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去印度成长

書城自編碼: 212301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出国/留学
作者: 马宇歌
國際書號(ISBN): 9787540766108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16/175000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6.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耕读史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HK$ 121.0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53.7
《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
+

HK$ 92.8
《再别英伦——致我们在异国他乡怒放的青春》
編輯推薦:
清华大学工学、法学双学士,英国牛津大学硕士、在读博士马宇歌,用文字记录了她在印度留学一年中的所见所闻,她在印度大地上深入地行走,深度地探寻,深刻地思考,观察了印度的政治经济、城市乡村,展现了别样的印度世风人情,也是她在印度一年的成长之歌。
關於作者:
马宇歌
生于1987年5月23日。
8岁成为中央电视台年龄最小的小记者。
10岁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到14岁时已只身一人走遍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写下40万字游记。
18岁考入清华大学,课余担任清华电视台主持人、记者、播音员组长。
22岁获得清华大学工学、法学双学士学位;赴印度尼赫鲁大学研究生班留学,创立中国学生会;其间被松下集团聘为印度研究顾问。
23岁获英国牛津大学录取,赴英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其间担任牛津大学清华校友会会长。
24岁成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访问研究员,赴美访学;同年被中、美、德共同举办的“全球治理2022”项目选中,赴三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研究。
25岁博士在读期间,于牛津大学联合创办“JUXTAPOSE当代中印比较研究国际论坛”;同年出版独立著作《去印度成长》。
目錄
第一章 第一次印度之行
为什么是印度
前往印度
尼赫鲁大学
孟买之行
路过尼泊尔
返回国境
第二章 我的印度留学日记
印度,我又来啦!
艰难的宿舍申请
得闲静下来看书的周日
新宿舍的水灾
办理延签的遭遇
有感赋诗一首
自由与不自由
新学期开始了!
开课后的第一个周末
一封家书
几种爱情
拉胡尔的难题
变身本地人
下弦月
小趋势与大变革
凌晨偶遇
光棍节的中国人聚餐
夜半琴声
异乡的绿头巾
第三章 阿萨姆邦的露娜
开往神秘之国的列车
首府古瓦哈蒂城
拉克普镇——田园诗下的危机
回国
第四章 泰米尔邦的基层民主
初识阿雅先生
初识泰米尔
第一站:贡伯戈讷姆(Kumbakonam)
第二站:玛依拉杜(Mayiladuthurai)
潘查亚特首领大会
第五章 冰川十五日
上路
遥感学院和森林博物馆
圣城里希盖什与阿勒格嫩达河谷
边境要塞焦希默特
到达马纳村
在马纳村考察
冰川露营
印度人的耐心哲学
爬雪山、读《帝国》
罗摩的故事
留在营地
这个脆弱的生态系统
返回马纳村及夜游
印度的争鸣传统
返回新德里
尾声
后记与致谢
內容試閱
第一章 第一次印度之行

“……人们为了生命的最高目的,在自然的安宁之中聚集在一起。在那儿,生命不仅是静思的,而且是在活动中觉醒的;在那儿,孩子们的心灵不会被强迫去信仰。在那儿,他们要去将人的世界实现为他们渴望成为其居民的天国;在那儿,日出、日落和静寂的、灿烂的群星,每天都受到孩子们的重视;在那儿,人们在花儿与果实的盛会中享受着欢乐;在那儿,年轻人与老年人,教师与学生围坐同一张桌子,共进他们的世俗之餐和永恒的生命之餐……”
我无比向往,能够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尽情地读书、畅谈、钻研学问、深入社会。去印度成长第一章第一次印度之行

为什么是印度
很多人曾经问我:为什么留学印度?要知道,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三分之一出国留学,但去的都是欧美发达国家,或者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这样的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清华大学文理双学位的毕业生,竟然跑到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印度去留学。有时被人问得多了,一时半会儿也解释不清,我就开玩笑说:“一天早上起来,我站在地图前,不知怎么,眼睛一下就盯上了印度,忽萌生一念——去印度留学吧!所以我就去咯。”
