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王阳明箴言录+曾国藩箴言录(圣人修心课,王阳明、曾国藩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

書城自編碼: 210491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
作者: [清]曾国藩
國際書號(ISBN): 9787514607413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全2册/93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42.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扫群雄平四夷:李靖
《 扫群雄平四夷:李靖 》

售價:HK$ 59.8
私域社群营销:从引流到变现运营实战
《 私域社群营销:从引流到变现运营实战 》

售價:HK$ 93.6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新版)
《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新版) 》

售價:HK$ 69.6
法兰西的兴衰:从立国到当今
《 法兰西的兴衰:从立国到当今 》

售價:HK$ 105.6
民间传说与现代人的深层心理
《 民间传说与现代人的深层心理 》

售價:HK$ 54.0
枝春在野
《 枝春在野 》

售價:HK$ 51.4
中国大港
《 中国大港 》

售價:HK$ 225.6
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
《 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 》

售價:HK$ 237.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3.2
《 国学经典读本丛书·近思录 》
+

HK$ 71.0
《 曾国藩箴言录(文白对照 梁启超、蔡锷辑录 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净空法师、南怀瑾等一致推崇!梁启超认为“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经世致用人物,他的作品是每个有志改变社会的青年必读书”。) 》
+

HK$ 59.0
《 传习录校释(明清思想经典丛书) 》
編輯推薦:
作为一代大儒,他们备受历代国人景仰关注;

他们的人生、智慧和思想,以及宝贵的人格修炼,他们留下的文字精华、金玉之言,深深影响着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人。
心学大家王阳明、一代儒师曾国藩。

闪耀的思想震铄古今,被历代伟人们奉为经典。
內容簡介:
《王阳明箴言录》、《曾国藩箴言录》从二位先哲博大精深的思想与著作中,选取和整理出有关修身、养性、治学、悟道等对现代人最有价值的金玉良言,智言警句,辑结成书,以飨读者。

