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編輯推薦: |
《重审现代主义--东亚视角或汉字圈的提问》作者王中忱、林少阳是研究20世纪东亚现代主义文学的专门性论著,由国内外10位学者执笔完成,既从宏观上对现代主义文学在东亚的产生、流变做了历史概括和理论分析,又分别对小说、诗歌等文类进行了专题研究,且附有相关文献,内容丰富而扎实,是国内研究东亚现代主义文学的第一部论著。
|
內容簡介: |
《重审现代主义--东亚视角或汉字圈的提问》作者王中忱、林少阳是多国学者多年合作研讨的结集,所收各论从东亚的视角出发,对有关“现代主义”的非历史化叙述提出了质疑,并在具体考察汉字圈内“现代主义文学”与社会、政治、思想的历史关联同时,探索了把“现代主义”作为重审历史的视点的可能性。《重审现代主义--东亚视角或汉字圈的提问》各论分别选取东亚文化场域中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主义”文学现象作为讨论对象,通过深入的个案分析,突破了比较文学领域单向度影响研究的模式,为重构区域文学史提示了新的方法。本书既有“重新定义现代主义”的理论探讨,又有对具体文本的细致分析,是别具特色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读本。
|
關於作者: |
王中忱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从事比较文学和东亚近代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越界与想象——20世纪中国、日本文学比较研究》《走读记——中国和日本之间》。曾翻译加藤周一、东山魁夷、人江健三郎的多种作品。林少阳,1963年10月生。籍贯广东紫金。1983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吉林大学硕士,东京大学博士。曾任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助手教养学部副教授特任准教授,2010年3月起任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副教授。著作有《“修辞”与思想:章太炎与汉字圈语言视角的批评理论》的批评理。研究侧重基于比较文化、比较思想视角的近代中国和近代日本的思想史、学术史、批评理论等。
|
目錄:
|
序论:对于中国而言,何谓现代主义?
——东亚的语境或汉字圈的视角林少阳王中忱
一、本书编者的问题意识
二、从“再现”概念看西方审美现代主义的固有语境
三、作为研究视点的美术史问题
四、排他性白话文运动与文学现代主义
五、汉字圈与现代主义:中日“新感觉派”的启示
六、近现代中国的政治与批判现代主义:
现代性之欲迎还拒
七、结语:80年代以来的批判现代主义或先锋派
文学艺术
第一部分现代主义重审与
历史性的回归
一切以历史的名义哈利·何路途尼安
东洋学言说、大陆探险记与现代主义诗歌的空间
表现
——以安西冬卫诗作中的政治地理学视线为中心王中忱
一、“坐着的旅行者”
二、安西诗作里的政治地理学构图
三、书斋风景与同时代的地理学知识
四、对边境、秘境的憧憬与恐惧。殉
重新定义“日本现代主义”
——在1930年代的世界语境中爱理思俊子
第二部分殖民地·文学叙述·
被殖民的主体性
“保护”名义下的统治
——殖民主义的话语小森阳
一、两个“保护法”
二、“开垦”名义下的侵略艘2
三、“灭亡”的话语
日本“民族·国家”的历史再思考
——以殖民地文学为视角熊鹰
引言帝国的历史与民族·国家的历史
一、有关帝国日本的几种叙述
二、帝国日本的不同殖民形态:台湾和“满洲”
三、台湾和“满洲”的殖民地身份和殖民文学
结语
殖民地的性别
——佐藤春夫台湾题材作品中的隐喻董炳月
一、“旅人”与“殖民地文学”的成立
二、“性别秩序”的隐喻性
三、“平等论”与“同化论”
四、结语
殖民地的旅行书写
——以末广重雄的台湾记》为中心崔琦
一、“南进”呼声中的《台湾记》与《南洋南支巡航记》
二、1916年“台湾劝业共进会”与末广的殖民地之行
三、在蕃界“探险”与“旅行”之间
四、近代交通体系的形成与近代旅游观光
五、在殖民地思考同化问题
殖民主义与语言
