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医用化学(第三版)
》
售價:HK$
57.3
《
别怕,试一试
》
售價:HK$
67.9
《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售價:HK$
103.4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HK$
114.8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HK$
45.8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編輯推薦: |
杨飞编著的《远逝的禾风》一书总九十篇,十二万字。取材自历代笔记、正史中有涉嘉兴一地所发生的故事、传说、人物,时间跨度由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而至宋元明清,洋洋乎两千数百年的陈迹宿古,都经过钩沉梳理。取舍毋庸多说。本书是一部叙述两汉以至于明清江南故事的书。
|
內容簡介: |
《远逝的禾风》是一册叙述两汉以至于明清江南故事的著作。取材于正史、方志、野史笔记,以旧嘉兴府及其属县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人物等,附有“评说”。概括地展现了江南文化名域的历史文化风貌,为江南文化精神的承续和发展,提供了可贵的资料来源与线索。
《远逝的禾风》由杨飞编著。
|
目錄:
|
记杨飞(代序) 陆明
城陷为湖
严将军墓
羞墓
闹鬼
嘉兴的苏小小墓
顾欢勤学
嘉兴绳技
孤城双忠
一代名相陆宣公
高宗南逃故事
兵变
秀州刺客
嘉兴出生的皇帝
岳珂驱怪
罗爱爱
陶庄义士
善良知县
雪狮子
留衣亭
不爱钱的嘉兴知府
项忠二三事
皂林张浩
张宁妾
沉香街
小人发迹
锦衣卫
倭寇来了
郑茂守海盐
倭墩
桐乡被围
沈庄歼倭
查家少女
跑官买官
金凤扮东楼
丁宾做官
父母官
忠臣孝子
钱嘉徵上疏
江南大饥
园林大师
夺墓
海市蜃楼
崇祯审吴昌时
吴麟徵守西直门
董小宛逃难
众说纷纭柳如是
宋矮子
屠城
嘉兴人起义
与城俱亡
血印柱的传说
鹤秀塔
长白荡
怕老婆 不怕死
遗民
查吴之交
营卒守义
贰臣难当
陆陇其治盗
朱彝尊轶事
祖宗埋的元宝
嘉禾贤媛
许老爷的铺盖
割头雍正
奉旨扒坟
段七段八
蚌精作怪
望族发迹故事
乾隆皇帝与陈阁老
海鳅
嘉兴富豪
玉鼠
掌心雷
骗财道士
墓地奇事
卖汤圆老人言
断案
好人盛先生
典当诈骗
抗击英军
乍浦沦陷
江忠源赈灾
苏州杀降与嘉兴中弹
女鬼
船家女阿巧
掉脑袋的主和大臣
良医
庸医
狐女
船娘阿韩
后记
|
內容試閱:
|
城陷为湖 东晋时期,海盐人干宝在其所著《搜神记》中讲了一个发生在嘉兴的故事:
秦朝时,长水县被改名为“由拳县”。秦始皇在位时,由拳孩儿中传唱着这样一首童谣:“城门上如果有了血,城就要陷没变为湖。”
有个老太婆相信童谣是有根据的,就每天早上赶到城门口去查看有没有血。守门将士觉得老太婆可疑,要把她绑起来,老太婆就说了自己天天到城门口来的原因。后来,守门将士想作弄老太婆,有一天就弄了点狗血涂到城门上去。老太婆见了血,转身就往城外逃去。突然,大水真的涌了上来,转眼之间县城就要沉没了。一个官员急忙跑进衙门去报告县令,县令看见他说:
“你怎么一下变成鱼了?”官员说:“老爷您也变成鱼了。”于是,县城沉没变成了湖泊。
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中,陆地沉没为湖的故事不少,大同小异。这些故事,其实是古代自然灾害在民间记忆中留存的印迹。《搜神记》中另一个类似故事,说的是古巢州沉没为巢湖。2003年1月,新华社报道说,安徽巢湖冬季水位下降,露出大片汉代古城遗址,专家认为,这是三国时期陷入湖中的“古巢州”遗址。可见,神话也是能反映历史的。
“由拳”是“嘉兴”之前的县名。秦王政(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秦灭楚降越,置会稽郡,辖二十六县,其中有由拳、海盐两县。由拳城的位置,据《嘉兴市志》记载,有三种说法:一是晋《太康地道记》说原在今海宁市硖石镇,后迁至今嘉兴;二是宋《太平寰宇记》说“在今县城南五里”;三是在今上海青浦县,秦汉时沉没在今淀山湖中,而后迁至硖石。第三种说法与《搜神记》的故事很相合,而且有不少记述印证了这一说法,例如:明朝正德《华亭县志》说:“俗传三泖中,每风息云开,衢甃井阑毕见,盖由拳故城也。”清代当过青浦县令的陈其元著《庸闲斋笔记》,其中《华亭县分析考》一文说:“嘉兴府即古由拳城,后城陷为湖,今青浦县之淀山湖是。明万历朝筑青浦县,其砖石皆捞于湖内之故城。”建国后,考古工作者也曾在淀山湖底捞出过许多新石器和陶器,可见此湖原来是陆地。
