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茶经》成书于唐代,是“茶圣”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精髓,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茶文化的开山巨著,内容非常丰富,分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十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的特产——茶。最美国学之《茶经》精选了陆羽原著中的茶源篇、茶类、名茶、茶具、茶艺、茶饮、茶趣和茶风等部分,高度概括了中国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和几千年的发展史,其中既有精确全面的解读,还有唯美唯幻的插图,妙处横生的典故,既能让读者了解了茶文化,又了解了茶地历史,非常全面,帮助读者成为一位爱茶懂茶的风雅名士。
|
內容簡介: |
《茶经》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一部专著,本书选取陆羽茶经中的精华部分,以现代法的视角加以解读,大量插图形象直观,图解简洁漂亮,能让读者快速了解《茶经》的精华内容以及其丰富的内涵。作为一本内容翔实完备的中国茶叶百科全书,本书对茶的分类、茶史、茶艺、茶饮、茶具、茶事等均有涉猎,兼具阅读价值与实用价值。此外,本书配有百余张浓缩精华的精美插图,全方位直观呈现了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风情。
|
目錄:
|
茶源篇
◎一之源..........................................................
◎茶的起源....................................
◎历代茶事..............................
茶类篇
◎二之具
◎绿茶
◎红茶
◎乌龙茶
◎黄茶
◎白茶
◎黑茶
名茶篇
◎三之造
◎八之出
◎江南名茶
◎华南名茶
◎西南名茶
◎江北名茶
茶具篇
◎四之器
◎茶器
茶艺篇
◎茶具的种类
◎五之煮
◎水
茶饮篇
◎六之饮
◎茶与健康
茶趣篇
◎七之事
◎茶人
◎茶诗
◎茶画
茶风篇
◎九之略
◎十之图
◎中国茶的海外传播
◎异域茶文化
|
內容試閱:
|
茶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回顾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从每一页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唐代陆羽的《茶经》不仅系统地总结了种茶、制茶和饮茶的经验,而且将儒、佛、道三教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融入茶事中,把茶事活动升华为一种富于中华民族特色的高雅文化,即中国茶文化。
茶的由来
美丽的传说
陆羽《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是茶的发现者,同时他也是传说中发明药物来治疗疾病的人。
神农氏为了辨别植物的药理作用,曾经亲口品尝百草。有一次,他在野外考察休息时,用锅煮水,恰巧有几片叶子飘落进来,使锅里的水变成黄绿色。神农氏不以为意,喝了一点其中的汤水,却惊奇地发现,这黄绿色的水味道清香,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药材。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农氏发现这种植物具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和利尿解毒的作用。
至于“茶”的名字的来源,也和神农氏有关。传说中的神农氏,长着一个像玻璃一样透明的肚子,但凡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因此能够知道这种食物对于身体的利弊,这也是他多次中毒不死的原因。他喝了黄绿色的水之后,看见这种水在肚子里流淌,所到之处,把肠胃擦洗得干干净净。于是他就把这种植物叫作“擦”,后来就转化为“茶”的发音。
关于产地的争论
茶树原产于中国,这是举世公认的,但是在19世纪初,一位英国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于是有人开始认为茶的发源地是印度而非中国,从而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一场争论。
1823年,英军少校布劳士(R.Brouce)在印度与缅甸的交界处发现了一株高约13米,直径约1米的野生古茶树。次年,他的哥哥在印度境内也发现了类似的野生茶树,于是他们据此断言,印度是茶的原产地。之后,很多西方学者都坚持这一观点。
1919年,荷兰学者斯图尔特(C.Stuart)认为,茶叶的原产地分为两种:大叶种原产自印度、缅甸和中国云南;小叶种则产自中国东南部。1935年,美国学者在其著作《茶叶全书》中又提出了茶叶原产地的“多元说”,认为茶叶原产自印度和中国,以及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除此以外,仍有很多国家的学者坚持茶叶发源于中国的观点。
最初的记载
根据史书记载,在周武王伐商灭纣时,参加征战的巴蜀等南方小国部落就把茶作为贡品敬献给周武王。晋代常璩著的《华阳国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66年前后,由此可见,中国有明确记录的茶事活动距今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
