、费孝通·曹安和在弹难听的古琴
7、跟着父亲与巴金远足,遭遇敌机在附近投下的炸弹
8、在桃园恩光小学·哈巴狗“科布多”
9、父亲到乡下来带来快乐,瞎编故事哄孩子玩
10、得意地看到敌机被打退·与美国飞虎队联欢
11、云南那段时光值得怀念,怀念里头包含着复杂的内容
第四辑 居京说颠
1、达子营28号:“洞房”·《边城》诞生地·儿子孕育地
2、中老胡同32号院,北大教授最后的自由生活
3、最西北角的一长条·末端住了四姨,吸引来了四姨父
4、弟弟写《我的后妈》获爸爸夸奖·邻居“胡三爷”的悲剧
5、辜负了诨名“沈狐狸”,聚会·出书·怀念,几十万块钱修自行车
6、父亲离开北大,母亲决定离开中老胡同,入住交道口的大头条
7、在拥挤的东堂子胡同,一度不好意思回家,回家也就是干活
8、运动一个又一个·给家里引来灾祸·家也越来越小了
9、从咸宁干校到丹江口干校,父亲渴望回北京搞《服饰史》
10、两个老人分住两处,像牛郎织女一样跑来跑去
11、“右派”沈龙朱三十七岁才结了婚,婚后家里条件更加难堪了
12、从前门东大街到崇文门东大街,房子越来越好,人却不能工作了
第五辑 物事说确
1、巴金帮爸爸给妈妈选了一套“定情物”
2、爸爸很早就开始玩照相机,但他很少能进入画面
3、家里两辆自行车,日本的,匈牙利的,都骑坏了
4、弟弟用他制造的第一辆车,支持抗美援朝
5、崇尚交响乐,爸爸分期付款买唱机,我和弟弟买唱片
6、父亲书信留下完全是“专案组”的功劳
7、酿米酒·做布鞋·织毛背心,妈妈蒸的开花馒头很漂亮
8、爸爸的画与字·爸爸不太愿意让妈妈看他的稿件
9、《沈从文全集》里的一千五百封书信
10、爸爸的两个老师·三位伯乐郁达夫、徐志摩、杨振声
11、郭沫若很值得同情·爸爸对丁玲是很尊重的
12、爸爸最欣赏汪曾祺·忘年交王?·《沈从文晚年口述》
13、流鼻血·高血压·心脏病,临别对夫人说“对不起”
第六辑 鸿沟说裂
1、一九四九年春,父亲的惶恐招致他自杀了一次
2、父亲不争气·政治还不好懂?表示拥护就是革命了!
3、父亲的硬与软·我完全没有因为父亲的原因而产生压力
4、父亲去世,母亲和弟弟反省,我慢慢理解了父亲
5、我和弟弟只是生物性地延续了父亲的生命
6、遗憾,《沈从文全集》没有让母亲看到
7、国内沈从文研究·不同意吉首大学搞沈从文博物馆
第七辑 右派说悟
1、和家里划清界限,自己却成了“右派”
2、压力大,不回家,父亲叫我回去,请人来为我减压
3、二十年当钳工,二十一年靠边站,最后恢复党籍,成了老党员
4、创办月季花公司·给国防科工委领导写汇报材料难极了
5、月季花火起来·冰心、邓颖超、钱学森等都来赏花
6、没有抓住机会,月季花公司没能壮大
7、“高级工程师”只是挂了个名儿,假的
8、让《水》继续流下去·授权父亲作品也很无奈
9、沈从文的两个孙女:学者沈红和漫画家沈帆
第八辑 凤凰说真
1、六十多岁第一次回凤凰,是看墓地来的
2、原则·为墓地扩容的冲动始终存在,今天或未来
3、你到凤凰看到的不是沈从文的凤凰
4、不让乱建,凤凰原县委书记拂袖而去
5、边城,不是爸爸的边城·墓地,其实没有墓地
主要参考书目
写在书后
內容試閱
代序
文字外的从文,细节里的大师
谢 泳
红庆兄漂流北京已十多年,其间我们虽然只见过一两面,但时有电话联系,我也非常关注他的写作情况,他已出版过十几本书,成绩最著的是人物传记,他在这方面的成绩,比职业作家、学者的工作毫不逊色。他这本关于沈从文的书,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记,也不是学院里的高头讲章,但我以为是近年沈从文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不仅有新材料,更有观察作家的新角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现在面临很大的困境,因为这个学科涉及相当多的中国现代政治生活,而目前相关档案的解密程度极低,严重影响了学科的发展。公开的史料虽然也还有相当开阔的空间,但浮躁的学风和急功近利的学术制度很难让学院里的人安静下来,倒常常是学院外的学者能给我们这个学科吹来新的空气。我想红庆兄这本关于沈从文的书,可能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本重要著作,因为这是沈从文的家事,过去虽有涉及,但本书最为全面也最细致。