其实,去印度留学并非出于一时脑热,而是源于一个长久的思考。从小时候起,爸爸就给我讲过司马迁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意思是,了解世界既要读书,也要实地考察,真正亲眼看看。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我从10岁开始,便立下了在14岁花季到来之前只身一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独自走遍中国的誓言。于是,我开始利用寒暑假和各个假期游历中国,和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阶层的大人孩子们交朋友,了解人们不同的生活和对世界的看法。
14岁,我独自走遍了中国大陆的31个省市自治区,访问了200多个城市和乡村,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游记,发表在各类媒体上。那是2001年,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开启了全面参与全球化和经济更加迅猛发展的10年。就在这一年,在中国西南边的最大邻国——印度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人口过十亿的国家,却深陷于其西北与东北分离组织不断制造的内部事端、与邻国巴基斯坦近于崩溃的外交以及罕见的古吉拉特7.9级大地震给整个国家带来的灾难之中。也是在那一年,“金砖四国”的概念由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标志着全球经济增长点由传统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印度与中国、巴西、俄罗斯同为金砖四国之一。可那时候,印度于我和其他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莫测的遥远国度。
从14岁到22岁的8年时间里,我从初中到大学毕业,不断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继续在中国大地上走访和回访一座座古老或崭新的城市,一个个渐脱贫困或已经致富的村庄,写下的文字却渐渐从游记变为考察报告,结交的朋友也和我一起长大,友谊日深。也是在这8年里,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开始直逼中国,成为继中国之后最令人瞩目的新兴市场。国际上对“中印现象”“中印比较”的讨论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而在国内,关于印度的话题却总是提不起人们的兴趣。在中国人的印象里,这轮全球化竞争中被称为“世界办公室”的印度始终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根本不是“世界工厂”中国的竞争对手。
2007年,我在清华建筑学院建筑环境系上大二,开始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修读法学第二学位,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现代国家制度的建立及其历史沿革。“民主与法制”是法学院里长盛不衰的话题,但是,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下的讨论中,提起“民主与法制”,大家都齐刷刷向西方发达国家看去:美国的三权分立、英国的议会政治、德国与法国的大陆法系……
但世界真的只是那么简单吗?民主真的只在人口少、素质高、经济发达地区才能成功吗?那时,我在修读赵晓力老师开的“西方法律思想史”这门课。课堂上,我们花了很大功夫来研读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我发现,19世纪的美国,在当时的世界来讲,远非一个人口素质高、经济发达的国家,但现代民主制度却是在那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托克维尔敏锐地发现,在这片新大陆上正在形成的不同于欧洲大陆的政治制度,虽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却将取代以法兰西为代表的贵族社会,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读到了印度著名经济学家、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著作《以自由看待发展》(Development
as
