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80.2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4.4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HK$
68.4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HK$
92.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HK$
81.4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HK$
151.0
《
有兽焉.8
》
售價:HK$
70.6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HK$
70.8
|
編輯推薦: |
1.一部堪称“最短”的欧洲浓缩史,精选最经典、最具历史拐点的片段和事件,生动再现二千年来欧洲各帝国的沧海桑田。
2.史学家帕戈登以精准且动人的笔法勾勒各帝国的兴衰,将历史观察与故事叙事巧妙融合,同时对历史人物的细节与心理描述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3.200多幅不同时期的精美插图,对书本内容进行描述和补充说明。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很简短的书,但主题却很庞大——大到可以直接称呼为世界历史。这是许多民族转变为庞大国家组织,即所谓的“帝国”的故事。历史学家帕戈登以精准且动人的笔法,讲述了远从亚历山大大帝与罗马帝国的时代,直至欧洲殖民体系在二次大战以后的崩解。
帕格尔登迷人地连结起各殖民事业的因果关系,将它们的相似性与重要的不同之处抽丝剥茧地找出来,整理出它们命运的兴衰史。
欧洲如何定义“新世界”?欧洲如何将奴隶制度结合在经济架构中,又得到了什么结果?欧洲如何一次次找到新的理由,来证明他们支配其他民族是一个多么慷慨和仁慈的行?
帝国时代毕竟走向了终点,留下无法辨认的征服者与被征服者。欧洲人以民族为起点建立帝国,再转变为国家,未来又会如何发展?帕戈登也为这样的问题留下了不少省思。
|
關於作者: |
安东尼·帕戈登(Anthony
Pagden)先后在智利的圣地亚哥、伦敦、巴塞罗那、牛津等地接受教育。过去十八年间,他担任过剑桥大学的知识史高级讲师、国王大学的研究员,以及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目前,他是霍普金斯大学布莱克研究中心的历史教授,并定期为《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新共和》、《纽约时报》撰稿。
帕戈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欧洲世界与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海外殖民地和非欧洲世界的关系。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他提出并运用“帝国”政治理论,具有启发性地分析了“西方”如何来解释自己怎样以及为什么由它来主宰这个世界,并梳理了这种“西方治理”在世界范围内衰落的过程。
|
目錄:
|
序
引 言
第一章
首位世界征服者
亚历山大帝国是古代世界曾存在过的最辽阔的帝
国,虽然它维持得并不长久,但仍然以多种方式塑造了
世界,这些方式对欧洲所有民族随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
影响。简单地说,亚历山大统合了现今我们称为欧洲与
亚洲的广大区域,也顺利统一了原本纷争不断且各自独
立的希腊城邦。
第二章
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为其居民提供了某种保护措施,一种我们称为“文明化”的生活方式
(不管是好是坏),以及西方世界所熟知的伟大国度的成员资格。对贵族阶级而言,
还提供了财富保护,更重要的是还带来了荣誉,而荣誉可以满足让他人尊敬且钦羡
的欲望。
第三章
普世帝国
欧洲在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都是作为诸侯,运用自己的
地位,来维持各个不同政治势力之间来之不易的和平。这些势力包括:自由而隶属
帝国的城镇、领主与公爵、诸侯、兼任君主的主教与不受约束的“自由帝国武士”——
