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孤独要趁好时光Ⅱ香港的前后时光(张国荣的岁月绝唱,陈奕迅的流行癫狂;尖沙咀的魔幻星光,铜锣湾的美食梦想;旅行的最后,地理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内心。)

書城自編碼: 206202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旅遊/地圖旅游随笔
作者: 张朴
國際書號(ISBN): 9787224105636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5-02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96/180千字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9.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金雀花帝国(中世纪史名著译丛)
《 金雀花帝国(中世纪史名著译丛) 》

售價:HK$ 97.8
学习是我一生的倚靠(希腊前总理的学习人生)
《 学习是我一生的倚靠(希腊前总理的学习人生) 》

售價:HK$ 66.7
两个欧洲
《 两个欧洲 》

售價:HK$ 112.7
迷失的盛宴:中国商业保险史:1919—2023
《 迷失的盛宴:中国商业保险史:1919—2023 》

售價:HK$ 158.7
甲骨文丛书·血色战场:阿勒颇争夺战与中世纪中东
《 甲骨文丛书·血色战场:阿勒颇争夺战与中世纪中东 》

售價:HK$ 79.4
世界记忆总冠军高效记忆法
《 世界记忆总冠军高效记忆法 》

售價:HK$ 78.2
朝贡圈
《 朝贡圈 》

售價:HK$ 78.2
政治的视野(第一卷)
《 政治的视野(第一卷) 》

售價:HK$ 96.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6.7
《 等待香港(永远的香港人) 》
+

HK$ 117.0
《 仿佛,一场告别 》
+

HK$ 103.4
《 我这一代香港人(思享家第三辑,2013年香港书展年度作家陈冠中新作) 》
+

HK$ 117.4
《 《孤独要趁好时光:我的欧洲私旅行》(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 》
內容簡介:
“香港是为那些来来去去的人而存在的。”

香港的魅力在于,始终有一些有灵魂的人物让这座城市摇曳生姿。城市心跳间隙,是热闹背后略带忧伤的,是有序背后略带紊乱的,是温情背后略带血腥的,是美丽背后略带虚荣的,是看似平静却枪林弹雨的。

《孤独要趁好时光Ⅱ香港的前后时光》是对香港这种魅力的具现。这本书是青年作家张朴游历多遍香港土地,研究多年香港文化,访问多位香港名人,终绘成的一幅香港城市心跳图。它不是一本旅行攻略,它是一个富有个性的文化观察者和城市旅行家关于香港这座城市的记忆和经历的结晶。张朴笔下的香港旅行,不浮躁,不跟风,不走马观花,而是深入城市中心,体察城市文化,融入当地生活,对照自己的精神世界,品味实际的烟火时光。于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香港,前所未有的立体,它带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和城中人的表情,以及走过的旅人的心路历程。跟着张朴走这一遭,哪管今后城市心事都改写,撩人岁月也终不会灭。读完这本书再去香港,不再是漫无目的地shopping了,而是可以跟着张朴去香港有目的地走一走。

同时,书中还放入了对香港文化名人甘国亮、马家辉、林奕华、陈宁的访谈实录,图文并茂,让你看到香港的千面,品味认识一个城市的美好时光。
在香港,可逃离日常伦理,寻一场热恋,赌一场圆满。七年与一座城市的恋爱。
旅行的最后,地理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
目錄
代序:我的Vanity Fair 虚荣仙班
自序:香港,自我情感的巨大磁场

私人香港
Chapter 1 尖沙咀,密实风格里的一次挽留
Chapter 2 从旺角到太子,流行以外的情歌低吟
Chapter 3 从中环到SOHO,凝固的青春梦境
Chapter 4 湾仔,文艺新领地哄睡美丽旧年华
Chapter 5 铜锣湾,物欲狂欢和情意绵绵
Chapter 6 北角,在如水岁月中手握阳光
Chapter 7 赤柱,异地灵魂的独自凝视
香港文化名人对谈
1马家辉:“废物”、“人渣”和“垃圾”—挫败者的湾仔香港文化名人对谈2陈宁:愿在香港商业社会中,做一个小众

时装香港
Chapter 8 夕阳犹在,回环往复的古着味道
Chapter 9 黎坚惠,守望20 年时装之河
Chapter 10 遁入时装中的文化隧道

艺文香港
Chapter 11 流动之城里,被回忆拯救的往事
香港文化名人对谈
3林奕华:时间在香港人心中是不立体的

电影香港
Chapter 12 一座城的不了旧情
Chapter 13 《色,戒》,三次轮回
Chapter 14 枪火之外,一抹记忆分明的夜色
Chapter 15 丝袜奶茶和牛角包的融合魔力
香港文化名人对谈
4甘国亮:把热情都扔给当下的香港
內容試閱
中环以外,石板街的高跟鞋

