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
編輯推薦: |
1. 著名作家冉云飞全情解读庄子,本书内容曾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阅读教材。新序为作者2012年于长江商学院授课之讲义。
一个人在精神上的矛盾,当为活力无穷、魅力四射的象征。矛盾造就了庄子的魅力,代表着他对自身局限所作的超越性努力,尽管未能实现。
2. 国内数十位文史学人、全国十余家独立书店联袂推荐。
《庄子》就是一剂猛药,不仅能解儒家文化的沉疴,从而挽救你的大脑于"仁者无敌"的臆想之中;更有安神之奇效,可以让你心灵宁静,灵魂舒展,精神安闲。
3. 学习古诗文,做一个现代人。
庄子是先秦诸子甚至是中华文化中的异数,其行文之奇诡难测,汪洋恣肆,兔起鹘落,不可方物,固是独步千古的。更重要的是他思想之奇崛博大,深渊四布,矛盾吊诡,涉指古怪,似乎直达人类思考的极限边疆。
|
內容簡介: |
庄子不像孔子喜欢到处教育别人,也不似老子惜字如金故作深沉,更不如孟子喜好辩论,热衷占领话语制高点。他想象奇诡,思复警拔,用语生动,堪称中国文化中的异数。《庄子》更像一剂猛药,不仅能解儒家文化的沉疴,挽救你的大脑于“仁者无敌”的臆想之中,而且有安神之奇效,可以让你心灵宁静,灵魂舒展,精神安闲。
本书收录有《庄子》原文,但不是关于庄子的启蒙读物,也不是教人如何活好的人生教材,而是一个现代人阅读庄子的思考。
|
關於作者: |
冉云飞,一个生于寒素之家,起于青之末,长于草莽之间的蛮子。读杂书,喜美酒,饮佳茗,爱美女,好远行,梦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出过十几种自以为有趣且不乏识见的书。
|
目錄:
|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外篇
骈拇
马蹄
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达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杂篇
庚桑楚
徐无鬼
则阳
外物
寓言
让王
盗跖
说剑
渔父
列御寇
天下
后记
|
內容試閱:
|
逍 遥 游
游得自由自在,也就是优游自得,便是逍遥游。那么得逍遥之真情实态,能在行动上实践它,并且达到一种不可言状的佳境,实在是普世之人都向往的事。退而言之,即便从日常生活之最低层次上来理解逍遥自在,也都符合人类的本性。合乎人类本性的事,至少会得到人内在的认同和赞许。要做到无待之真逍遥,固然不是常人能够达到的,也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但逍遥究竟属于人本性的一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所以庄子著书拿逍遥来开路,不只是他哲学思想的绝妙体现,而且是贯穿他顺乎自然之思想的最佳范本。逍遥既属人的本性,为何识得逍遥,做到逍遥,进而真正逍遥的人那么少呢?这就是庄子之所以著《逍遥游》之内在缘起吧。尽管他并不像孔子那样乐于教人,但看到自己同类处于悲苦而不自知的深渊,总不能无动于衷。也就是说庄子在“洋适己”的同时,客观上对暗昧不知之人也有昭示作用。单从这点来看,庄子也绝非一般学者所说的完全颓废自甘。
我认为庄子是先秦诸子甚至是中华文化中的异数,其行文之奇诡难测,汪洋恣肆,兔起鹘落,不可方物,固是独步千古的。更重要的是他思想之奇崛博大,深渊四布,矛盾吊诡,涉指古怪,似乎直达人类思考的极限边疆。有时想起我们的文化这样地丰富早熟,不免有些自得,甚而有些忘形。但奇怪的是,我越深入下去,内心就越加苍凉无比。文化的过早发达丰富,可以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成熟。但一个民族过早成熟,就像一个儿童早熟一样,毕竟不是件让人欢喜的事。
我们文化的发展道路,似乎正好在应证一句俗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正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屡屡被后人提及,值得我们骄傲,但像这种百舸争流的气象甚少在以后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再次出现的原因。庄子本在讲顺乎自然的大道,但他及其他先秦诸子的出现反而好像使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成熟期提早到来,使民族文化丧失了其相对未成年时的自然状态。同时,这反过来证明了庄子以其顺乎自然的大道,与我们民族文化应有的按自然发展的理路之间出现的悖论。亦即一个民族的早期,就出现了西方文明在真正现代化后的反现代化现象,这实在是我们读先秦诸子包括《庄子》时应该多想一想的。如果说儒家文化到后来,不是利于开创,而是重于守成,那么庄子所倡导的就完全是以反文明姿态来完成某种“适己”的精神超越。这是毋庸讳言的。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1