Freedom)。那本著作让我第一次发现,印度这个在中国人看来“贫穷落后”的国家,从其1947年建国以来,便成功实行了民主制度——选举自由、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司法独立都得到了制度性保障。而且,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不仅拥有比中国还高的人口密度、比中国还低的识字率、比中国还多元的文化,还有比中国更加盘根错节的等级制度及悠久历史。也是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自建国以来没有发生过一次饥荒。阿马蒂亚?森用翔实的数据论证,正是因为信息相对透明,才让这个国家几十年来免于饥荒之劫。
一边是国际上人人在讨论经济蓬勃发展的“世界最大民主政体”,一边却是国内无人问津简单归类于“贫穷落后”、无足挂齿,印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它的10多亿人的民主又是如何运作的?它如何实现了直逼中国的经济增长?这增长是可持续的还只是昙花一现?它有没有惠及广大民众,还是只局限于社会中上层?我越来越感到好奇,越来越想搞清楚这背后的根源,越来越想看一看当代印度的庐山真面目。但是,我在国内能够找到关于印度的资料少之又少,还多是些观光客浮光掠影的简单描述,根本不能解答我心中越滚越多的疑问。于是,我萌生了去印度看一看的念头。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作为清华大学奥运志愿者在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进行翻译和引导服务。有一天,我在场馆里遇上了两位正在休息的印度记者,便兴冲冲地和他们聊了起来。这其中的导演名叫拉密时,是德里电视台的知名导演,只见他浓眉大眼长发黑须,手戴佛珠胸佩毛主席像,俨然一副沙僧模样。那主持人名叫拉吉使,西装笔挺精明干练,原来是孟买的知名企业家,曾在总理办公室任新闻官,体育节目主持是他的业余爱好。我问他们对中国奥运感受如何?导演拉密时拍手称赞,说只有社会主义的中国才能举办如此气势恢宏组织严谨的国际赛事;主持人拉吉使却连连摇头,反问我为什么花那么多钱办一个体育赛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到底是为什么?说着说着,导演和主持人竟当着我的面为各自观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地辩论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一幕令我对印度更加好奇了——印度国家派出的记者团,内部意见竟然如此不统一,而且还公开辩论起来!等他们的讨论告一段落,我便说出了我一直想去印度看一看的想法。导演和主持人都举双手赞成,纷纷给我留下联系方式,让我到了印度和他们联系。我还试探性地问他们,有没有可能去印度大学学习一段时间。他们都说没有问题,而且都和我提到在首都新德里的尼赫鲁大学,说那是在印度声誉甚高而且非常国际化的学校,还建议我去那里看一看。
奥运一结束,我进入大四,开始认真严肃地思考毕业后的选择。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明确四年大学毕业后去海外深造。道理很简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想认识世界,就要去世界上看看。我很确定,我一定会在世界最顶尖的学府完成我的最终学位——博士学位。但硕士阶段,我想给自己一些不一样的经历,世界并不是只有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何况在全球化时代新兴国家正在崛起的21世纪。这时,我又想到了印度。
但是,我周围没有一个人脑袋里闪现过去印度留学的念头。在清华大学,随处都是准备去欧美留学考试的同学,说起GRE、托福、雅思,几乎人人都是专家。可关于印度,我即使想了解一下留学印度的简单信息都比登天还难,资料少之又少。我突然想起,我作为清华电视台主持人有一次播新闻的时候,好像读到过一条“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到印度参加学术会议”的简讯,便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去找薛澜老师?他去过印度,问问他印度的学校到底怎么样,看看他对留学印度怎么说!
于是,我贸然给大名鼎鼎却素未谋面的薛澜老师发了一封邮件,介绍了自己,希望他百忙之中能抽出几分钟让我当面拜访一下。没想到,我很快就收到了薛澜老师秘书的回信,告诉我某年某月某日几点几分薛澜老师会在办公室等你。我欣然前往。
没想到,当我说出自己想去印度留学的想法,薛老师竟大表赞成。他说:“中国对印度的了解确实太少了,而印度对中国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在国际上也是正在崛起的大国。我多次到访印度,和印度高校的教授们多有交往,他们的学术水平确实很高,尤其是在英语世界受到普遍认可。”我问薛老师有没有值得推荐的印度学校,薛老师竟也和我提到尼赫鲁大学:“我去过尼赫鲁大学访问,那是个学术氛围很浓而且很有意思的地方。你应该去看一看!”
