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回真向俗:章太炎国学讲义(胡适、梁启超、鲁迅、蔡元培等一致推崇的经典国学讲义。国学入门读这一本就够了,用先哲的思考指导困惑的人生)

書城自編碼: 215226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国学普及读物
作者: 章太炎
國際書號(ISBN): 9787510069505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4-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84/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3.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漫画三国一百年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1.0
《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老子》
+

HK$ 127.4
《带着婚纱去旅行》
+

HK$ 105.5
《纪然冰命案二十年(神探李昌钰推荐!华人媒体的辛普森案、全球华》
+

HK$ 79.0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线装)》
編輯推薦:

国学入门读这一本就够了,用先哲的思考指导困惑的人生。收录章太炎先生经典国学讲义,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胡适、梁启超、鲁迅、蔡元培等一致推崇的经典国学讲义。
胡适:章炳麟的古文学是五十年来的第一作家,这是无可疑的。
梁启超:在此清学蜕分与衰落期中,有一人焉能为正统派大张其军者,曰:余杭章炳麟。
鲁迅: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蔡元培:与曲园仲容兼师友风义,甄微广学,自成一家。 
內容簡介:
章太炎的演讲被誉为近代史上一道绚丽的文化风景。《回真向俗:章太炎国学讲义》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展示章氏毕生的学养,荟萃了章太炎先生晚年的治学心得。内容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關於作者: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他曾是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倡导民主革命,先后七次被追捕,三次入狱,其勇毅精神至死不挠,被誉为青年的楷范;他也是百年来最狂放不羁的国学大师,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有精湛的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等,有经学大师的美誉。一生著述甚丰,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国故论衡》《国学概论》《国学略说》等。
目錄
代序:国学之统宗
Part 1 国 学
国学的本体 
治国学的方法 
经学的派别 
哲学的派别 
文学的派别 
国学如何进步
Part 2 小 学
小学略说 
文字学
音律学 
训诂学 
白话与文言之关系 
Part 3 经 学
六经大概 
易 经 
尚 书 
诗 经 
三 礼 
春 秋 
论经史实录不应无故怀疑 
Part 4 史 学
史学部类 
正 史 
编年史 
政 书 
治史明辨 
论读史之利益 
略论读史之法 
Part 5 诸 子
诸子流别 
儒 家 
道 家 
墨 家 
法 家 
名 家 
內容試閱
国学如何进步
 
