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中国的皮影艺术是一门流传区域非常广泛的古老的民间戏曲艺术,又称“影子戏”、“土影戏”、“纸影戏”等,在国外称为“中国灯影”。皮影艺术结合剪纸、绘画和雕刻艺术风格,并融合文学、戏剧及表演于一体,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支持。由于受到地理条件、文化差异等影响,皮影艺术呈现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国内有着诸多流派。
关于皮影的起源,众说不一,但大部分学者认为皮影起源于汉代。据传,皮影艺术起源于汉代,《汉书?外戚传》云:“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武帝)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妇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帷坐而奇。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宋代,高承撰《事物纪原》记影戏条时,亦用武帝与李夫人之事,并接于其下云:“由是后有影戏……汉武以下无闻。”这里记录了一个方士使用法术,满足了汉武帝要求见故去的李夫人的故事。方士所采用的法术的原理与现代皮影表演的原理很相似,也可以算是最早的关于皮影艺术的记载。随着宫廷文化逐渐融入乡土文化艺术当中,皮影艺术便成为广大民众休闲娱乐、祭祀祈福的一
|
內容簡介: |
民族艺术既要接受世界的影响,但又不能脱离传统的血脉;既受当代新的生活、新的文化形态的启示与摄动,同时也要传承本民族文化精神的优良基因。民族艺术是中国母体文化、大众文化,它具有原发性和广泛性,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形式,而成为浓缩历史的记忆、质朴的民族信仰及情感,与中国文化的血脉同根同源。传承不是传统艺术的临摹和单纯的复制,而是传统艺术的不断更新和重建,使中国文化及艺术保持长生命力的同时,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和气质。那么,如何对传统工艺进行革新,找到卖点,找到突破口呢?这是一件让人煞费苦心的事情。汪天稳和他的同仁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想要皮影发展、流传下去,就必须用现代理念来推销、包装皮影。”语云“知易行难”,但汪天稳做到了。在陕西西安大唐西市雨田社的民俗文化展览厅内,摆放着许多汪天稳和其他同仁最新创作的皮影作品,如世博会的中国馆大门、穿着花袄的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等。“完全根据对方的需要,他要什么图案,我们做什么图案。”汪天稳还为北京奥运会“祥云小屋”雕刻过姚明像,也为一些车展雕刻过汽车。在观看皮影表演的群体大量衰退的社会现实面前,汪天稳并没有悲观丧气,而是选择与时代的需求相融合。从纯粹地为皮影表演服务逐步转向艺术品市场和文化礼品市场,从制作传统的戏曲人物转向制作流行事物的题材。不仅如此,汪天稳还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皮影雕刻作品向巨型化、艺术化、装饰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得汪氏皮影成为陕西省一个著名的地方文化品牌。
在新的媒介形态下,汪天稳不再是一个只知埋头于自己深爱的皮影雕刻世界的工艺美术师了,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个带头人。新的身份需要汪天稳在完成精美的皮影雕刻艺术作品的同时,还要去推广自己的作品、去传递传统工艺革新后的理念、去宣扬皮影雕刻的技艺和发展皮影。这个时候,他不仅仅是一个著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皮影雕刻、鉴定大师,而更是皮影文化的守望者以及皮影文化的革新者,站在时代的前列,勇敢地去面对社会的转变、去适应社会的选择、去关注在他的精心努力下正逐渐茁壮成长起来的那个皮影产业。
|
目錄:
|
总 序 张道一
前言 陶思炎
第一章 厚积薄发大师创作人生
第一节 继承——以勤为径
第二节 确立——以形造境
第三节 发展——以爱作镜
第二章 守望创新大师创作方法
第一节 技艺
第二节 理念
第三节 审美
第三章 作品欣赏
第四章 时代弄潮大师创作随想
第一节 保护传统
第二节 勇于革新
第三节 发畏产业
第五章 艺术评价
第六章 大师年表
后 记 程万里
主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符号,已成为民族灵魂的象征和意义特殊的财富。它通过对生活的体悟、睿智地创造和艺术性表达,展现出人类不断开拓进取以及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永不停息的执著探求。
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承民族文化,有助于加强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国家重视维护人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具体表现,也是衡量一个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工艺美术是民族文化的物化形态,总是让人情牵梦绕、爱不释手。它源于生活,取法自然,质朴通俗,睿智精妙,始终彰显着入世乐生的情怀和求索创造的精神。工艺美术文化是人类最基本的文化。历史发展告诉我们,造物活动起源于实用,并在实用中逐渐发展出审美,所以,工艺美术不仅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物质属性,同时富含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属性。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门类多达4000多种,千百年来繁衍不息,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记载着中华民族不同地域的历史、习俗、民生状况和民间绝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随着近10年来,社会上长久不衰的民间文化热以及遍布全国范围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程的开展,社会各界关于对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建构的呼吁也已提升到了文化产业建设的高度层面。