无论您是对曾国藩、王阳明本身怀有兴趣,亦或是想要提升自身的修养学识、为人处世的智慧,都一定可以从本书中得到最直观、最睿智的帮助。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先哲语录都配有力求精确的译文,在需要的地方附有注释,力争使每位读者读得懂,用得上。
目錄
嘉言钞 梁启超 辑
梁启超 序
书札
家书
家训
日记
文集
治兵语录 蔡 锷 辑录
蔡锷 序
梁启超 序
将才
用人
尚志
诚实
勇毅
严明
公明
仁爱
勤劳
和辑
兵机
战守
修 身
齐 家
治 学
悟 道
平天下
內容試閱
嘉言钞
梁启超 辑
【原文】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信否尽人皆可学焉而至,吾不敢言。若曾文正之尽人皆可学焉而至,吾所敢言也。何也?文正所受于天者,良无以异于人也,且人亦孰不欲向上?然生当学绝道丧、人欲横流之会,窳(yǔ)败之习俗以雷霆万钧之力相罩相压,非甚强毅者固不足以抗圉(yǔ)之。荀卿亦有言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而严师畏友又非可亟得之于末世,则夫滔滔者之日趋于下,更奚足怪!其一二有志之士,其亦惟乞灵典册,得片言单义而持守之,以自鞭策,自夹辅,自营养,犹或可以防杜堕落而渐进于高明。
古人所以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日三复,而终身诵焉,也抑先圣之所以扶世教正人心者,《四书》、《六经》亦盖备矣。然义丰词约,往往非末学所骤能领会,且亦童而习焉,或以为陈言而忽不加省也。近古诸贤阐扬辅导之言益汗牛充栋,然其义大率偏于收敛,而贫于发扬。夫人生数十寒暑,受其群之荫以获自存,则于其群岂能不思所报?报之则必有事焉,非曰逃虚守静而即可以告无罪也,明矣。于是乎不能不日与外境相接构,且既思以己之所信易天下,则行且终其身以转战于此浊世。若何而后能磨炼其身心,以自立于不败?若何而后能遇事物泛应曲当,无所挠枉?天下最大之学问,殆无以过此。非有所程式而养之于素,其孰能致者?曾文正之殁,去今不过数十年,国中之习尚事势皆不甚相远。而文正以朴拙之姿,起家寒素,饱经患难,丁人心陷溺之极运,终其生于挫折讥妒之林,惟恃一己之心力,不吐不茹,不靡不回,卒乃变举世之风气而挽一时之浩劫。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资吾侪当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逮也。孟子曰:“闻伯夷之风者,懦夫有立志。”又曰:“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况相去仅一世,遗泽未斩,模楷在望者耶!则兹编也,其真全国人之布帛菽粟,而斯须不可去身者也。
丙辰二月朔新会梁启超
【大意】
曾文正公,不仅仅是近代,同时也是有史以来难得一见的大人物;不仅仅是我国,同时也是全世界难得一见的大人物。然而,文正公并不是天生就具有超出常人的才能,在他那个时代的许多贤才俊杰中,他一直被认为是最笨拙的,他的一生也是在坎坷沉浮中度过,但他却能够在立德、立功、立言这三方面作出突出的贡献,让后世铭记。而他之所以成就了震古烁今、无人能比的成就,主要是源于他能够树立起不甘于平庸的远大志向。他在困境中学习,在勤勉中前进,经历千难万险而不屈不挠,不满足于眼前的利益,而是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断地进步。他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终生勤奋,从不倦怠,做人刚正不阿,做事持之以恒,以真诚为立身之本,无论如何艰苦,都能够勇敢地追求上进。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孟子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人。”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而成为尧舜那样,我不敢随便断言。但每个人通过不断的学习而达到曾文正公那样的高度,我是持肯定态度的。为什么呢?实际上,老天爷赋予他的天赋,和别人相比实在没有什么不同。况且,哪个人不希望成就一番事业呢?然而,出生在一个真学问断绝、道德沦丧、欲望充斥社会各个角落的时代,社会上各种肮脏的习气以雷霆万钧之势笼罩下来,挤压过来,如果不是性格刚强、意志坚定的人,是难以抵抗得了的。荀子曾经说过,对于那些平庸懒散的民众,是需要老师、朋友来激发他们的潜能的。然而,在这样末落的世道中,严格的老师、值得敬畏的朋友却是很难轻易遇到。就这样,整个社会不可遏止地走向崩溃,这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其中有一两个有志向的人,也只是从古人的典籍中寻找灵丹妙药,觅得一两句格言警句作为自己坚守的目标,然后自我鞭策,自我辅助,自我支持,这样或许还可以防止堕落,从而逐渐达到高尚圣明的境界。
古人得到一句警句名言,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并且能够在一天之内反复地默念,以至于一生都在诵读,那是古代的圣哲用来扶助社会、教导人心的言辞语句。而这些经典的语句,在《四书》、《六经》中基本上已经收录齐备了。然而,经典的语句虽然涵义丰富,却言辞简约,那些学识粗浅的人往往难以马上领会,好在他们从儿童时期就研读学习。或许有人以为,这些经典的话语都是一些陈词滥调的东西,根本不能够据此自我反省。近古的很多贤达之士提出了很多匡救社会与人心的箴言高论,但他们的主旨往往是教导人如何收敛欲望,对于如何发挥个人能力却极少提到。人的一生,不过几十个春秋,他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群体,难道他不需要对社会群体有所回报吗?而要回报社会,就得出来做事。很显然,逃避现实,独守一份平静的生活,是不可能回报社会的,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样,他就不得不天天与外界周旋往来,同时秉持着自己的信念来改变世界,并使自己在这个污浊的世道中一直坚强地活着。