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7.3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編輯推薦: |
《粮食安全----世纪挑战与应对》围绕粮食安全是国家和国际政治问题,更是国家安全问题这一中心论点,从宏观角度,以国际上的最新资料,讨论了当前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粮食生产、消费和贸易的主要趋势,以及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主要制约和实现粮食安全的整体挑战;深入地剖析了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以及农、林、牧、渔等行业领域的当前现状、问题、国际实践和对中国建议等四方面进行论述;还从横向角度,以跨学科的视觉和多年亲身经验,针对农业投资、科技研发、国际规则规定、市场信息系统和当前热点如营养安全、食品安全、粮食浪费与损失、农业合作社等问题,进行了剖析与讨论,提出了中国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可持续性农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言。
|
內容簡介: |
民以食为天。中国用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一个奇迹。中国在世界粮食安全的过程中发挥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粮食安全,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中国需要采取措施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立足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也需要加快与国际接轨,融入全球粮食安全的战略体系,为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
關於作者: |
何昌垂,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专家。1988年担任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地区遥感项目主任、首席技术顾问、空间应用处处长;1998年初进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工作,历任处长、司长、助理总干事兼亚太地区总代表、副总干事。长期从事资源环境、
粮食安全与农业持续发展领域的工作,多次获国内、国际嘉奖,包括获泰国国王授与的最高皇冠勋章及一级大十字骑士封号。
|
目錄:
|
第一章世纪的挑战——粮食安全
一粮食安全与人类发展
二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农业与粮食安全的全球治理
四后“里约+20”的全球粮食安全战略
五在国际框架中审视——中国如何化挑战为机遇
第二章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粮食安全的基础
一世界粮食安全面临资源瓶颈
二突破瓶颈制约的主要途径
三国际推行的相关战略与举措
四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与模式
第三章二次绿色革命——可持续的种植业发展
一种植业发展现状
二种植业面临的挑战
三现阶段国际上对种植业的关注点
四对中国种植业生产的启示
第四章白色革命——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
一畜牧业发展与粮食安全
二畜牧业发展模式、未来趋势与面临的挑战
三可持续畜牧业发展
四借鉴国际经验,推动中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蓝色革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
一渔业与粮食安全
二未来需求与面临的挑战
三蓝色革命——可持续的渔业发展
四中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可持续的林业——粮食安全的绿色屏障
一全球森林资源状况及发展趋势
二林业面临的重要机遇与挑战——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三森林产权改革与农民林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林业改革面临的重要议题
四全球林业的未来及对中国林业发展的启示
第七章绿色经济与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
一气候变化、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
二绿色经济与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战略
三目前国际上推广的经验与模式
四对中国的启发
第八章农业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
一农业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
二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及战略考量
三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及科技进步若干问题的建议
第九章粮食安全投资战略
一实现世界粮食安全需要创新投资战略
二未来投资战略及重点领域
三提升中国农业投资水平
第十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国际农业规则制定
一全球粮食安全国际规则
二全球粮食安全国际规则制定谈判实例
三中国如何更有效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第十一章粮食安全信息系统及信息管理趋势
一粮食安全信息系统
二国际组织粮食安全信息管理趋势
三对中国的建议
第十二章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营养不良与阳光计划
二粮食损失与浪费
三农民合作组织
四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五近年国内农业支持补贴政策对粮食市场的影响
六近年出口限制政策的发展及对粮食市场的影响
附录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产品市场分析及展望的研究方法与最新研究成果
一概要
二全球粮食安全指标
三经合组织及联合国粮农组织中期农业展望
四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世界农业长期展望(2050年)
五世界粮食计划署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研发的冲击影响模型系统——用于粮食安全分析与监测
六对中国农业的分析和展望研究的建议
|
內容試閱:
|
“民以食为天”这句中国古语,用来描述粮食安全之重要性最恰当不过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粮食安全作为其发展议程的重中之重。中国仅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但令人遗憾的是,并非世界各地都能如此。直至今日,地球上仍有大约8.7亿人口饥肠辘辘,辗转难眠。当今世界富裕充足,科技发达,空间站和卫星上天,摩天大楼鳞次栉比,高速列车风驰电掣。与此同时,却有如此众多的人口饱受饥饿煎熬,这种现象我们完全无法接受,也是对人类的极大侮辱。
