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父母全能:学校永远都做不好的这些事,你行!(德国当代最具影响力教育家的畅销经典,告诉你怎么做才能确保孩子的天才不被伤在学校!)

書城自編碼: 195308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素质教育
作者: [德]安德烈亚斯·萨尔塞多
國際書號(ISBN): 9787214079589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99/11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7.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半糖生活:我想和你谈谈内脏脂肪
《 半糖生活:我想和你谈谈内脏脂肪 》

售價:HK$ 45.8
暗黑历史书系·英国的国王和女王(从诺曼王朝到温莎王朝,英国王室历史上的阴谋、争执和丑闻)
《 暗黑历史书系·英国的国王和女王(从诺曼王朝到温莎王朝,英国王室历史上的阴谋、争执和丑闻) 》

售價:HK$ 112.7
荷兰史:小国大业
《 荷兰史:小国大业 》

售價:HK$ 78.2
我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
《 我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 》

售價:HK$ 66.7
你我皆是当事人(韩国百想艺术大赏获奖电视剧《非常律师禹英禑》取材原著)
《 你我皆是当事人(韩国百想艺术大赏获奖电视剧《非常律师禹英禑》取材原著) 》

售價:HK$ 51.8
中产阶级与美国社会转型研究(100余幅珍贵历史图像资料,探究美国现代化之路的成败与得失)
《 中产阶级与美国社会转型研究(100余幅珍贵历史图像资料,探究美国现代化之路的成败与得失) 》

售價:HK$ 89.7
批判哲学的批判 - 康德述评
《 批判哲学的批判 - 康德述评 》

售價:HK$ 101.2
反思的使命(第二卷):胡塞尔与他人的交互思想史(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研究丛书)
《 反思的使命(第二卷):胡塞尔与他人的交互思想史(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研究丛书) 》

售價:HK$ 178.3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9.0
《 妈妈课(好妈妈是怎样炼成的智慧之道,毕淑敏温暖推荐!风靡亚洲、热度指数远超《秘密》、《乔布斯传》的幸福家教指南享有免费“妈妈团”赴韩国交流的宝贵机会!) 》
+

HK$ 112.1
《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80天,5个国家,30个城市,一边行走,一边长大 让孩子用双脚,用心灵,和这个世界聊一聊 》
+

HK$ 94.4
《 做适合人的教育(华德福教育创始人斯坦纳教育理论和实践,及这一理论影响下的华德福学校课程设置及理由) 》
+

HK$ 76.7
《 再忙也要陪孩子读读书(60招让你轻松变成儿童阅读专家,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受用一生) 》
+

