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传习录:一本书读懂阳明心学(文白对照全新译本)

書城自編碼: 215525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子部
作者: [明]王阳明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340962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55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2.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大模型启示录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3.6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
+

HK$ 84.8
《把最好的自己留在最好的时光里》
+

HK$ 86.9
《传习录(精装纪念本,平装本好评如潮!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终》
+

HK$ 82.6
《人间词话(精装插图本,大师带你品味诗词经典。)》
+

HK$ 85.6
《遇见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灵修行课(修订新版)-三章全新内容首》
編輯推薦:
★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全能大儒王阳明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中国哲学史上的儒家经典。
★史上备受推崇的心学大师,与尼采齐名的伟大哲学家,与孔孟并称的儒家圣人。
★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开启精彩人生的正向能量。
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张居正、陶行知等人一致推崇的大师。
★读懂阳明心学,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内心世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不良情绪干扰你,再也没有困难能难倒你。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后世无数王阳明的崇拜者因为掌握了阳明心学成就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內容簡介:
《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它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
關於作者: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今贵阳市修文县)学习,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心学之集大成者,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和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其学说影响,不仅及于中国,而且波及日、韩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錄
上卷
徐爱录 002
徐爱引言 002
新民还是亲民 004
寻找至善的两个歧途 006
心即理 007
精一之功也需要学问思辨 009
知行不合一全因私欲 010
格物是止至善的功夫 013
博文是约礼的功夫 017
道心与人心 018
圣人删述“六经”的本意 019
祖述尧舜并不是要复古 025
经与史不分家 027
徐爱跋:法喜的来源 029
陆澄录 031
专注在天理上 031
好名的毛病 032
圣人之心如明镜 033
道理明白,在事上却做不了主 035
上达与下学不可分 036
“宁静存心”不一定就是“未发之中” 038
追求大道,自然具备多种才能 039
只管耕耘,莫问收获 041
在人情事变上下功夫 043
仁、义、礼、智是同一个东西 044
学习要有次第 045
浩然正气,连鬼都怕 047
正名很重要 048
忧患之日正是用功之时 050
有事无事常养气 051
不要把内圣外王割裂 053
武王未尽善 055
执着于中庸也是病 056
一点私念引出众多恶相 058
没有问题才是大问题 060
奇怪的颠倒 061
知心则知道、知天 062
心体不纯,知识无用 063
在念头上做功夫 064
闲思杂虑也是私欲 065
心物不可分 066
无所偏倚是中 068
学习就是存养本心 071
真用功的人总是很少 072
八目只是一个明明德 074
仁心从孝悌生发 076
薛侃录 079
持志如心痛 079
善心更真切是功夫增长的标志 080
圣人心同,才力可能不同 081
朱子晚年悔倒做 084
周敦颐不除草 085
为学须有头脑 089
做学问忌好名 091
“替圣人争分量”背后的心思 092
体用一源 094
用天理来滋养身心 095
曾子没有掌握用功的要领 096
立志贵专一 098
居敬、穷理是一件事 099
从诚意到正心的一跃 102
在独知处下功夫 104
诚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功夫 106
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 107