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 2
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
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① 夭阏:阻碍,遏止。
② :同“餐”。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起势的突兀,令人骇倒,但文章在奇思怪想中却富于层次与逻辑。思路清晰有致,脉络亦易探寻,但其行文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层层翻跌,笔笔盘旋”胡文英《庄子独见?逍遥游》,文复生文,喻中夹喻,波兴云起,大有令人应接不暇之慨。这种层层递进,正是庄子所说的“积厚”的方式,在其文章写作中的应用,也就表明他要表达的思想,毕竟要对文字有所依赖,真逍遥,其戛戛乎难哉!但即便如此,文章之烟波万状,莫测其端倪,已够后世景仰无已。鱼鲲之变开出幻境,得蜩与学鸠等的陪衬之助,似乎是庄子赞扬的对象,其实乃是欲扬先抑之“损招”。其实在庄子看来,学鸠固然与逍遥不着边际,就是鲲鹏、列子、宋荣子等也与逍遥境界相距十万八千里。一切都只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的铺垫而已。
揆诸常理,行文至此似应收尾住笔,因为一般作者不敢作文章学中所忌讳之“赘文”,怕贻狗尾续貂之讥。因为通过野马、尘埃、大舟衬喻大鹏,借水与生物之息喻大风,而蜩、学鸠、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的互相对比、互相嘲笑其实庄子意在嘲笑他们之间的嘲笑已将“以游无穷”之意申述清楚,“逍遥游”的宗旨已然显豁呈露。但这种先作一篇文章的总论,接着再分别论述的方式,却是庄子文章一个独特而惯用的手法。如除《逍遥游》之外的《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秋水》《至乐》《达生》诸篇便是如此。所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既是“逍遥游”的主旨以及对上文的总结,也是衔接下文的起点。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子,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之,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尧让天下于许由,爱玩寓言及重言的庄子古人只是其思想的借代者和专设的辩论者而已当然不必去考察其真伪而坐实其事,但后世有许多人将其当做史实来看,恐怕就不能因此漠然视之。像这样的将天下让来让去,正如明清戏剧家李渔所说“当日之天下竟不值一文钱,逢人即让,较小儿之视馅饼犹不若也”“此皆岩栖穴处者流自矜其高尚,故构此空中楼阁以耸听闻耳”《论尧让天下于许由,汤让天下于卞随、务光》,这点就像司马迁的《史记》里记载楚聘庄子为相的事一样,“史无其实……方外横议之士,多自夸时君聘我为相而逃之,其为寓言未可知也……”黄震《东莱大事记》。但对庄子来说,正因为许由是不可坐实的“岩栖穴处者”,才符合他要阐述的“圣人无名”的旨意。像尧那种儒家理想中的帝王,相对于“岩栖穴处者”的许由来讲,都是小巫见大巫而已,所以即便“六亿神州尽舜尧”,在庄子看来,也只是在大太阳天点蜡烛,在及时雨中放水浇苗那样可笑。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宋人资章甫 1
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然丧其天下焉。
也许你会认为庄子所谓的无所待之人,亦即所谓神人、至人、圣人的三位一体,是虚无缥缈并不存在的,他说的话“大而无当,往而不返”。那没有关系。他早已虚构好连叔对肩吾的“教导”来完成对其怀疑者的驳斥,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设置的辩论圈套,用来发明其“神人无功”而已。尧在缥缈的姑射山见到他的老师许由、许由的老师啮缺、啮缺的老师王倪、王倪的老师被衣见《庄子?天地》篇
① 章甫:殷朝的一种礼帽。后,才觉得自己对国家的执著,竟像宋人给越人推销章甫帽那样愚不可及。