HK$ 82.6
《 规矩和爱——中国父母必读书(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哈佛教育学博士、金宝贝首席顾问王涛博士教你如何给孩子做规矩!独家赠送同名主题讲座光盘) 》
編輯推薦:
没有完美的教育体制,也没有绝对满意的学校和老师,但孩子的成长又离不开学校,怎么办?所有扼杀孩子天才的缺陷,家长都能修补!
本书为“德式天才养成法”丛书之二,确保你找对方法,捍卫自己孩子的天赋
內容簡介:
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孩子,小时候聪明绝顶、天资卓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的出类拔萃变成了现在的平庸。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是谁偷走了孩子的天才?
或许大多数父母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学校正是扼杀孩子天才的罪魁祸首!但令人惋惜的是,大多数父母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因此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扼杀孩子天才的帮凶。
那么,困惑着父母们的究竟是什么?既然知道现在没有完美的教育体制,也不可能有绝对满意的学校和老师,但孩子的成长又离不开学校,剩下的,难道就只有放手不管了?
本书指出,学校扼杀孩子天才的种种缺陷,父母都能修补,并能做得非常好。
从本书起,认清症结,找好对策,不要让“伤仲永”的故事继续上演!
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有别于其他孩子的天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少有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天才。另一方面,所有的孩子都有许多才华,有些甚至才华横溢。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这些才华横溢的孩子,绝大多数在成长的过程中江郎才尽,泯然众生?有个别孩子甚至连生存机会都无法获取,直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是家长生活太舒适,不能胜任教育孩子的责任,或是不愿对自己孩子的独特才华负责吗?还是教师不够爱孩子,失去了对培养孩子的热情,抑或从来就不曾有过热情呢?或者是学校这个系统总体上被隔绝于我们的社会之外,在妨碍着孩子们的快乐和成长呢?但是,不管怎样,推卸发现和提携天才的责任,这是慢慢吞噬许多年轻人的才华的癌瘤。一个年轻人不应该承受冷漠的忽视和不公的评判。
那么,需要多少敌人才能彻底毁掉一个天才孩子的生活呢?本书作者从天才孩子受压迫的角度介绍了具有现实意义的责任问题——为什么说学校是天才学生的粉碎机?为什么学校要把短跑健将培养成马拉松运动员?为什么优秀的老师对孩子来说极其重要?为什么家长对孩子的天才也负有很大的责任?学校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家长应该如何发掘孩子的天才和天赋?我们究竟要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多少?阻碍孩子成为天才的真正敌人是谁?
作为家长,当你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是不是触目惊心,甚至当头棒喝的感觉?而最新研究成果充分证明,发现一个孩子的天才早就不是什么秘密科学了,关键是如何对孩子的天才负责。这需要时间、关心和慈爱。本书作者用充分的事例直观地告诉我们,来自奥地利和德国的有些地方的孩子们今天就已经在快乐地学习、快乐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了,他们个人的才华得到了发现和提携。而且,世界上最好的学校,其花费并不比最差的学校多很多,因此,所有的孩子都有发挥他们的天才的权利。
關於作者:
安德烈亚斯·萨尔塞多(Andreas
Salcher)博士主修教育学,并在哈佛大学完成了一项相关研究。他的许多富有创意的咨询方案让他成为了欧洲和美国深受欢迎的报告人。1987年,他当选为维也纳议会最年轻的议员。1993年,他参与创建了奥地利特殊才华儿童学校。2004年,在他的倡议下,举行了至今有七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政界名流和艺术家及当代重要科学家参与的“瓦德泽尔会议”。目前,正着手一项名为“建立明日之校”的课程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联合世界最聪明的头脑开发新型的明日之校。欲了解更多,请登录他的主页:www.andreassalcher.com。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为什么说学校是天才学生的粉碎机?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是这样 谦虚不是学校提倡的美德 回到未来 贵不代表好 学校咬住我们的弱点不放
离开学校我们究竟学会了什么 孩子们在将来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三件事
第二章 为什么学校要把短跑健将培养成马拉松运动员?