中国学术,除文学不能有绝对的完成外,其余的到了清代,已渐渐告成,告一结束。清末诸儒,若曾国藩、张之洞辈都以为一切学问已被前人说尽,到了清代,可说是登峰造极,后人只好追随其后,决不再能超过了。我以为后人仅欲得国学中的普通学识,则能够研究前人所已发明的,可算已足,假使要求真正学问,怕还不足罢!即以“考据”而论,清代成就虽多,我们依着他们的成规,引而伸之,也还可以求得许多的知识。在他们的成规以外,未始没有别的途径可寻;那蕴蓄着未开辟的精金正多呢!总之,我们若不故步自封,欲自成一家言;非但守着古人所发明的于我未足,即依律引申,也非我愿,必须别创新律,高出古人才满足心愿——这便是进步之机。
我对于国学求进步之点有三:
一、经学,以比类知原求进步。
二、哲学,以直观自得求进步。
三、文学,以发情止义求进步。——毕竟讲来,文学要求进步,恐怕难能呢?
清代治经学较历代为尤精,我在讲经学之派别时已经讲过。我们就旧有成规再加讲讨,原也是个方法。不过“温故知新”仅“足以为师”,不足语于进步。我们治经必须比类知原,才有进步。因前人治经,若宋、明的讲大体,未免流于臆测妄断;若清代的订训诂,又仅求一字的妥当,一句的讲明,一制的考明,“擘绩补苴”,不甚得大体。我们生在清后,那经典上的疑难,已由前人剖析明白,可让我们融会贯通再讲大体了。
从根本上讲,经史是绝不可以分的。经是古代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断代史。我们治史,当然要先看通史,再治断代的史,才有效果,若专治断代史,效果是很微细的。治经,不先治通史,治经不和通史融通,其弊与专治断代史等,如何能得利益?前人正犯此病。所以我主张比类求原,以求经史的融会,以谋经学的进步。如何是比类求原?待我说来!经典中的《尚书》、《春秋》,是后代“编年”、“纪传”两体之先源。刘知几曾说“纪传”是源于《尚书》,“编年”是源于《春秋》。章学诚也曾说后代诸史皆本于《春秋》。这二人主张虽不同,我们考诸事实,诸史也不尽同于《尚书》、《春秋》,而诸史滥觞于彼,是毫无疑义的。所以治经,对于“制度”,下则求诸《六典》、《会典》诸书,上以归之于《周礼》、《仪礼》。对于地理,下则考诸史及地舆志,上以归之于《禹贡》及《周礼?职方志》。即风俗道德,亦从后代记载上求源于经典。总之,把经看作古代的历史,用以参考后世种种的变迁,于其中看明古今变迁的中心。那么,经学家最忌的武断、琐屑二病,都可免除了。未来所新见的,也非今日所可限量呢!
中国哲学在晋代为清谈,只有口说,讲来讲去,总无证据。在宋、明为理学,有道学问、尊德性之分,自己却渐有所证。在清代专在文字上求,以此无专长者,若戴东原(戴震)著《孟子字义疏证》,阮芸台(阮元)讲性命,陈兰甫(陈澧)著《汉儒通义》,也仅在文字上求、训诂上求,有何可取!要知哲理非但求之训诂为无用,即一理为人人所共明而未证之于心,也还没有用处的必须直观自得,才是真正的功夫。王阳明辈内证于心,功夫深浅各有不同,所得见解,也彼此歧异,这也是事实上必有的。理,仿佛是目的地,各人所由的路,既不能尽同,所见的理,也必不能尽同;不尽同和根源上并无不合呢!佛家内证功夫最精深,那些堕落的就专在语言文字上讲了。西洋哲学,文字虽精,仍是想象如此,未能证之于心,一无根据,还不能到宋学的地步,所以彼此立论,竟可各走极端的。这有理论无事实的学问,讲习而外,一无可用了!近代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渐注重直觉,和直观自得有些相近了。总之,讲哲理决不可像天文家讲日与地球的距离一样,测成某距离为已精确了。因为日的距离,是事实上决不能量,只能用理论推测的,那心像是在吾人的精神界,自己应该觉得的。所以,不能直观自得,并非真正的哲理,治哲学不能直观自得便不能进步。
文学如何能求进步?我以为要“发情止义”。何为发情止义?如下述:“发情止义”一语,出于《诗序》。彼所谓“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所谓“义”是礼义的“义”。我引这语是把彼的意义再推广之:“情”是“心所欲言,不得不言”的意思,“义”就是“作文的法度”。桐城派的文章,并非没有法度;但我们细读一过,总觉得无味;这便因他们的文,虽止乎义,却非发乎情。他们所作游记论文,也不过试试自己的笔墨罢了。王渔洋的诗,法度非不合,但不能引人兴趣;也因他偶到一处,即作一诗,仿佛日记一般,并非有所为而作的。清初侯方域、魏叔子(魏禧)以明代遗民,心存不平,发于文章,非无感情,但又绝无法度。明末大儒黄梨洲、王船山,学问虽博,虽有兴亡感慨;但黄文既不类白话,又不类语录,又不类讲章,只可说是像批语;王船山非常生硬,又非故意如此;都可说是不上轨道的。所以文学非但要“止乎义”,还要“发乎情”。那初作文,仅有法度,并无情,用以练习则可,用以传世则不可,仿佛习字用九宫格临帖,是不可以留后的。韩昌黎自以为因文生道,顾亭林对于这话有所批评。实在昌黎之文,并非无情无义,若《书张中丞传后》,自是千古必传的,可惜他所作碑志太多,就多止于义、不发于情的了。苏东坡的史论,有故意翻案的,有不必作的,和场屋(应试)文一般,也非发于情之作。古文中非无此流,比较的少一些。诗关于情更深,因为诗专以写性情为主的。若过一处风景,即写一诗,诗如何能佳?宋代苏、黄的诗,就犯此病。苏境遇不佳,诗中写抑郁不平的还多,而随便应酬的诗也很多,就损失他的价值了。唐代杜工部身遇乱世,又很穷困,诗中有情之作,可居半数,其他也不免到一处写一首的。杜以前诸诗家,很少无情之作,即王、孟也首首有情的。至古代诗若《大风歌》、《扶风歌》全是真性情流出,一首便可传了!
诗文二项中:文有有法无情的,也有无法有情的;诗却有情无法少,有法无情多;近代诗虽浅鄙,但非出乎轨外。我们学文学诗,初步当然要从法上走,然后从情创出。那初步即欲文学太史公,诗学李太白的,可称狂妄之人呢!我们还要知文学作品忌多,太多必有无情之作,不足贵了。
二三十年前,讲文学,只怕无情,不怕无义。梁任公说我是正统派,这正统派便能不背规则的。在现在有情既少,益以无义,文学衰堕极了。我们若要求进步,在今日非从“发情止义”下手不可。能发情止义,虽不必有超过古人之望;但诗或可超过宋以下诸诗家,文或可超过清以下诸文家!努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