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編輯推薦: |
史上最具争议的篡位者。
胡适说他是一个大政治家,黄仁宇说他是一个大书呆子。
他本是一个贫穷苦闷的少年,却成功登上权力的列车,进而步步为营,成为权倾天下的大司马,直至在万众欢呼中登上龙椅。他骨子里是个书生,凡事都从书本上找答案,一言一行都遵循圣人的教诲。他的韬光养晦,他的两面三刀,他的城府圆滑,他的手段、机巧、伪装,让人捉摸不透。
野心家?伪君子?政治家?书呆子?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就是王莽,一个从古至今都颇有争议的“多面人”。
|
內容簡介: |
王莽,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他是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青年时期,谦恭俭让,礼贤下士,被人们誉为道德的楷模;后来篡夺汉朝政权,又被后世视为伪君子的典范。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有“周公再世”之誉的王莽被视为能挽救汉王朝的不二人选。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新,他试图缓和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王莽改制”。但是,改革并没有挽救危机,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各地起义不断。公元23年,义军攻入长安,王莽在乱军中被杀,享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
|
關於作者: |
荣真,祖籍天津。未及弱冠,即慷慨赴边。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其间曾几次遇险,居然不死。如今只留下对黑土地深深的思念。现在高校任教。九岁读史,兼及杂学,数十年灯光烛影,几万里水复山环,始终不辍。惜乎资质愚钝,不堪雕琢;读书早破万卷,下笔仍无神采。
发表论者几篇,不足挂齿;杜撰拗口楹联一副,曰:
喜怒形于色方为人之初,
刚柔系乎心乃显性本善。
|
目錄:
|
第一章 王氏外戚集团的兴起
王氏血缘身份的转变与巩固
把持朝政
第二章 得势与失势
摆脱孤贫的窘境
第五位大司马
王、傅矛盾的激化
南阳与长安
第三章 创建新朝
再掌朝纲
实际上的皇帝
代汉立新
王莽成功的社会条件
第四章 托古改制
改制的理论基础
政治体制的更张
“王田”和“私属”
币制和工商业管理的改革
第五章 风雨飘摇
抑刘尊王
周边烽火
起义初兴
王莽集团的内讧
第六章 新室的覆亡
起义军的胜利
土崩瓦解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王氏外戚集团的兴起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放言五首》的第三首,意思是说:我送给您一个排难解疑的方法,不必再用钻龟和蓍草去算命占卦。辨识玉石的真伪要用炉火烧它三日三夜,区分枕木和樟木更须要七个春夏秋冬。周公不问政事,为的是躲避和平息诬蔑他篡位的流言;王莽谦恭下士,是发生在他还没有篡夺汉位的年华。假使他们都早早地死去,不再有为后人所熟知的那些卑鄙或伟大,王莽就会成为流芳百世的大贤人;周公却只能是个遗臭万年的野心家。
诗人的用意是十分明白的。的确,知人论世是一个很复杂的逻辑认识过程,不经过一定的时间和事件的检验,是很难正确而圆满地结束这个认识过程的。
西汉中后期以来,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和复杂,土地被官僚贵族和豪强大量兼并,农民的租税负担显著增加,大批的劳动人手被迫沦为奴婢,封建吏治败坏,贪污横行,再加上连年不断的天灾,导致破产的小农家庭迅速增加,社会经济逐渐走向崩溃,刘汉政权堪堪人心丧尽,已是穷途末路。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王莽应时而起,创建了新朝。
在已往的漫长的岁月中,王莽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卑鄙的篡弒者,一个惯耍两面三刀的野心家和阴谋家。但是,当时间进入当代以后,对于王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某些表现,又有了不同的意见。看起来,对于象王莽这样的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仍然需要重新检验、认识和评价。