智力不仅仅是IQ 我们是无知的 情绪上的文盲 生活课程 学得好——但什么也不理解 孩子们究竟喜欢学习吗
资优儿童与众不同 高超的天才是否只能在生活中得以施展 奥地利的自然科学戏剧 奥地利梦之队
为什么在小学里男孩子不能好好听课 操纵命运的小学老师 错误的教育价值体系
第三章 为什么优秀的老师对孩子来说极其重要?
新加坡的学校很了不起,而且费用也不高 优秀的老师还是糟糕的老师——比较一下您就知道 外科医生该在手术室中受训——谢天谢地
挑选老师的策略 最优秀的教师会成为校长 教师绩效评估禁忌 人们如何平定学校体质的好坏
第四章 为什么在学校里最好的老师往往得不到重用?
好老师被看成破坏分子 燃烧殆尽的老师们 天才老师的敌人 成为这样的老师 消极的老师 “救命,我是物理老师”
懒汉或重体力劳动者 奇妙地增加了假期时间 停止伪善 英雄教师 我们需要哪种教师
第五章 为什么天才学生却在学校里遭受压制?
谋杀犯的内心 在学校里人们能辨别出暴力犯罪分子吗
第六章 为什么家长对孩子的天才也负有很大的责任?
来自梦中 辱骂、暴力以及自残 三分之一的家长要求过高 学校责无旁贷 老师的新角色 被忽视的一代人还有出路吗
总有光明和希望
第七章 为什么天才学生成年之后就不再是天才?
探索资优青少年的成功与失败 大师 天才和幸福——我们应当怎么做
第八章 家长应该如何发掘孩子的天才和天赋?
家长真正能做什么 天才儿童的悲剧 小脑袋,大世界 父亲应该怎样做 IQ——不止是神话 高智商孩子父母们的快乐与痛苦
家长如何辨别好老师
第九章 学校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耶德曼的学校 作为守护天使的宗教老师 学校究竟该多严格
第十章 阻碍孩子成为天才的真正敌人是谁?
天才学生能从哈利?波特那里学到什么 我们能做什么
第十一章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与专业性学习之争 学校需要集体教师培训
第十二章 我们究竟要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多少?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我们的“仙女珍妮” 统治者的愚昧 拜金的PISA 未来学校和PISA
第十三章 最适合孩子成长为天才的好学校应该是这样的
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 米开朗基罗定律
致谢词
附录一 能让孩子成为天才的好老师
附录二 如何发现和培养孩子们的天才
內容試閱
君特·布洛贝尔
1942年,我还在下西里西亚的一所乡村小学就读一年级。即使没有生活在二战时期,我的父母也不会质疑是否为我选择了一所正确的学校,老师们是否能够发现和提携我的才华,以及他们是否有能力激发我对事物的好奇心。因为这些话题在当时根本不被重视。当然,我也有最喜欢的老师和不怎么喜欢的老师之分,我会经常同兄弟姐妹们谈论。但是,我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去改变这种现状,更别提有那个能力去改变了。在当时,学校和老师都是徒有虚设,老师认为学生们的才华是天生就有的。当然,那时还没有“天才”这个概念,个别同学的努力与勤奋被看作是极少数特例。学生成绩的好坏只归咎于学生本人。如果学生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只能也必须得通过坐功来弥补。
总之,教育和学校在我的学生时代里并不是公众和政治讨论的话题。当然,偶尔有些家长要求在他们的住处附近新建一所高中,以便缩短孩子们的上学路途。有时参选的政客会允诺修建这样一所高中,或者修建诸如学校体育馆之类的设施。反正课堂质量绝对不是被讨论的话题,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在当时,对职业生涯而言,重要的并不是你就读于哪所小学或高中,而是你是否能从中顺利毕业。形式要求总走在内容要求之前。
直到19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才有一场关于教育政策的激烈辩论。神学家、哲学家格奥尔格·皮希特(Georg
Picht)的《德国的教育灾难》俨然成了这次辩论的导火索。皮希特该书的中心论题是,如果德国不提高接受大学教育者的比重,将无法迎接未来的挑战。皮希特成功地确定了政治议程。国家对学校特别是高校的投入预算大大增加。
作为一名在美国担任大学教师的大学毕业生,我从正反两面认识了美国的教育体制。美国的教育体制同欧洲相比有许多区别:学校的资金来源更多来自私人,相关事务的开展也更多地由私人掌控,对最优表现的要求更高,比起教育更加注重培训。我个人认为,其专业和教育方面的培训不如欧洲。当然,美国这点弱势通过有素质的老师即可弥补,这主要跟美国式心态有关。与欧洲的老师相比,他们更信任孩子们,并且努力培养孩子们相信,自己什么都能做好。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父母全能》是一本美式的书。它告诉我们,数百年来认为天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这一成见殊不可取,事实上,许多孩子拥有的天赋,是他们的父母、老师甚至自己都不相信拥有的。从两个方面来说,这项证明十分重要:只有当所有的人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才能,诸如本世纪出现的经济增长、抗击贫穷、气候目标等全球化挑战才能被克服。这决不是为了在经济上急功近利而利用天才。挖掘他们的天赋是一项极具“人道主义”的权力,甚至可以说是一项人权。本书对这块领域也进行了精彩的论述。
