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胡适先生一力发起新文化运动,但他对“旧文学”并非一棒打死,他举例指出,《诗经》是原始先民口耳相授流传下来的动人歌谣,宋朝的词浅显易懂,同样多是广大民众的智慧结晶。他接受并吸收了西方文化的营养,坚持使用客观、实证的态度去判断事物。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中国古代文学中肯、理性的态度,在波涛汹涌的文学思潮中仍然能够保持这种清醒,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
內容簡介: |
《文明》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文化讲演,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一力主张万事求变,停滞必亡。白话文的提倡是一种途径,他始终立足出发点,通过文学和文化的变革透视近代中国的过去和未来,
这种充满智慧的眼光和态度,受到后世广泛的认同和赞许。
|
關於作者: |
胡适,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在世界各地进行过多次演讲,内容涉及哲学、史学、教育、时论、文化等方方面面,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目錄:
|
第一辑
新文学运动之意义
五四运动纪念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北大校友“五四”聚餐联欢会上的讲话
“五四”运动是青年爱国的运动
第二辑
国语运动的历史
国语运动与文学
中国文学过去与来路
陈独秀与文学革命
中国历史的一个看法
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看法
中国文艺复兴
白话文运动
当前中国文化问题
什么是“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提倡拼音字
新文学?新诗?新文字
活的语言?活的文学
四十年来的文学革命
第三辑
论短篇小说
谈谈《诗经》
传记文学
谈《红楼梦》作者的背景
第四辑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中国近一千年是停滞不进步吗
文化史上的山东
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运动
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
第五辑
墨家哲学
孙逸仙
《水经注》考
|
內容試閱:
|
中国文学过去与来路
诸位!近四十年来,在事实上,中国的文学,多半偏于考据,对于新文学殊少研究。以我专从事研究学术与思想的人去讲文学,颇觉不当,但“既来之,则安之”,所以也不得不说几句话。我觉得文学有三方面:一是历史的,二是创造的,三是鉴赏的。历史的研究固甚重要,但创造方面更其要紧,而鉴赏与批评也是不可偏废的。马幼渔先生在中国文学系设文学讲演一科,可谓开历来的新纪元,如有天才的人,再加以指导、批评,则其天才当有更大的进展。马先生本来是约我和徐志摩先生作第一次讲演的,不幸得很,志摩死了,只好我来作第一次讲演,以后当讲一讲徐先生的作品。今天讲的题目是:“中国文学过去与来路”。这好像是店家看看帐一样,究竟是货物的来路如何,再去结算一下总帐。过去大约有四条来路,——来路也就是来源。
第一,来源于实际的需要。譬如吾人到研究室里去,看看甲骨文字,上面有许多写着某月某日祭祀等等。巴比伦之砖头,上面写信,写着某某人。我们中国以前也用竹简或木简,近来在西北所发现的竹简很多,像这些祭祀、通信、卜辞、报告等等,都是因为实际的需要才有的,这些是记事的体裁。如《墨子》,《庄子》……等书,也都是为着实际的需要才逼出来的。
第二,来源于民间。人的感情在各种压迫之下,就不免表现出各种劳苦与哀怨的感情,像匹夫匹妇、旷男怨女的种种抑郁之情,表现出来,或为诗歌,或为散文,由此起点,就引起后来的种种传说故事,如《三百篇》大都民间匹夫匹妇、旷男怨女的哀怨之声,也就是民间半宗教半记事的哀怨之歌。后来五言诗、七言诗,以至公家的乐府,它们的来源也都是由此而起的。如今之舞女,所唱的歌,或为文人所作给她们唱的。又如诗词、小说、戏曲,皆民间故事之重演。像《诗经》、《楚辞》、五言诗、七言诗,这都是由民间文学而来。
第三,来源于国家所规定的考试。国家规定一种考试的体裁,拿这种文章的体裁去考试人材,这是一种极其机械的办法。如唐朝作赋,前八字一定为破题,以后就变为八股了。这是机械的,愈机械愈好,像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都是这一种的东西,这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它的影响却很大,中国五六百年来,均受此种影响,故也可说是一条来路。