2012年6月,在巴西举行的“里约+20”会议上,世界领导人再次承诺,将继续努力战胜极端贫困和饥饿,以确保在2015年之前实现其2000年在千年峰会上商定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所剩时间越来越少,气候变化、人口增长、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退化等种种挑战日益加剧,使得这项任务更加艰巨。目前粮价高涨并高位波动,形势进一步复杂化,不容乐观,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要携手努力,共同采取有效措施。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里约+20”会议期间发起了“零饥饿挑战”计划。世界正在积极响应,团结起来,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作为粮食安全和营养领域全世界的主导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构建了新的战略框架,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为此,我们将集中资源和精力,最终目标是消除世界饥饿。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消除饥饿,实现可持续粮食安全。我们要与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学术团体、民间社团和私营部门以及亿万农民建立伙伴关系,扩大联盟,建设网络。只有各方携手努力,才能取得进展,实现愿景。
在这“长征”途中,条条战线都要采取行动。创造知识并向贫困者传递信息是必要的行动之一。因此,我高兴地看到,何昌垂博士,我的一位资深同事和知名专家,率领在粮农组织工作的一批中国专家,撰写了这本粮食安全专著。
我认识到,粮农组织多学科团队的研究成果使此书受益匪浅。这本专著目的是向中国介绍国际经验和教训,系统论述农业、渔业、森林、畜牧业和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问题,分析跨部门粮食安全和营养事项,探讨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众多热点。尽管书中表达的观点未必代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立场,但我相信,此书将为中国读者提供一个国际视角。随着中国担当起一位世界新领导者的责任,我希望此书将成为一个宝贵的信息来源,能够促进政策思辨,借鉴世界其他地区的良好做法,推动农业转型。
毫无疑问,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粮食安全,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因此,我希望此书成为一本有益于中国读者的参考书。
若泽?格拉济阿诺?达席尔瓦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
【序二】
摊开历史,在这部比长城还长的中国史记里,主角永远是粮食。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粮,古为“糧”,穀食也。而早在汉代已然出现的简化字“粮”,就传递着一个朴素的愿望,良米也。自《诗经》始,对于饥饿的记载就赫然在目,“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从《过秦论》中剖析秦汉更迭,“赢粮而景从”,到明末李自成起义时“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期盼,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与饥饿斗争的历史;中国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就是一则有粮则治、无粮则乱的循环周期律。
还看当下,“三农”问题乃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中之重。从1978年启动的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6年实施的以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扶贫、支农为目标的“星火计划”,到21世纪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以及新一届政府有关农业现代化的部署,无不基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谁赢得了农民,就能赢得中国。”这是抗战爆发那年美国记者在延安窑洞里从毛泽东那里获得的深刻箴言。而201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济阿诺博士在给中国总理温家宝颁发的“农民奖章”上,亦镌刻着温总理一脉相承的肺腑之言:“不懂得中国农民,就不懂得中国。”
展望未来,粮安天下将是全球永恒的主题。古语有言,一切政治皆本地之事;然而今日,一切问题都关系全球。2007年波及全球70多个国家的世界性粮食危机,来势汹汹;2012年全球粮价高位波动,如履薄冰。曾经饱经沧桑,今朝得以幸免于难,虽则中国有幸在两次粮食海啸中独善其身,然而承载着十三亿人口大国的中国决不能置身事外。“如果粮食出现问题,就是全局性问题”。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话可谓醒世恒言。
粮食,国之命脉也,抚古问今,莫非如是。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太傅贾谊,就在《论积贮疏》这部称得上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以粮食为主题的纲领性文件里,道出了这个振聋发聩的的命题:“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读何昌垂博士主编的这部《粮食安全——世纪挑战与应对》,颇有感慨。何昌垂早年分别在中科院和科技部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自进入联合国,一晃25年,从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主管空间科技应用,一步一个脚印,直至成为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专家出任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副总干事。他在粮农组织工作长达14年,历经各级领导岗位,包括该组织的最高决策层。他丰富的国际经验,宏大的全球视野,对国际粮食安全问题背后博弈的认知深刻;他的执着坚韧,他的治学态度,我是欣赏的。他带领着这批躬耕于全球粮食安全前沿的海外中国专家学者倾心而成此书,搭起了一座贯通中西粮食安全了解之桥,推开了一扇折射着联合国粮农组织191个成员国粮安治理背景的世界之窗,也传递了一个无论古今、中外而皆准的真理:稼穑之重,重于泰山。
是故欣然提笔。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部原部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