为圣之心最宝贵 110
“未发之中”的味道要自己体会 111
做功夫需持久磨炼 112
率性而行需要诚意的功夫 113
不要把圣人的教导教条化 116
诚意是学问的大头脑处 117
中卷
钱德洪序 120
答顾东桥书 123
潜藏的门户之见 123
知行要并进 124
知行分离的两种恶果 126
把自己的根器弄清楚 128
即物穷理有可能变成玩物丧志 131
见解要清清楚楚,不要似是而非 133
门外人先不要乱说门内风景 136
格物、致知、诚意的含义 139
权变的基础在于精察天理 140
知识越多,入道可能越难 144
茅茨土阶也可以称为明堂 147
礼乐名物无关乎作圣之功 150
拔本塞源论 153
王阳明心声 156
答周道通书 161
志之真切 161
何思何虑与必有事焉 163
圣人气象 164
要在事上磨炼 166
格物是致知的功夫 167
不要随便说是非 168
性与气不可分 169
答陆原静书(一) 171
良知是无始无终的观照力 171
致良知即是养生 172
答陆原静书(二) 174
学以去其昏蔽 174
体用一源 175
观其大略不必拘泥于文字 176
“能戒慎恐惧者”方是良知 179
养生的背后或是私欲 181
越求越得不到的困惑 182
“戒惧克制”就是“常提不放”的功夫 184
良知原本自明 186
学着遵循良知 187
反身而诚,乐在其中 189
良知之体,如明镜 190
钱德洪跋 192
答欧阳崇一 193
做学问要抓住关键 193
认贼作子,正为致知之学不明 195
不能将做事和致良知分成两件事 196
智者不欺人,也不被人欺 198
答罗整庵少宰书 201
两种讲学方式 201
恢复《大学》古本的原意 202
格物已经说尽一切 203
心不忍却不得已而为之 206
真诚之语 209
答聂文蔚(一) 210
不被肯定,心无郁闷 210
万物与我一体 211
仕与不仕修道人永远的难题 214
圣者之乐 217
答聂文蔚(二) 219
康庄大道 219
勿忘勿助的前提是必有事焉 220
在文义上的牵强附会 223
良知只是一个天理 224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225
最耽误人的病 227
情同一体 229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230
教约 232
下卷
陈九川录 236
身、心、意、知、物本是一件事 236
意念只能正,不能息 239
心静不为物扰 240
功夫不分内外 241
稳当快乐的诀窍 242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244
真做功夫的人邪念自消 245
用功而不得要领的人 247
病中快乐即是功夫 248
胜得容易,便是大贤 248
在工作中格物 250
亲承教诲有实效 251
伤食之病 252
圣人也是学而知之,众人也是生而知之 252
黄直录 254
人心是天、渊 254
各随分限 255
一念发动处就是行 256
圣人并不是万事通 257
善恶是相对而言的 258
率性与修道 259
容貌举止关乎内心 260
做文章要随才力所限而为 261
怒而不动气 262
不着相 263
黄修易录 264
去恶即善 264
做功夫不能急功近利 264
确立志向 265
性、气不可分 267
做功夫不可“助长” 268
灵根因私欲不得生长 269
不可动气责人 270
卜筮即天理 271
黄省曾录 273
无适无莫,义之与比 273
思无邪总括“六经” 274
因材而教 275
逝者如斯 276
人只贵于自修 277
圣人有大气象 278
圣学真血脉 279
钱德洪录 281
立必为圣人之志 281
静坐和磨炼不可偏废 282
做功夫不能急 283
良知是人的名师 284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285
万物都在良知的变化中 286
告子病源 288
万物与我同体 289
天下无心外之物 290
谈《大学》中的“厚薄” 290
生死念头最难勘破 292
药方 292
良知需自己探求 293
圣人不重预测,尤重见几 294
圣人只是能致良知 295
周公气象 296
圣贤只是为己之学 297
巧、力非两事 298
是非是个大规矩 299
七情都是良知的运用 300
踏踏实实地做困知勉行的功夫 301
不妨有异处 302
功夫全在自己 303
元声只在心上求 305
学者的常见过失 307
苏、张也是圣人之资 308
未发与已发 309
性无定体 310
一天游历古今世界 311
圣人的真血脉 312
满街人都是圣人 314
邹谦之的德行 315
天泉证道 316
钱德洪附记 319
黄以方录 321
学与思是一回事 321
格、致、诚、正的具体含义 322
王阳明格竹 324
童子也能格物、致知 325
立言宗旨 326
凡知觉处便是心 328
尊德性需要道问学 329
在声色货利上致良知 330
看那看不见的,听那听不到的 331
鸢飞鱼跃 332
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333
即时去除私心 333
心无杂念 334
人心与物同体 335
有心与无心 337
仁者悯物之心 338
傲是人生的大病 338
至简至易,至精至微 339
问难是大功德 340
国裳请字 341
钱德洪跋 341
附录 陆东风独家解读 344
內容試閱
4.心即理
 【原文】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知亦须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清,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注释】