工艺的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制作上的特殊性。民族精神是工艺美术民族性的核心与灵魂。由于多民族社会生活的特殊性必然造成民族精神的差别性,而民族精神的差别就必然造成民族艺术的多元性。工艺美术的民族性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其手工艺成熟的标志,对于一个民间艺术家来说,是创作成熟的标志。只有反映民族精神的手工艺作品,才能为本民族的群众所喜爱、所理解。只有这种艺术作品,内容是他们关心的,形式是他们熟悉的,才容易获得本民族的群众接受,并引起共鸣。艺术作品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群众性,就越能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就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各民族的社会生活差异性是长期存在的,因而各民族思想情感、欣赏习惯的差异性将长期存在,也决定了艺术民族性的长期存在。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差别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即深刻地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可能被世界各民族所欣赏。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民族艺术的传承必须坚持民族形式、坚持艺术的开放性,勇于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艺术传统。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呈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皮影是集民间美术作品与演出道具于一身的古老而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皮影是结合了戏剧、音乐、美术、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艺术形式,以兽皮雕刻人物和其他物象并借助灯光在亮布得影,是我国民间流传较广的傀儡戏之一。皮影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在其发展演变中,皮影不断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营养,融会了历史发展中的多种文化来完善自己的表现体系。同时皮影借助民间文化的深厚底蕴,融入受众的心理接纳的民族情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
汪天稳是皮影雕刻大师,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上,只有他与他的师傅李占文先生名列其中,其所具备的代表性不言而喻。作为国内该领域的顶尖级专家,汪天稳所取得的成功,来源于他50年的坚持与积累,也来源于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有人问汪天稳:“你为什么一直搞皮影。”他的回答是:“喜欢。”
只有对事物产生喜爱之情,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才能促动制作者永不竭尽的创作动力。汪天稳的皮影雕刻作品种类很多,有传统的,有创新的,琳琅满目。这些创作不仅仅是一种“技”的展演,更是一种“道”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种事物的创造,都是一种心灵素质的构建,它关系到艺术家的精神人格。提到汪天稳的时候,不仅要谈及他是一个“大师”、谈及他的艺术造诣,更多的还会谈及他那厚重如黄土般的朴实品格,一种在纷繁喧闹都市中的清静无为的精神人格,淡泊宁静,不激不厉。
艺术活动和其他大多数社会活动一样,可以形成一个互动性的诸多人参与的网络空间,这个活动空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存在着与其他空间不一样的生成逻辑和游戏规则,有自身的活动主体如艺术家,内部规则直接指导着各行为主体的活动,并为新来者设立了进入该领域的门槛。主体之间由于竞争、合作等互动行为而产生出一种客观的关系结构,这个关系结构反映了各个主体在这个社会空间中的位置,它影响着主体的行动策略,制约着每个个体,但同时它的生成也是在个体的互动中产生。
作为行业的带头人,汪天稳始终注重对后学的帮扶,并没有因为自身的名气、自身的水准来打压其他行业内的从事者,而是放眼整个行业的需要,并培养更多的力量来促进皮影事业的发展。“只要他喜欢,都可以来找我学”,这是一个行业领头人的大气,也是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忧患意识。作为国粹,皮影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内核和审美情趣,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生活、材料与技术以及其他形式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皮影被作为一种特殊的种类强调出来,自然有着与其他艺术种类不同的样式、材料、技法、表演体系。从表面看,这是一套静态的体系,其实却是在不断“变”的过程中形成的。实际上,一种艺术种类成熟之后,会塑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大众审美心理结构和欣赏习惯,艺术形式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种大众审美心理结构和欣赏习惯。
随着全球化、城市化热潮的席卷,皮影逐渐背离了它生存的母体空间——乡村,而走向市场经济下的喧嚣都市。在保护与革新的面前,如何选择?在机械与手工面前,如何选择?在效益与质量面前,如何选择?一系列的问题摆放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师面前。在这匆匆忙忙、动荡不已、喧嚣繁华的信息化世界,汪天稳依旧淡定地守候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之中,默默地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皮影雕刻艺术。事物是发展的,艺术也是发展的,皮影也必须是发展的,在皮影的传承上,汪天稳立足于时代潮流,秉承皮影造型的内在规律,进行大胆革新,创造出许多具有轰动效应的新皮影,引导了皮影的发展潮流。皮影在传承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变化,但是又始终围绕在文化核心的周围保持鲜明的艺术特色。皮影存在一种典型形态,一旦偏离,就会形成相应的心理张力,产生新的感觉与印象。所以,如何创新发展是汪天稳必须思考和把握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