第四,来源于外国文学。中国不幸得很,因为处的地势与环境的关系,没有那一国给中国以新的体裁。只有一条路,即是印度。中国受了印度不少的影响,如小说、诗歌、记事之故事等等,都是受了她的薰染与陶冶的。我们中国不受她的影响,也许会有小说、诗歌、戏曲,但没有她,决不能给我们以绝大之力量的进展。吾人相信受她的影响,比自身当有五六百倍之大,因为我们先人给与我们不过是一些简单之文字,如“子曰……诗云……”等是,而想像力又很薄弱,吾民族可谓极简单极朴实之民族。如《离骚》之想像力,尚称较为丰富,但其思想充其量亦不过想到上天下地而已。印度就大不然了,如《般若经》等等,不惟想到天上有天,以至三十三重天,而且想到大千世界,以至无数的天。又如《维摩诘经》不过为一简单之小说,吾人却当一经典,到处风行。又如《法华经》,以及其他各种经典,讲佛家的故事,讲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能给与吾人以有兴趣的深切的感觉,不知不觉也随之到了一种佛的境界,这种力量是何等的重大,思想是何等的高深啊!像《西游记》、《封神榜》这一类的书,都是受了它们绝大的影响的。譬如俗语说:“看了《西游记》,到老不成器;看了《封神榜》,到老不像样。”这些话都足以证明此二书风行之普遍,与灌输民间思想之深入。其实这两种书描写的不受事实之拘束,与想像力之解放,都是受了印度佛教的思想,他们这种想像力之解放与奔腾,实为吾思想简单朴实之民族所不能及。前在敦煌石室,发现种种佛家文学,亦甚重要。总之如无印度文学,决不会产生像《西游记》、《封神榜》这一类有价值的东西。她实在直接间接的给与吾人以各种丰富的想像,吾人才会产生好的文学来。
这四条路,第三条虽是与中国文学影响很大;但是有害的,没有什么价值,最重要的还是第二条路的民间文学,占一个綦重要的位置,中国文学史没有生气则已,稍有生气者皆自民间文学而来。前与傅斯年先生在巴黎时谈起民间文学有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诗词、歌谣,本身的自然风行民间。第二个时期,是由民间的体裁传之于文人,一些文人们也仿着这种体裁做起民间的文学来。第三个时期,是他们自己在文学里感觉着无能,于是第一流的文学家的思想也受了影响,他们的感情起了冲动,也以民间的文学作为体裁而产生出一种极伟大的文学,这可以说是一个很纯粹的时期。第四个时期,是公家以之作成乐府,此时期可谓最出风头了。但是到了极高峰,后来又慢慢的低落下来了。如乐府《陌上桑》是顶好的文学作品,后来就有人摹仿着作《陌上桑》,例如胡适之又摹仿那个摹仿作《陌上桑》的人作《陌上桑》,后来又有人摹仿胡适之作起来,这样以至无穷无穷,才慢慢的变为下流。如词曲、小说,都是这样,先有王实甫、曹雪芹、施耐庵等,后来就有人摹仿他们,以至低落下去,这样一来,是很危脸的。
民间文学,一般士大夫(外国所谓之Gentleman)向来看不起它们,这是因为第一缺陷,来路不高明,他们出身微贱,故所产生的东西,士大夫们就视作雕虫小技。《诗经》,他们所不敢轻视的,因为是圣人所订。《楚辞》为半恋爱半爱国的热烈的沉痛的感情奔放作品,故站得住。五七言诗为曹氏所扶植,因他们为帝王,故亦站得住。词曲、小说,不免为小道,皆为其出身微贱的原故。第二缺陷,因为这些是民间细微的故事,如婆婆虐待媳妇啰,丈夫和妻子吵了架啰,……那些题目、材料,都是本地风光,变来变去,都是很简单的,如五七言诗、词曲等也是极简单不复杂的,这是因为匹夫匹妇、旷男怨女思想的简单和体裁的幼稚的原故,来源不高明,这也是一个极大的缺陷。第三缺陷为传染,如民间浅薄的荒唐的迷信的思想互相传染是。第四缺陷,为不知不觉之所以作,凡去写文艺的,是无意的传染与摹仿,并非有意的去描写,这一点甚关重要。中国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可谓无一人专心致意的来研究文学,可谓无一人专心致意的来创造文学!这种缺陷是不可以道里计的。到了唐朝,韩退之、白香山等深感觉骈文流行之不便,才把他们认为古文的改为散文,这种运动,可说是一种文学运动,二千五百年无一人有此种运动。十四年前有新文学运动,亦为此一种,这是由无意的传染一变而为有意的研究。
新文学的来路,也有两条:
一,就是民间文学,如现今大规模的搜集民间歌谣故事等;帮助新文学的开拓,实非浅鲜。
二,除印度外,即为欧洲文学,我们新的文学,受欧洲的影响极大。欧洲文学,最近二三百年如诗歌、小说等皆自民间而来,第一流人物把这种文学看作专门事业、当成是一种极高贵的极有价值的终身职业。他们倡导文学的是极有名的人,如华茨华斯(Williamworas
Worth 1770~1850)、莫泊霜(Waupassant
1850~1893)等等都是倡导文学的第一等人材。他们的文学并非由外传染,而是由内心的创造,他们是重视文学的,有这种种原故,所以才能产生出伟大的作品。我们的新文学,现在我们才知道有所谓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象征主义、心理分析……种种派别之不同,并非小道可比,这是我们受了西洋文学的洗礼的结果。
今日替诸位算一算旧帐,现在当教授的也提倡民间文学,以新的眼光和新的方法去看待它,也许从二千五百年以来要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