2011年4月的一个夜晚,我和Maggie在中环地铁站出口等香港的朋友Joy和Wendy,来来去去的港女和港仔填满了中环的夜。这是我从欧洲回来后,再去香港看朋友、休假的经历。尽管头一晚在澳门的宿醉还在脑中作祟,但是香港以一种极大的亲切感减轻了我的头痛症状。2008年后,有3年未去香港。去欧洲前我还处于30岁前的躁动,现在过了30,父母总说这是男人需要承担,需要计划与稳定的时候,只是我的内心还是无法安稳,依然享受在路上的那些惊喜和悸动。而我无论走到欧洲的哪一座城市,对香港的感情都没有减淡。我在伦敦的时候就时常记起香港的各种美好,包括地铁站的各种颜色,我甚至清晰地记得地铁上播报站名的粤语和英语语调。这种映照在我在伦敦日日搭乘Piccadilly地铁线的时候最为明显。想一想,香港有着半个伦敦的影子,自然显示出历史和文化的对照。等待朋友的时候,有日本游客拿了香港旅行书籍问我应该如何抵达中环威灵顿街,我会心一笑——兰桂坊的地段,其实离我常去喝一杯并和朋友聚会的香港苏豪区(SOHO)已经不远了,自然快乐地为这位日本友人指引一番。

随后,我们和朋友Joy和Wendy终于见面,随即就在SOHO区域找到一间非常苏格兰的pub,各自点上啤酒小酌。酒吧的电视里放着英格兰足球赛,有人在独饮,我们则敞开回忆聊起来。自从2008年圣诞,Joy从我们一起学习的奥斯陆离开返回香港,就只剩我一人在奥斯陆,体味北欧冬季的黑夜和漫天风雪,如今再次聚首,自然有很多话要讲;而这也是我几年后再次来港,内心自然翻腾出很多情绪,它们贯穿了我们的整个谈话。SOHO的夜晚,是酒吧的夜晚,是世界各地美食的汇聚,亦是可以在街边把酒,看鬼佬和穿着个性的香港青年来来去去的好时段。

时间瞬间回到2005年的4月,我和Maggie第一次去SOHO,却走了很长一段路:我们从皇后大道中直行至花园道,沿花园道向上步行走到了香港礼宾府,到达下亚厘毕道(Lower
Albert
Road),又沿着山路往“外国记者协会”走,道路曲折蜿蜒,但是旧时殖民建筑和西洋景色,颇让人有种身在异地的感觉。我还记得,我有一次从皇后大道中,走过雪厂街,走上都爹利街安静的阶梯,看到这条花岗石楼梯上点缀的4盏煤气灯。这些煤气灯属全港仅余,历史悠久,已于1979年8月被政府列为香港法定古迹。据史料记载,都爹利街石阶约建于1875年至1889年间,其上的4盏煤气灯安装年份不详,关于它们的最早纪录出现于1922年。这几盏煤气灯于1948年2月29日重开,而全港其他煤气街灯已于其后20年被电灯所取代。香港政府曾希望把灯柱送往香港历史博物馆,其后决定保存,由煤气公司供应煤气并负责维修。香港市政局曾于1984年为这4盏煤气灯在英国订造灯纱及灯罩,现在煤气灯由傍晚6时至早上6时亮灯,由自动开关控制。踏上煤气灯所在的阶梯之后,街道自动过滤掉中环的匆忙景观。这一路呈现灵动的西式格调,只要再往前深入,踏上荷李活道(Hollywood
Road),就能走进SOHO领地。
其实,之前香港没有什么SOHO区,也不是因为纽约、伦敦有了SOHO
区,香港就有了SOHO区。这个SOHO的由来是因为香港有一个“好莱坞”——中环后面有一条“荷里活道”(Hollywood
Road,“荷里活”是“好莱坞”的港译——而荷里活道以南的士丹顿街、伊利近街以及利街一带就因“South of Hollywood
Road”的地理原因取South和Hollywood的头两个字母,简称为SOHO区。这里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勃兴的香港“美食联合国”,一家家风味独特的异国餐厅依山而居,有古巴、意大利、尼泊尔、希腊、泰国、中国、法国、墨西哥等地的美食,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而在早年的电影《重庆森林》中,梁朝伟所扮演的角色的家就在跨越SOHO的著名的扶手电梯一边。据说当时这处公寓是摄影师杜可风租住的地方,导演顺道借来拍了片子。我们记得王菲带着圆形复古墨镜,在这里搭扶手电梯左右张望的那种懵懂情态。这处扶手电梯也是我第一次来香港时的朝拜地点之一,踏上扶手电梯,看周围的SOHO住家区域以及渐行渐远的餐厅酒吧,再次感受到香港特有的地理空间架构艺术——逼仄间,奇思妙想般的安插艺术。我记得我在扶手电梯上,看到一处咖啡室的露台,被开发的露台过滤浮躁,给人一个闲适安然的私人空间,尽管这处电梯的运行从未减速或者停止。

后来有香港的学者撰文,将香港的SOHO称为香港的“蒙玛特区”,因为和巴黎的蒙玛特区一样,这里山路蜿蜒,有着上上下下的坡度,文艺滥情,艺术家聚居,画廊颇多,富有异国情怀。我记得我在巴黎的蒙玛特,围着圣心教堂后面的古老建筑游荡,从高处看到巴黎城市的景色时,不断出现的迷人遐思,我想香港的SOHO和巴黎蒙玛特共有一份和电影相关的情结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