为了使我们的检验和评价更为精确一些,本章将暂时撇开王莽,尽可能详细地评述王氏家族与其时代的关系,揭示王氏家族由默默无闻到跃升庙堂、势压朝野的发达历史。
一 王氏血缘身份的转变与巩固
王政君的遭际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份名曰《自本》的家谱:
黄帝姓姚氏,八世生虞舜。舜起妫汭,以妫为姓。至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是为胡公,十三世生完。完字敬仲,奔齐,齐桓公以为卿,姓田氏。十一世,田和有齐国,二世称王,至王建为秦所灭。项羽起,封建孙安为济北王。至汉兴,安失国,齐人谓之“王家”,因以为氏。
这份记载在《汉书?元后传》中的吓人的家谱罗列了许多被古人世代称颂的圣君名相──他们是普天之下官绅士子和农夫商贾心中神圣不可动摇的偶像。敢于将象黄帝和虞舜这些已经成为神灵的古人公开指认为是自己的嫡系祖先,则作者的地位和身份,在当时必然不同凡响。而若联系到这份家谱出笼的时代氛围,联系到当时弥漫于庙堂之上的腐臭的肉艳气息和裙带关系,联系到越来越猛烈地躁动于大野之中的对暴政和苛政进行抗争的情绪,联系到作者个人及其家族发达的历史,作者炮制这份家谱的用心,便昭然若揭了(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再谈)。至于对这份家谱做出史实上的考证,在我们看来,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自本》的作者就是本传的传主王莽。王莽扯虎皮拉大旗的举动本身表明了在封建时代家族在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性。
《易传》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所说的人文,实际上是指传统社会中最复杂的人际关系,它不仅包括人们在家庭内部的亲属关系,也包括了在家庭之外的各种重要关系,例如君臣关系、主仆关系、朋友关系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关系都是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的基础之上的。
在全部古代世界的历史中,中国古代社会都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社会。中华民族的历史在演进到阶级社会以后,氏族制度的脐带并没有完全被剪断,原始社会后期的以父系家长制度为核心的血缘组织逐渐演变成为适合于贵族等级统治的宗法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血缘的亲疏同政治地位的高低和经济实力的大小往往发生直接的联系,呈正比例发展的状态。因此,在宗族的范围内,宗族长手中握有的族权,是由于他拥有本宗族内部最为高贵的血缘身份而决定的。而在国家政治统治方面,君主的地位固然要取决于政治演变的态势,但与他在本宗族内部的血缘身份也有很大关系,所谓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可见一斑。秦汉以后,家族开始拥有了很大的与宗族相对的独立性,在社会的政治和组织建构中,封建的家族作为不可或缺的基本的组织细胞,成为政治统治的最重要的组织基础。尽管此时的宗族和家族在组织结构和社会影响等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区别,但是,在基本职能方面,二者都是一致的,即定亲疏,明贵贱,使士农工商各色人等皆有等级,将人的社会关系固定化,以保证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封建专制统治万世一系,长治久安。
封建宗法制度固然在固定社会等级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并不等于社会成员或社会组织例如家族因此在封建等级的金字塔上的地位永远不会发生变化。因为宗法制度固定的只是等级的权利、义务和地位,并非是将某一个或某一群人永远固定在某一个等级上。因此,虽然血缘纽带将全体社会成员都紧紧地束缚在等级之上,但这种束缚并不是绝对的,低等级成员一旦运用了经济的、政治的、血缘亲情的等等手段使自己在血缘身份上有所改变,即可跃升更高的等级,拥有更大的权利和更为显赫的地位。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等级的次序是不可变的,而社会成员在等级阶梯上的位置却是可以改变的。
