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被围与突围

書城自編碼: 196363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史
作者: 李怡
國際書號(ISBN): 9787562464259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84/178000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9.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敦煌及周边区域荒漠植物图鉴
《 敦煌及周边区域荒漠植物图鉴 》

售價:HK$ 78.2
吴哥王朝兴亡史(方尖碑)
《 吴哥王朝兴亡史(方尖碑) 》

售價:HK$ 79.4
夜幕之下.6:神祸降临
《 夜幕之下.6:神祸降临 》

售價:HK$ 63.3
叶锦添自传:向前迈进的日子(奥斯卡艺术指导获得者 叶锦添 50多年的人生经历,近40年的从业经历,向前迈进,步履不停)
《 叶锦添自传:向前迈进的日子(奥斯卡艺术指导获得者 叶锦添 50多年的人生经历,近40年的从业经历,向前迈进,步履不停) 》

售價:HK$ 148.4
四十自述: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代表之作(胡适回顾自己前四十年的成长轨迹与心路历程)
《 四十自述: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代表之作(胡适回顾自己前四十年的成长轨迹与心路历程) 》

售價:HK$ 78.2
特权与焦虑:全球化时代的韩国中产阶级
《 特权与焦虑:全球化时代的韩国中产阶级 》

售價:HK$ 90.9
供应链金融(第4版)
《 供应链金融(第4版) 》

售價:HK$ 113.9
人人都想当网红?新媒体与注意力博弈
《 人人都想当网红?新媒体与注意力博弈 》

售價:HK$ 78.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91.8
《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李学勤卷》
+