如何磨炼自己的身心,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怎样做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任何事情,使自己心想事成?天下最大的学问,也不过如此。但如果没有自己的信念,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着,又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曾文正公去世到现在不过几十年,当今的社会现实,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然而,曾文正公却能够凭借其质朴鲁钝的天分、平民的出身,历经千难万险,在厄运不断、屡遭猜忌的情况下,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刚正不阿,百折不挠,最终改变了颓败的世风,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他的言论,每个字都来自亲身经历,并且切合实际。所以读上去感到亲切而有深意,足以为当今希望有一番作为的人提供思想指导,其作用绝对不是唐宋以后那些前辈名儒的言论所能比的。孟子说过:“听到伯夷的事迹,懦夫也会树立远大的志向。”又说:“历史上的那些奋勇之人,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他的事迹后,没有不发愤图强的。”何况现在距文正公去世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他对后代的影响还在扩大,他的光辉形象还没有泯灭!因此,这本《嘉言钞》,无疑就像是全国百姓的衣服和食物一样,一刻也不能离身。
一九一六年二月初一新会梁启超
【原文】
今日而言治术,则莫若综核名实;今日而言学术,则莫若取笃实践履之士。物穷则变,救浮华者莫如质。积翫之后,振之以猛,意在斯乎!
【大意】
今天空谈如何治理国家的方法,还不如多研究考察外在名声与实际作为之间的关系;今天空谈研究学术的方法,还不如去挑选那些踏实肯干的人士。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所以能够挽救浮华的,莫过于质朴了。经过长时间的松懈拖拉之后,以猛烈来振作精神,其用意就在此吧!
【原文】
吾辈今日苟有所见,而欲为行远之计,又可不早具坚车于哉?
【大意】
我们今天如果能够有所发现,又想作远行的打算,能不早早地预备好结实的车子吗?
【原文】
耐冷耐苦,耐劳耐闲。
【大意】
忍耐冷清和艰苦的环境,忍耐劳累与寂寞的日子。
【原文】
人材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住哲盛隆之轨,而日即高明。
【大意】
一个人素质的高低,看他的志趣之所在。志趣低的人,一般都安于流俗平庸的陈规,于是变得越来越浅陋和卑下;而志趣高的人,则仰慕先贤哲人的作风和行事,于是变得越来越高明。
【原文】
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此其可为浩叹也。
【大意】
没有士兵不足以忧心忡忡,没有军饷不足以痛哭流涕。只是放眼看当今世道,想寻求一个在利益面前不争先恐后,在正义面前不甘人后,敢于献身、忠心耿耿的人,却不能很快得到,这才是真正让人扼腕长叹的。
【原文】
今日百废莫举,千疮并溃,无可收拾,独赖此精忠耿耿之寸衷,与斯民相对于骨岳血渊之中,冀其塞绝横流之人欲,以挽回厌乱之天心,庶几万有一补。不然,但就局势论之,则滔滔者吾不知其所底也。
【大意】
今天国家的各行各业都已经荒废不堪,什么事都不能做,各种弊病也一同并发,不可收拾。只有凭借这颗耿耿的忠心,与民众共处于白骨如山、积血如潭之中,希望能够堵塞横流的人欲,借以挽回厌恶混乱的天心,或许有万分之一的补救可能。否则,就目前的局势来说,就像滔滔的洪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终结。
【原文】
集思广益本非易事,要当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外产延内,而万流赴壑,乃为尽善。
【大意】
集思广益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键是内心要持有不可动摇的主见,就像套住群马的缰绳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样。但一定要广泛听取众人的建议,就像千万条溪水流向大江一样,兼容并包,这样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原文】
方今民穷财困,吾辈势不能别有噢咻生息之术,计惟力去害民之人,以听吾民之自尊自活而已。
【大意】
现在百姓穷苦,国家财政困难,我们也没有其他可以让百姓休养生息的办法。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竭力除掉那些祸害百姓的人,然后任由百姓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生活,自得其乐,如此而已。
【原文】
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
【大意】
统帅军队的人,第一要有才干可以治理民众,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于求名求利,第四要忍受辛苦。大致说来,只要是忠义、有血性的人,那么这四种品质都会同时具备。
【原文】
古来名将得士卒之心,盖有在于钱财之外者,后世将弁专恃粮重饷优为牢笼兵心之具,其本为已浅矣。是以金多则奋勇蚁附,利尽则冷落兽散。
【大意】
古时候的名将之所以能够得到士卒的真心拥戴,并不仅仅只是依靠钱财的,还有很多除了金钱之外的因素。而后世的将领往往只会用粮食和丰厚的军饷作为笼络人心的工具,这种办法已经沦为浅薄了,也是经不起考验的。所以,给的金钱多时,人们就会奋勇如同蚂蚁一样附和你,而一旦没有钱财,他们也就如同鸟兽一样散去了。
【原文】
国藩入世已深,厌阅一种宽厚论说、模棱气象,养成不黑不白不痛不痒之世界,误人家国已非一日,偶有所触,则轮囷(qūn)肝胆又与掀振一番。
