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內容簡介:
《技术创新管理(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1世纪清华MBA精品教材·清华大学“985三期”名优教材》系统介绍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全书分为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决策、技术创新过程管理和技术创新要素管理四篇,阐明了技术与技术成长规律、技术创新的理论,对技术预测与评价、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审计、技术创新决策评估、技术获取与技术转移、创意开发、新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管理、技术创业管理、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技术创新的信息与知识管理、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组织进行了全面介绍。
《技术创新管理(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1世纪清华MBA精品教材·清华大学“985三期”名优教材》在保留第2版精华的基础上,加入了新内容,以反映国内外技术创新管理领域近10年的理论进展和国内外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方面的实践。本书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结合,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性和实际操作性。
《技术创新管理(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1世纪清华MBA精品教材·清华大学“985三期”名优教材》适合作为MBA和管理类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类高等院校学生的辅助教材,并可供企业技术管理人员、高层管理者及从事技术创新管理研究的人士阅读参考。
關於作者:
吴贵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市第八届专家顾问团成员,《技术经济》期刊主编,《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中国设备管理》等期刊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技术经济评价、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讲授技术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等课程。负责并完成“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部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以及一批地区、企业研究与咨询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l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l项,二等奖3项,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l项,独著或主编教材、专著8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王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兼任《技术经济》期刊副主编、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技术进步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2005)、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访问学者(2012)和富布莱特访问学者(2013-2014)。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管理、战略管理、企业能力理论、知识管理,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含MBA学生)讲授创新管理、创新与变革、商业计划设计、项目投融资决策、工程经济学、刨业管理等课程。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软科学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l项、中国技术经济学会课题l项、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l项。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管理科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目錄 :
第3版前言
第一篇 技术创新理论
第一章 技术创新管理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 技术创新过程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进化理论
第四节 技术创新壁垒论
思考题
第二章 技术演化规律
第一节 技术
第二节 技术成长
第三节 技术轨道与广义轨道
思考题
第二篇 技术创新决策
第三章 技术预测与评价
第一节 技术预测
第二节 技术评价
第三节 技术路径图
思考题
第四章 技术创新战略分析基础
第一节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
第三节 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产业分析工具
第四节 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内部审计工具
思考题
第五章 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战略
第二节 企业技术创新的关联战略
第三节 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战略
思考题
第六章 技术创新决策的评估方法
第一节 评估原则与评估方法选择
第二节 定量评估方法
第三节 定性评估方法
第四节 定性定量结合评估方法
第五节 项目组合评估
思考题
第三篇 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第七章 外部技术获取
第一节 技术转移的概念、机制与过程
第二节 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障碍与策略
第三节 技术市场与技术中介
第四节 技术价值评估
第五节 技术并购
思考题
第八章 创意开发方法
第一节 创意开发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思维能力拓展方法
……
第四篇 技术创新要素管理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
第三节 技术轨道与广义轨道
一、技术轨道
(一)技术范式与技术轨道“技术范式”是一个与库恩定义的“科学范式”类似的概念。库恩在1962年出版的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引入“范式”概念说明科学理论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性,解释范围包括:“看待世界的运用科学的不同方式”、“盛极一时的科学理论”、“专业教育所规定的思想框架”、“科学实验活动中某些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系统在内的范例”、“共同的信念”、“基本原则”等。技术范式是在已经选定的材料技术和自然科学原理之上,针对所选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模式”或“模型”。从比较宽泛的意义上来说,“技术范式”是与解决方案相关的一组“重要”问题、特定知识和程序。例如,汽车发动机的内燃机技术、电流放大的半导体技术都是技术范式。技术范式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技术人员会集中在既定的方向上解决问题。①
每个“技术范式”在特定的技术与经济平衡之中规定着技术“进步”的方向,形成“技术轨道”。“技术轨道”是每个技术范式之中“常规”问题解决活动(技术进步)的模式。也就是说,技术轨道是一组可能的技术方向,其外部边界由技术范式规定。