安德烈亚斯·萨尔塞多是一位实验家。他研究的是企业管理学,早在年轻时就成为了议员,并参与立法12年了。他早就认识到,对下一代人的教育是社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他为有特殊天赋的孩子专门成立了一所学校。在瓦德泽尔会议上与本时代最聪明的人才交锋,使他独具风格。
这本书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是因为它从受教育者的立场阐述了(大部分)教育者的传统观念。如果一名老师不称职,那么他将给我们造成极大的损失,因为他不仅不能发现学生潜在的才华,甚至更严重,还有可能无意识地打压这份天赋。
如果我们想一想,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统计,在接下来的30年里,从学校毕业的人将多于人类历史上有史以来走出学校的人数,那么,现在正是从安德烈亚斯·萨尔塞多的论题中得出正确结论的合适时刻。
纽约,2008年3月
第一章 为什么说学校是天才学生的粉碎机?
孩子分为两种:聪明的和愚笨的。聪明的是指那些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而愚笨的则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这个想法深深地植入了家长、老师的脑海,并深入到所有的教育体系。甚至许多孩子们自己也这么认为。如果这个想法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它就会像“天圆地方”这个曾一度被当作真理的错误论断一样,被当作真理。
很少有孩子一出生就是天才,所有的孩子都有各自的才华。当我们观察一个新生儿,根本无从判断他/她是聪明还是愚笨,我们看到的只是生命的奇迹。因此,让每个孩子最大可能地发展他们的才华,这项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人类社会的肩上。正是工业化大量生产的思维模式构建了我们的整个教育体系。为了保证一切正常运作,我们只能依据标准,将孩子们分为优等和劣等。
吉莉安·林恩(Gillian
Lynne)在学校就属于无可救药型。她的父母也认为她有学习障碍,因为她既不能安安静静地坐着,又不能集中精力与学习。她母亲曾带她去找专家治疗学习障碍问题,告诉专家吉莉安在学校里诸如不做家庭作业之类的所有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吉莉安在一旁端端正正地坐了30分钟,一句话也没说。心理医师耐心地听母亲述说完,然后对吉莉安说:我得和你妈妈单独谈谈,所以我们到外面去一会儿。他们离开房间前,心理医师调大了收音机的音量。就在听到音乐的那一刻,吉莉安一跃而起,翩翩起舞。过了一会儿医师指着吉莉安对她母亲说:“林恩夫人,您的女儿没有病。她只是一个小舞蹈家。”
这位母亲听取了专家的建议,把女儿送到了一所专业的舞蹈学校学习。后来,吉莉安·林恩说道:“太奇妙了,对于我们这种没法安静坐着的躁动人群,只能动起来才能思考。”吉莉安·林恩曾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首席舞蹈演员,在电影中与著名演员艾罗尔·弗林(Errol
Flynn)演过对手戏。她组建了一支舞蹈队,结识了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并和他及其他编舞一起创造了“猫”和“剧院魅影”。如今享誉全球的她,已经为自己积累了财富。
吉莉安·林恩生于1930年代的英国,而不是21世纪初的德国或美国。如果是在当代,有人可能会认为她患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要用哌甲酯进行治疗,以达到抑制过动症的目的。但是,当时的人们对此一无所知。如今没有人知道,在美国究竟有多少小孩被迫使用哌甲酯,其目的只是为了让他们变得更听话。据估计,有差不多800万儿童被如此区别对待!越来越多的孩子甚至在学前年龄段就已经开始服用哌甲酯。因此,这种药极有可能成为美国最严重的毒品。此类药品在德国也属于非处方药,越来越多的专家提醒家长,不要草率诊断孩子们为多动症,并且让他们服用哌甲酯。奥地利一直没有公布有关方面的官方数据。新研究表明,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大多发生在比较活泼的孩子身上: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正在同这个美好的新世界亲切地打招呼。
英国创造力专家肯·鲁宾逊(Ken
Robinson)在2006年参加加利福利亚州蒙特利的TED大会时,向众人讲述了吉莉安·林恩的传奇故事。TED指的是技术、娱乐、设计,是全球最重要的创新会议之一。尽管在鲁宾逊发言之前,就有阿尔·戈尔(Al
Gore)以及谷歌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等名人发表了演说,但是他的17分钟演示——“我们的学校扼杀了创造力吗?”却是讨论最激烈的一个。