所有这些人都统治着日耳曼。以当时视为神圣的一句拉丁话来说,皇帝只能算是“相
同地位中的第一人”。
第四章
征服海洋
在15 世纪初期,人类对世界的看法开始有点改变,1434 年
的一次远航虽然没有收获,但证明了向着西非沿海能够往南走。到
了17 世纪,葡萄牙人已经能够到达从西非延伸到印度再到中国南
部等地,那些大型商船每年都会载着大量财物返回欧洲。17 世纪
中叶,欧洲人已经有效地掌控大西洋,他们也是印度洋上最有势力
的贸易商。
第五章
传播福音
这个全新的基督世界的秩序,此时它的起源并
不能从罗马帝国的起源中分离,正如特土良曾经所
说,这一秩序将与“俗世”共存。于是它将自己想
象成不仅是人类的共同国度,而且作为一种精神、
文化与道德秩序,也没有天然的边界。
第六章
伊比利亚世界的衰落
现在我们所说的“西班牙的衰落”,实际上早在16 世纪中叶就开始了。
1568 年,旧勃艮第公国的心脏地带尼德兰发生叛乱,随即蔓延到欧洲大部
分国家,直到1648 年西班牙最终被迫承认这个新国家的存在。
第七章
自由的帝国,贸易的帝国
一种全新的世界主义随之兴起。新教徒和资本主义北欧所形成的新兴帝国,就
像他们的前辈一样散布全球。不同的是,他们至少在名义上都是贸易帝国,尽量避
免殖民和征服,除非迫不得已,他们以财富而非军事的力量来发展。
第八章
奴隶制度
现代奴隶制度在许多方面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与古代及中古时代相当不同。它
开始于1444 年8 月8 日的早晨,当时载有235 名非洲人的第一批货船从今天的塞
内加尔出发,在葡萄牙的拉哥斯港上岸。赞助航海事业的航海家亨利王子,从所有
的奴隶中挑选出最好的五分之一,然后骑马离去,“黑金”贸易从此开始。
第九章
终极边疆
太平洋上的岛屿并不单是布干维尔与康默森所描述的那般俗气逸
乐,那里也是提供欧洲商船补给的地方,是前往传说中南方大陆的那条
航线上的潜在据点。在西班牙的虎视眈眈之下,英法两国对南方海洋的
潜在财富有着不确定但相当明显的计划。
第十章
帝国、种族、国家
20 世纪初的大英帝国还是继续致力“教化野蛮人”。并藉此使世界各民族
结合为一个共同体;也就是说,总有一天,世界上被殖民的民族一定会“开化”。
当那一天到来,他们必然要取回自己生活的控制权。
结 语
人物表
|
內容試閱:
|
欧洲诸民族的帝国故事,由古希腊揭开序幕。我们尚在思考着如何谋生时,希腊人就已经发明了文字,他们就如同自己描述的那般,是个“全
然的旅行者”。吃光奥狄修斯全体船员的独眼巨人之一的赛克罗普斯,则 是野蛮人的具体化身,因为他们对航海一无所知,这个缺点使他们从未离
开过居住的岛屿。如我们所知,旅行能拓宽视野。据说第一位将航海(phane)
与智慧(sophia)联系在一起的人应该是索伦,他为雅典人制定法律,因此
开创了欧洲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政治性社会[1]。接下来的希腊历史中,充 满了寻求知识的徘徊者。公元前5
世纪的某段时期,“历史之父”希罗多 德游历了希腊人所认知的世界以外的地方,到了埃及、利比亚和巴比伦等地,
到了腓尼基人的海港城市泰尔,甚至到了俄罗斯南部,并且广泛记录了在 那些地方的所有发现。公元前5 世纪,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从他居
住的萨摩斯岛游历到埃及与克里特岛,最后定居在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克罗 敦。而古代时期最早的地理学家,米利都的赫克特斯,甚至在希罗多德之
前就已去过埃及。
然而,经由旅行获取知识,几乎也成为占领属地的方法。希腊人不仅 是伟大的旅行者,也是伟大的殖民地开拓者。公元前8 世纪开始,科林斯
人就在今天的科孚岛建立了殖民地,到公元前580 年左右,希腊城邦已经
稳定地横跨了他们所占领的整个地中海区域。就某种程度而言,他们占领了当时世界中显然最令人艳羡并且是可以得到的那些领地[2]。很明显,这
种规模的殖民与征服,需要技术熟练的领航员与容量相对较大的船只。但 最重要的,是需要某种特定的战争技术的进展。康德相信,人类的冲突就
是促使原始人类离开他们的居所、走出安适家乡的天然手段。他们或许在 那里过得很快乐,但就像乳牛一样,没有任何一点渴望或积极的情绪,这
并不适合于人类。康德对人类的天性有着深刻的洞察。但是,从这样或那 样的方法看来,相较于让世界各民族稳定分布的任何单一因素,战争的作
用更为显著。
然而,如果所有民族都陷入某种形式的战争,则战争本身也分为许多 不同种类。发生在北美洲与南美洲、部分东非与澳大利亚各部族之间的,