尧舜之世素被儒家称为治世,而在书籍文章中常加称颂,以为师范。但在庄子看来,他们所做的和他愚蠢的宋国同胞没有什么两样。他通过进一步打击尧的方式来讽刺儒家教义之不可靠,真所谓“擒贼先擒王”。不只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要受嘲讽,就是孔子也只不过是拿来供庄子“教导”的一个靶子而已。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
1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
,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手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牛 2
,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
① :漂濯。
:丝绵。
② 牛:牦牛,体大肥壮,行动不便。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如果说孔子是庄子设置的一个供其拿来批评的靶子,那么惠施就更像一个与其互相驳难的“冤家”见也见不得,见了就要互相教训嘲讽;离也离不得,惠施死后,庄子深感没有对手辩友的孤独。在庄子所有的辩难中,他与惠施的辩难都是非常有趣、万分幽默的,极尽讥诮之能事。惠施说庄子“大而无用”,而庄子则反唇相讥其“拙于大用”。其实惠施所强调的“用”只不过是他强调实用、社会的尺度而已,即一种学说应为社会所理解、接受,进而有用;而庄子则强调的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天下》的“逍遥游”之绝对的、个人的尺度。在我看来,这里并没有轩轾高下之分,只有你追求什么的问题。
庄子主张无用之用,据此全身远祸,因为追求“用”正是祸根之所由。但看得清楚,认得深透,似乎很世故,并不表明他能即席拿来应用。换言之,没有韬晦也没有权术:我认为在文章中对世故极尽洞察之人,在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中并不高明,像韩非、李斯这样世故刻毒的人,最终都未能逃脱自毁的魔掌。这就像一个对股票说得头头是道的人,或者将彩票预测得活灵活现的人,并不是真正能够挣大钱的人一样。难怪庄子主张无用之用,也像股评家或者彩票预测者,正是因为他说的话无用,而据此获得一个职业,不至于下岗,说不定一不小心还能将不少人套进去,以谋自利。庄子有没有这种嫌疑呢?至少不能完全脱离干系。用文字专门来记载自己不为名不为利,就容易走入一种悖论之怪圈。至少在逻辑上你无法否认这点。这是庄子的矛盾,而矛盾造就了庄子的魅力,因为矛盾代表着对自身局限所作的超越性努力,尽管未能实现。
设若只将《庄子》当文学作品来读,那么庄子有一亿个赞美者,我决不吝啬做第一亿零一个赞美者。庄子虽属宋人,但与楚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楚文化中神奇瑰丽的想象力,汪洋恣肆的文字,以及浪漫主义色彩触目皆是。因此我赞同王国维先生引用《庄子》中奇特的人、物、事来说明与《楚辞》之关系的研究:“南人想象力之伟大丰富,胜于北人远甚。彼等巧于比类而善于滑稽,故言大则有若北冥之鱼,语小则有若蜗角之国,语久则大椿冥灵,语短则蟪蛄朝菌。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汾水之阳,四子独往。此种想象,决不能于北方文学中发见之。”《静庵文集续编?屈子文学之精神》我们要承认庄子奇特超迈的想象力,在先秦诸子及我们的文化中都十分罕见,但对这种奇诡的文字,我们应部分采取史学家吕思勉的态度:“其所以看似诙诡者,以当时言语程度尚低,抽象之词已少;专供哲学用之语,更几于绝无;欲说高深之理,必须取譬于实事实物;而眼前事物,欲以说明高深之理极难;故不得不如是也。此等处宜深探其意而弗泥其辞;苟能心知其意,自觉其言虽诙诡,而其所说之理,实与普通哲学家所说无殊矣。至于世俗评文之家,竟谓诸子有意于文字求奇,其说更不足论。”《经子题解》但世俗评文家包括后世服膺庄子的文学家如李白、苏东坡等与史学家、哲学家的认知态度有别,主张从文学的角度去看待它,自有其认识的价值,不可一概以“不足论”来全数扫灭。
庄子是个集理想主义、悲观主义、怀疑论、相对论于一身的人,他认为用有限思维去思考充满矛盾的信仰和迷惑的宇宙,不仅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还很危险。庄子的相对论,使其对绝对的东西充满戒心与怀疑,如与惠施之辩中主张无用之用,而惠施拙于大用,其实也就证明“用”是相对的。但庄子在证明如何真能“逍遥”时,只定下了“无待”这唯一标准,却多少进入了决定论和一元论的泥潭之中。不过,庄子这样的矛盾是贯穿他全书的。当然这是我这样的“小知”之人的看法,庄子本人当然丝毫不觉其矛盾。而矛盾也成了他思想魅力的一部分。
|
|