我近年写文章,常提到胡适晚年的一个感想,他曾和朋友说过,差学校也出好学生,当然他这个话主要是对文科学生说的。胡适一生,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他能平等待人,特别是学历极低而在某些方面显示了才能的人,胡适一向极为尊敬。如果就学历而言,中国现代学者中,恐怕没有什么人能赶得上胡适了。他是第二批庚款留美学生,虽然没有在清华读书而直接放洋,但论校史渊源,说胡适是清华出身也不为过。他从美国留学回来,一到北京大学就当教授,虽然他的博士学位问题后来稍有争议,但当时没有人怀疑胡适的本领。胡适在北京大学由文学院长一直到北大校长,最后光世界知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就有三十几个,但胡适晚年还能讲这个话,就不光是道理而是一个人的胸襟了。这个境界在胡适一生中,还不光是一个经验和品德的问题,而体现相当高的人生智慧。1937年7月,胡适在庐山谈话会上讲话,为国家在抗战期间的高等教育出谋划策,他讲了四个意见,其中有一个意见就是国家一定要尊重同等学力。胡适给出的理由一是可以救济天才,二是可以防止造假。沈从文如果不是遇到胡适这样境界的人,以后的发展会受很大影响。无学历的人提倡尊重同等学力,常会被认为是为自己的出身找借口,而像胡适这样要啥有啥的人来讲尊重同等学力,就最有说服力,可惜不是有这样地位的人都有这样的境界,这需要绝大的自信和从容。
红庆兄的长处是文字感觉好,长于叙述和描写,无论多么枯燥的生活,到了他笔下总能有声有色,这个本领可能是天生的,我在学校时就和王志华老师多次说过,刘红庆真会写。我至今不怀疑这个判断,红庆兄的文字不仅简洁而且还有表现力,有感情、有美感,他写的书,无论偏重理论还是侧重生活,都非常好读。夸大一点说,这一特点,倒还真是和沈从文先生有点相似,他所以喜欢沈从文,可能潜意识中也有此种感觉。
我在太原的时候,隔一段时间,总去常风先生家聊天,比较多的是谈周作人先生、钱锺书先生,但也有几次说到沈从文先生。常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与沈从文相识,友谊一直保持存到沈从文去世。沈从文先生长常风先生八岁,沈从文先生小学没有毕业,而常风先生是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出身,但我记得,常先生只要一提起沈从文先生,言语中充满敬意。他常说,沈先生了不起,他不但是小说家,更是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你要多看他的中国现代作家论,还有《废邮存底》中的文章。沈从文先生去世以后,常先生有一篇怀念文章《留在我心中的记忆》,平静地叙述了他一生与沈从文先生的交往,在纪念沈从文先生的文章中,这篇很让人感动。常先生说:“我一直认为不论什么人,只要认真仔细阅读沈从文的小说,研究比较一下他的用字遣词和造句,表现方法、以及篇章的结构,总会认识这位小说家确实是在写作中不断学习着,试验着用最恰当的字,尝试各种句子的结构,篇章的组织,他总在寻求最完美的艺术表现。他的每篇作品都确实就是一篇新的‘习作’。在这点上我一向认为沈从文先生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少有的风格作家。”
常先生每和我提到沈从文先生,常是叹息,对于他不写小说,常先生口中总是一句话:太可惜,太可惜。现在想来,常先生的叹息声中,是对一个天才命运的无奈,更是对一个时代没有让一个天才作家继续写下去的感慨。沈从文先生的命运很让人想起一个时代。沈从文先生是一个从湘西来的“乡下人”,初来北京时,他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但他是一个天才作家,很少人有他那样对于中国文字的感觉,他写得太好了。那个时代是适于天才生长的,特别是文学天才。沈从文先生没有上过学,但那时的文坛并没有因为他只有小学程度而看轻他。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最看重沈从文先生的恰恰是那些留学欧美的学生,这体现出那个时代的大气。
一九八〇年,沈从文先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演讲中说,有些伟大的批评家,半个世纪以来,一个二个在文坛上都消灭了,“我自己却才开始比较顺利掌握住了文字,初步进入新的试探领域。”沈从文自信的不是他比别人更有思想,比别人更有勇气,而是自己“掌握住了文字”,对一个作家来说,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2012年3月24日于厦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