还有现今雨林地带留存的少数民族仍持续发生的那种冲突,常常是突如其 来的,相当粗暴残忍,但这样的冲突很少,或者说不会有意造成众多持续
性的灾难。如同16 世纪一位富有同情心的西班牙观察者所描述:“这种战
斗并不比我们骑马打仗或是欧洲小孩之间的游戏,带来更多的致命伤害。[3]”
他们经常为了有限且象征性的利益而打斗,几乎不以征服或驯服对方为目 的。他们并没有打算去改变世界。
康德所思考的战争类型在某些方面是大不一样的。青铜器时代晚期, 战争出现在地中海的东部沿岸与大草原地区。这种交战方式在《伊利亚特》
书中被传颂,目的是要改化整个民族,有时甚至像特洛伊战争一样,是要 致以终极性的灭绝。特洛伊战争不只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战争,也是所记
载过的最长久的战争之一,它为人类的冲突开启了一个新纪元,至少在地 中海地区是如此。由于特洛伊王子羞辱了斯巴达的米奈劳斯,所以米奈劳
斯的兄长希腊神祗阿伽门农与一群拥有一半神祗血统的战士,一心想为米 奈劳斯复仇。他们不是征服者,更不是帝国的建立者。当他们结束长达十
年的争战而离开后,特洛伊城已经消逝。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结束战争, 返回家乡。但在他们的身后,却留下了一个使得征服与屈从成为可能的世
界。他们至少启发了一个帝国的建立,一个由于被世代传唱而可能是最伟 大的帝国。罗马历史学者普鲁塔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描述亚历山大大帝的
心理状况的生动写照,他提到亚历山大大帝从未让《伊利亚特》与《奥德赛》
的抄本离开身边[4]。睡觉时,他把它们摆在一旁,同时把匕首摆在枕头下面。
《荷马史诗》以神话的方式颂扬一个民族的出现。而类似的故事,也在其他时间、其他地点由其他民族流传着。这些故事起着很多用,但它们全都在称颂某个群体获得某种方式而凌驾于世界之上的时刻。以地中海地区而言,这样的时刻可能是会因为坚硬耐用的属、青铜,以及随后的铁器被发现和发明出来,而变得可能,这些金属兵器能被锻造得锋利
并且一直保持锋利。就像许多当代的观察者所指出的,西班牙人不是靠他 们的火器枪炮(这些武器给使用者的伤害通常比目标对象更大),甚至也
不是靠他们的战马而击败阿兹特克人与印加人,而就是他们的铁制兵器, 并且这种兵器在几个世纪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与这些兵器相抗衡的,
是阿兹特克人使用的黑曜石制成的斧头,他们很锋利,但只攻击一次就会 变钝,而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
随着战争中的新武器一起出现的是一种新的战斗形式。《伊利亚特》 里的英雄们依然是单打独斗,追寻着个人功绩,如就阿基利斯来说,他便
寻求将私仇搬上战场。但在希腊的众多阶层中,那些对荷马没有什么兴趣 的人,也存在这样的证据,表明凝聚力、组织性、追求目的的惊人意志,
以及为了在某一天获胜而甘愿屈忍一时,这些是存在的。在早期游牧部落 的武士身上,很难看到那些特点,就像在美洲、亚洲与澳洲的早期战士身
上一样。阿兹特克人永远都无法理解这种针对他们而发动的战争。即使他 们力图在墨西哥中部的广大地区维持纳贡的某种权威地位,他们更关心的
还是祭品──中美洲战争的传统战利品──而不是去保护一个即将消逝的 文明[5]。这是他们衰落的最终原因。总的来说,世界上其他一切落后的
地方都会在几个世纪之后,因为欧洲势力的科学技术与冷酷无情而被排斥 出局。
战争这个大机器是完全有能力将人类这个庞然大物毁灭的唯一利器, 以此证明在所谓的“西方世界的胜利”里,它的决定性作用[6]。右手握着
一支矛,左手拿着一块盾牌,但它不是用来保护自己,而是用来保护队友的,这样的雅典军人形象,长久以来一直被视为雅典民主的征。实际上
可能也是如此。然而,这也让人有全民皆兵的印象。每个人都拿着盾,也 被邻人的盾保护着,个人的存活依托于整个团体的存活。懦弱与背叛只会
导致整个团体的迅速崩溃。希腊人与后来的罗马人都充分展现了这种精神。 大约在公元前356
年,特别是经过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改良后,希腊人 的方阵已具备组织数千个训练精良的步兵团的能力,并与技巧熟练的骑兵
团结合,凝成一股远胜于对手的坚不可摧的战斗力量。
而从这些新军事力量中获益最多的人,他利用它们创造了有史以来第 一个伟大的欧洲帝国。那个人就是亚历山大大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