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編輯推薦: |
《莆阳名篇选读》选文内容,力求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和权威性,皆为精品力作。尽管对于浩如烟海的莆阳文献,它们不过以管窥豹,取一瓢饮,但足以浓缩辉映“文献名邦”千年的丰厚积淀,反映莆阳地域独特的风土人情。领略蔡襄、郑樵、刘克庄、林兆恩,以及妈祖、梅妃、钱四娘的动人风采;重温父老乡亲耳熟能详的莆阳名言:“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挑钱兰溪去做县”,感受莆阳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由许更生注析。
|
內容簡介: |
《莆阳名篇选读》选文内容,力求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和权威性,皆为精品力作。尽管对于浩如烟海的莆阳文献,它们不过以管窥豹,取一瓢饮,但足以浓缩辉映“文献名邦”千年的丰厚积淀,反映莆阳地域独特的风土人情。
《莆阳名篇选读》题材涵盖教育、人才、立志、水利、救灾、倡廉等诸多方面,且能读出新意。本书的过半篇目,突破了前人选辑的藩篱,折射出不少具有时代精神的元素,例如妈祖文化、统一大业、慈善赈灾、勤政倡廉……。本书由许更生注析。
|
目錄:
|
古文
楼东赋
合浦还珠赋
泉山铭
上安邑李相公安边书
甘露述
《闽中名士录》序
馆娃宫赋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节选
答陈蹯隐论诗书
人生几何赋
斩蛇剑赋
纳地表
兴化军厅壁记
壶公山赋
乞用韩琦、范仲淹
茶录节选
荔枝谱节选
万安渡石桥记
慈竹赋
《雪江归棹图卷》跋
木兰水利记
论列蔡京章疏
祥应庙记
上皇帝书
重修木兰陂记
上殿札子
艾轩祠堂记
与林晋仲书
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
后村诗话评李杜二则
灵惠妃庙记节选
琼芽赋并序
螺江风物赋并序
游莲峰紫云岩记
翰林庶吉士杨则惠墓志
殿试对策卷
岳公桥记
乌石山赋
重兴涵江水心河记
鼠记
移竹记
荐举陈献章疏
周佥事入闽提学序
谏花灯疏
归田咨目
归乐窝记
弭灾保治疏
急除大逆以御大乱疏
扶植国本疏
《木兰陂集》序
劾朱宁疏
梯云斋记
守株记
《彭惠安公文集》序
奉见素林公书
天马山赋并序
与吴太守论南北洋水利书
南洋水利碑
《威茂边防纪实》序
劾严世蕃、罗龙文疏
重修宁海桥碑铭
《天妃显圣录》首序
游九鲤湖诗引
水灾清蠲赈申文
救灾疏
柳塘园图记
寄畅园闻歌记
严惩贪虐各官疏
斫竹记
言志对
募修梧塘海堤启
上林少穆尚书书
《天妃显圣录》末序
萑苻改革
与涂海屏书
《莆阳文辑》自序
古诗
一斛珠,谢赐珍珠
南山松柏
九鲤湖
书斋漫兴二首
栖云精舍
临江仙
苏武慢·雁落平沙
题昼寝宫人图应制
题南山书堂
沁园春·梦孚若
风入松·福清道中作二首
题顺济庙
共乐堂
幽化院
十洲亭
使金
读渡江诸将传
被执至合沙诗寄仲子诀别
郑冢
题湄洲圣墩妃宫
绶溪渔隐为黄原清赋
涵江送别
寇退收尸歌
眺木兰
题李在画
送宋琪祥尉翁源
咏牛
龙眼
题明妃出塞图
宁海观澜
截界行
湄屿潮音
兴化道中
木傀儡
武夷纪游
癸丑六月大水作
甲寅除夕
白塘秋月
题智泉观瀑图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与书目
|
內容試閱:
|
霜明玉节[1]映寒流,马渡芦沟[2]向上头。
万里河山观古塞,百年荆棘叹神州。
要临瀚海铭燕石[3],莫上新亭作楚囚[4]。
多少遗民思旧俗,可怜金帛岁包羞。
【作者】 傅馘生卒年未详,字友叔,仙游赖店人,宋淳熙十一年1184
进士,历任无为县今属安徽召监六部副官、尚左郎中等文武官职。宋开禧二年1206五月,宋分道进兵北伐,起初时收复了一些地方。不久,金援兵大量南下,又由于宋朝西线吴曦叛变和内部的不和,形势十分不利。开禧三年正月,朝廷派莆田人方信孺到开封同金国谈判。金国把他下狱,百般恫吓,九月初才放回。
傅馘之父傅淇曾被特命为贺金生辰使出使金国,不辱使命。此后,其兄傅诚也被刑部侍郎黄艾莆田人择为随从使金。一家父子三人,前仆后继,奉使金国,可谓使臣世家。
【注释】 [1]节: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