(二)技术轨道的特性
“技术轨道”具有连续性(积累性)、有限性(但无限逼近)、系统性、排他性与多样性等基本特性。
技术发展在时间上是一个不断积累的历史过程,任何技术发明创造都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的继承和创造,技术的未来发展与企业或者国家已经拥有的水平密切相关。技术的继承性发展使得技术轨道表现出连续性的特点,顺沿“技术轨道”的技术进步具有很强的不可逆性。技术轨道的连续性对应着累积性,累积性有强弱之分。累积性强的技术轨道,技术的发展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消化,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复杂的机械装备,如飞机、汽车、机床等;累积性弱的技术轨道,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跨越的机会,实现新技术代替旧技术。
技术轨道的发展存在“技术前沿”(或“技术极限”)。“技术前沿”指的是某条技术轨道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从技术演化的自我增长来说,任何具体技术由于技术要素、技术原理或技术规律的限制,其发展总会达到一个极限,这个极限需要根本性、颠覆性创新或范式转换来突破。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目前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及业界普遍认为,计算机运行速度的提升存在一个像光速那样不可超越的限制,过去的“摩尔定律”可能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失效,即目前缩小晶片体积、提升运算能力的半导体技术轨道存在“技术极限”,这主要是因为制造过薄的晶片会极大增加成本。换句话说,过去半导体技术的纵向发展可能接近尾声,横向发展(如布局低耗电、微积电、影像感测等新的应用领域)以及生物芯片等可能是新轨道出现的方向。当然,现有的技术轨道也会无限地逼近可能的“技术前沿”,直到新的技术轨道占据主导优势,通过市场竞争等方式“颠覆”了旧的技术轨道。
技术轨道存在系统性,即不是由单一技术构成的,而是各门类技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是一系列相关技术组成的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包含了所有可能的技术机会、创新的独占性、技术进步的累积性和创新活动的知识基础等。由于技术轨道之间也有强弱之分(既存在一些通用的轨道,也存在一些相对局限的轨道),也由于其内在知识或经验之间的互补性也会使得不同轨道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此外,技术轨道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会随着新技术的诞生或融合,围绕已有的主导技术前进方向出现更多新的技术机会,形成所谓的子轨道。
技术轨道之间存在一定的“排他性”与“多样性”。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时期内会集中在特定的方向上,一旦某一技术占据优势以后,它就会不断自我强化和完善,成为主导技术,最初的多选择性和非确定性消失,从而对其他技术产生排斥性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条轨道逐渐会成为主导并占据有利位置,这样就减弱了其他轨道的影响力和发展动力。当一个技术轨道“非常强”时,就很难从该轨道转换到另一个备选轨道。沿着技术轨道实现技术性能提升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实现的“道路”可以是多样的,即存在多条可能的技术轨道,这恰恰体现了技术轨道的多样性。
(三)技术轨道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化
技术范式是发展变化的,有时会发生范式转换。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药物研究就经历了从传统的试错药理学范式向生物技术范式的转换;空间发射技术正经历从火箭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缓慢进步的技术轨道)向航天飞机(结合火箭推进与航空学的技术)的范式转变。②
技术范式和技术轨道既受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也受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影响技术轨道的关键要素可总结为三大类:一类是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一类是与经济要素相关的(如市场需求等);还有一类是与制度环境相关的。
科学的根本性进展和技术的内生性积累奠定了技术轨道形成的基础。较强的科学基础能够支撑较快的技术进步,而较弱的科学基础则往往会使技术进步放缓。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其根本性进展对技术轨道形成有引导性和外生性助推作用。在强调科学进展的基础上,技术本身的累积更是技术范式确立、技术轨道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这也包括了技术体制对技术轨道的形成的显著影响。本产业或者其他相关产业的重大技术突破,很可能导致新技术轨道的出现。
市场需求等经济因素也显著地影响了技术轨道的形成。与经济有关的诸多因素,包括如市场需求、价格变动、生产成本等,都会对技术轨道演化的速率、方向、潜在技术范式的选择机制等因素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顾客“偏好的不连续性”往往是促发技术轨道发生迁移的重要因素,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打字机技术近一百多年所依次出现的四条技术轨道(热金属技术、模拟成像技术、数字成像技术和激光技术)都不是因为科学知识或技术本身的进步所导致的,而是不同时期市场上顾客对打字机需求偏好的不连续变化所导致的。同样地,不同技术轨道之间的市场竞争和新技术的市场反馈也会使相关的技术轨道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动态“微调”;这也是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市场上,技术进步方向和速度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此外,相对价格水平及变化、生产成本(如原材料或机器设备等价格变动)等经济要素也是影响技术轨道发展快慢、成长周期的关键原因。
技术轨道的形成演化也较多地受到制度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制度背景(政策、法规、文化等)的变迁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创新活动的“自然轨道”是技术、制度、市场等“共同演化”的结果,制度环境的动态变化也相应影响着技术进步的动态更新。从社会化认知和社会网络分析视角来看,“社会一技术体系”作为影响技术轨道发展的关键因素,指的是影响技术变迁的各种要素或参与者,表征了技术轨道演化的选择和保留机制。
(四)技术创新的“轨道”模式选择
根据技术创新中选择的技术和技术轨道的关系,可以把技术创新分为“选轨”创新、“顺轨”创新和“转轨”创新。“选轨”创新是指在相互竞争的不同技术轨道中选择某个技术轨道进行创新,例如平板数字电视在液晶显示技术轨道和等离子显示技术轨道之间的选择。“顺轨”创新是指沿着某一技术轨道发展方向上的创新,例如在彩电的显像管(CRT)时代,显示屏技术从球面向平面直角发展,这一过程中的创新都是“顺轨”创新。“转轨”创新是指从已有技术轨道向新出现的技术轨道转变的创新,例如彩电厂商从模拟电视技术轨道转向数字电视技术轨道过程中的创新。
1.“选轨”创新
(1)“选轨”创新的机会
当技术发展处于酝酿阶段时,主导设计尚未出现,存在多种不同的可行的技术路线,这时存在“选轨”创新的机会。例如,20世纪90年代,移动通信从第一代模拟制式向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2G)发展时,运营商可以在四个2G标准之间选择,包括:CDMA、GSM、TDMA和iDENo。不同的标准在技术方案上有所差异,可以称为不同的技术轨道。GSM在欧洲率先发展和应用起来,用户数最多。到1996年时,前五家公司Ericsson、Nokia、Siemens、Motorola和Alcatel占有GSM市场的85%,他们同时也是大多数核心专利的拥有者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