HK$ 127.2
《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一部重新揭示华夏文明起源的》
+

HK$ 82.6
《奇迹集》
+

HK$ 221.3
《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
編輯推薦:
《被围与突围刀锋文丛》编著者李怡。
批评丛书“刀锋文丛”,是一套主要针对当下中国文化现象包括文学、大众文化、影视、音像、传播媒介等进行批评的丛书,作者为备领域的学者和新锐批评家,他们都受过良好的人文教育,学有所专,在批评技术上训练有素,以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取胜,并力图借此实现批评的独立价值。他们对其批评对象,不做一般意义上的“解剖学分析”,而是更加关注作为批评对象的符号系统如何潜入当代文化,以及潜入过程中产生的怪异踪迹。
知识理性的手术刀,批判武器的犀利交锋,学院知识分子书斋内外不甘落寂的文化幽怀。当代大众文化批评的系列丛书,名家云集,笔锋犀利,见解深刻,知识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变奏。
內容簡介:
《被围与突围刀锋文丛》编著者李怡。
《被围与突围刀锋文丛》内容提要:本书表达了一位资深文学研究者的当代文化忧思。作者指出,在始终强大的环境中,“被围”注定了陷落的命运,它让人们在茫然中自失,在平庸中满足,磨损理想,剿灭信仰,滋长狡黠。而这种境况的改变,只能以人们原本敏锐的感受力的恢复为前提。因此,“突围”也就是使人们恢复对世界的原始感受。但是,世界是被各种假象遮蔽的,只有通过批判和清厘才能使它恢复。本书就是试图化知识经验为工具理性,给读者廓清一面澄明通透的大众文化之镜。
目錄
总序
自序
国学与软实力
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答人民网记者问
启蒙告退与国学昌盛——“国学热”观察之一
“国学”之有新与旧——“国学热”观察之二
对抗思维与国学——“国学热”观察之三
软实力与硬道理——“软实力”讨论的观察之一
“软”中如何“硬”——“软实力”讨论的观察之二
我们如何讨论“软实力”?——“软实力”讨论的观察之三
文学与人文
现代与传统:为什么被误读?——我的一段学术遭遇
“寒冷”的真相
语文与我的人生快乐
完善我们自己的“知识社会学”
世界知识与地方性知识
为什么需要中国现代文学?
我们为什么接受了这样的文学格局?——文学史教育与多民族文学问题
神马都是传统
何处的汉学?怎样的慌张?
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三大难题
什么诗歌?谁的社会?——困惑于“诗歌与社会”的讨论
近三十年中国新诗“伪问题”
十七年文学研究:为什么如此“热”?
巴蜀经验与本土文学
“中心”北京与“外围”巴蜀——中国文化结构一瞥
“巴蜀学派”可以期许否?
巴金逝世与五四的终结?
百年艾青与中国新诗的精神传统
在“合川”讨论路翎的意义
白沙码头 重庆性格 莫怀戚
古琴与画梦中的自我迷醉 ——张于《手写体》
历史现场与民间记忆
为什么是“二十世纪”?——严家炎先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另一种意义的“重返八十年代” ——《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 现代卷》
西方还是本土:中国诗学研究的世纪性命题——谭桂林《本土语境与西方资源》
是什么打动了我们?——浓妆淡抹的《第一最好不相见》
共和国历史中的民间记忆——《我的一生 跋》
后记
內容試閱
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也是以中国之外的“世界”文学的情形为参照对象的,比较文学成为理所当然的最主要的研究方式,该研究领域汇集了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实力强大的学者,中国学术界在此贡献出了自己最重要的成果。新时期中国学人重提“比较文学”首先是在外国文学研究界,然而却是在一大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介入,或者说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将它作为一种“方法”加以引入之后,才得到长足的发展。有学者指出:“
我们称之为‘新时期’的文学研究,热热闹闹地搞了十多年,各种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都‘红’过一阵子。‘热’过一阵子,但‘年终结账’
,细细一核算,我认为在这十几年中扎根扎得最深,基础奠定得最牢固,发展得最坚实,取得的成就最大的,还是最初‘红’过一阵而后来已被多数人习焉不察的比较文学。”
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设立了以“世界”文学现有发展状态为自己未来目标的潜在意向,并由此建立着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曾小逸主编的《走向世界文学》一书不仅囊括了当时新近涌现、后来成为本学科主力的大多数学者.集中展示了那一时期的主力学者面对“走向世界”这一时代主题的精彩发言,而且以整整4万5千余字的“导论”充分提炼和发挥了“走向世界文学”的历史与现实根据。更年轻一代的学人对于马克思、歌德“世界文学”著名预言的接受。对于“走向世界”这一诉求的认同,都与曾小逸的这篇“导论”大有关系。一时间,仅仅局限于中国本身讨论问题已经变成了保守封闭的象征,而只有跨出中国、融入“世界”、追逐“世界”前进的步伐,我们才可能有新的未来。
1990年代以来,我们重新质疑了这样将“中国”自绝于“世界”之外的思想方式,更质疑了以“西方”为“世界”.并且迷信“世界”永远“
进化”的观念。然而,无论我们后来的质疑具有多少的合理性,都不得不承认,一个或许充满认知谬误的“世界”概念与幻识,恰恰最大限度地打破了闭锁的思维,让我们在一个全新的架构中来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与生命遭遇。这就如同一百多年前,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重启“世界”的概念,第一次获得新的“世界”的知识那样。“世界”一词.本源自佛经。《楞严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也就是说,“世”为时间,“界”
为空间,在中国文化的漫长岁月里,除了参禅论道.“世界”一词并没有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描述他们现实感受的普遍用语。不过,在近代日本,“
世界”却已经成为了知识分子描述其地理空间感受的新语句,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谈及日本见闻的时候,也就将“世界”引入文中,例如王韬的《挟桑游记》,黄遵宪的《日本国志》。20世纪初,留日中国知识分子掀起了日书中译的高潮,其中,地理学方面的著作占了相当的数量,“大部分地理学译著的原本也是来自日本”。随着中国留学生陆续释译的《世界地理》《世界地理志》等著作的广泛传播,“世界”成为整个中国知识界的基本语汇。“世界”一词回传中国、成为近现代中国基本语汇的过程,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认知现实的基本框架——地理空间观念发生巨大改变的过程: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以中国为中心。是的,在l00年前,正是中国中心的破灭,才诞生了~个更完整的“世界”空间的概念,才有了引进“非中国”的“世界”知识的必要,尽管“中国”与
“世界”在概念和知识上被作了如此不尽台理的“分裂”,但“分裂”的结果却是对盲目自大的终结,是对我们认识能力的极大的扩展。这,大概不能被我们轻易否定。
20世纪9。年代以后,学界开始反思,这些以西方化的“世界”知识为基础的思维方式会在多大的程度上压抑和遮蔽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本土”特色?我们是否就会在不断的“世界化”追逐中沦落为西方“文化殖民
”的对象?
其实,l0O余年前,“世界”知识进入中国知识界的过程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事实:所谓外来的西方的“世界”知识的丰富过程同时也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壮大,本土的、地方的知识恰恰也获得了生长的可能。l∞余年前的留目中国学生在获得“世界”知识的同时,也升起了强烈“
乡土关怀”。本土经验的挖掘、“地方知识”的建构与“世界”知识的引入一样令人瞩目。他们纷纷创办的反映其新思想的杂志,绝大多数均以各自的家乡命名,《湖北学生界》《直说》《浙江潮》《江苏》《洞庭波》《鹃声》《豫报》《云南》《晋乘》《关陇》《江西》《四川》《滇话》《河南》,等等。在这些以“地方性”命名的思想表达中,已经没有了传统士人的缠绵乡愁.倒是充满了重审乡土空间的冷峻、重估乡土价值的理性以及突破既有空间束缚的激隋。我们所看到的分明是一次次的精神的“
还乡”,他们在精神上重返自己原初的生存世界,以新的目光审视它,以新的理性剖析它,叉以新的热情激活它。
出于对普遍主义与本质主义的批判立场,克利福德·格尔兹教授 Cliffordd
Geertz提出了“地方性知识”这一概念并在《地方性知识》一书中有过深刻的表述。“肝}胃的地方性知识,不是指任何特定的、具有地方特征的知识,而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而且地方性或者说局域性也不仅是在特定的地域意义上说的,它还涉及在知识的生成与辩护中所形成的特定的情境,包括由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形成的文化与亚文化群体的价值观,由特定的利益关系所决定的立场、视域等。”它要求“我们对知识的考察与其关注普遍的准则,不如着眼于如何形成知识的具体的情境条件”
…。在作为后现代主义时代的思想家,克利福德-格尔兹强调的是那种有别于统一性、客观性和真理的绝对性的知识创造与知识批判。P49-P51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