[2]芦沟:指卢沟桥又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全长266多米、宽7米多,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3]铭燕石:即“燕然勒功”。燕然,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功,刻石记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4]新亭作楚囚:西晋末年,中原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后,北方士家大族纷纷举家南迁,史称“衣冠渡江”。他们心怀故国,常到南京城外长江边的新亭宴饮。有人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在座众人感怀中原落入夷手,纷纷落泪。为首的大名士王导厉声道:“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众人听王导这么说,十分惭愧,立即振作起来。这便是史上著名的新亭会。
【导读】
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是个畸形的国家。宋代的社会生活基调是耻辱。虽然就物质文明而言,当时的中国“至少比欧洲进步一百年”,但堂堂的“天朝大国”却积弱无能,几乎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在先后对辽国、对西夏、对金国和后来对蒙古铁骑的战争中,几乎是每战必败,每败必赔,成为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
从1004年,“檀渊之盟”这个屈辱条约签订起,宋朝每年开始向辽国进贡白银30万两,这个数字比当时全世界除了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白银的总产量都要多。1040年,宋帝国对西夏开战,仗打了四年,死伤数万,还因为屡战屡败,又向对方求和,条件是每年“赏赐”
西夏白银五万两、绸缎十三万匹、茶叶两万斤,以后间或还有所增加。从此,宋朝就在它存在的320年里,在打不赢的战争中苦撑,每年要把总共
30多万两的白银、30 多万匹绸缎作为“生存税金”向外进贡,购买昂贵的 “和平”。
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对外称臣纳贡,对内巧取豪夺。如此奴颜媚骨,令血气儿男痛心疾首,扼腕长叹。这段历史,正是中国人的伤心史。
“绍兴和议”以后,宋、金建立了固定的使臣往来制度。其间宋遣使达500余次。奉命北上的使臣们行走在沦陷的中原大地,看到故国的山川草木、金人统治下的汴京和宋朝遗民,故国之痛、内心酸楚可想而知。这刻骨铭心的体验,激发他们创作出了许多真挚的诗篇。
宋开禧三年1207北伐失利后,主和派杨后、礼部侍郎史弥远等人谋杀了主战派首领韩伲胄。紧接着的嘉定元年1208
,投降派完全遵照金朝的无理要求,订立了屈辱的《嘉定和议》:凿开韩侂胄的棺木,割下其头颅送给金国;把每年进贡20万两的“岁币”增加到30万两,犒师银
赔款300万两。
宋嘉定五年1212六月癸未,在许多朝臣畏葸不前的情况下,傅馘奋然使金贺金主生辰。傅诚临行前,写下了别家诗《使金》。全诗悲壮激越,于深沉的慨叹之中抒发出一种奋发不屈的情感,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感,即使今天读了,也叫人心潮汹涌,热血沸腾。
首联扣题,点出出使北上的时令与地域。白霜、寒流,不仅是写实,更是以物作喻,表明局势的严酷与危难。“玉节”,既是对自己所持节杖的美称,更暗示出临危不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定决心。
颔联重在一个“叹”字。巍峨的雄关古塞、万里长城虽然犹在眼前,但这又怎能阻挡得了遍地荆棘、神州沦丧呢?这两句诗的构思意韵,类似于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颈联从扼腕悲叹中振作奋起,表明自己要像汉代大将窦宪统帅千军万马驰骋瀚海,大破北匈奴,为国家建功立业,而决不做只会在南京郊外新亭上宴饮垂泪,空忧国土沦丧的东晋遗民。
尾联纪事抒怀,随感而发,从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中返回现实。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关注遗民情感及其生活,道出了北方“遗民”对自己民族风情旧俗的眷恋,也就是对故土国家的怀念;同时,也反衬和痛斥了那些昏庸无耻,只会金币包羞的无能鼠辈、卖国贼。
此诗抒发自己面临危局,持节不屈,誓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心怀,痛斥朝中投降派不顾北方民众思念故土,贡币忍辱的祸国行径。P336-3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