【大意】
我进入这个世界已经很深了,早就讨厌那些宽厚的论说和模棱两可的现象,因为正是这些造成了这个不黑不白、不痛不痒的世界。而这些论调误人误家与误国已经不止一日了,偶尔有所感触,我的五脏六腑就如同翻江倒海一样,无法平静。
【原文】
练勇之道,必须营官昼夜从事,乃可浙几于熟,如鸡伏即,如炉炼丹,未宜须臾稍离。
【大意】
训练士兵,必须要求营官白天黑夜都要努力操练,才能慢慢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这就好比母鸡孵蛋,火炉炼丹一样,一刻也不能松懈。
【原文】
二三十年来,士大夫习于优容苟安,揄修袂而养姁(xǔ)步,倡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见有慷慨感激以鸣不平者,则相与议其后,以为是不更事,轻浅而好自见。国藩昔厕六曹,目击此等风味,盖已痛恨次骨。
【大意】
最近二三十年以来,士大夫习惯于安逸优裕的生活,挥动修长的衣袖,迈着和缓的步子,提倡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的风气,一旦见到慷慨激昂以鸣不平的人,就会在背后议论他,认为此人是不懂事、浅薄又好自我表现。我先前供职于六部,就亲自见识过这种风气,那时就已经对这种风气恨之入骨了。
修 身
【原文】
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
【译文】
至善只是使自己的心达到纯天理的境界,怎么能从事物上去寻求呢?
【原文】
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
【译文】
见到漂亮的颜色是知,喜欢漂亮的颜色是行。在见到漂亮的颜色时就马上喜欢它了,不是在见了漂亮的颜色之后才起一个心去喜欢。闻到恶臭是知,讨厌恶臭是行。闻到恶臭时就开始讨厌了,不是在闻到恶臭之后才起一个心去讨厌。一个人如果鼻塞,就是发现恶臭在跟前,鼻子没有闻到,也根本不会特别讨厌了。
【原文】
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译文】
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如果不想看书,那也必须去看书,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原文】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译文】
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原文】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①。
【注释】
① 静亦定,动亦定:指修炼的一种境界。语出《河南程氏遗书》:“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
【译文】
人应该通过历经各种事情磨炼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动静之时,均能保持本心”的境界。
【原文】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译文】
持守志向犹如心痛,如果心思全在痛上,哪里有时间讲闲话、管闲事呢?
【原文】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译文】
自省探求是在遇事时要保存涵养,保存涵养是要在无事时自省探求。
【原文】
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①。
【注释】
① 谨独:即“慎独”,意为一个人即使独处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
世上除了人情事的变化,再没有其他的事情。喜怒哀乐,难道不是人情吗?从视、听、言、动到富贵、贫贱、患难、生死,都是事变。事变包含在人情中,关键在于“致远,中正,和谐”,“致远,中正,和谐”在于“慎独”。
【原文】
喜、怒、哀、乐本体自是中和的。才自家着些意思,便过不及,便是私。
【译文】
喜怒哀乐,本体原为中和。自己一旦有别的想法,稍有过分或达不到,便是私心了。
【原文】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译文】
克制自己务必要将私心彻底扫除干净,一点私欲都没有才算可以。有一点私欲存在,众多的恶念就会接踵而至。
【原文】
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若不用克己功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终不自见,私欲亦终不自见。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时,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今人于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欲不肯去,且只管愁不能尽知,只管闲讲,何益之有?且待克得自己无私可克,方愁不能尽知,亦未迟在。
【译文】
人若踏实地连续用功,对于人心理的精妙处,就能一天天地认识,对于私欲的细微处,也能一天天地认识。如果不用克己功夫,成天只说说而已,自己最终也不能看到天理,最终也不能看到私欲。好比人走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今天的人们对已知的天理不肯存养,对已知的私欲不肯摒弃,却一味忧愁不能得道,只讲空话,有什么好处?倒不如等到自己无私可克,再忧愁不能得道也为时不晚。
【原文】
如“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皆是“不器①”。此惟养得心体正者能之。
【注释】
① 不器:不像器皿一般,意为用途不局限于一个方面。《礼记·学记》中曰:“大道不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