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
还原一段段精彩的人生——如易中天一般幽默,跟当年明月一般犀利,同袁腾飞一般有味!
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
抚摸历史,我们找寻一种看人看世界的新视角。
《那些年情依何处:民国十大才子的恩怨纠葛》专门针对民国的文人圈子,以民国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社会主流文化群体的关系发展变化与人情脉络为主线,是目前第一部最集中地呈现鲁迅、胡适、郁达夫、徐志摩、沈从文等民国著名人物在成长、成才、成名过程中对他们影响最深的境遇与遭遇、爱恨与情仇、交游与交际、是是非非与恩恩怨怨的著作,可以作为历史、文学爱好者认识、考察、研究民国社会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读者可以通过对这些人的了解,深刻领会过去百年间中国社会的历史面貌和变化发展,同时帮助我们认识自身以及当下的中国社会。
|
內容簡介: |
长期以来,课本教材中的只字片言,使得那些从旧时代走过来的风云人物大多湮没无闻,或成为一个简单的符号,或只是一个模糊的名词,甚至消失殆尽。
《那些年情依何处:民国十大才子的恩怨纠葛》作者努力打捞民国那些记忆,还原才子的那些真人真面——
他们,比一般人有着更美好的理想与期待,也比一般人有着更多的失望和痛苦。
他们,有着与今天的才子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
他们,还是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有趣”的人!
《那些年情依何处:民国十大才子的恩怨纠葛》将民国那些才子的风骨和气节勾画得形神兼备,满足了我们的文化怀旧口味。这《那些年情依何处:民国十大才子的恩怨纠葛》的意义,不仅仅是提供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还应该是激起我们想去守护那个时代应有的光荣和辉煌,进而丰富我们当下的精神家园。
|
關於作者: |
韩海,皖人,曾做过教师、编辑等,专攻人物传记,发表、出版作品数百万字,代表作有《特别总统》、《朴槿惠:走出绝望的不败女王》等。
|
目錄:
|
梁启超:风雨如晦,走向共和
1.英才出处
2.梁启超与康有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3.梁启超与他的爱徒蔡锷
4.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恩怨情仇
5.梁启超的两次论战
6.梁启超之死
章太炎:肩头伊尹谁能任,脚底鸱夷未了心
1.不一样的家世与师出名门
2.“七被追捕,三入牢狱”的革命之路
3.“同志”间的恩怨
4.章门弟子
5.“湘女多情,鄂女多音”
6.亦儒亦侠,章太炎的“喜怒哀乐”
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少年乡谊与兄弟情
2.鲁迅与至交知己许寿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3.鲁迅与范爱农的纠葛
4.烈火青春:瞿秋白、方志敏、郁达夫与鲁迅
5.鲁迅与他的日本朋友
6.“横眉冷对”,鲁迅笔下的黑名单里都有谁
7.孺子牛,俯首甘为谁?
8.命里红颜
胡适: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1.“激扬文字”的学习与交游
2.批评与被批评:校园学术争锋
3.批评与被批评:与胡博士进行学术争论
4.不想做官的胡博士的政治观与政治“试水”
5.胡适的为人处世哲学
6.胡适的爱恋
郁达夫: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1.多灾又多难的苦命人
2.郁达夫与“左联”的纠葛
3.与郁达夫做朋友
4.郁达夫的情场恩怨
5.郁达夫生前轶事
6.寻找郁达夫遗骨
徐志摩:来去悄悄,不带走一片云彩
1.家世、朋友与名师
2.多情才子的惊世爱情
3.徐志摩与他的文友
沈从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1.凤凰情未了
2.一个在虚弱贫困中坚持的著名“北漂
3.远离政治的漩涡
4.上海奇遇:小学生到大学教授
……
王国维:书成付与炉中火,了却人间是与非
苏曼殊: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周作人: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
內容試閱:
|
鲁迅回到家后,把宴会的情况对瞿秋白复述了一番。鲁迅和瞿秋白都觉得萧伯纳到中国来,只见了这几个人,痛感中国报刊报导得太慢太少。为了纪念萧伯纳的这次中国之行和表示对萧伯纳的重视,鲁迅夫妇和瞿秋白夫妇立即分头行动,把各大小报摊有报导此事的刊物都细细搜罗了一番,再把报导中需要的部分圈定下来,然后剪贴下来,“连夜编辑,鲁迅写序”,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完成了《萧伯纳在上海》一书。
这样的合作还有不少,瞿秋白还曾以鲁迅的笔名创作了一些文学作品——翟秋白的才思敏捷,连鲁迅也深感惊叹。
然而,两人这样的紧密合作与和谐相处毕竟是短暂的。为了安全起见,瞿秋白不得不四处搬迁。这样的情形让鲁迅深感到焦虑,常常“为之寝食不安”,深深“感觉到少不了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具有正义感的,具有真理的光芒照射着人们的人”。
1934年初,瞿秋白离开上海去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临行前到鲁迅家中叙别。晚上,鲁迅“让出床铺给秋白同志睡,自己宁可在地板上临时搭个睡铺”。1935年,瞿秋白被敌人捉去后,鲁迅竭力设法营救,然而不久却传来了瞿秋白被害的消息(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鲁迅痛苦得以至于很长时间“连执笔写作也振作不起来了”。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赠给瞿秋白的一句诗。
生于1899年的瞿秋白,在出身上,与鲁迅一样都是出身于破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二人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与生活经历,而这种相似的经历造就了他们相似的性格与气质。对于革命,他们在内心都有着某种道义上的认同和某种现实上的彷徨;在文坛上,对于鲁迅来说,瞿秋白不仅是一位才思敏捷、学识精深的后起之秀,更是他的一位知己和战友(瞿秋白是唯一一位同时被毛泽东视为他的“老领导”、知己和老师的人):瞿秋白曾对鲁迅发表过最为客观,最为及时,最为有力的历史性评价,给鲁迅以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战斗援助;在生死与共,进行革命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彼此都从对方的身上汲取了大量的精神财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