①心即理:王守仁学修身治学的基本命题,它认为一切事物都只是人心的一种折射。相应的,人要逆世俗之流成为圣贤就必须通过在具体的事物上体认本心,经过不断深入,不断存天理、去人欲,积累浩然正气,最终达到至善境界。
②温定省:语出《礼记?曲礼上》,在古代孝子的行为标准。温,冬天让父母温暖;,夏天让父母凉快;定,夜里让父母睡得安稳;省,早上向父母问安。
③“孝子”句:语出《礼记?祭义》。
 【译文】
徐爱问:“只在心中寻求至善,恐怕不能穷尽世间所有的事理吧!”
先生说:“心就是天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徐爱说:“就像侍奉父亲的孝心、辅佐君王的忠心、结交朋友的诚心、治理百姓的仁心,这其中都有很多的道理。恐怕也不能不去体察吧。”
先生慨叹道:“这种说法蒙蔽世人很久了,岂是一句话就能说得清的?现在姑且就你所问的来谈一下。就像侍奉父亲,不是从父亲身上求得孝的道理;辅佐君王,不是从君王身上求得忠的道理;结交朋友、治理百姓,不是从朋友身上、百姓身上求得信和仁的道理。这些道理都在人的心中,人心就是天理。没有被私欲蒙蔽的心,就是天理。此心不需要从外面增添一分。以这种纯粹天理的心,用在侍奉父亲上就自然表现为孝,用在辅佐君王上就自然表现为忠,用在交友、治民上就自然表现为信和仁。只要在自己的心中下功夫,念念摒除私心、存养天理就行了。”
徐爱说:“听先生这么说,我已经觉得有点醒悟了。但是以前的学说仍然在心中纠缠,还不能完全摆脱。比如侍奉父亲这件事,那些嘘寒问暖、早晚问安的细节,不也需要讲求吗?”
先生说:“怎么能不讲求呢?只是要有个主次,在心中摒弃私欲、存养天理的基础上去讲求。像寒冬保暖,也只是要尽自己的孝心,生怕有丝毫的私心杂念存在其中;炎夏避暑,也只要尽自己的孝心,生怕有丝毫私欲夹杂在里面。都只是讲求这份心,这份心如果没有任何私欲,纯属天理,冬天自然会考虑父母的寒冷,于是就会寻求保暖的道理;夏天自然会考虑到父母的炎热,于是就会寻求清凉的道理。这些具体的道理都是那颗虔诚孝敬的心发出来的一件件具体的事项。只有先有这颗虔诚孝顺的心,然后才能产生具体的事。就像树木,虔诚孝顺的心是树根,众多具体的方法就是树的枝叶,必须是先有树根然后才会有枝叶,而不是先去找枝叶,然后再去种树根。《礼记》中说:‘深爱父母的孝子,对待父母一定很和气,有和气的态度一定会有愉悦的气色,有愉悦的气色就一定会有让父母高兴的表情。’必须有个深爱之心做树根,就自然会这样了。”
 【解读】
王学的第一个重要关卡就是“心即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它是入道之门。但这种说法与大家的平时的感觉大相径庭,许多人一时理解不了,这很正常。
徐爱举孝心、忠心、诚心、仁心为例问难。王阳明的的回答极为高妙。
首先,不能外求。孝心不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忠心不能在领导身上找到,诚心不能在朋友身上找到,仁心不能在百姓身上找到。同理,愤怒心不能在你恨的人身上找到,同情心不能在路边的乞丐身上找到……
其次,所谓孝心、忠心、诚心、仁心本质是同一个东西,是“纯乎天理之心”在面对四种不同的外缘安立的不同名称。
最后,平时所说的方法、技巧、策略也不是心外之物,它们是心所发出来的一个个具体的事项,是心的一种折射。不同的心将发出不同的事项。
当存天理、去人欲的功夫极高,达到纯乎天理之心时,用它侍父母自然表现为孝心,而用它剿贼自然表现出狡诈、诡异的特征,这可能就是王阳明一直很矛盾的原因吧。
5.精一之功也需要学问思辨
 【原文】
郑朝朔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清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辨之功。”
先生曰:“若只是温清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惟于温清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奉养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缪。所以虽在圣人,犹加‘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清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爱于是日又有省。
 【注释】
①郑朝朔:名一初,广东揭阳人,官至监察御史。王守仁任吏部主事时,朝朔为御史,曾向阳明问学。
②学问思辨: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儒家重要的学习方法。
 【译文】
郑朝朔问:“至善也必须从具体事物上求取吗?”
先生说:“至善只是使自己的心达到纯粹天理的境界就是了,怎么能从具体的事物上求得呢?你姑且试着举几个例子看。”
朝朔说:“比如服侍双亲,怎样做到防寒避暑适当、侍奉赡养适度,必须有个标准才算至善。因此就有了学问思辨的功夫。”
先生说:“如果孝养父母只是防寒避暑、奉养适宜的问题,那么一天两天就可以讲完了,还用什么学问思辨的功夫?为父母防寒避暑、侍奉赡养时,只要自己的心达到至纯天理的境界就行了。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如果没有学问思辨的功夫,将难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所以即使是圣人,仍要再加 ‘惟精惟一’的训示来要求自己。如果认为把那礼节讲求得适当就是至善,那么现在的演员在台上恰当表演了许多侍奉父母礼节, 他们也可以称作至善了!”
徐爱在这一天又有所省悟。
【解读】
至善如果不是从外求,那么学问思辨算什么呢?还要不要学问思辨呢?
至善是心处于纯粹天理的境界,它离不开长久的精一之功。而做精一之功,学问思辨是不可或缺的方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