去印度留学的想法还得到了爸爸的全力支持。爸爸对我说,他小时候,亲爷爷有一对雕刻精美的印度檀木书架,他总是忍不住去把玩。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向往着那神秘古老的国度。后来这对书架在几十年社会与家庭的动荡中不知所终,爸爸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它们。常年钻研历史和经济的爸爸,更是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告诉我璀璨的印度文化与宗教是如何深远地影响着南亚、西亚、东南亚甚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再加上印度经济崛起以及其背后与中国迥然不同的制度安排,都令爸爸大力支持我去印度留学、探索当代印度的想法。
但我想,耳闻不如眼见,还是亲自去考察一下印度的大学,尤其是人们交口称赞的尼赫鲁大学才最稳妥。毕竟,我们从国内能得到的信息还是太少太间接太不全面了。
于是,我在尼赫鲁大学的官方网站上找到了尼赫鲁大学留学生会主席Pramod的联系方式,发了一封邮件给他,大意是:我是有兴趣来尼赫鲁大学攻读硕士的中国学生,想利用假期来尼大看一看,请问尼大是否有给访客住宿的地方?没想到,Pramod回信告诉我,既然你来考察尼大,不如住在学生宿舍,体验一下尼大的学生生活。

第二章 我的印度留学日记
……
办理延签的遭遇
纯粹的无私是不可能的,认清背后的利益驱使才能把握住对待帮助的态度。
昨天我们辗转于印度门附近的各个部委及其不同分支,终于找到了印度内政部(Ministry of Home
Affairs)外国人分支(foreign division)的签证申请中心(visa application
center)。所有需要改变签证性质的外国人(包括延长签证时间、增加往返次数和改变签证属性等)都要到这里来递交申请表格,等待这里发出结果,再交送到FRRO(Foreigner
Regional Registration
Offices)去改签。这两个机构,一个是决定者,一个是执行者,却在新德里一东一西车程一两个小时的两个地方,让我们这些本身就对德里这座混乱而庞大的城市晕头转向的外国人颇费周折。
我们中国留学生在印度驻华大使馆只能拿到3个月的单次往返学生签证,但通常硕士项目要两年,博士和本科还要更长的时间,所以中国留学生到达印度之后,必须尽快去申请延签。印度政府对不同国家留学生的政策不同,比如阿富汗的学生在国内就可以申请到两年多次往返的签证,伊朗学生可以申请到半年单次往返。据我所知,中国留学生的待遇是最差的,只有三个月单次往返,而且把单次改为多次的几率几乎为零。也就是说,每年只能回国一次。

上午终于在FRRO办完了延签手续。竟然只有六个月两次往返,这意味着六个月以后我们还得把这趟程序走一遍,以便再次延签。无论如何,这六个月的签证问题是解决了。解决一步算一步吧,做好长期打算。
FRRO是印度内政部专门为外国人办理改签手续和抵印登记报到的地方。我们拿留学签证的人要在到达印度14天内来这里报到,才能获得合法居留的证明。来这里报到需要带齐学校开具的在读证明原件(bonafide
student letter)、宿舍开具的居住证明原件(residential
certificate)、签证和护照复印件,以及最重要的,由印度内政部批准的延签申请。如果材料齐备,在这里花一上午的时间,就可以办理好签证手续。
办理签证的这几天,可以很明显感觉到印度政府对于不同国家公民的倾向性政策,这些政策的根源与当今的国际局势以及印度政府对应国际局势的态度紧密相连。最受照顾的要数阿富汗学生。在印留学的阿富汗学生数量庞大,以至于FRRO需要给阿富汗人专门开启一个窗口来办理各种手续。这些阿富汗人有只身前来的,也有拖家带口来的。他们中很大部分希望移民到印度。阿富汗的留学生在本国就可以直接拿到多年多次往返的签证,到印后只需要报到,不需要申请延签,省去了很多麻烦。受到差不多优待的还有印尼、越南留学生,他们中很多人得到了印度政府奖学金,这对中国学生来讲几乎就是不可能。但他们在数量上远远低于阿富汗学生。
待遇其次的要数伊朗、缅甸。连伊朗学生都比中国学生受到优待,在国内就可以获得半年或一年多次往返签证。如果说对中国学生的限制性政策源于意识形态差异,那伊朗的意识形态不是更有别于印度吗?
待遇一般的国家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总之一句话,就目前所了解的情况,中国学生是待遇最不好的群体,在签证、奖学金等许多方面都受到限制。几乎所有印度人都会说到1962年那场战争伤害了印度人民的感情。关于那一段历史,我们读到的是不同版本的描述与解读,没有辩论的基础。而历史的真相为何,我目前真是无暇关心。写给未来人类的历史,还在等待我今天去创造。
两个非常有用的地址,是我们花了血汗才打听来的:
印度内政部外国人签证申请中心
Ministry of Home Affairs,Foreign Division
JAISALMER HOUSE,26,Man Sinsh Road
FRRO
P.K Poram,Sector One,near Hayat Hotel
2009年7月31日清晨Koyna Hostel Room 229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