王莽所在的王氏家族之所以由默默无闻到飞黄腾达,势压朝野,即缘于此。
王氏家族在汉初只是个孤门细族,没有什么社会影响可言,王莽的曾祖父王贺在武帝后期官居绣衣使者,负责社会治安,镇压小股的农民起义,只是个中级官吏。王贺后被免官,回到老家东平陵(在今山东章丘县),在那里,王氏与另一个家族结下了仇怨。为避免对方报复,王氏迁徙至魏郡元城(在今河北大名之东)的委粟里,所以一般又认为王莽的原籍是元城。此时的王氏家族,大约只是处于普通乡绅的等级之中。
王贺生有一子,名曰王禁,少时曾于长安学习所谓“法律”,后来做了一个小小的廷尉史。《汉书?元后传》说王禁“有大志”,不知何所据而云然,其实也不过是“不修廉隅,好酒色,多取傍妻”而已。王贺于是多子,共有四女八男:长女王君侠,次女王政君,三女王君力,四女王君弟;长子王凤字孝卿,次子王曼字符卿,三子王谭字子元,四子王崇字少子,五子王商字子夏,六子王立字子叔,七子王根字稚卿,八子王逢时字季卿。其中王政君与王凤和王崇同为李氏所生。
王禁诸子之中,最早显示出有些奇异的是王政君。据《汉书?元后传》记载,还在王氏家族刚刚迁至元城后不久,某个老者即依照古史官之卜,预言八十年之后王氏“当有贵女兴天下”云。这很可能是在王氏家族发达之后被编造出来的,我们不可听信。然而王氏之兴的确自王政君而始。《元后传》说:李氏怀着王政君的时候,曾经梦见月亮飞入自己的怀抱。天子者,日也;月傍日边明,岂不正是这个胎儿日后要贵为皇后的吉兆?很显然,这也是出自于后人别有用心的编造。王政君长大成人后出落得娉娉婷婷,温柔婉顺,颇得为妇之道。父母之命,王政君定了亲;可是还没等她嫁过去,未婚夫突然死去了。不久,皇太子的弟弟东平王刘宇垂涎王政君的美色,聘她为姬妾,没等她进王府,东平王也莫名其妙地一命呜呼了。王禁对算命先生的王政君“当大贵,不可言”的话深信不疑,请来先生教女儿读书弹琴。西汉统治者的生活糜烂,经常采择良家女子入宫,由于她们没有职号,人微位轻,被统治者称为家人子。汉宣帝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十八岁的王政君被王禁献入宫中,在掖庭做了一名家人子。
同其它的家人子相比,王政君并不具备更优越的条件,使自己爬上皇后的宝座。可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机遇却改变了她本来默默无闻、孤怀暗老的命运。汉代是一个宗教迷信氛围异常浓厚的时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普遍相信巫蛊这类巫术可以致人于死地。王政君入掖庭一年多以后,当时的皇太子刘奭宠爱的司马良娣死了,临终前,司马良娣对太子说是其它娣妾在背后诅咒巫蛊,害死了她。皇太子因此而恨透了他的那些娣妾,悲恚发病,郁郁不乐,后宫佳丽皆不得进幸。此事惊动了汉宣帝刘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平民百姓尚且要传续香火,更何况天潢贵冑?生子立嗣乃是封建皇族之第一要务,所谓国之本也。宣帝令皇后挑选家人子侍奉太子,王政君等五人恰被选中。太子对她们不感兴趣,可是又不好违背皇后的意旨,只得勉强选中一人。当时王政君的座位最靠近太子,又只有她一个人穿着绛缘大掖的衣服,十分显眼,于是皇后便派人将王政君送入太子宫中的丙殿。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王政君在甲观画堂生下了儿子刘骜。
在王政君进入太子宫中的前后,王氏家族的等级身份也即政治身份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因为王氏在封建国家宗法政治体系中的血缘身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仅仅由于王政君的被太子召幸,还不足以导致王氏在等级权力的阶梯上迅速跃升,飞黄腾达。但是,由于在太子拒绝召幸其它娣妾的特殊环境下,王政君为太子生了第一个儿子,最早为刘汉统治集团免除了无人继嗣、国本不立的担忧,为刘汉王朝血缘政治统治的顺利延续,做出了无人可以替代的贡献,因而使其在整个宗法政治体系中的血缘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王氏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崛起,成为引人注目的皇亲国戚,开始实现由低等级至高等级的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