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唤起身体正能量:跟《黄帝内经》学养生

書城自編碼: 212945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
作者: 田元祥
國際書號(ISBN): 9787537745062
出版社: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11/420000
書度/開本: 大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5.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湖畔的女人们
《 湖畔的女人们 》

售價:HK$ 64.4
你就是性子太直
《 你就是性子太直 》

售價:HK$ 57.3
1200年希腊罗马神话(特装版)
《 1200年希腊罗马神话(特装版) 》

售價:HK$ 193.2
汗青堂丛书135·绥靖时代:希特勒、张伯伦、丘吉尔与通往战争之路
《 汗青堂丛书135·绥靖时代:希特勒、张伯伦、丘吉尔与通往战争之路 》

售價:HK$ 135.7
可可·香奈儿:我没时间讨厌你
《 可可·香奈儿:我没时间讨厌你 》

售價:HK$ 64.4
逐利而生:3000年公司演变史
《 逐利而生:3000年公司演变史 》

售價:HK$ 112.7
直面种植治疗失败
《 直面种植治疗失败 》

售價:HK$ 112.7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

售價:HK$ 102.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5.7
《 手到病自除3:图解人体经络穴位养生法 》
+

HK$ 105.7
《 养好腿脚人不老:足疗、按摩、运动保养全知道 》
+

HK$ 105.7
《 纯天然药食通补:跟《本草纲目》学养生 》
+

HK$ 105.7
《 放下即是拥有:庄子的智慧 》
+

HK$ 105.7
《 做事先做人:论语的智慧 》
+

HK$ 105.7
《 气度成就人生:曾国藩家书中的成功密码 》
內容簡介:
《唤起身体正能量:跟黄帝内经学养生》通过对《黄帝内经》原文的提炼与整合,从解密黄帝内经生命观开始,到把握理解中医养生的基础——阴阳五行学说,四季和十二时辰养生法,产生疾病的各种原因,不用打针吃药就能使身体健康起来的饮食养生,还有五脏六腑和经络养生,起居、情志、房事等长寿之道,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等千年中医一用就灵的保健术,都配以简洁明了的图解,把十分深奥、艰涩难懂的古文化成人人可懂的养生真经,让读者轻松读懂这部伟大的经典。
關於作者:
田元祥,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美国评估协会(AEA)会员。发表学术论文110篇,出版学术著作90余部,获省科技进步奖6项,承担科研项目20项。
目錄
上篇《黄帝内经》生命智慧——了解健康原动力
第一章古老的养生智慧——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部什么书
传统中医的独特理论
《黄帝内经》的智慧思想
疾病预测学——五运六气学说
第二章生命、天年、养生
生命的产生
生命的历程
人的正常寿命
人为什么会得病
六气与六淫
第三章树立正确的养生观
整体生命观
生态健康观
科学养生观
第四章养生“三宝”
——精、气、神
精——生命之本
气——生命的动力
神——生命的灵魂
第五章藏象学说——了解脏腑功能,构建身体平衡
宫廷模式的人体功能机制
心,气血发动机
肺,气体交换器
……
下篇《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补充人体正能量
內容試閱
现存最早的医经
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三大奇书之一。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
医经描述了人体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情状,阐发了百病的根源、死生的界线,介绍了针灸汤药等治疗方法以及如何调制各种适宜的药剂等。简言之,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所以称之为“经”,是因为它很重要。
《素问》、《灵枢》构筑内经智慧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每部各八十一篇,合计一百六十二篇。两书内容各有侧重,又紧密相关,浑然一体。《素问》之名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迄今一千七百多年。人是具备气形质的生命体,难免会有大小不同的疾病发生,故以问答形式予以阐明,这就是《素问》的本义。
《灵枢》最早称《针经》,其第一篇《九针十二原》就有“先立《针经》”之语,无疑等于自我介绍。汉魏以后,《灵枢》由于长期抄传出现了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代王冰引用《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同出一祖本。但史料记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但现在却无书可证。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至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史崧的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做了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同时附加音释,镂版刊行。现在看到的就是此传本。西方发达国家近些年兴起的诸如医学地理学、医学心理学、气象医学、时间医学等学科,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均有精彩的表述。
黄帝
黄帝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姓姬(或云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河南新郑县西北),称轩辕氏。黄帝生而灵异。《史记》称其“以土德王,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黄帝与炎帝都被看做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岐伯
在《黄帝内经》中,总有一个人在回答黄帝提出的问题,他就是岐伯。那么,岐伯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岐伯,相传亦为黄帝之臣,又是黄帝的太医,奉黄帝之命尝味各种草木,典主医病。一般认为,岐伯家居岐山(今陕西省岐山)一带。而新近有资料表明岐伯为甘肃省庆阳县人。岐伯是中国远古轩辕黄帝时期的重要人物,是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述颇多,但多失传,仅留残著,被后人整理编辑成《黄帝内经》,流传至今。因而,他被后人称为中华医学的鼻祖。因《黄帝内经》主要采用黄帝与岐伯君臣问答的方式,所以常称其为岐黄家言,进而把医术称为岐黄之术。
《黄帝内经》是东方医学之根
历代医家常用分类法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各家的认识较为一致的是藏象(包括经络)、病机、诊法和治则四大学说。这四大学说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至今仍在指导着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和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外的表象乃至与外环境的联系等的学说。