现在所能够看见的文献资料里面,有着确切的茶的记载,最早并且最可靠的应该是汉代王褒所撰写的《僮约》。这篇文章写作的时间是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是茶学史上重要的文献。其中的“烹荼尽具”、“武阳买荼”,说明“荼”已经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项,并且是用来待客的贵重之物,饮茶已开始在上流阶层中流行。
文物的明证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与茶相关的古代文物,从另一个角度为中国是茶树起源地的观点提供了明证。
近年来在浙江省上虞市出土的东汉时期的瓷器中,有壶、盏、杯、碗等器具,据考古学家判断,这些器物当属世界上最早的茶具。这说明东汉时期饮茶已渐渐普及。湖北省江陵县的西汉古墓中还曾出土过一些作为陪葬品的茶叶;湖南省的长沙马王堆中也曾出土过一只刻有“茶”字的青瓷瓮,这被考古学家推定为人们用来贮存茶叶的器具。此外,在考古中还发现了陪葬清册中有“一笥”的文字,经查证“”即“”字,这表明在距今2000年前,封建贵族中已流行烹煮饮茶。
中国野生茶树的发现
在中国古代的著作中,曾经有很多关于野生茶树的记载。如公元6世纪以前的《桐君录》中提到的“瓜芦木”即为茶树的大叶变种;唐代陆羽的《茶经》中,明确记载了“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也有“建茶皆乔木”;明代《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产茶树高一丈”等。
除了史书的记载,研究人员于1939年?1940年,终于在中国贵州务川先后发现了十几株野生大茶树;1958年,在云南发现了高约10米,树龄已有800多年的“茶树王”;1961年更是发现高达30多米,树龄约1700年的野生茶树;同一时期,在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等10个省区的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大茶树是如此之多,分布如此广泛,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当然,发现野生茶树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的结论,是科学家们依据现实,从各个方面分析考证得出的。
根据植物学家和地质学家的分析,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7000万年的历史了。印度所处的喜马拉雅山南坡在那个时期还被深深地埋在海底,不可能生长茶树;而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山茶属有100多种,可以推测这里是这一植物区系的起源中心。
此外,日本科学家在中国、泰国、缅甸、印度等地多次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和印度茶种的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各地茶树没有种的变异,外形则具有连续性的变异,因此得出结论:茶的传播是以中国四川、云南为中心,向南推移,朝乔木化、大叶种发展;向北推移,朝灌木化、小叶种发展。
“茶”与“TEA”
茶名探源
在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茶的文字有很多个。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三曰,四曰茗,五曰。”
但“茶”才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荼”是一个多义字,其中有一项是表示茶叶。
“茶”字是由“荼”字直接演变而来的,在汉代的印章中,有的“荼”字已被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了。一直到了陆羽著《茶经》之后,“茶”的字形才进一步得到确立,一直沿用至今。
雅致别称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民族在语言和文字上异彩纷呈,对同一物品往往会有多种称呼,而同一称呼又有很多种写法。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在陆羽的《茶经?七之事》里面,收辑了唐朝以前许多关于茶的记录。虽然其中称谓不一样,但都是指“茶”。荼、苦荼、荼茗、荼共32则,约占总茶事的70%。、都是偶见,茗、比荼少见。其实茗是荼芽,是荼老叶,因此荼、茗、其实是一种叫法了。从以上看来,“荼”是中唐以前对茶的最主要称谓,其他的都是别称了。
茶的读音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为方言的原因,同样的茶字,在发音上也有差异。
广东是中国重要的沿海省份,从古代起,茶叶便从广东出口。广东话中把“茶”读作“cha”,因此,茶经广东传至中东,再由中东传播到东欧国家,这一传播线路上的很多国家都把中国茶叫作“cha”。英国、荷兰从福建的福州、厦门进行茶叶贸易,将茶传到西欧各国,“茶”就被读作带有福建方言口音的“tai”。当茶叶出口从内陆港口汉口开始,俄罗斯人将茶读作“chai”,是从“茶叶”的发音转化而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