——中日战争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语言政策及朝鲜文人的应对
方式金在滂
一、东亚比较文学的必要性
二、关于日语写作的论争
三、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语言政策
四、韩国文学家的应对方式
朝鲜的“南方”叙述与被殖民的主体性权明
一、殖民时期的朝鲜人对于日英双语世界的内在反应
二、以民族志为主导模式的“南方”叙事
三、“老黑,我的宝贝儿”
——种族歧视的诗意化与帝国白日梦
四、朝鲜的焦虑与对南方的过度狂热:
与中国和“原住民”的竞争
五、结论:殖民与后殖民视野中的本土与民族认同
第三部分左翼思潮·新感觉派幻想·
翻译的政治性
1920_-1930年代日本文学中的马克思主义
与现代主义岛村辉
一、作为近代日本文学梦的马克思主义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反战运动与日本普罗文学
运动机关杂志《播种者》
三、1930年代日本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
“机械”
四、剧毒和犯罪:作为叙述框架的侦探小说
五、实体和系数:“机械”的解构代小结
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艺思想与现代主义铃木将久
一、如何评价穆时英
二、瞿秋白的语言革命理论
三、胡风的理论建构
四、穆时英的回应
五、中国文学史上的1930年代
“一·二八事变”之后的日本幻想
——穆时英PIERROT论中村翠
前言
一、现代派与日本新兴文学
二、现代派描写的日本、日本女性
三、PIERROT与日本幻想
四、现代都市的《蝴蝶夫人》
五、与《空闲少佐》的比较
结论
翻译主体的身份和语言问题
——以鲁迅与梁实秋的翻译论争为中心董炳月
一、翻译理论与政治性
二、“硬译”转译·留学背景
三、翻译美学的重建
第四部分汉字圈现代主义的文学实践与
理论探讨
书写体的时空
——相对性理论与文学小森阳
一、“形式主义争论”的再评价
二、漱石的《文学论》和横光的《形式论》
三、索绪尔语言学和横光的“文字”
四、西胁顺三郎的诗论和横光的“文字论”
五、外山卯三郎的诗论和横光的“形式论”
六、外山卯三郎的“文字”时空论
七、文字的时空论和“数理物理学”
八、爱因斯坦的“统一场理论”和“形式论”
日本“新感觉派”文学:在殖民地都市里的转向
——论横光利一的《上海》王中忱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越界之旅
二、从“上海”到《上海》
三、身份、认同与叙述的动力
四、共同体“正义”与历史事件的文本化
五、语言“物质性”与“民族性”的纠结
1930年代东亚“白画像”的构造和深层
——李箱诗歌文本与横光利一的比较性研究兰明
一、问题所在与主旨
二、殖民地表象的“备忘录”:《三次角设计图》与《上海》
三、朝鲜人的“死面”:《素荣为题》与《蓝色大尉》
的冲突对决
四、原著版本与传播途径的考察
五、结语:两难中寻找活路
中国“新感觉派”的诞生
——刘呐鸥对横光利一作品的翻译及模仿创作
谢惠贞
一、翻译的必要和权威的借用
二、《色情文化》的选择标准
三、“银座描写”的继承
——刘呐鸥的《游戏》与横光利一的《皮肤》
四、危险的女人和排除荒谬
五、小结
日本“新感觉派”横光利一的文学形式论
一一汉字圈语境中的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林少阳
绪论:现代日本批评谱系
一、横光与诗学
二、横光的批评理论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杂志《诗与诗论》
的关系
三、横光的批评理论与言文一致白话文运动
四、横光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定义:超越形式/内容的
二元对立
五、横光与无产阶级文学
六、横光所使用的“象征”概念的寓意
七、横光的“内面形式”与漱石的“文学上的内容的形式”
八、横光对于漱石“形式论”的评价
九、横光的批评理论与漱石批评理论的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