藏象学说主要包括脏腑,经络和精、气、神三部分。脏腑又由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组成。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奇恒之腑也属于腑,但其功能又异于常,系指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这里的胆既是六腑之一,又属于奇恒之腑。脏腑虽因形态功能之不同而有所分,但它们之间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为用的。
藏象一词中,“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体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所谓“藏象”,即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例如肺藏于体内,是脏;而呼吸是其生理功能,咳嗽、气喘则是其病理现象。可以说,呼吸、咳嗽和气喘分别是肺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也就是肺的“象”。通过对“象”的观察,可以推测“脏”的状态。
经络系统可以分经脉、络脉和腧穴三部分。经脉有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首尾相连如环无端,经气流行其中周而复始。另有同属于经脉主干但有别于十二经脉的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经脉之间相互交通联络的称络脉。其小者为孙络,不计其数;其大者有十五,称十五络脉。腧穴为经气游行出入之所,有如运输,是以名之。
精、气、神为人身的三宝。精,包括精、血、津、液;气,指宗气、元气、营气、卫气;神,指神、魂、魄、意、志。精和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和神又是人体复杂的功能表现,也可以认为气为精之御,精为神之宅,神为精气之用。
病机学说
病机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变化等内在机理的学说。现从病因、发病和病变三方面加以叙述。
病因:引起人发病的原因。风雨寒暑为“六淫”的概括;阴阳喜怒乃“七情”的概括;饮食居处即“饮食劳倦”。可以认为这就是后世三因说的起源。
发病: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决定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病变:疾病的变化是复杂的,《黄帝内经》概括病变也是多方面的。
有从阴阳来概括的,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有用表里中外来归纳的,如《素问·玉机真脏论》:“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又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从内之外”,“从外之内”,“从内之外而盛于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及“中外不相及”等病变规律。
有用寒热来归纳的,如《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有从虚实而论者,如《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又如《素问·调经论》:“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实指邪气盛,虚指正气衰。概括说来,有正虚而邪实者,有邪实而正不虚者,有正虚而无实邪者,有正不虚而邪不实者。
诊法学说
望、闻、问、切四诊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强调诊察疾病必须“四诊合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这都强调只有综合运用四诊,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所谓“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治则学说
研究治疗法则的学说称治则学说,《黄帝内经》对治疗法则是颇有研究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
防微杜渐
防微杜渐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皆言预防疾病。有病早治、防其传变的,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者,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这是告诫医者用药勿犯四时寒热温凉之气。
因地制宜者,如“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等。因人制宜者,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素问·徵四失论》:“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
标本缓急
标与本是一对相对概念,具有本末、主次、先后、因果等多种含义,在中医学中常用来说明疾病的本质与现象,以及疾病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先后关系等。
治病求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这是《黄帝内经》治则中最根本的一条。
因势利导
在治病求本的基础上巧妙地加以权变。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协调阴阳
此为治疗之大法,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调整阴阳的具体法则有:
损其有余:阴阳偏盛的实证,用祛邪法治疗,即为“损其有余”。
补其不足:阴阳偏衰的虚证,用扶正法治疗,即为“补其不足”。
用反治法:对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采用“热因热用”的方法治疗。对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采用“寒因寒用”的方法治疗。
阴阳并补:对阴阳互损所致的阴阳两虚证,用阴阳并补的方法治疗。
急救固脱:亡阴者,重在救阴益气固脱;亡阳者,重在回阳益气固脱。
正治反治
正治亦称逆治,是与病情相逆的直折的治疗方法,比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之类。反治也称从治,比如“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之类。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微者逆之,甚者从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适事为度
无论扶正还是祛邪都应适度,对于虚实兼杂之症,尤当审慎。切记“无盛盛,无虚虚”,即使用补,也不能过。因为“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病为本,工为标
《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这是说病人是客观存在的,是矛盾的本质;医生认识并且治疗疾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医生必须以病人为根据,这样才能标本相得,治愈疾病。
辨证施治
《黄帝内经》虽未提出“辨证施治”一词,却有辨证施治之实。上述几点均含此意,而书中已有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的内涵。
制方遣药
《黄帝内经》虽载方药无多,但其方药之理已具。
针刺灸敷
《黄帝内经》言经络、腧穴、针刺、灸敷者甚多,不遑枚举。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