肯·鲁宾逊直击要处,非常形象地指出了我们所熟知的事实:全球所有的学校体制都有着相同的科目等级制度。位居顶层的永远是数学和语言,接着是自然科学,如果有的话,最后才是艺术类的科目。此外,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由于预算问题,音乐和绘画类总是第一个被删除的科目。如果减少数学课时,将有可能引发全校家长的暴动,即便他们在学校里也是最怕这门科目,但是如果减少音乐课时,可能只会引发一小群人的抗议。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把跳舞和数学摆在同等位置。为什么会这样呢?数学诚然重要,舞蹈一样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身体构造。当孩子们长大了,家长对他们的教育便从臀部向上移,慢慢地,最后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头部的教育上。如果仔细想想我们国家教育体制的最终理想成效是什么,肯定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最理想的就是,所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都能拥有大学教授般的才能。许多大学教授一生都在靠他们的头脑过活。肯·鲁宾逊说道:他们把自己的头脑完全孤立起来,他们的身体只是一种用来承载大脑的工具,使大脑得以从这里运动到那里。而他自己虽然身为一名大学教授,却会大量使用自己的身体。
许多具有创造力的小孩,虽然在智商方面不被肯定,但是他们在其他方面却极具才能,可惜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他们早早地被烙下了失败的烙印,并且永远也没有机会上大学。他们的天赋也因此在我们的社会中永远流失了。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是这样?
我们一直生活在其中的工业时代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一直都不知道,这就好像鱼之于水。我们把孩子们的书包里塞满10~20千克的重物,因为不这么做的话,他们将无法通过考试。老师只孤立地看成绩,完全不考虑他们给孩子们的负担究竟带来了什么后果。家长们也在家里对孩子们施加压力,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是在给孩子们压力,或者更严重地,他们把这一切看作是为艰难的生活做的良好准备。
彼得·圣吉(Peter
Senge)是位于波士顿的著名麻省理工学院“组织学习中心”的一名资深教授,对于为何我们的学校如今同工业革命时期的厂房一样,他在研究中的论述令人信服。圣吉破译了学校体制的DNA,并公布了学校的基本问题:
弗里德里希大帝时期就已经懂得尽可能地发挥士兵的作用,让他们就像大型机器中各个完美运转的零件。这个目的一直影响着普鲁士军校,直到今天,这个思想还没有完全从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消失殆尽。玛利亚·特里萨(Maria
Theresia)在建立奥地利教育体制时,把她最大的敌人弗里德里希二世(Friedrich
II)的这种教育模式视为典范,因为在与普鲁士几次交锋失败后她明显地认识到,受过更好教育的士兵能够更有效地战斗。
随着19世纪末兴起的批量生产成为趋势,把制造厂建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的想法也应运而生。这一时代最重要的主人公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认为,批量生产机器与批量培养人的工作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机构就是一架大型的机器,其中不同的零件可以尽可能迅速地相互协调完美运作。亨利·福特(Henry
Ford)发明的可用于生产同一产品的流水线即是这种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也是人类快速成为工人的开端。这一时期恰恰形成了如今我们熟悉的国家教育体制雏形。因此,这一体制的创始人将批量生产作为模板,也就一点都不稀奇了。是的,学校也许是人们创造的最像流水线的机构了。
整个体制严格建立在一层一层的级别上,人们把这层层级别称为班级,孩子们会严格按照年龄划分到各个班级。每个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一级一级地向上爬。每个班会委派一名叫老师的监管人。可以确定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会有20至40名学生参加考试。整个学校严格按照时间表来运作,比如铃声、精确的课间休息时间以及严格的学习时间。每个老师都清楚地知道流程,所以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流水线的速度,让它按照预设的速度运转。
机器时代模式下产生的学校与人类日常生活完全分离了,它受专制行为影响,只带有一个目的:最初在弗里德里希大帝的“大型机器”中可以随意置换的士兵,日后要标准化,这样才能快速生产出可用的劳动力。当然,学校这一模式极具效率地教会了人们诸如读、写、算之类的重要本事,这较之农业时代麻木的文盲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学校的这种工业化模式,同样孕育了所有如今我们在对抗的问题。它对孩子们进行了愚蠢和聪明的分类,并错误地判断每个人的个性。如果不按照预设的时间学习,要么就被淘汰,要么就只能按照不自然的速度学习。现在人们认为,这类孩子患有“学习障碍”。
我们总在政客们的星期日演说中听到: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我们需要更多新的想法,这样我们的未来才会有竞争力。但是我们的整个教育体制都标准化了。一切有可能非同寻常的特殊化的东西,都已经被隔离、被制止、被限制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