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09.8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HK$
77.3
|
內容簡介: |
唠叨是中国妈妈们教育上的最大通病。当妈的都知道唠叨不好,但面对孩子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唠叨……当妈妈的关怀和爱护变成事无巨细的反复叮咛时,就成了儿女耳畔的“噪音”。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非惩罚性教育倡导人成墨初的最新力作,书中告诉妈妈们“爱是好的,但不需要重复;管是对的,但不需要啰嗦”的“零噪音”教育理论,同时提供了具体的“不啰嗦而又效果好”的教育法。作者使用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自己教育女儿的实践活动和身边的教育案例来阐述,不仅趣味十足,通俗易懂,还把方法讲解得深入透彻、简单实效。
|
關於作者: |
成墨初 河北邯郸人,家教畅销书作家,亲子教育研究者和践行者,多家教育机构顾问,多种刊物特邀撰稿人。
以“有感动、有感悟”为创作原则,开发出集实用性、阅读性于一体的故事化新文体,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教育人”。其作品以故事见长,说理精辟,让读者在“悦读”中学到教子智慧。出版《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把话说到孩子心窝里》《再忙,你也能做个好爸爸》《管教:决定孩子一辈子的事》《杰出男孩培养全书》《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等亲子教育作品50多部,上百家媒体报道过其人其作。
|
目錄:
|
第一章 选错工具教错孩子
全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
喜新厌旧的童耳,哪堪日益重复的旧题
说得多,不如说得对,说得好
单纯的嘴动,启动不了孩子的心动和行动
言多有失:喷水壶下淹死花
与其唠叨,不如制造避免让孩子犯错误的环境
延伸阅读:唠叨与孩子的学习方式
第二章 为什么你总是忍不住唠叨
到底是什么让你放不下
对孩子期望太高,只因你对自己失望太多
唠叨不等于尽责
问题得不到解决,你才会唠叨不止
思维惯性和思维惰性,让你的唠叨很随性
把脉控制欲:别用你的地图为孩子指路
延伸阅读:唠叨与父母的教育动机
第三章 在这些事上,狠下心,闭上嘴
在能记住的年龄,对该记住的事情绝不提醒
要让孩子得到一手经验,就要舍得让他亲自受伤
孩子思考时别说答案
自然后果当前,任何说教都是画蛇添足
孩子逆反情绪爆发时,学会闭嘴
让孩子体验选择性错误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延伸阅读:唠叨与孩子的自主发展意识
第四章 一句到位,点到为止,就事论事
只说孩子能听得懂的话
多说“我们”,少说“你”
翻旧账,容易让孩子患上纠错无能
说“都是为你好”,不如说“你觉得怎么才好”
一天内批评不能超过两次
刻薄话是刀,直接戳伤孩子的心
多沟通感情,少提要求
立规矩的说话方式:温和但坚定
延伸阅读:唠叨与孩子的信息接受点
第五章 唠叨是寒风,让孩子紧锁心门;倾听是暖阳,让孩子
打开心扉
什么都想问,就什么都问不出
不了解“孩情”,再好的经验之谈也没用
当妈千万别唠叨
压力不解,鼓励无用
在孩子想说的时候进行倾听
能听,会听,才能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婆心未必苦口:孩子犯错不啰嗦,啰嗦是害不是爱
延伸阅读:唠叨与亲子沟通
第六章 与其监督说教,不如和孩子一起找解决方法
父母常催促,孩子爱磨蹭
让孩子改掉坏习惯,父母要先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孩子就会出现问题
先培养学习兴趣,再督促学习
给孩子一个拥抱,孩子会变得更坚强
换种方式来比较,“比”出孩子的优点
延伸阅读:唠叨与父母的责任区
第七章 唠叨以外有多种教育法,多给孩子输入正能量
做孩子的玩具,不让孩子做父母的玩具
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
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
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因材施教,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教育
成长是一场实验,没有错误,只有教训
孩子,要三分教,七分等
对孩子的错误,只做建设性批评
延伸阅读:唠叨与教育的真谛
后记
|
內容試閱:
|
言多有失:喷水壶下淹死花
唠叨多了,难免就会说一些伤害孩子心灵的话,使孩子开放的心灵之门渐渐关闭。
习惯于唠叨的父母,通常在遇到问题时会逞一时的口舌之快,结果不自觉地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封闭孩子的一部分成长通道,还造成亲子矛盾。
有一天,我带着桐桐到菜市场买菜。桐桐看着一个摊位上的彩椒很好玩,就站在那里看。这时候就听摊主大声喝道:“看什么看!还不去做作业!”
我和桐桐都吓了一跳,桐桐拿在手上的彩椒一下子掉到地上,翻滚着到了我的脚底下。我顾不得拾彩椒,忙抬头去看摊主摊主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妇人,她正瞪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正趴在菜摊上,看着桐桐挑选彩椒。听到摊主这声暴喝,小男孩的脸“腾”地一下红了,马上低头看自己的脚。
“你怎么还不去做作业!难道又希望我被老师请到学校去,是吗?你怎么就不能给我争口气呢?”摊主开始唠叨起来。桐桐跑过来,拾起掉在我脚下的彩椒,对摊主说:“阿姨,你把我和彩椒都吓了一跳。你看这个彩椒都躲到地上了。”摊主听桐桐这样说,笑了,说:“小姑娘,真会说话。告诉阿姨,你想要什么?”
“阿姨,我想要的,你都有吗?”
“我有什么,这不都摆着呢吗?”
“阿姨,我就想要你能温和地对这位哥哥说话,可以吗?”摊主又笑了,说:“小姑娘真是心眼好。你不知道,你这位小哥哥,一点都不听话,每天回家就知道玩,阿姨要是不提醒,他就从来不主动做作业。阿姨也不愿意训他,可他就是不争气,没有办法。”
“阿姨,我回家也不喜欢做作业,可是我爸从来不唠叨我。”
“是吗?”摊主半信半疑地打量着我,似乎在衡量我的职业和身份。
“阿姨,我要是哥哥,一被你这样说,我也不愿意做作业了。谁愿意戴着‘不争气’的帽子,去争气地做作业啊?”
“小姑娘不大,嘴还挺会说。”
“本来就是嘛!你要是让哥哥去做作业,就告诉他,该做作业了。为啥还要生气地说上这么多话呢?要是有人要买菜,把每一种菜都翻了一遍,却只买了一个彩椒,你愿意吗?”
有些父母,在指导孩子做事的时候,会唠唠叨叨,说一大堆话,使得简单的对话变成了一场复杂的批判。这样的教育弊多利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