嘉兴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是海盐县城曾经多次沉陷为湖。秦汉时,海盐县幅员辽阔,县城在今上海金山县张堰镇东南一带。旧志记载,秦末某一天发生地陷,海盐县城沉没为柘湖。第二个海盐县城迁移到如今的平湖市城东,东汉时再次沉陷为当湖(当湖后缩小成为今日的东湖)。《后汉书》“志
”中对海盐的注解是:“县之故治,顺帝时,陷而为湖,今谓为当湖,大旱湖竭,城郭之处可识。”第三个海盐县城迁到今乍浦南边,后来又被海水淹没。据《嘉兴市志》记载,乍浦天妃宫海塘外十里处,清朝时曾三次在海潮退缩时露出石板街道,并有汉代文物出土,
“其地即为海盐故邑旧治淹没处”。如今在海盐的海边,可以看到汪洋中的小岛“
白塔山”,其实这岛原先是陆地上的山,南宋以后才渐渐没入海中。
沧海桑田,人间的变化有如神话。
严将军墓
清代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第三十首云:“天宁佛阁早春开,鸟语风铃次第催。怪道回船湿罗袜,严将军墓踏青来。”这首诗提到嘉兴的两处景点,都与汉臣严助有关:一是天宁寺,位置在今华庭街与少年北路之间,据清光绪《嘉兴府志》所记,天宁寺所在地,原先是严助的家。如今寺院已毁,仅剩下“天宁寺街”地名和一棵百年老银杏。
另一是严助墓,在今少年北路辅成小学校园里,是个树木茂盛的大土丘。如果严助真的葬身于此,那么这一杯土已历两干多年风雨。
严助是西汉嘉兴人,在《史记》里,他的名字叫庄助;东汉时,为避汉明帝刘庄讳,班固在《汉书》中把他改名为“严助”,从此被世人叫做严助。读《汉书·严助传》,可知这是位很有个性的人物:
汉武帝继位不久,各地举荐的一百多位人才来到京城,写对策应答皇帝提的问题。汉武帝看中严助写的对策,提拔他当了中大夫。
当时武帝身边这样的官场新秀不少,武帝常让他们和朝廷大臣就国家大事展开辩论,大臣们往往辩不过这些来自民间的人才。不过,这些人中,司马相如常常称病避开是非,东方朔和枚皋常常立场摇摆,而严助却敢说敢为,因而深得武帝信任。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闽越国(今福建一带)攻打东瓯国(今温州和温岭一带),东瓯国向汉朝求援。不满二十岁的汉武帝有点犹豫,问太尉田蚡该怎么办,田蚡说:
“越人之间互相攻打是常有的事,不值得派兵去管他们。那些地方,从秦朝起朝廷就是弃之不管的。”严助不顾田蚡身居高位,而且是武帝的舅舅,当即反驳说:“小国有困难来求援,朝廷如果不救,今后如何在周边国家树立威信?”武帝认为严助说的有理,于是派他持节去会稽郡调兵平乱。会稽太守不肯发兵,严助当机立断,以抗旨罪名杀了反对出兵的一个武将,会稽太守只得发兵渡海去救东瓯。闽越国得知消息,在汉军到来前退了兵。
有一次,武帝问起严助在嘉兴时的情况,严助说自己家里穷,常受亲戚和富人欺负。武帝问他有什么要求,严助也不客气,说自己想回家乡去当会稽太守,于是武帝让他当了会稽太守。严助任会稽太守几年,并不能让武帝满意。回到朝廷后,专为武帝写些歌功颂德的辞赋。淮南王刘安谋反,严助因为曾结交刘安并收受过他的厚赂而受牵连。武帝本来想从轻发落,但酷吏张汤反对说:“朝廷大臣像这样私交诸侯,如果不杀,今后就没了王法。”于是,严助被“弃市”
,就是在闹市执行死刑并暴尸街头。
汉武帝身边的两个嘉兴人,严助和朱买臣,经历有些相似,都因文学才华而身居高位,都回乡当过会稽太守,都曾在平定东南诸越动乱中立过功,最后都被汉武帝所杀。严助是西汉著名辞赋家,《汉书·艺文志》记载
“严助赋三十五篇”,今已失传。明朝张岱《陶庵梦忆》中有《严助庙》一文,描述明代绍兴陶堰严助庙每岁供奉的盛况,反映出严助在江南民间影响深远。清光绪《嘉兴府志》记载:严将军墓“俗名严墩……墓有古树大数寻,枝叶皆西北向,天将雨辄作剑佩声”
。古代八尺为一寻,这么大的古树今已不见,因而无法得知这一说法是附会还是写实。
明万历年间,嘉善知县章士雅题严墓诗云:“古木千年向西北”,可见这一说法由来已久。据陆明《嘉兴两汉墓》一文记载:“严助墓在‘文革’时曾被发掘;据说一无所得,仍覆土为墩,保存了这一古迹。”
P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